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素问》校诂派学术研究内容——皖派朴学家《素问》校诂研究(二) 被引量:3
1
作者 牛淑平 黄德宽 杨应芹 《中医文献杂志》 2005年第1期6-8,共3页
本文举例论述了皖派朴学家对《素问》的校诂是多方位、多层次 ,多角度的综合考证 ,将文字、音韵、训诂、校勘、医理等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以运用到具体问题的考证中。
关键词 《素问》 校诂 学术研究 朴学
下载PDF
家有四“派”
2
作者 杨思婕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 2009年第10期29-29,共1页
派——苹果派、香蕉派、草莓派、巧克力派……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家的“派”可不一样! 第一位闪亮登场的是“工作派”——俺老爸.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工作狂”。一会儿查房.一会儿手术,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瞧!他又上班... 派——苹果派、香蕉派、草莓派、巧克力派……真是“口水直流三千尺”。我家的“派”可不一样! 第一位闪亮登场的是“工作派”——俺老爸.一心扑在工作上,是个“工作狂”。一会儿查房.一会儿手术,总是没日没夜地工作。瞧!他又上班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四“”》 中学 语文 作文
下载PDF
江西诗派释名——以宋人的观察为中心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开春 《兰州学刊》 CSSCI 2008年第1期181-183,共3页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文章通过对宋人使用"江西诗派"这一概念的情况进行梳理,揭示这一概念的出现及其内涵变化、丰富的过程,为全面理解这个概念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江西诗 地域色彩 传承统绪 派家和唐音
下载PDF
武侠小说的旧派与新派 被引量:5
4
作者 林保淳 《关东学刊》 2019年第3期98-123,共26页
武侠小说有“旧派”与“新派”之别,大抵上以1949年为断限;但台湾的“新派”发展较晚,始于1964年左右。“旧派武侠”与“新派武侠”各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的“新”,都是从“旧”衍生、发展而来的,不可截... 武侠小说有“旧派”与“新派”之别,大抵上以1949年为断限;但台湾的“新派”发展较晚,始于1964年左右。“旧派武侠”与“新派武侠”各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色,但从文学发展的角度来说,任何的“新”,都是从“旧”衍生、发展而来的,不可截然二分。“旧派武侠”从平江不肖生、赵焕亭“南向北赵”开始,是在一片“强国强种”的意识下兴起的;其后有还珠楼主等“北派五大家”继起。通常篇幅甚长,受到连载体式的限制,结构散漫,但读者群已大量增加,且专业作家也开始投入创作行列之中。“新派武侠”以港、台为重镇,香港以梁羽生、金庸为创始,较著重小说与历史的关系;台湾则先是有继承“旧派”的郎红浣为先行者,1964年左右,陆鱼、司马翎等开始步入“新派”领域,而在古龙的手上,发展到巅峰时期。“新派武侠”的特色有六:在主题方面呈显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人物描写上细腻深刻,在情节结构上较为完整,插敘减省、节奏增快,且擅于运用崭新的敘事手法加以创作。1980-1985年,金庸封笔、古龙殁世,“新派武侠”逐渐式微,虽犹有作家努力不懈,欲超金迈古,但大江东去,武侠风光的一页,终于掀翻过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侠小说 五大 金庸 古龙
下载PDF
诗史与命名:刘克庄“诗祖”论及其他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元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41-156,共16页
刘克庄是晚宋诗坛杰出的诗人和富有创见的诗论家。他运用诗作、诗话、诗选及序跋题记等形式,提出"诗祖""派家""家数"等一系列典范命名和诗学范畴,为宋诗的演进、宋代诗人的经典化作了重要的理论总结,形... 刘克庄是晚宋诗坛杰出的诗人和富有创见的诗论家。他运用诗作、诗话、诗选及序跋题记等形式,提出"诗祖""派家""家数"等一系列典范命名和诗学范畴,为宋诗的演进、宋代诗人的经典化作了重要的理论总结,形成自成体系的宋诗史观。与张戒《岁寒堂诗话》、严羽《沧浪诗话》扬唐抑宋的诗学倾向相比,刘克庄排除了狭隘的门户之见和"影响的焦虑",提出宋代文学全面超越唐人的论断,对两宋诗坛主要诗人、不同风格和派别给予全面而客观的品鉴、阐释、评价,表现了强烈的文化优越感、自觉的"本朝"文学史观,凸显了当代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克庄 诗祖 派家 本朝 诗史观 南宋诗学
下载PDF
生命力的突进:王度庐研究三十年 被引量:10
6
作者 韩云波 宋文婕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30-135,共6页
