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棉和涤棉混纺织物活性荧光染料染色 被引量:5
1
作者 曹机良 杨柳 +3 位作者 安刚 曹成辉 俞显芳 刘彩红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4,共4页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纯棉和65/35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上染率、固色率和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荧光黄FL对纯棉和涤棉织物...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纯棉和65/35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上染率、固色率和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色牢度。研究结果表明,活性荧光黄FL对纯棉和涤棉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为:纯碱10 g/L,氯化钠50 g/L,60℃保温60 min;活性荧光黄FL用量超过4%(omf)时,染色棉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但非荧光活性染料的加入对染色棉织物的荧光强度影响很大;涤棉织物在1%~20%(omf)的染料用量范围内未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荧光染色棉和涤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耐皂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荧光染料 分散荧光染料 棉织物 涤棉织物 染色
下载PDF
羊毛、蚕丝和锦纶的活性荧光黄FL染色 被引量:4
2
作者 曹机良 孟春丽 +1 位作者 程献伟 李纪瑧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18,38,共5页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羊毛、蚕丝和锦纶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染色温度和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和荧光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染色,织物颜色较深;染色织物K/S值随纯碱...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羊毛、蚕丝和锦纶染色,探讨了染色方法、染色温度和时间,纯碱、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对染色织物K/S值和荧光效果的影响,测试了织物染色牢度。结果表明:采用先酸后碱法染色,织物颜色较深;染色织物K/S值随纯碱质量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氯化钠和染料质量分数的增加逐渐上升。染料质量分数为1%~4%(omf)时,染色羊毛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染料质量分数为2%~4%(omf)时,染色蚕丝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活性荧光黄FL质量分数为2%(omf)时,织物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为:染色pH值4,氯化钠30g/L,羊毛染色时纯碱质量浓度为0.5g/L;蚕丝和锦纶染色时纯碱质量浓度为0.25扎,80℃加入纯碱保温60min,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荧光染料 染色 羊毛 蚕丝 锦纶
下载PDF
涤棉混纺织物的分散/活性荧光染色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晓春 曹机良 刘彩红 《印染》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1,共5页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和分散荧光黄10GN对65/35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纯碱、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分散荧光黄10GN/活性荧光黄FL对涤棉织物...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和分散荧光黄10GN对65/35涤棉混纺针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染色温度、纯碱、氯化钠和染料用量对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了染色织物的荧光效果,测试了染色织物的牢度。研究结果表明,分散荧光黄10GN/活性荧光黄FL对涤棉织物最佳染色工艺为:分散荧光黄10GN 0.5%(omf),活性荧光黄FL 6%(omf),纯碱10 g/L,氯化钠50 g/L,先使分散荧光黄10GN在高温条件下上染涤纶,再降温至60℃加碱使活性荧光黄FL上染棉,染色涤织物可满足警示服的荧光要求,但非荧光活性染料的加入对染色棉织物的荧光强度影响很大;荧光染色涤棉织物具有较好的耐洗和摩擦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荧光染料 分散荧光染料 染色 涤棉织物
下载PDF
改性棉织物活性荧光黄FL无盐染色
4
作者 王娜 陈艺佳 +4 位作者 李峻 李武龙 胡会娜 李田田 曹机良 《印染助剂》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53,共4页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无盐染色,探讨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棉织物染色K/S值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活性荧光黄FL 1%(omf),碳酸钠10 g/L,染色温度65℃,保温时间40 min时... 采用活性荧光黄FL对改性棉织物进行无盐染色,探讨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用量、染色温度和时间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棉织物染色K/S值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活性荧光黄FL 1%(omf),碳酸钠10 g/L,染色温度65℃,保温时间40 min时,改性棉织物无盐染色具有较好的染色性能和较高的耐洗和耐摩擦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改性 活性荧光黄FL 染色 无盐
