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真诗”到“真我”:七子派对复古运动的修正与完善 被引量:2
1
作者 魏宏远 孟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李梦阳倡导复古运动,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化典籍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对"当下"文学观、价值观的否定,引导文学走出"当下",回归"历史",获得另一价值和追求。当然,他复古所追求的并不完全是文学效应,更多... 李梦阳倡导复古运动,通过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化典籍的情感认同,从而达到对"当下"文学观、价值观的否定,引导文学走出"当下",回归"历史",获得另一价值和追求。当然,他复古所追求的并不完全是文学效应,更多的则是政治、思想上的诉求,即通过复"古文",掌控文学话语权,以达到复"古道"、转变社会风尚的目的。文学之于李梦阳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双重功能,其早年倡导复古,崇尚气节,排斥佛教,追求的是文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功能,晚年提倡"真诗在民间",注重的则是文学的艺术功能。李梦阳晚年对"复古"认识的转变尤其是关于"真诗"说的提出,为王世贞的"真我"说奠定了基础。从"真诗"到"真我"表现出七子派对复古运动的不断修正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梦阳 王世贞 复古 真诗说
下载PDF
汪道昆与嘉、万时期文坛的复古活动——以汪道昆与七子派关系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7
2
作者 郑利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5-103,共9页
作为活跃于明代嘉、万文坛的重要人物,汪道昆在维护七子派文学地位及传导其文学影响,包括建构所在徽州地区与流行于中心文坛的诸子复古思潮之间关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表现出谋求另辟门户的努力,企图调整或变通七子派诗文复古的... 作为活跃于明代嘉、万文坛的重要人物,汪道昆在维护七子派文学地位及传导其文学影响,包括建构所在徽州地区与流行于中心文坛的诸子复古思潮之间关系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也表现出谋求另辟门户的努力,企图调整或变通七子派诗文复古的某些传统策略。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由七子派主导而笼罩于嘉、万文坛的复古风尚,在释放出它强势影响力的同时,也被接受与传播对象包括同属阵营文学势力加以不同程度的调整与改造,突破某些固有的路径,使它在变换之中呈现一种多样态和复杂化的发展情势,相对打破了复古话语系统固有的单纯性与权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道昆 复古运动
下载PDF
明清主流诗学的转移——论王渔洋对明代七子派的继承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小舒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8-123,共6页
明代七子派与清初王渔洋之间的传承关系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前人有“清秀李于麟”之说。实际上,王渔洋所继承的不是七子派中的主流一脉,而是崇尚古澹的非主流一支。从诗学主张上讲,神韵取代格调乃是实现了古典诗学的三大转移,即:一,... 明代七子派与清初王渔洋之间的传承关系是文学史上的一桩公案,前人有“清秀李于麟”之说。实际上,王渔洋所继承的不是七子派中的主流一脉,而是崇尚古澹的非主流一支。从诗学主张上讲,神韵取代格调乃是实现了古典诗学的三大转移,即:一,创作题材由社会生活转向自然山水;二,诗歌内容由关心国家、社稷转向关注个人性情;三,诗学价值观由社会功用转向艺术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 王渔洋
下载PDF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 被引量:8
4
作者 史小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中国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同唐代古文运动一样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也具有复兴文学和儒学的双重目的 ,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明中叶士风与学风的反对、对宋明理学的弊端及理学家文艺观念的不满上。如果说其中某些... 中国文学复古运动与儒学复兴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 ,同唐代古文运动一样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也具有复兴文学和儒学的双重目的 ,具体表现在他们对明中叶士风与学风的反对、对宋明理学的弊端及理学家文艺观念的不满上。如果说其中某些人具有了“反理学”的倾向 ,那也只是在儒学范围内 ,在尊重周、程、张、朱等理学大师的前提下 ,作了一些批评和修正 ,呈现出向孔孟原始儒学回归的迹象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松动了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李梦阳 向景明 康海 王廷相 明代 文学复古运动 儒学
