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分析
1
作者 洪慧 李惠娴 +3 位作者 张悦宁 刘倩 刘晓珍 张金岭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2月至2016年1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24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Cox回归...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脑胶质瘤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2月至2016年11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胶质瘤的24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并确定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基于最小P值法的X-tile软件确定其预后危险分层的最佳截断值。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0.048,HR=1.12,95%CI:1.00~1.26)、年龄(P=0.001,HR=1.04,95%CI:1.01~1.06)、病理诊断(P=0.001,HR=2.23,95%CI:1.51~3.31)、IDH1(P=0.040,HR=0.37,95%CI:0.14~0.95)是影响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NLR<2.21组预后最好,NLR>3.15组预后最差,NLR≥2.21并且≤3.15预后中等。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NLR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NLR组,高、中、低NLR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0%和60%(P<0.05)。在不同肿瘤级别的亚组分析中,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NLR(P=0.005,HR=1.29)、年龄(P=0.026,HR=1.03)、IDH1(P=0.03,HR=0.26)、Ki-67(P<0.01,HR=5.53)是影响高级别胶质瘤的独立预后因素。在低级别胶质瘤亚组中,术前NLR与预后相关(P=0.028,HR=1.2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在高级别胶质瘤中,低、中、高NLR组患者的5年OS率逐步降低(P=0.0004);而在低级别胶质瘤中,患者的5年OS率无统计学意义(P=0.518)。结论:NLR是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NLR值可以将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临床预后分为高、中、低风险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脑胶质瘤 分层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艳艳 任付先 +1 位作者 王宇 高登峰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3791-3796,共6页
背景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 背景心力衰竭(HF)由于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不良预后,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探寻最佳的风险评估方法是目前本领域的研究方向。近年来研究发现炎症是HF发生和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多种炎性指标的检测和评估可能是预测HF转归的重要方法,探究简便易行、综合性能最佳的炎性预测指标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1月—2022年9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住院的HF患者583例。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住院死亡分为生存组(n=564)与死亡组(n=19),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合并症、HF原发疾病、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究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确定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NMLR对HF患者住院死亡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最佳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NMLR水平患者的生存曲线。结果死亡组入院时NMLR〔8.36(3.15,9.55)〕高于生存组〔5.00(3.23,8.72)〕(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MLR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影响因素〔HR=1.003,95%CI(1.001,1.005),P<0.05〕。NMLR预测HF患者住院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52,0.757)〕,最佳截断值为7.93。RCS显示NMLR与HF患者住院死亡风险呈非线性正相关(P<0.05)。NMLR≥7.93者的住院生存率低于NMLR<7.93者(χ^(2)=111.843,P<0.001)。结论入院时NMLR升高可能是HF患者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死亡率 预测指标 比例风险度模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与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曹策 韩承新 +2 位作者 蔡晓军 武金虎 贾元利 《武警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10至2010-10收治的92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其中有转移淋巴结坏死5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10至2010-10收治的92例行胃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证实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其中有转移淋巴结坏死50例,无转移淋巴结坏死42例。搜集术前血常规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分析NLR对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是影响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及NLR是影响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独立因素。结论 NLR<3与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程度有关,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可能是造成胃癌转移淋巴结坏死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胃癌 转移淋巴 坏死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在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郑绪才 王圣应 +1 位作者 刘建军 洪士开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9期1437-1440,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纳入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PTC患者血常规标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前的NLR比例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纳入我院2012年8月至2016年12月入住我科的PTC患者血常规标及术后复发情况。分析术前的NLR比例与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总共211例病人纳入此次分析,其中有50(23.7%)例患者术后出现侧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术前外周血NLR高于2.6是PTC患者术后侧颈部淋巴结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NLR是PTC术后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影响因素。NLR高于2.6的病人术后复诊过程中需要常规检查侧颈部淋巴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侧颈部淋巴结转移 风险因素
下载PDF
European Urology:治疗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病理学分级和肿瘤特异性死亡率呈正相关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开杰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623-623,共1页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高危的非肌层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术后患者生存率的长短多取决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这部分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为26%-6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危险因...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高危的非肌层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和肌层浸润型膀胱尿路上皮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术后患者生存率的长短多取决于肿瘤的病理学分级.这部分膀胱癌患者预后较差,其5年生存率为26%-64%.