王度庐是民国年间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其《卧虎藏龙》曾被改编为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小说曾节选进入高中教材,他是民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杰出代表。从1982年开始的王度庐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经历了开端... 王度庐是民国年间武侠小说"北派五大家"之一,其《卧虎藏龙》曾被改编为电影获得多项奥斯卡奖,小说曾节选进入高中教材,他是民国武侠小说以及通俗文学的杰出代表。从1982年开始的王度庐研究,已经走过了近30个年头,经历了开端、深化、繁荣的不同阶段,学者们提出了悲剧侠情、旗族记忆、平民文学等重要观点,但也还存在着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度庐 武侠小说 五大 悲剧侠情 旗族记忆 平民文学
下载PDF
公平性与数学化(Ⅰ)选举理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国强 肖箭 盛立人 《运筹与管理》 CSCD 1999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作者在这一系列文章中,将用不多的数学知识讨论由公平性问题派生出来的三个社会学课题:即选举理论,权力指数与公平分配。数学家的研究可以归结为这么一个结论:社会选择,一个难圆的梦。本篇讨论各种常用选举方法的利弊。
关键词 选举理论 Borda记分法 策略表决 选举悖论 伪修正案 Arrow不可能定理
下载PDF
三家四派丹法略讲 被引量:3
8
作者 胡孚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4-88,共5页
内丹学之丹法按其"阴阳"机理而言,可分为"三家",即自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又可分为"四派",即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虚空阴阳之虚无丹法,统称"三家四派"... 内丹学之丹法按其"阴阳"机理而言,可分为"三家",即自身阴阳、同类阴阳、虚空阴阳;又可分为"四派",即自身阴阳之清净丹法、同类阴阳之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虚空阴阳之虚无丹法,统称"三家四派"。清净丹法,乃清心源、净气海,以自身之阴阳交合而成丹。彼家丹法和龙虎丹法皆属同类阴阳交合成丹,彼家丹法以同类的异性之人为鼎器,故谓之男女双修;龙虎丹法则系三家相见,以人体化学补足破漏之躯,二八两弦之气并用,以匹配阴阳而成一斤之数。虚无丹法,是玄关窍开、元神呈现后,于虚空中把握阴阳,见性而后了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丹学 清净丹法 丹法 龙虎丹法 虚无丹法
原文传递
关于秦始皇统治思想属性的判断问题
9
作者 李振宏 张玉翠 《古代文明》 CSSCI 2020年第3期71-83,M0005,共14页
以往学界的秦始皇统治思想研究,多是从汉代人关于先秦学术体系的认知模式出发,将其判定为法家、阴阳家、杂家等等。这种思想史研究中的家派分析模式,一方面陷入了公式化、模式化的窠臼,忽略了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性思想文化基础,另... 以往学界的秦始皇统治思想研究,多是从汉代人关于先秦学术体系的认知模式出发,将其判定为法家、阴阳家、杂家等等。这种思想史研究中的家派分析模式,一方面陷入了公式化、模式化的窠臼,忽略了战国时期诸子学术的共同性思想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也忽视了秦始皇作为政治家的思维个性。与思想家不同,政治家并不忠实于真理追求,而是围绕实际的政治需要来选择自己的统治思想。用研究思想家的分析框架来看待政治家的思想,是一种身份错位,不可能探究其思想的真谛。秦始皇不是法家、儒家、阴阳家,更不是杂家,他有着特别鲜明的思想个性,其思想属性的判断,应该从家派分析模式中摆脱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始皇 政治思想史 分析模式
下载PDF
启蒙现实主义:七月派翻译家群体的根本特征
10
作者 桂清扬 《译苑新谭》 2017年第1期8-15,共8页
通过对胡风文艺理论中核心元素——启蒙现实主义及其对七月派译介主张形成的影响之探讨,得出以下结论:胡风启蒙现实主义以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主客观化合论为基本内容,视文艺为一种解释人生、表现人生、追求人生、做深刻精神... 通过对胡风文艺理论中核心元素——启蒙现实主义及其对七月派译介主张形成的影响之探讨,得出以下结论:胡风启蒙现实主义以主观战斗精神、精神奴役创伤、主客观化合论为基本内容,视文艺为一种解释人生、表现人生、追求人生、做深刻精神斗争的武器;而七月派翻译家群体因此形成了为时代而翻译、为人生而翻译、为启蒙大众而翻译、为促进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而翻译、为发展民族文学而翻译为基本内容的译介主张。通过对胡风、满涛、绿原和吕荧等翻译家的案例分析,证明七月派翻译家兼具鲜明的译介主张和辉煌的翻译成就,理应在中国翻译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他们无论作为个体,还是作为整体,都值得我们重新认识,做出更合理、更充分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启蒙现实主义 主观战斗精神 七月翻译 群体特征