下载PDF
活性荧光黄FL的染色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江波 罗敏亚 +2 位作者 李亚萍 张国成 姚亚东 《印染》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6-38,共3页
从荧光反射率和色差的角度,讨论了染色浴比、加碱量、加碱方式、染色温度和染料拼混对荧光黄FL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黄FL的水解程度不会随染色浴比的增大而增加;荧光黄FL于50℃进行染色,低温(30℃)条件下加入元明粉和混合碱(纯... 从荧光反射率和色差的角度,讨论了染色浴比、加碱量、加碱方式、染色温度和染料拼混对荧光黄FL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荧光黄FL的水解程度不会随染色浴比的增大而增加;荧光黄FL于50℃进行染色,低温(30℃)条件下加入元明粉和混合碱(纯碱/烧碱),染色织物的表观反射率和荧光反射率达到最佳;混拼少量的翠蓝KN-G和嫩黄4GL,可以在保证荧光反射率的基础上对色光进行微调,但用量不宜过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活性染料 染色 浴比 混合碱 荧光反射率 染料混拼
下载PDF
台风“圆规”过境前后长江河口营养盐及叶绿素活性荧光的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腾 李道季 +2 位作者 高磊 陈炜清 韩旭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60-866,共7页
根据台风"圆规"过境长江河口前后24个大面站位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各站位台风前后N、P、Si等营养盐浓度与叶绿素活性荧光值变化。结果表明:在台风"圆规"带来的大量降水及其引起的水体水平输运和垂直混合作用下,长江... 根据台风"圆规"过境长江河口前后24个大面站位的现场调查,分析了各站位台风前后N、P、Si等营养盐浓度与叶绿素活性荧光值变化。结果表明:在台风"圆规"带来的大量降水及其引起的水体水平输运和垂直混合作用下,长江河口的温、盐结构与营养盐分布出现了改变。所选断面的温跃层与盐跃层位置在台风过后变深,层结强度减弱。DIN和SiO3-Si浓度整体增加明显,PO4-P由于在近岸水域中底层被吸附较多,导致其浓度在近岸有所降低,但在靠外的水域浓度出现增加。"圆规"过后长江河口DIN、PO4-P与SiO3-Si分别增加了3.87×109mol、0.13×109mol与4.70×109mol。同时,河口叶绿素活性荧光的最大荧光强度值变大,次表层叶绿素最大浓度带位置加深,层厚度增大。上述研究表明台风过境对长江河口营养盐的输送通量及生物生产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台风 营养盐 活性荧光
原文传递
长江口冬季叶绿素活性荧光及遥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广鹏 高磊 +1 位作者 朱礼鑫 李道季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50,共6页
通过对比及分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冬季叶绿素的实测数据、活性荧光数据以及遥感数据,探讨长江口冬季叶绿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叶绿色荧光活性仪和遥感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冬季调查海域的叶绿素平均值为0.85 mg/m3,长江口南方的沿岸... 通过对比及分析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冬季叶绿素的实测数据、活性荧光数据以及遥感数据,探讨长江口冬季叶绿素的分布情况以及叶绿色荧光活性仪和遥感手段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冬季调查海域的叶绿素平均值为0.85 mg/m3,长江口南方的沿岸海域存在一处平均浓度约为1.30 mg/m3的叶绿素高值区。利用叶绿素活性荧光仪测量的最大荧光Fm和最小荧光Fo能较准确的体现叶绿素的分布趋势,最大量子产量Fv/Fm则可以体现浮游植物的生长状态,对研究不同环境因素(营养盐、温度、光等)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情况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另外,利用遥感手段反演所得的叶绿素精度较低,平均浓度约为0.94 mg/m3,虽然略高于实测值,但能较好的体现叶绿素分布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叶绿素 遥感 活性荧光
原文传递
倪氏拟多甲藻叶绿素荧光活性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6
8
作者 赵雪 潘婷婷 +1 位作者 毕永红 胡征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6-122,共7页
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探讨了温度、p H、光强对水华优势种倪氏拟多甲藻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倪氏拟多甲藻光系统Ⅱ的量子产量Y(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随温度(7.5—20.0℃)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在低温下电子传递速... 采用叶绿素荧光分析技术探讨了温度、p H、光强对水华优势种倪氏拟多甲藻光合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倪氏拟多甲藻光系统Ⅱ的量子产量Y(Ⅱ)和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随温度(7.5—20.0℃)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在低温下电子传递速率未受阻,细胞在7.5—20.0℃内均有高光合活性;10.0℃下的光合活性随p H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p H 7.3时,光合活性顺序为:弱碱性>中性>酸性;快速叶绿素荧光动力学曲线分析显示p H 7.3下的光合活性为典型OJIP曲线,其他p H下PSⅡ反应中心、电子受体库受损,显示该藻适应较窄的p H范围,p H7.0—8.0内是其适宜的条件;快速光响应曲线显示其半饱和光强E_k为385.52μmol photons/(m^2·s),表明其具有高光饱和点,耐受高光强。研究表明藻细胞光合活性对温度和光强变化有较强适应性,对p H的变化敏感,弱碱性条件是其光合作用的适宜条件;低温时细胞通过环式电子链提高光化学效率,降低高光强可能带来的光损伤;弱酸性(p H 5.0)会同时损伤其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造成其光化学效率的显著下降;倪氏拟多甲藻在低温和高光强下的独特光合特性使其在春季淡水水体中占据竞争优势,是其形成水华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多甲藻 叶绿素荧光活性 PH 温度