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其危险因素的分层,便于更好地为患者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治性膀胱全切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膀胱尿路上皮癌 肿瘤生存率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陈遥 褚斌翔 洪正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第10期61-63,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体检绝经后女性人群中正常女性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的差异,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1~8月的绝经后体检女性125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分析体检绝经后女性人群中正常女性与骨质疏松、骨量减少女性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的差异,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17年1~8月的绝经后体检女性125例,根据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EXA)测量股骨颈和腰椎(L2~L4)所得到骨密度,与同性别年轻中国人的平均值相比较,从而得到T值,其中T≥-1. 0为正常组,T <-1. 0为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比较两组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T值、Z值、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葡萄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Logistic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组的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碱性磷酸酶显著上升(P <0. 05)。年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红细胞沉降率是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与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呈显著相关性,可以成为绝经后女性的骨质疏松的一种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绝经 骨质疏松 炎症
下载PDF
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曾瑜 邹石海 梁忆华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247-249,共3页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病情转归[1]。临床实践发现,SAP发生与误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2]。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 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SAP)是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可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影响病情转归[1]。临床实践发现,SAP发生与误吸、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密切相关[2]。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能反映机体免疫系统状态,多用于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等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过程中,且其比值上升是健康人群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卒中 相关性肺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童薇 《基层医学论坛》 2018年第28期3936-3937,共2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DN)患者3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计算NLR、PLR;生化检测血液空腹血...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PLR)比例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肾病(DN)患者33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血常规检测,计算NLR、PLR;生化检测血液空腹血糖和肌酐;另留取治疗前24 h尿,生化检测24 h m ALB。结果 DN组患者N LR、PLR均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且与肌酐和24 h m ALB均呈显著正相关性。NLR、PLR诊断DN的曲线下面积达到0.87和0.85。结论 NLR、PLR是DN较好的诊断标志物,或可推广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诊断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及局部炎症反应与胃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星宇 姚辉华 +3 位作者 徐荣华 李媛媛 司超 赵春 《四川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120-1124,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间质炎症反应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患者资料,按NLR是否大于3分为低NLR组及高NLR组。高倍镜下评估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肿瘤间质炎症反应与胃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生存时间(OS)的相关性。方法收集67例患者资料,按NLR是否大于3分为低NLR组及高NLR组。高倍镜下评估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浸润程度和浸润细胞的主要类型,分别按浸润程度及类型分组。分析NLR、肿瘤间质炎症细胞浸润特点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指标与患者预后关系。结果 NLR与肿瘤标准物CA199、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肿瘤间质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与肿瘤浸润较深、伴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局部炎症反应无显著联系(P>0.05)。高NLR组患者OS较低NLR组明显缩短,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高的患者OS明显缩短(P<0.05)。结论 NLR和肿瘤间质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对胃癌患者预后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炎症反应 预后 总体生存期
下载PDF
入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聪 陈曦 +4 位作者 杨灵 汪红 江伟 高博 刘跃洪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情况、治疗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入院血常规结... 目的探讨入院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725例,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情况、治疗方式和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根据入院血常规结果计算NLR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NLR值的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电话随访患者生存情况,Kaplan-Meier法绘制2组患者的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NLR值的最佳截断值为10.08,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组(NLR≤10.08,520例)和高NLR组(NLR>10.08,205例)。中位随访34.64个月(12~89个月),其中30 d内死亡45例(6.21%);6个月内死亡105例(14.48%);1年内死亡149例(20.55%)。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30 d、6个月和1年病死率更高(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NLR值、男性、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1、保守治疗、白蛋白水平降低及血肌酐升高是影响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年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入院NLR值可作为临床预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预后 死亡 比例危险度模型 老年人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下载PDF
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纤维蛋白原在分析胃肠道间质瘤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华霞 王曙逢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452-455,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以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GIST病人170例,术前均未行靶向治疗并接受根治性切...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术后局部复发和(或)远处转移以及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GIST病人170例,术前均未行靶向治疗并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回顾性分析术前NLR、FIB与GIST术后远期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18.0进行ROC曲线分析、χ~2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远期生存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共纳入GIST病人170例,随访期间有24例出现转移复发,复发死亡15例。建立诊断GIST的ROC曲线,NLR与FIB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8、0.758;当取NLR=1.864、FIB=3.24 g/L为分界点时,NLR、FIB诊断GIS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NLR、FIB均与GIST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危险度分级间存在相关关系,且NLR与FIB之间也存在相关性。本组病人术后5年RFS为75%。NLR<1.864组及≥1.864组5年RFS分别为90%和62%(P=0.018);FIB<3.24 g/L组及≥3.24 g/L组5年RFS分别为95%和50%(P<0.01);联合FIB与NLR并将其分为4组:组1 FIB<3.24 g/L与NLR<1.864、组2 FIB≥3.24 g/L与NLR<1.864、组3 FIB≥3.24 g/L与NLR≥1.864、组4 FIB<3.24 g/L与NLR≥1.864,4组5年RFS率分别为100%、78%、38%和9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FIB(P<0.01,HR=0.098,95%CI:0.029~0.333)、NIH危险度分级(P=0.001,HR=0.128,95%CI:0.037~0.443)是影响GIST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与FIB联合检测可预测GIST病人的术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纤维蛋白原含量 预后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在多环芳烃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马一飞 姚喜元 +2 位作者 王慧敏 付萌萌 聂继盛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84-891,共8页