原文传递
《太太万岁》与喜剧精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74-76,共3页
《太太万岁》被评为中国影史十大喜剧之一。作为一部温和的讽刺喜剧,它既借鉴了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通俗喜剧的创作模式,又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它所体现的喜剧精神是人文派电影家们对"小我"的真实体味。这也正是《太太万岁》在细... 《太太万岁》被评为中国影史十大喜剧之一。作为一部温和的讽刺喜剧,它既借鉴了20世纪30年代好莱坞通俗喜剧的创作模式,又具有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它所体现的喜剧精神是人文派电影家们对"小我"的真实体味。这也正是《太太万岁》在细密真切的生活细节展示中带给观众的绵长启示。本文通过对《太太万岁》的美学分析,来讨论喜剧精神在本片中的情感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电影 诙谐喜剧 喜剧情境
下载PDF
还珠楼主及其武侠小说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被引量:8
12
作者 蒲翠亭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8-69,共12页
作为"北派五大家"中"奇幻仙侠"一派的开创者,还珠楼主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自其作品问世以来,相关研究绵延不绝,以时间为线索,可分为发端期、深化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研究视角由阶级分析转... 作为"北派五大家"中"奇幻仙侠"一派的开创者,还珠楼主在中国武侠小说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自其作品问世以来,相关研究绵延不绝,以时间为线索,可分为发端期、深化期和繁荣期三个阶段。研究视角由阶级分析转到作家作品,后又引入叙事学等视角,渐趋多元;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作家经历探究、作品思想内容分析、作品源流探析以及文学理论视域下的作品研究等方面。这些研究从纵横两方面探究了还珠楼主作品精义之所在,丰富了其作品内涵,为还珠楼主及其作品的文学史定位提供了参考,对此后的武侠研究也极具指导意义;但不可忽视的是,21世纪以来,还珠楼主研究在内容上多拾前人牙慧,明显呈现出后劲不足态势,如何在名家辈出的"武林"中别开生面,是后继者首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五大 还珠楼主 生命哲学 武侠类型知识体系
下载PDF
侯作吾先生轶事
13
作者 何明威 《音乐探索》 2018年第4期76-80,共5页
侯作吾先生属于川派琴家,与他同时期的川派琴家还有裴铁侠、龙琴舫、喻绍泽、顾梅羹等人。川派古琴源远流长,如果说《礼记》《琴操》《孝经》《尔雅》中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还只是一种美好的传说,那么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琴家赵耶利关... 侯作吾先生属于川派琴家,与他同时期的川派琴家还有裴铁侠、龙琴舫、喻绍泽、顾梅羹等人。川派古琴源远流长,如果说《礼记》《琴操》《孝经》《尔雅》中关于伏羲制琴的记载还只是一种美好的传说,那么远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琴家赵耶利关于"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峻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的评论,就是川派古琴已然出现的明证。所谓"蜀声峻急",是指右手指力饱满,弹弦时开合有度,琴声雄浑而不燥不涩;左手指位细腻,按弦时收放自如,大气磅礴而又不偏不倚。到了清代后期,因为著名琴家张孔山的横空出世,以及其后一大批琴人的孜孜以求,川派古琴逐渐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古琴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侯作吾 古琴
下载PDF
对近年来古琴音乐文化研究的回顾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红梅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59-62,共4页
古琴音乐艺术一直是音乐学领域较为关注的研究课题 ,近年来它也因为不同思潮的影响而得到了相应地推动。本文试从对近年来琴学研究文献梳理的过程中 ,对古琴音乐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地回顾。
关键词 古琴/琴/琴谱/琴/打谱/古琴美学
下载PDF
Plotinian Methodology and Hermeneutics: Philosophy or History of Philosophy?