下载PDF
席夫碱三核锌(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及荧光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丁瑜 刘志伟 +3 位作者 张忠海 胡宗球 乐平 佘顺利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88-692,共5页
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成功合成了水杨醛缩水杨酰肼席夫碱/2-氨基吡啶/锌三元混配配合物晶体,通过测定配合物的红外、元素分析和单晶衍射等物理性质,确定该配合物是一种三核配合物,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 以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成功合成了水杨醛缩水杨酰肼席夫碱/2-氨基吡啶/锌三元混配配合物晶体,通过测定配合物的红外、元素分析和单晶衍射等物理性质,确定该配合物是一种三核配合物,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Z=1,分子式为Zn_3(L1)_2(2-NH_2-py)_4·0.5DMF,α=1.15359(9)nm.b= 1.92734(15)nm,c=2.31772(19)nm,α=78.290(2)°,β=78.6930(10)°,γ=88.1090(10)°,V=4.9478(7)nm^3,D_c=1.498 g/cm^3.F(000)=2288,μ(Mo Ka)=1.506mm^(-1),R=0.0449,wR=0.0787.同时在DMF溶液中测定了该Schiff碱及其锌配合物的荧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水杨酰肼席夫碱 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活性
下载PDF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研究芽胞杆菌的启动子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琴 孙明 喻子牛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43-546,共4页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分别标记苏云金芽胞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的cry3A启动子Pcry3A、BtI_BtII启动子PBtI_BtII和来自蜡状芽胞杆菌特异启动子P4 4- 1 2 以研究其表达差异。其中 ,Pcry3A和PBtI_BtII分别与gfpmut3构成融... 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mut3,分别标记苏云金芽胞杆菌 (Bacillusthuringiensis)的cry3A启动子Pcry3A、BtI_BtII启动子PBtI_BtII和来自蜡状芽胞杆菌特异启动子P4 4- 1 2 以研究其表达差异。其中 ,Pcry3A和PBtI_BtII分别与gfpmut3构成融合基因 ,以调控gfpmut3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表达。将重组质粒pGFP_30 4 (含P4 4- 1 2 )、pGFPExpA(含Pcry3A_gf pmut3融合基因 )和pGFPExpB(含PBtI_BtII_gfpmut3融合基因 )分别导入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和苏云金芽胞杆菌后发现 ,P4 4- 1 2 和PBtI_BtII在大肠杆菌与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均可表达gfpmut3,其中PBtI_BtII在大肠杆菌中具有极强的启动基因表达的能力。而Pcry3A 不能启动gfpmut3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在苏云金芽胞杆菌中启动的gfpmut3表达的荧光强度也较弱。进一步通过荧光显微镜和生物活性检测器对含重组质粒pGFP_30 4、pGFPExpA和pGFPExpB的转化子分别进行荧光检测及微量热检测。结果表明 ,3种启动子驱动下的gfpmut3基因均可在苏云金芽胞杆菌无晶体突变株BMB1 71中表达并检测得到不同的发光类型。微量热法检测发现P4 4_1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 芽胞杆菌 启动子 荧光活性检测 微量热
下载PDF
大环Schiff碱化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其荧光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泽利 吴庆 +2 位作者 杨兴变 胡庆红 钟永科 《化学研究》 CAS 2009年第3期22-25,共4页
含乙酰丙酮类大环Schiff碱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荧光活性.采用模板合成法,用对苯二胺与乙酰丙酮反应合成得到的Schiff碱配体(H2L)与烷基二胺(即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大环Schiff碱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 含乙酰丙酮类大环Schiff碱化合物一般都具有良好的荧光活性.采用模板合成法,用对苯二胺与乙酰丙酮反应合成得到的Schiff碱配体(H2L)与烷基二胺(即1,2-乙二胺,1,3-丙二胺,1,4-丁二胺)反应合成了3种新型大环Schiff碱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 NMR,IR,MS,UV,摩尔电导等手段对合成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同时在DMF溶液中对大环Schiff碱锌(II)配合物的荧光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Schiff碱 对苯二胺 乙酰丙酮 荧光活性
