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模式
1
作者 李维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8-81,共4页
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模式,这些认同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米兰&#... 流亡状态下的个体把追寻自我的认同作为生命的本能,但认同的过程必然有其复杂性,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就呈现出个人核心的单向认同、价值核心的双向认同和双重身份的去核心认同三种身份认同模式,这些认同模式象征性地反映出米兰·昆德拉对现代性社会下的时代和个人身份的认知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昆德拉 流亡书写 身份认同模式
下载PDF
流亡书写与身份失落:小说«旅人»的空间叙事艺术
2
作者 全源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32-36,共5页
小说«旅人»作为最早描写“水晶之夜”的文学作品,围绕犹太商人西尔伯曼的火车流亡展开叙事,以犹太人的个体视角揭露了大屠杀对于犹太民族毁灭性的重创.«旅人»以独特的空间结构视角探讨反犹运动对犹太主体身份认同... 小说«旅人»作为最早描写“水晶之夜”的文学作品,围绕犹太商人西尔伯曼的火车流亡展开叙事,以犹太人的个体视角揭露了大屠杀对于犹太民族毁灭性的重创.«旅人»以独特的空间结构视角探讨反犹运动对犹太主体身份认同的解构作用,通过营造典型的“家宅”空间表征及时空体空间、意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重空间建构,书写犹太民族在德国社会反犹主义大环境下的流亡境遇与身份危机以及对纳粹暴行饱含血泪的控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人» 空间叙事 犹太流亡书写 身份失落
下载PDF
流亡与书写:殖民地时期来华韩国作家的上海想象 被引量:1
3
作者 朴银淑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26,共10页
殖民地时期来华韩国文人的上海书写是从域外人的视觉描述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文本。与同期以中国东北为背景的韩国文学作品相比较,上海书写作品反映出韩国独立运动家通过辛亥革命重新认识了中国,进而怀揣着渴望祖国解放和建设近代国... 殖民地时期来华韩国文人的上海书写是从域外人的视觉描述中国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文本。与同期以中国东北为背景的韩国文学作品相比较,上海书写作品反映出韩国独立运动家通过辛亥革命重新认识了中国,进而怀揣着渴望祖国解放和建设近代国家的希望,在上海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他们把他者——上海的认知与想象,主要描述为作为独立运动和革命的城市、具有近代文明城市的两面性——文明与黑暗的城市及殖民地城市形象,并在作品中对此进行了真实反映与犀利批判。韩国文人对上海的想象,验证了当时中韩两国作为命运共同体相互扶助的连带意识,展示了韩国知识分子对祖国解放道路的探索,及对韩国近代化的深刻思考,证实了中国对韩国独立运动的帮助和支持,扩宽和丰富了韩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和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书写 日殖时期 来华韩国作家 上海想象
原文传递
当历史的重负成为过去——《古巴之王》中的“反流亡”书写
4
作者 李保杰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34,共8页
《古巴之王》是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亚的近作。小说塑造了侨居迈阿密的古巴流亡者和身处哈瓦那的统帅这两个人物,书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古巴流亡者的历史。加西亚没有遵循古巴裔文学中流亡小说的书写范式,而是通过戏仿重... 《古巴之王》是古巴裔美国作家克里斯蒂娜·加西亚的近作。小说塑造了侨居迈阿密的古巴流亡者和身处哈瓦那的统帅这两个人物,书写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古巴流亡者的历史。加西亚没有遵循古巴裔文学中流亡小说的书写范式,而是通过戏仿重写了流亡模式,对"流亡"的宏大主题进行了解构,实现了对流亡主题的逆写。这种书写范式具有开拓意义,可算得上是古巴裔美国文学中"反流亡"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娜·加西亚 《古巴之王》古巴裔美国文学 流亡模式 “反 流亡书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