下载PDF
试论明代七子派的诗歌格调理论 被引量:4
5
作者 史小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7,176,共7页
格调理论作为明代七子派最基本的诗学理论之一,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七子派的一些成员在修正和发展格调理论的时候。
关键词 前后七 格调理论
下载PDF
神韵论视阈下的明代七子派——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史小军 潘林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5-129,共5页
朱彝尊对七子派诗文批评是对七子派辩证接受的体现,也是清初诗风转变的侧面反映。《静志居诗话》在评论且肯定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诗文所具有的神韵基础上,接受并提出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对神韵性准确把握的观点。朱氏还指出后七子陷... 朱彝尊对七子派诗文批评是对七子派辩证接受的体现,也是清初诗风转变的侧面反映。《静志居诗话》在评论且肯定前七子模拟汉魏盛唐诗文所具有的神韵基础上,接受并提出诗歌在创作过程中要做到对神韵性准确把握的观点。朱氏还指出后七子陷入机械模拟的泥潭,致使诗文创作失去了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彝尊 神韵 《静志居诗话》 接受
下载PDF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唐代古文运动与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文体学省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史小军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8-103,共6页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密切相关 ,复古者文体意识的强弱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理论及创作 ,而且也制约着复古运动的基本走向。以韩愈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们的文体意识相对较弱 ,能够推陈出新 ;而明代七子派文人的文体意识则过于强烈 ,循... 复古思潮与文体意识密切相关 ,复古者文体意识的强弱不仅影响其自身的理论及创作 ,而且也制约着复古运动的基本走向。以韩愈为代表的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们的文体意识相对较弱 ,能够推陈出新 ;而明代七子派文人的文体意识则过于强烈 ,循规蹈矩 ,模拟成风。二者在文体的创新与守成上各居一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思潮 文体意识 古文运动 文学复古 中国 古代文学
下载PDF
“宇宙文章”与“妖魔”:明代七子派的污名化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宏远 丁琪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0,共7页
明代七子派的复古曾享有盛誉,"文学革命"兴起后,七子派被视为"妖魔"。陈独秀等人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是以七子派、桐城派作为"革命"对象,并将七子派符号化为旧文学的负面典型,断开了白话文学与... 明代七子派的复古曾享有盛誉,"文学革命"兴起后,七子派被视为"妖魔"。陈独秀等人所倡导的"文学革命"是以七子派、桐城派作为"革命"对象,并将七子派符号化为旧文学的负面典型,断开了白话文学与七子派、桐城派的联系,试图建构白话文学的体系。对于"正统"文学,陈独秀、胡适充满焦虑,并努力将七子派打造成"摹拟""抄袭"的典型,以此获得口诛笔伐的合法性。这种策略性的成功使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正统"文学让位于白话文学,七子派在哀怨声中消失在了新文学的大合唱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革命 陈独秀 文学价值观 白话文学
下载PDF
前七子派的兴起及其发展的阶段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雷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188,共3页
本文从唱和的频仍、主张的提出、立派的自觉意识、标志性事件等方面探讨前七子派的成立时间,认为其正式成立在弘治十五年(1502)至十八年(1505)之间。前七子派的发展分"合"(1493-1506)、"分"(1507-1511)、"散&q... 本文从唱和的频仍、主张的提出、立派的自觉意识、标志性事件等方面探讨前七子派的成立时间,认为其正式成立在弘治十五年(1502)至十八年(1505)之间。前七子派的发展分"合"(1493-1506)、"分"(1507-1511)、"散"(1512-1529)三个时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合"期虽然是前七子派的兴盛期,但"分"期是前七子派同茶陵派斗争激烈此长彼消的关键时期。而"散"期,何景明受到茶陵派的影响,通过何李之争,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七子派某些主张,并逐渐取得了与李梦阳并驾齐驱的领袖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七 成立时间 分期