下载PDF
苯甲醛水杨酰肼Schiff碱的合成及荧光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施少敏 乐飞飞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1年第8期51-53,共3页
合成了苯甲醛水杨酰肼Schiff碱,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质谱及紫外光谱分析,对合成的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荧光活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苯甲醛水杨酰肼 SCHIFF碱 表征 合成 荧光活性
下载PDF
新型双核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铭钦 袁泽利 +2 位作者 娄方明 吴庆 胡庆红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8年第5期590-592,共3页
以水杨醛与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八齿席夫碱配体(H4L)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同时在DMSO溶... 以水杨醛与N,N,N',N'-四[2-(2-氨基乙氨基)甲酰基乙基]乙二胺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八齿席夫碱配体(H4L)及其锌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1、HNMR、IR、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手段对配体及其配合物进行结构和组成进行表征。同时在DMSO溶液中测定了该双核席夫碱及其锌配合物的荧光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席夫碱 合成 荧光活性
下载PDF
活性荧光染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先广 徐露露 +2 位作者 韩伟鹏 朱镇 吴国栋 《染料与染色》 CAS 2017年第6期1-6,27,共7页
本文简述了活性荧光染料的发色机理,并分别介绍了萘酰亚胺类、香豆素类、罗丹明类以及其他类活性荧光染料的合成方法。
关键词 活性荧光染料 萘酰亚胺 香豆素 罗丹明
原文传递
Cell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在登革病毒1型中和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白志军 狄飚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利用Cell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方法(CTG法)在登革病毒1型(DENV1)中和试验中的实验研究,探索出新的组织培养中和试验结果判断方法。方法 DENV1病毒与抗DENV1多克隆抗体进行中和试验感染Vero细胞,选择CTG法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 目的利用Cell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方法(CTG法)在登革病毒1型(DENV1)中和试验中的实验研究,探索出新的组织培养中和试验结果判断方法。方法 DENV1病毒与抗DENV1多克隆抗体进行中和试验感染Vero细胞,选择CTG法和传统的显微镜观察法判断CPE的程度,比较两种方法对细胞半数致死量(TCID50)和中和指数的判定,确定CTG法的准确性。结果显微镜观测TCID50=5.5,CTG法TCID50=5.31;显微镜观测、CTG检测法均为10-2.1为中和终点,两种方法获得的中和指数较一致。结论 CTG法可作为DENV1细胞组织培养中和试验的结果判断,并能减少实验结果评定中的人为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登革病毒 三磷酸腺苷(ATP) 中和试验 Celltiter-Glo ATP荧光活性检测方法(CTG法) TCID50
下载PDF
苯乙酮水杨酰肼Schiff碱的合成及荧光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施少敏 吕银华 +1 位作者 徐金光 乐飞飞 《化工中间体》 2011年第9期36-38,共3页
合成了苯乙酮水杨酰肼Schiff碱,通过红外,元素分析,质谱,紫外,对合成的标题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还对其荧光活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SCHIFF碱 表征 合成 荧光活性
下载PDF
人多巴胺D2基因启动子区-350A/G多态位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朝霞 张洁元 +4 位作者 陈魁君 李晓霞 许川 王建民 李兵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多巴胺D2(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99978)对DRD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DRD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功能及其对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易患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 目的探讨人多巴胺D2(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99978)对DRD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DRD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功能及其对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易患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处分别为A或G的目的片段(-1000 bp^+168 bp),与经过改建的报告基因空载体pmirGlo-promoter相连接,构建启动子区-350 bp处分别为A和G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鉴定,然后将构建好并经过鉴定的表达载体pmirGlo-promoter-A和pmirGlo-promoter-G分别与pRL,-CMV瞬时共转染人胚肾癌细胞株HEK293,48 