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派河流域水污染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广萍 周美正 +1 位作者 张延 高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0-24,共5页
派河位于巢湖上游,是"引江济淮"的输水通道,其水质的优劣对"引江济淮"工程和巢湖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派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分析了派河的水质现状及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 派河位于巢湖上游,是"引江济淮"的输水通道,其水质的优劣对"引江济淮"工程和巢湖的水质安全具有重要影响。根据派河流域的水质现状和入河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分析了派河的水质现状及影响河流水质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派河水质目前没有达到水质管理目标,主要超标指标包括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等,影响派河水质的主要因素有面源污染、城镇与工业点源污染、畜禽养殖、码头建设等。针对派河流域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依照派河水质保护目标,分别提出了具体治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污染物 达标评价 治理措施 派河流域
下载PDF
长江上游洋派河小流域生态修复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奇伯 陈宝昆 +1 位作者 董映成 王震洪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4-157,共4页
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点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云南长江上游洋派河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人为诱导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自然恢复条件的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年人为参与的不同措施修复,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 通过野外全面调查、样点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云南长江上游洋派河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的人为诱导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有自然恢复条件的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年人为参与的不同措施修复,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都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生态系统类型增加,较稳定和趋于正向进展演替生态系统的水平分布面积扩大,人为重点修复生态系统的立体垂直结构逐渐显现,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增加,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良,土壤流失减轻,森林覆被率提高,修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派河 小流域 生态修复
下载PDF
派河水体中DOM的光谱分析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欢 崔康平 +3 位作者 张强 藕翔 董献彬 吴晨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7-234,共8页
派河是环巢湖流域重要入湖河流,为加强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采集派河入河口水样,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及相关性分析,进行DOM(dissolr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光谱学特性研究... 派河是环巢湖流域重要入湖河流,为加强该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采集派河入河口水样,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合平行因子分析模型及相关性分析,进行DOM(dissolred organic matter,溶解性有机物)光谱学特性研究,分析派河水体DOM荧光组分来源及特征.结果表明:(1)水体中DOM含2类4种荧光组分,其中,类蛋白物质荧光组分(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占总组分荧光强度的68. 1%,类富里酸物质(紫外类富里酸和可见类富里酸)占总组分荧光强度的31. 9%;(2)采样点FI (荧光指数)大于1. 9,BIX (生物源指数)大于1. 0,派河上游HIX (腐殖化指数)小于1. 5,下游HIX范围为1. 5~3,表明派河DOM具有明显的生物源特征,水体腐殖化程度较低,上覆水体浮游动植物和生物细菌分布均匀且对水体环境有明显影响;(3)紫外-可见光吸收系数[a(280)和a(355)]可很好地表征派河水体中DOM相对含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定结果显示,水体中含大量性质相对稳定的有机物;(4)紫外类富里酸和类酪氨酸的荧光强度均与a(280)、a(355)呈显著正相关,表明水体DOM中紫外类富里酸和类酪氨酸组分的产生及来源具有一致性或相伴发生.研究显示,光谱分析法可有效表征派河水体中DOM兼具陆源和生物来源的双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 DOM(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模型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下载PDF
引江济淮通道派河水污染治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朱慧娈 黄志 张彦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9期47-50,共4页
根据派河流域概况、水质现状调查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派河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以控源为核心的治理对策,并辅以污染拦截、生态补水、环境执法等措施,以期达到"十三五"《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水质管理目标要求,并为引... 根据派河流域概况、水质现状调查和污染调查结果,分析了派河的主要环境问题,提出以控源为核心的治理对策,并辅以污染拦截、生态补水、环境执法等措施,以期达到"十三五"《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水质管理目标要求,并为引江济淮工程做好水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 污染治理 对策 引江济淮