下载PDF
七子派考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8-83,共6页
七子之名肇始于明人,弘治时即有七子之称谓,万历间已有前七子、后七子之分。明人所谓的七子,指称不一,降及清代,基本定型。七子派之称谓,由四库馆臣正式提出,并视前后七子为一大派别,涵盖以前后七子为中心的一大批文人,此为广义之七子... 七子之名肇始于明人,弘治时即有七子之称谓,万历间已有前七子、后七子之分。明人所谓的七子,指称不一,降及清代,基本定型。七子派之称谓,由四库馆臣正式提出,并视前后七子为一大派别,涵盖以前后七子为中心的一大批文人,此为广义之七子派。至于狭义七子派,仅指前后七子各七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七 后七
下载PDF
从家学与师承看“二冯”诗学的“七子”派渊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亚峰 张幼良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 海虞"二冯"被誉为"虞山诗派"之"疑丞",历来研究者都将其视为明末清初反对"七子"复古诗风的中坚力量,几乎没人注意到他们与复古派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二冯"诗学的真正面目,也不利于厘清明清之际诗风转换的实际轨迹,从而影响了对"虞山诗派"地位和作用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从家学和师承两个二方面,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关系进行对比梳理,使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二冯"诗学取径晚唐而上溯齐梁、推崇比兴、重视辞采、追求温柔敦厚等主要主张,深受其父冯复京的影响,与其师钱谦益的论诗宗旨颇相异趣,很大程度上是"七子"派"格调"诗学的一种内部超越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虞山诗 “二冯” “七 钱谦益 诗学
下载PDF
技法与德性:明代七子派“诗文如何书写”探研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宏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2-156,共5页
明代七子派在谈诗论文中重点关注了诗文如何书写这一问题,从李梦阳"尺尺寸寸"、何景明"舍筏登岸"到李攀龙"拟议以成其变化"、王世贞"文至临摹则丑矣",七子派的诗文复古经历了由"拟议"... 明代七子派在谈诗论文中重点关注了诗文如何书写这一问题,从李梦阳"尺尺寸寸"、何景明"舍筏登岸"到李攀龙"拟议以成其变化"、王世贞"文至临摹则丑矣",七子派的诗文复古经历了由"拟议"到"新创"的不断修正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关诗文书写的起点是拟议还是新创的论争尤为激烈,成为明清诸诗文流派讨论的焦点。七子派成员从不同层面给予不同阐发,甚至追随七子派的陈子龙、沈德潜以及桐城派对这一问题也予以重点关注。围绕这一问题七子派与其他诗文流派在模拟与新创、有法与无法、直径与曲径等问题上有过论争,公安派又在此基础上将诗文书写由注重技术技巧的技法问题转化为宣泄情感情绪的情感问题,沈德潜等又将之提升为人格修养的德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议 新创 诗文书写
下载PDF
明代前七子派形成时间考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坡 《殷都学刊》 2012年第1期62-67,共6页
明代前七子派成员主要有"四杰"、"七子"、"七才子"、"十才子"等并称,由这些并称可知前七子派以"四杰"为中坚,其中李梦阳、何景明为首,边贡、徐祯卿次之,其他皆为羽翼。而前七子派的... 明代前七子派成员主要有"四杰"、"七子"、"七才子"、"十才子"等并称,由这些并称可知前七子派以"四杰"为中坚,其中李梦阳、何景明为首,边贡、徐祯卿次之,其他皆为羽翼。而前七子派的形成可以说是一个其他成员向李梦阳聚拢,与其交接,彼此影响的过程,因此以其领袖之一何景明和七子中最后登场的徐祯卿的加入为关键点,通过对大量第一手资料的考察得出前七子派初步形成于弘治十六年(1503),最终形成于弘治十八年(15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七 并称 形成时间
下载PDF
明人的创新观与集大成意识——以“七子派”为个案 被引量:2
14
作者 闫霞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35-39,共5页
明人论诗普遍具有集大成意识,尤以七子派最甚。其基本内涵是:应师法典范作品,借鉴前人优秀创作的成功经验,集众之优而成就己作,从而创作出优秀作品。创作以集大成为创新,是明人面对创作的现实困境做出的选择。在实际创作中,集大成意识... 明人论诗普遍具有集大成意识,尤以七子派最甚。其基本内涵是:应师法典范作品,借鉴前人优秀创作的成功经验,集众之优而成就己作,从而创作出优秀作品。创作以集大成为创新,是明人面对创作的现实困境做出的选择。在实际创作中,集大成意识会导致模古流弊,但它强调继承、借鉴前人优秀的创作经验,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来看,还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人 创新 集大成