[背景]多环芳烃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具有神经毒性,它可能通过诱导炎症引起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是一种炎症指标,是否在多环芳烃暴露和MCI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外周血NLR在焦化厂工... [背景]多环芳烃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具有神经毒性,它可能通过诱导炎症引起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是一种炎症指标,是否在多环芳烃暴露和MCI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外周血NLR在焦化厂工人多环芳烃暴露与MCI关系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测定530名焦炉工人尿中的11种羟基多环芳烃(OH-PAHs),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常规血液检查并计算外周血NLR。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尿OH-PAHs与MCI的关系,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尿OH-PAHs与外周血NLR的关系,使用中介效应方法分析外周血NLR在尿OH-PAHs和MCI关系中的作用。[结果]在调整混杂因素和其他OH-PAHs之后,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工人尿中2-羟基萘(2-OHNap)和1-羟基菲(1-OHPhe)的浓度每增加e倍(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MCI阳性的OR(95%CI)分别为1.21(1.02~1.43)和1.25(1.04~1.51);NLR浓度每增加一个单位,MCI阳性的OR(95%CI)为1.56(1.12~2.1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焦炉工的尿1-OHPhe浓度每增加一个自然对数单位,外周血NLR水平增加0.05(95%CI:0.01~0.10);中介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NLR在尿1-OHPhe与MCI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比例为9.8%。[结论]焦化厂工人多环芳烃暴露可能通过外周血NLR上升而增加MCI阳性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中介作用
原文传递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慢阻肺重叠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莉 王小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2期200-202,共3页
目的 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慢阻肺重叠(ACO)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7例ACO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划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即EOS≥2%)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即EOS<2%)。观察外周血嗜酸... 目的 研究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哮喘-慢阻肺重叠(ACO)的关系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7例ACO患者,根据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划分为嗜酸性粒细胞组(即EOS≥2%)和非嗜酸性粒细胞组(即EOS<2%)。观察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ACO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对比入院基本资料,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指数、病程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患者实验室检验结果,发现非嗜酸性粒细胞组的EOS低于嗜酸性粒细胞组,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LR)、D-二聚体及血清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高于嗜酸性粒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的住院例数及1年死亡例数,结果发现再住院的比例,嗜酸性粒细胞组的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就1年死亡率而言,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高低与患者再住院率、D-二聚体、NLR、hs-CRP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该指标的检测在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哮喘-慢阻肺重叠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血清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筱笛 刘闺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2-306,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1例,分为左心功能不全组和非左心功能不全组,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21例,分为左心功能不全组和非左心功能不全组,对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及其他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吸烟、血脂达标、贫血、肾功能、药物治疗、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情况和再灌注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LR的绝对值较高(均P=0.000)。ROC曲线显示,NLR较其他指标能更准确地预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对年龄、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Syntax积分及PCI/CABG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以上各指标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后早期心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NLR均为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且NLR的OR值较高,为较强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05,95%CI=2.306~21.276,P=0.000)。结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NLR均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急性期左心功能不全的独立预测因子,且NLR预测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左心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小江 廖行 陈晓平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444-1446,共3页
大量的研究表明系统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密切而一致的关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它简单且易快速获取,可在疾病传统的危险评分之外,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它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 大量的研究表明系统性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密切而一致的关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NLR)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它简单且易快速获取,可在疾病传统的危险评分之外,提供额外的危险分层;它不仅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律失常等息息相关,而且也是稳定性心绞痛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短期及长期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现将NLR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心血管疾病 炎症
原文传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3
16