15
作者 Dimitrios A. Vasilakis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4期324-330,共7页
The present paper has a double aim: (1) it attempts to present an aspect of Plotinus' philosophical and hermeneutical methodology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remarks in the treatise "On Eternity and Time"; (2) it... The present paper has a double aim: (1) it attempts to present an aspect of Plotinus' philosophical and hermeneutical methodology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remarks in the treatise "On Eternity and Time"; (2) it seeks to connect this attitude with contemporary methodologic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relat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history of philosophy. After an introduction where it is emphasized that the term "Neo-Platonism" is of recent coinage, I exploit David Sedley's remarks regarding the function of ancient philosophical schools: the quest for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the school's founder as a philosophical enterprise in itself is not an exclusively Neoplatonic characteristic. Nonetheless, the example of Plotinus' Enneads III.7, owing to the complexity of its theme, shows that Plotinus does not pay attention only to the Platonic teachings regarding eternity and time, but also to all the other philosophical schools' theories, including the Epicurean. The aim is the ascertainment of the truth inherent in them and its apt interpretation. Hence, I follow Steven K. Strange (1950-2009), who relates the Plotinian methodology to Aristotle's endoxic method. After a presentation of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philosophers, I conclude that the problematic features posed by several philosophical theories are resolved via an innovative Plotinian reading of Plato. Thus, the non-Platonic theories play a role in the more adequate interpretation of Plato, which is identified with the successful answer to the philosophical problems. This fact makes us wonder as to the best characterization of Plotinus' enterprise: philosophy or history of philosophy? Although the question is somehow anachronistic, Plotinus gives an explicit response in his aforementioned tractate: to the extent that he is interested in solving philosophical problems, rather than compiling a "catalogue" of past philosophical positions, his enterprise is not historical, but philosophical. Two final corollaries stem from this: (i)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evious enunciation explains the Neoplatonic reading of Plato; (ii) it teaches u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hilosophizing and a historical treatment of philosophy does not lie only on the content, but also on the manner according to which the interpreter approaches past or contemporary philosop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HORITY history INTERPRETATION (endoxic) method PHILOSOPHY READING SCHOOL
下载PDF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in Plein Air Painting: One Path Towards Post-impressionism
16
作者 Lloyd Bennett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7年第10期1290-1298,共9页
A method for placing oil paint in metal tubes occurred in the early 1840s, which facilitated artists taking their materials out of doors to paint nature directly. In France in the 1860s, we know of painters like Claud... A method for placing oil paint in metal tubes occurred in the early 1840s, which facilitated artists taking their materials out of doors to paint nature directly. In France in the 1860s, we know of painters like Claude Monet were working on beaches and port cities to capture the effect of scenes under natural light. By 1874 the Anonymous Society of Painters, Sculptors, Engravers, etc. (Impressionists) offered their first public exhibition to much criticism. A common complaint of the new work was that it lacked finish to be considered as a completed work for sale. It is the view of this paper that outdoor, or plein air painting, developed because of the circumstances this type of work developed in the artist naturally. I focus on two areas that outdoor painting forced the artist to consider: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The incidents refer to the varied weather the painter had to deal with and the accidents identify the intuitive methods the plein air painters fell practice to when confronted by difficult passages or situations in nature. These experiences would shift the focus of the Impressionists from recording nature in a naturalistic way to self-expression, which would become a key idea in early modem painting. The finish the detractors of Impressionism called for would be replaced by an appreciation for the personal in painting as exacting images of landscape became predictable and lacked the vitality of the intuitive picture that could offer something new to ar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ein air impressionists PAINTING GESTURES accidents
下载PDF
王运熙在汉魏六朝乐府研究方面的贡献 被引量:2
17
作者 钱志熙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乐府研究有丰富的传统积累,在20世纪进入现代研究的状态,形成注重实证的学院派与注重价值判断的新文学史家派两种倾向。王运熙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前期,主要继承学院的传统,同时较多吸收古代的乐府研究... 乐府研究有丰富的传统积累,在20世纪进入现代研究的状态,形成注重实证的学院派与注重价值判断的新文学史家派两种倾向。王运熙对汉魏六朝乐府的研究集中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前期,主要继承学院的传统,同时较多吸收古代的乐府研究成果。其在吴声西曲的文体特点、产生地域、创作者身份以及汉魏乐府制度的研究方面,充分注重文献记载,在实证研究方面有所推进;同时对片面强调民间创作、否认贵族作用的倾向有所纠正;可以视为20世纪上半期学院派乐府研究的殿军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运熙 乐府研究 学院 新文学史
原文传递
Cubic vertex-transitive non-Cayley graphs of order 12p
18
作者 Wei-Juan Zhang Yan-Quan Feng Jin-Xin Zhou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CSCD 2018年第6期1153-1162,共10页
A graph is said to be vertex-transitive non-Cayley if its full automorphism group acts transitively on its vertices and contains no subgroups acting regularly on its vertices. In this paper, a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 A graph is said to be vertex-transitive non-Cayley if its full automorphism group acts transitively on its vertices and contains no subgroups acting regularly on its vertices. In this paper, a complete classification of cubic vertex-transitive non-Cayley graphs of order 12 p, where p is a prime, is given. As a result, there are 11 sporadic and one infinite family of such graphs, of which the sporadic ones occur when p equals 5, 7 or 17, and the infinite family exists if and only if p ≡ 1(mod 4), and in this family there is a unique graph for a given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yley graphs vertex-transitive graphs automorphism group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