下载PDF
明七子派“格调高古”的美学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查清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84-93,共10页
明代七子派被后人称为格调派,是因为他们标榜古人作品的格调,并力倡师摹古人的格调。这种“格调”,以“高古”为特质;这种“高古”,主要表现为以下美学特征的完满融合:发乎情性,文质相兼,意境浑成,气势沉雄,声调宛亮,神韵流动。
关键词 明代 格调 美学特征 格调 诗歌
下载PDF
明“七子派”后学论宋元诗——以末五子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逊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109,共5页
明七子派的理论主张被归纳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这一概括不免偏狭,就诗而言,当是"古诗以汉魏为师,旁及六朝;近体诗以盛唐为诗,旁及初唐"①,但对于宋元诗,他们则毫无例外的表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关键词 元诗 后学 理论主张 不满情绪 近体诗 盛唐
下载PDF
李梦阳“重情”诗观评议——兼论七子派评价中的一个缺失 被引量:1
17
作者 段宗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4,共6页
明代前后七子以复古倾向著称,但七子派李梦阳、徐祯卿、谢榛等人的诗论中又有重视情感、推崇"率性无意"的观点。这是七子派与公安派相通的重情诗观。七子派的重情诗观有自己的诗学背景和旨趣。而现代论者在论述中却默认了公... 明代前后七子以复古倾向著称,但七子派李梦阳、徐祯卿、谢榛等人的诗论中又有重视情感、推崇"率性无意"的观点。这是七子派与公安派相通的重情诗观。七子派的重情诗观有自己的诗学背景和旨趣。而现代论者在论述中却默认了公安派在现代思想中所确立的高位价值,将七子派"重情"论描述为对公安派"独抒性灵"说的归趋,遮蔽了七子派重情诗学的真实历史脉络,同时也妨碍了对公安派诗学之粗率缺陷的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情”诗观 高位价值 因情立格
下载PDF
清代明诗选本论七子派平议
18
作者 马卫中 尹玲玲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35,共5页
清代明诗选本对明七子多有关注,《明诗别裁集》、《四杰诗选》等肯定七子的振衰复雅之功,并继承发展七子论调;《列朝诗集》、《明诗评选》等批判七子的模拟剽窃、空疏不学。对七子复古经验教训的关注,使得选者从不同角度寻找出路,最终... 清代明诗选本对明七子多有关注,《明诗别裁集》、《四杰诗选》等肯定七子的振衰复雅之功,并继承发展七子论调;《列朝诗集》、《明诗评选》等批判七子的模拟剽窃、空疏不学。对七子复古经验教训的关注,使得选者从不同角度寻找出路,最终形成格调、性情、神韵合一的诗学观,从而影响有清一代诗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明诗选本
下载PDF
“偏狭”: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的致命伤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小军 《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 2001年第2期68-72,共5页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最大的失误和弊端就是'偏狭'与'摹拟',其'偏狭'之处主要表现在口号的偏激、对法的过分追求及门户党社观念的盛行等几个方面,由此导致复古运动最终走向摹拟之途和颓败结局,并使七子派成... 明代七子派文学复古运动最大的失误和弊端就是'偏狭'与'摹拟',其'偏狭'之处主要表现在口号的偏激、对法的过分追求及门户党社观念的盛行等几个方面,由此导致复古运动最终走向摹拟之途和颓败结局,并使七子派成为明代文坛永恒的悲剧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狭' 明代 文学复古运动 弊端 '摹拟' 文学艺术 创新 门户观念
下载PDF
钱谦益与云间派的文坛公案——兼论钱谦益对七子派的批判
20
作者 丁功谊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2-194,共3页
天启、崇祯年间,云间派取法七子,在晚明影响颇大。而钱谦益坚决反对七子派,与云间派存在着很大分歧。在《答唐训导汝谔论文书》信中,钱谦益对七子派思想进行了严厉批驳。唐汝谔是华亭(云间)人,推崇七子,以博学知名。钱谦益这封信实际上... 天启、崇祯年间,云间派取法七子,在晚明影响颇大。而钱谦益坚决反对七子派,与云间派存在着很大分歧。在《答唐训导汝谔论文书》信中,钱谦益对七子派思想进行了严厉批驳。唐汝谔是华亭(云间)人,推崇七子,以博学知名。钱谦益这封信实际上就是对云间派取法七子的回答。同时,钱谦益与艾南英、娄坚等人建立了广泛的同盟,共同抨击七子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谦益 云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