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激波污泥改性工艺提高污泥水煤浆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何国锋 段清兵 +3 位作者 杜丽伟 温泉 苏鑫 王燕芳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碱性物质对污泥改性的基础上,采用流体激波改性工艺进行了提高污泥水煤浆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用碱性物质相比,采用以上组合方式对污泥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污泥改性效果。主要表现在经流体激波改性后,改性污泥黏度大幅下降,... 利用碱性物质对污泥改性的基础上,采用流体激波改性工艺进行了提高污泥水煤浆浓度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独用碱性物质相比,采用以上组合方式对污泥进行改性大大提高了污泥改性效果。主要表现在经流体激波改性后,改性污泥黏度大幅下降,流动性明显改善;其次,经流体激波改性制备的污泥煤浆性能与单纯碱性物质改性相比,浓度至少提高了2.5%。这主要是因为污泥经流体激波改性后,在高压和超细粉碎的作用下,污泥中的聚丙烯酰胺部分降解,释放出部分自由水,改善了污泥成浆性,从而使污泥煤浆浓度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流体激波 改性 污泥水煤浆
下载PDF
各向异性磁流体激波跃变关系的无量纲化求解
2
作者 吕建永 魏奉思 费振勇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用无量纲化方法,推出了各向压力异性等离子体中磁流体激波跃变条件及其解析解的一种普遍而简单的形式,并讨论了它在各向同性等离子体中各种特殊情况下的结果.
关键词 各向压力 等离子体 流体激波
下载PDF
磁流体斜激波的汇合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友秋 荀笑冬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79-186,共8页
本文讨论磁流体快、慢激波的汇合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前向快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快激波,尾随一前向慢稀疏波、一正接触间断(后侧密度大于前侧)、一后向慢激波和一后向快稀疏浚.(2)两个前向慢激波汇合... 本文讨论磁流体快、慢激波的汇合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前向快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快激波,尾随一前向慢稀疏波、一正接触间断(后侧密度大于前侧)、一后向慢激波和一后向快稀疏浚.(2)两个前向慢激波汇合之后,形成一更强的前向慢激波,尾随一正接触间断、一后向慢稀疏波和一后向快激波2在前向慢激波前方出现一前向快波,它或为稀疏浚(中、小激波角情况),或为激波(大激波角情况).(3)前向快激波会追上前向慢激波而发生汇合,之后互换位置且强度减弱,尾随一正接触间断和一后向稀疏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激波 汇合 太阳风
下载PDF
磁流体斜激波的碰撞 被引量:2
4
作者 荀笑冬 胡友秋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66-272,共7页
讨论了磁流体斜激波之间的碰撞及其与接触间断的相互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快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同时出现一接触间断和一慢稀疏波对.(2)两个慢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且强度减弱,同时出现一接触间断和一块激波对.(3... 讨论了磁流体斜激波之间的碰撞及其与接触间断的相互作用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两个快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同时出现一接触间断和一慢稀疏波对.(2)两个慢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且强度减弱,同时出现一接触间断和一块激波对.(3)一前向快激波与一后向慢激波碰撞后交换位置,快激波强度增加,慢激波强度减弱,同时出现一后向快激波、一负接触间断和一前向慢稀疏波.(4)一前向快激波与一正(负)接触间断相互作用后交换位置,快激波减弱,同时出现一后向快稀疏波(快激波)、一后向慢激波和一前向慢激波(慢稀疏波).(5)一前向慢激波与一正(负)接触间断相互作用后交换位置,慢激波减弱,同时出现一后向慢稀疏波(慢激波)和一快稀疏波(快激波)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激波 碰撞
下载PDF
行星际中间激波的演化
5
作者 胡小龙 胡友秋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7-454,共8页