下载PDF
巢湖主要入湖河口湿地植被生态学特征分析——以派河和十五里河为例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如忠 丁丰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0-84,共5页
河口湿地对入湖河流污染物具有很好的截留、贮存和净化功能,对消减入湖污染负荷具有积极作用。为反映不同入湖河流水质类型对河口湿地植被种类、构成等的影响,并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拟以巢湖入湖河流中的派河和十五里... 河口湿地对入湖河流污染物具有很好的截留、贮存和净化功能,对消减入湖污染负荷具有积极作用。为反映不同入湖河流水质类型对河口湿地植被种类、构成等的影响,并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文拟以巢湖入湖河流中的派河和十五里河河口湿地为例进行研究,通过对植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以及植物群落内部的生态关系研究,揭示不同河口湿地植物群落在组成、结构、功能、动态和分布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湿地 生态学 巢湖 派河 十五里
下载PDF
合肥市派河污水规划方案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国富 张善发 +3 位作者 彭海琴 徐连军 胡龙 陈银川 《中国市政工程》 2011年第6期30-33,81-82,共4页
污水系统规划领域中,含有大量无法定量表示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AHP)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派河污水系统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在分析污水系统规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 污水系统规划领域中,含有大量无法定量表示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AHP)法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合肥市派河污水系统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在分析污水系统规划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16个指标层组成的3层次16个因素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AHP法确定了各因素的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2个污水系统规划方案进行了科学的评价,得出最佳规划方案。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在实际规划和决策过程中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了污水工程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规划 层次分析(AHP)法 模糊综合评估 合肥市派河
下载PDF
派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被引量:9
7
作者 汪巧玲 《绿色科技》 2016年第14期93-94,97,共3页
分析了派河流域水环境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生态修复工程的治理目标,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及其治理后的作用。
关键词 环境治理 生态修复 派河流域
下载PDF
合肥市派河污染综合治理对策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敏琪 《市场周刊》 2011年第11期41-43,共3页
派河是巢湖的重要入湖河道,其污染直接影响着巢湖水体安全,派河的污染治理是巢湖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派河治理现状入手,分析污染根源,从污水截流、河道整治、面源治理、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派河进一步综合治理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 派河 污染 对策
下载PDF
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白玉方 吴克 +3 位作者 吴东彪 陈俊 宋早明 龚晨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82-587,共6页
运用生活垃圾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估算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染物的污染负荷量,并提出解决措施。2014年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5 521.92 t,流失量为23 136.14 t,TN、TP、TOC和COD的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3.77、5.05、514.89和6... 运用生活垃圾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模型估算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及污染物的污染负荷量,并提出解决措施。2014年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为45 521.92 t,流失量为23 136.14 t,TN、TP、TOC和COD的污染负荷量分别为73.77、5.05、514.89和680.01 t。各乡镇(开发区)比较而言,上派镇农村生活垃圾污染负荷量最大,TN、TP、TOC和COD入河量分别为35.01、2.40、244.33和322.69 t,占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总污染负荷量的47.45%;南岗镇污染负荷量最小,TN、TP、TOC和COD入河量分别为1.11、0.08、7.72和10.20 t,所占比例为1.50%。上派镇是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在派河流域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污染物入河系数等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该镇农业人口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流域 农村生活垃圾 非点源 污染负荷
下载PDF
派河流域生活垃圾简易处置场污染特征与治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白玉方 吴克 +3 位作者 吴东彪 陈俊 宋早明 孟利利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4期60-64,共5页