作者 吴峰 吴立连 朱立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7例HN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97例HNS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5)和高NLR组(NLR〉5),其中低NLR组69例,高NLR组28例。分析NL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高NLR组与低NLR组患者的临床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淋巴结转移、吸烟和饮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NLR为影响HNSCC患者3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的因素(均P〈0.05)。高NLR组和低NLR组患者的总生存率分别为42.9%和91.3%,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4.2%和8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和NLR为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NLR与HNSCC临床分期密切相关,高NLR为影响HN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判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鳞状细胞 预后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术前NLR、dNLR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琼 吴春龙 +1 位作者 沈益敏 颜海希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9期2054-2059,2066,共7页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派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03例NSCLC患者的NLR、dNLR及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临床资料,不同NLR、dNLR水平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派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dNLR)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根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503例NSCLC患者的NLR、dNLR及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等临床资料,不同NLR、dNLR水平患者临床特征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率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确定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NLR选取3.6为最佳截点,低NLR组(NLR≤3.6)与高NLR组(NLR>3.6)患者的临床病例特征除吸烟史、T分期、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dNLR选取2.4为cutoff值,不同dNLR水平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TNM分期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年龄(≥60岁)、T分期(T2~T3)、N分期(N1~N2)是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OS)较短的危险因素。而对于NSCLC患者的DFS较短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个:性别(男)、年龄(≥60岁)、T分期(T2~T3)、N分期(N1~N2)、NLR(>3.6)。结论术前NLR升高提示NSCLC患者预后不良,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dNLR与NSCLC患者的OS和DFS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总生存期 无病生存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派生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人体循环免疫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孔庆胜 孔令斌 +2 位作者 张向阳 李淑玲 贺军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对循环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8名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他们均为某医院内科临床医师 ,分别在其连续 3d正常上班后的第 3天 8Am上班时和 2 4h值班整夜未能睡眠时的第 2天 8Am交班时抽取静脉血 ,查血检测血细胞... 目的 研究睡眠剥夺对循环免疫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 4 8名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 ,他们均为某医院内科临床医师 ,分别在其连续 3d正常上班后的第 3天 8Am上班时和 2 4h值班整夜未能睡眠时的第 2天 8Am交班时抽取静脉血 ,查血检测血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以及循环T细胞亚群和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睡眠剥夺组的白细胞 (7.4 4× 10 12 /L和 5 .0 8× 10 12 /L)、淋巴细胞 (5 .31× 10 12 /L和 4 .18× 10 12 /L)和中性粒细胞 (1.5 4× 10 12 /L和 1.2 1× 10 12 /L)显著减少 (P <0 0 5或P <0 0 1) ;睡眠剥夺组的单核细胞比例 (3.85 %和 6 .5 4% )显著增高 (P <0 0 5 )。睡眠剥夺后的T细胞亚群也有一定程度的减少 ,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2 4h睡眠剥夺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免疫细胞 体循环 T细胞亚群 淋巴细胞 正常对照组 中性粒细胞 实验对象 方法选择 临床医师 细胞周期 0.05 单核细胞 免疫功能 24h 志愿者 静脉血 细胞 血检测 细胞 显著性 比例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及NK细胞比例与CMV感染婴儿肝功能损伤相关性分析
19
作者 朱莉莉 徐玲 +2 位作者 孟令建 叶黎离 王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5期1068-1071,共4页
目的探究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初次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肝功能损伤组患儿与非肝功能损伤组患儿... 目的探究分析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该院初次确诊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肝功能损伤组患儿与非肝功能损伤组患儿比较,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及CD16~^+CD56~^+NK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患儿年龄、性别、CMV病毒载量以及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α-酸性糖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NLR及NK细胞比例降低与CMV感染患儿发生肝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同时NLR较传统炎症指标对CMV感染患儿肝功能损伤具有更好的诊断和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V感染 肝功能损伤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NK细胞比例
原文传递
术前外周血NLR、d-NLR和LMR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及危险因素分析
20
作者 陈攀 冯留顺 +1 位作者 潘洁 张蒙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4期608-611,共4页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LR)、派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 目的评价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NLR)、派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d-NLR)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LMR)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并探讨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6例行肝细胞癌根治术患者1 a内的随访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最近一次血常规结果计算NLR、d-NLR、LMR值,绘制ROC曲线并确定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瘤生存率,Log-rank法比较组间差异。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各临床参数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确定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至1 a随访期结束,156例患者有58例复发,98例未复发,复发率为37.2%,中位随访时间为162 d。ROC曲线显示NLR、d-NL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和0.712,最佳临界点为1.58和1.34。LMR曲线下面积小于0.5,不能作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Log-rank法分析显示不同NLR、d-NLR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NLR、高d-NLR、肿瘤直径、血管侵犯和术前高AFP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示高NLR、肿瘤直径是影响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NLR是一个简便、低成本的检验指标,对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具有预测价值,dNLR、LMR不能作为肝细胞癌根治术后肿瘤早期复发的预测指标。NLR>1.58和肿瘤最大径>5 cm是肝细胞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派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早期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