h后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mirGlo-promoter-A和pmirGlo-promoter-G;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pmirGlo-promoter-G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mirGlo-promoter-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pmirGlo-promoter-A/pmirGlo-promoter-G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为G时,基因转录活性较高,为A时,基因转录活性较低,说明rs1799978多态位点由A突变为G后,可能增强基因转录活性,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D2 启动子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素酶活性
下载PDF
苯甲醛水杨酰肼Schiff碱及其Zn(Ⅱ)和Cd(Ⅱ)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活性的研究
18
作者 施少敏 杨水金 +1 位作者 徐金光 乐飞飞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66-70,共5页
合成了苯甲醛水杨酰肼Schiff碱及其Zn(Ⅱ)和Cd(Ⅱ)的配合物,通过红外,元素分析,质谱,紫外,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还对化合物的荧光活性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苯甲醛水杨酰肼Schiff碱 表征 合成 荧光活性
下载PDF
空间电荷转移热活性延迟荧光化合物合成和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育南 何缘 +1 位作者 靳焘 池振国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98-1403,共6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萘酰亚胺化合物oCz‐NI。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其具有扭曲的结构且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在空间上具有较小的距离,有利于实现空间电荷转移。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发光光谱表明,oCz‐NI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进一步进行变温光谱测试,... 设计合成了一种萘酰亚胺化合物oCz‐NI。通过理论计算,发现其具有扭曲的结构且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在空间上具有较小的距离,有利于实现空间电荷转移。不同溶剂中的光致发光光谱表明,oCz‐NI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进一步进行变温光谱测试,发现粉末的荧光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这表明oCz‐NI具有热活性延迟荧光特性。上述结果表明采用空间电荷转移策略设计TADF材料具有可行性。热重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其5%失重温度为350℃,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21℃。采用oCz‐NI作为发光材料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射峰波长为496 nm,最大亮度为1405 cd/m^(2),最大外量子效率为4.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酰亚胺 空间电荷转移 活性延迟荧光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分子内电荷转移
下载PDF
钝顶节旋藻别藻蓝蛋白基因克隆、分析及重组表达蛋白荧光活性的研究
20
作者 毕莹 郭雅琳 +2 位作者 尚孟慧 徐晓婷 臧晓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1-70,共10页
为探究蓝藻藻胆体核心色素蛋白-别藻蓝蛋白单个亚基的光学活性和功能,本研究克隆了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FACHB314)中的脱辅基别藻蓝蛋白基因apcAB及其亚基基因apcA和apcB。节旋藻基因组中apcAB全长共1056 bp,由apcA和apcB... 为探究蓝藻藻胆体核心色素蛋白-别藻蓝蛋白单个亚基的光学活性和功能,本研究克隆了钝顶节旋藻(Arthrospira platensis FACHB314)中的脱辅基别藻蓝蛋白基因apcAB及其亚基基因apcA和apcB。节旋藻基因组中apcAB全长共1056 bp,由apcA和apcB串联组成,中间间隔84 bp。其中,apcA和apcB基因的全长均为486 bp,且均编码16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分别约为17.39和17.33 kDa,它们分别编码的α和β亚基均属于Globin_like超级家族,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其氨基酸序列在蓝藻和节旋藻中较为保守。将克隆出的亚基基因apcA、apcB分别同前期A.platensis FACHB314中获得的藻蓝胆素合成相关基因ho和pcyA以及色基裂合酶基因(cpcE、cpcF、cpcU、cpcS、cpcT)共同转化至大肠杆菌中,获得重组别藻蓝蛋白亚基菌株E.coli HPEFUSTA、E.coli HPEFUSTB。SDS-PAGE和Western Blot均显示重组菌株中已成功表达别藻蓝蛋白单亚基。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在600 nm波长激发下,两株重组菌株在640 nm处均出现了别藻蓝蛋白特征荧光发射峰。这些结果表明在重组大肠杆菌中表达的脱辅基别藻蓝蛋白的单亚基可以和藻蓝胆素结合,形成有光学活性的别藻蓝蛋白,这为研究蓝藻中藻胆体的组装和功能提供有效的元件,为别藻蓝蛋白在医药、荧光检测方面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旋藻 别藻蓝蛋白基因 重组表达 荧光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