通过调查采样和实验分析,研究派河流域生活垃圾简易处置场的污染状况,并提出合理性的治理措施。派河流域简易处置场渗滤液TP、TN、TOC、COD_(Cr)和重金属含量均超过GB16889—2008中规定的限值。简易处置场周围地表水TP、TN、TOC、CODCr... 通过调查采样和实验分析,研究派河流域生活垃圾简易处置场的污染状况,并提出合理性的治理措施。派河流域简易处置场渗滤液TP、TN、TOC、COD_(Cr)和重金属含量均超过GB16889—2008中规定的限值。简易处置场周围地表水TP、TN、TOC、CODCr的含量,除Z镇TN外,均超过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规定的限值。除Hg外,简易处置场中生活垃圾与其周围土壤、地表水重金属含量均符合GB15618—1995二级标准或GB3838—2002中Ⅳ类标准规定的限值,地表水Hg含量超标倍数最高,为29倍左右。派河流域简易填埋场生活垃圾腐化程度较高,距离卫生填埋场较远,适合采用表面覆盖防渗膜与四周帷幕灌浆的就地封场治理方式。简易堆场位于农田中,对周围农作物污染较大,腐化程度相对较低,适合采用异地卫生填埋的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流域 生活垃圾 简易处置场 污染特征 治理
下载PDF
洋派河小流域龙门口水保监测点水土流失因子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建勋 李学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2-54,61,共4页
以姚安县典型生态修复代表区内洋派河小流域上的龙门口水保监测点近5 a来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干扰荒草地、水土保持林、自然恢复和坡改梯径流小区的水土流失因子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植被治理措施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因子的变化规... 以姚安县典型生态修复代表区内洋派河小流域上的龙门口水保监测点近5 a来的观测资料为基础,对干扰荒草地、水土保持林、自然恢复和坡改梯径流小区的水土流失因子进行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在不同植被治理措施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因子的变化规律。该研究可为以后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因子 水土保持 派河 龙门口监测点
下载PDF
派河岸边带湿地水力停留时间扩增估算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昊彧 张浏 隗岚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0期190-193,共4页
以派河流域气象资料和流域基础信息为基础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法和小流域经验公式法推算了派河降雨与径流量的相应关系;结合流域特征,应用产流理论探索了区域降水与派河径流之间的关系;根据湿地污染物拦截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计算达到各... 以派河流域气象资料和流域基础信息为基础数据,采用频率分析法和小流域经验公式法推算了派河降雨与径流量的相应关系;结合流域特征,应用产流理论探索了区域降水与派河径流之间的关系;根据湿地污染物拦截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计算达到各河段最佳污染物拦截效果所需增加的水力停留时间。建议派河流域加强岸边带湿地保护,提高污染物拦截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 岸边带 降雨 产汇流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兆昌 张金流 +2 位作者 匡武 王蕾 蔡敬民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以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Cu、Zn、Ni、Cd、Cr、Pb、Hg、As等八种重金属总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主要污染物。方法:于枯水期利用户外助手软件GPS定位在派河干流上游至入湖口采样点采... 目的:以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为对象,研究Cu、Zn、Ni、Cd、Cr、Pb、Hg、As等八种重金属总量分布,并在此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指出主要污染物。方法:于枯水期利用户外助手软件GPS定位在派河干流上游至入湖口采样点采集土样,土样消解采用HNO3-HF-HClO4分解法,Hg、As利用普析原子荧光光度计检测,Cu、Zn、Ni、Cd、Cr、Pb利用固体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运用Origin软件制图分析重金属总量分布,运用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重金属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派河干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排序为Cd>Hg>Pb>Cu>Ni>Zn> As>Cr,从单种金属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As、Cr、Ni、Zn、Cu、Pb属于轻微等级污染,Hg、Cd的评价均值分别为753.86和5 537.3,属于极强等级污染;从综合潜在风险指数的评价结果来看,各点位均属于极强等级污染,其中,Hg的贡献率为11.89%,Cd的贡献率达到87.42%。结论:派河是巢湖Cd和Hg污染的主要输送支流之一,对派河流域重金属污染进行治理,应主抓Cd和Hg污染,降低派河以及巢湖Cd和Hg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干流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派河支流污染源解析及对策措施研究——以五老堰河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春霞 张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2期52-55,共4页
以派河支流五老堰河为例,分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水质空间变化,有效解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污染源;针对不同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沿河流域生活及养殖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河湖滨岸生态空间保护、下游河道原位水质保障工程、增加河道下... 以派河支流五老堰河为例,分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水质空间变化,有效解析五老堰河小流域污染源;针对不同污染源及水环境问题,提出了沿河流域生活及养殖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工程、河湖滨岸生态空间保护、下游河道原位水质保障工程、增加河道下游自动监测断面等对策措施,以期为派河其他支流水体污染的控制治理及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思路与研究,也为减轻巢湖西半湖水体污染提供有效防治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 五老堰 污染源解析 对策措施