本文采用特征线方法和激波装配法,对磁流体中间激波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 2→4型中间激波通过向下游发出后向慢压缩波使下游态磁场减幅,通过向上游发出前向快压缩波使上游态磁场增幅,以致2→4型中间激... 本文采用特征线方法和激波装配法,对磁流体中间激波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主要结论如下:(1) 2→4型中间激波通过向下游发出后向慢压缩波使下游态磁场减幅,通过向上游发出前向快压缩波使上游态磁场增幅,以致2→4型中间激波迅速经导灭激波向慢激波转化;所发出的前向快压缩波经非线性变陡形成快激波。(2)1→3型中间激波首先通过向下游发出前向慢稀疏波而很快变成1→3=4型临界中间激波,并瞬间转变为由前向快激波和前向2→4型中间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其中,2→4型中间激波可在其前导快激波的下游传播较远的距离,有可能为 IAU 附近的飞船观测到,但最终导灭激波转变为慢激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动力学 流体力学 流体激波 中间
下载PDF
行星际高速流的演化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友秋 陈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79-285,共7页
本文采用一维时变模型,对高速流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高速流前沿演化成为由前向快、慢激波和后向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高速流固有的低密度特征显著减弱前向慢激波的强度,并阻止后向慢激波的出现.2.高... 本文采用一维时变模型,对高速流在行星际空间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高速流前沿演化成为由前向快、慢激波和后向快激波构成的激波系统,高速流固有的低密度特征显著减弱前向慢激波的强度,并阻止后向慢激波的出现.2.高速流尾沿产生以快模为主体的前、后向稀疏波,它们对高速流前沿形成的快激波对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星际动力学 高速流 流体激波
下载PDF
耀斑激波的各向异性传播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友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7期1827-1829,共3页
对飞船观测和行星际闪烁记录的分析表明,耀斑激波的最快传播方向偏离耀斑法线:在赤道面内朝东偏转,在子午面内偏向日球电流片.即便扣除背景太阳风的对流效应,上述非对称传播特征仍然存在.可是,迄今对日球赤道面内耀斑激波的数值模拟给... 对飞船观测和行星际闪烁记录的分析表明,耀斑激波的最快传播方向偏离耀斑法线:在赤道面内朝东偏转,在子午面内偏向日球电流片.即便扣除背景太阳风的对流效应,上述非对称传播特征仍然存在.可是,迄今对日球赤道面内耀斑激波的数值模拟给出的最快激波传播方向几乎与耀斑法线平行,与观测结果相左.本文将证明,适当修改下边界的激波引入方式,可以获得最快传播方向东偏之结果. 既然耀斑源区随太阳自转,采用共转坐标系比较方便.在该坐标系中,日球赤道面内的理想 MHD二维平面流动满足如下方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耀斑 流体激波 耀斑 各向异性传播
原文传递
蒸汽喷射真空泵性能的CFD模拟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徐海涛 桑芝富 +2 位作者 顾斌 柴宁 徐卫东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2-29,共8页
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标准 k-ε湍流模型,近壁面处使用壁面函数修正的方法对蒸汽喷射真空泵的超音速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第二喉管与工作蒸汽喷嘴喉管面积比、喷嘴出口截面与混合段入口截面间的距离及混合段的锥... 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标准 k-ε湍流模型,近壁面处使用壁面函数修正的方法对蒸汽喷射真空泵的超音速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并分析了第二喉管与工作蒸汽喷嘴喉管面积比、喷嘴出口截面与混合段入口截面间的距离及混合段的锥度等结构参数及工作蒸汽的压力和温度、引射流体及混合流体压力等热力参数对真空泵操作性能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几何参数的改变极大地影响着波系结构,在一定的设计工况下,总存在一个最佳的面积比及一个最优的相对位置对应于最大的喷射系数,其在物理上的表现形式为通过工作蒸汽喷嘴所产生的激波系刚好能够通过第二喉管。混合段的锥度在一定范围内对真空泵的性能无显著影响,等压混合理论较等面积混合理论具更优的操作性能。根据喷射泵内的物理现象及喷射系数的变化规律将蒸汽喷射真空泵的操作状态分为临界状态、亚临界状态和回流状态三类,同时指出临界点为最佳工作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喷射真空泵 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喷射器: 结构参数 热力参数 操作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