下载PDF
派河上派镇段水质评价及污染防治对策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5期786-787,共2页
用W值法对上派镇段派河水质进行了评价 ;对主要污染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保护派河水质 ,防治水污染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派河 水质评价 污染源 污染防治
下载PDF
巢湖派河流域清水廊道技术产业推广模式的构建
16
作者 刘花台 张萍 +1 位作者 张浏 曹文志 《科技和产业》 2020年第5期33-37,共5页
派河为巢湖一级支流,水质差,针对派河流域开展了多项研究,产生了多项清水廊道技术,尚缺乏有效的产业化推广模式,基于此,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清水廊道技术产业推广模式(“2S”VIP)。该模式包括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推广模式平台、保障... 派河为巢湖一级支流,水质差,针对派河流域开展了多项研究,产生了多项清水廊道技术,尚缺乏有效的产业化推广模式,基于此,构建了多层次、多元化清水廊道技术产业推广模式(“2S”VIP)。该模式包括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推广模式平台、保障措施等。其中清水廊道技术推广模式平台包括综合技术信息平台、综合服务平台、产业化推广平台,以综合技术信息平台为支撑,以互联网+、大数据等为手段,综合服务平台为依托,产业化推广平台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衔接。在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通过一系列保障措施使各平台能顺利运行,达到产、学、研、用的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廊道技术 产业化 推广模式 派河 巢湖
下载PDF
引江济淮派河截导污尾水净化湿地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余婷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派河作为引江济淮输水通道,要求输水期水质不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派河沿线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截污导流,送入九联圩净化后排出,对保障派河水质、改善巢湖水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以九联圩生态湿地为例,文章在维持九联圩原有渔... 派河作为引江济淮输水通道,要求输水期水质不低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因此有必要对派河沿线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截污导流,送入九联圩净化后排出,对保障派河水质、改善巢湖水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以九联圩生态湿地为例,文章在维持九联圩原有渔场肌理的情况下,通过功能分区、生境营造、生态系统构建等措施,打造特色圩塘湿地,为圩区类似尾水净化湿地的规划和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派河 尾水净化 生态湿地
下载PDF
基于水质达标的派河生态流量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昊彧 隗岚琳 +1 位作者 林妙丽 杜云彬 《江苏水利》 2021年第6期26-29,共4页
为促进流域水资源与社会发展相协调,分析了流域水环境现状,通过对比国内外生态流量研究现状,选择了模型计算方法,开展了基于NH 3 N和TP两种污染物指标的生态流量分析。
关键词 生态流量 水环境 调水 派河
下载PDF
引江济淮工程巢湖派河口服务区泊稳条件及防波堤稳定性研究
19
作者 边峰 黄哲 +1 位作者 李华治 王登婷 《工程与建设》 2020年第3期382-385,共4页
本文从巢湖派河口服务区防波堤平面布置及断面结构型式两方面开展研究,对工程水域的风浪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波浪数学模型计算了工程所在水域的波浪分布情况,分析了服务区内泊位泊稳条件,并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对防波堤总平面布置方... 本文从巢湖派河口服务区防波堤平面布置及断面结构型式两方面开展研究,对工程水域的风浪特性进行了分析,采用波浪数学模型计算了工程所在水域的波浪分布情况,分析了服务区内泊位泊稳条件,并通过数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对防波堤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最后开展了波浪断面物理模型试验,对防波堤断面结构的稳定性进行了验证,对失稳部位进行了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江济淮 派河 风浪特性 泊稳条件 波浪物模
下载PDF
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植被恢复效益研究
20
作者 张昆 杨再鸿 +2 位作者 陈奇伯 刘蔚漪 田昆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311-313,共3页
通过野外样点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云南省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有恢复条件的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 a人为参与的生态恢复,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 通过野外样点调查、样方调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对云南省姚安县洋派河小流域退化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后植被恢复效益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作为有恢复条件的退化生态系统,经过4 a人为参与的生态恢复,小流域复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得到改善,人工补植林生态系统的立体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物种多样性更丰富,生物量显著增加,生态系统更加成熟稳定,植被恢复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河小流域 退化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