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
1
作者 赵欣 刘冉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7-65,共9页
农业转移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城市竞争与发展意义重大,也关系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实。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解析城市特征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体异质性作用... 农业转移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城市竞争与发展意义重大,也关系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落实。本文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条件logit模型解析城市特征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机制以及个体异质性作用。研究表明:(1)经济收入、发展机会、公共服务以及地理邻近性等因素是农业转移人口流向选择的重要依据;(2)人力资本差异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对城市行政等级的选择,低学历农业转移人口倾向于流入低行政等级城市,而城市行政等级对高学历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无显著影响;(3)环境舒适度因素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逐渐显现,空气污染阻碍农业转移人口对流入城市的选择,优质的绿化环境对低学历农业转移人口和高学历老一代农业转移人口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4)对农业转移人口而言,其差异化的人力资本水平、生命周期阶段和流动特征,影响其对城市行政等级和环境舒适度的选择。研究结果拓展了对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地选择机理的认识,可为合理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流入和差异化制定人口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流入地选择 城镇化
下载PDF
多维邻近性与城-城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基于嵌套Logit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卓云霞 刘涛 古维迎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0-1218,共9页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了地理、制度、信息和知识等多维邻近性对城-城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流入与户籍地地理相邻、制度相似、信息联系密切以及与自身知识... 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用嵌套Logit模型分析了地理、制度、信息和知识等多维邻近性对城-城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城流动人口倾向于流入与户籍地地理相邻、制度相似、信息联系密切以及与自身知识水平相匹配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口向工资水平高、就业机会多和公共服务水平好的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不同维度的邻近性之间存在替代效应,省内流动能够降低距离对流入地选择的负面影响;多维邻近性的影响强度存在群体差异,女性对知识邻近性更加敏感;新生代流动人口对正式制度和信息邻近的城市有更强的偏好,但受知识邻近性的影响较弱;高学历群体更能远距离、跨省迁移并受到城市间互联网信息联系更强的影响;而有过流动经历的劳动力再流动时更能克服地理、文化和知识距离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邻近性 城-城流动 流入地选择 嵌套Logit模型
下载PDF
中国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地宏观选择机制的稳定性——兼论重力模型的理论扩展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周皓 刘文博 《人口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98,共19页
对流动人口流入地宏观选择机制及其稳定性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使用2000-2020年间历次人口普查、小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结合迁移网络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在统计检验多种重... 对流动人口流入地宏观选择机制及其稳定性的讨论有助于深入理解我国省际人口流动的空间模式及未来发展趋势。文章使用2000-2020年间历次人口普查、小普查及相关统计年鉴数据,结合迁移网络理论和新古典经济学宏观理论,在统计检验多种重力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分层泊松模型考察社会网络、劳动力规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在省际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在时间上的稳定性;并在中国情境下对经典的存量重力模型进行理论扩展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迁移社会网络对迁移流的规模与方向起到显著的正向影响,这种作用在历时变化中呈现出极强的稳定性;作为人口迁移流的源头,流出地劳动力人口规模对人口迁移流呈现显著且一致的正向影响;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流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仍然是我国人口迁移流动的重要原因;流出地人口的流动强度对人口迁移流发挥着极强的持续稳定性影响,显现出流出地流动文化在供应端的决定作用。鉴于社会网络在流入地选择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传统的存量重力模型应被扩展为社会网络-重力模型;鉴于流出地劳动力规模在省际人口迁移流中的基础作用,我国省际人口迁移流的可持续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选择 宏观选择机制 重力模型 稳定性
下载PDF
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 被引量:18
4
作者 周皓 刘文博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7-53,共17页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嵌套Logit模型,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位,以流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讨论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流量样本与存量样本存在显著的结... 基于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相关统计年鉴数据,使用嵌套Logit模型,以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地域单位,以流量流动人口为研究对象,讨论流动人口的流入地选择机制问题。分析结果表明:流动人口中的流量样本与存量样本存在显著的结构性差异,且部分相同变量对两者具有不同作用;流动者个体所能切身感受到的社会经济回报在流入地选择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地级特征变量和个体特征变量的交互作用表明地区层级特征对流入地选择机制有异质性影响。结论认为,研究流动人口的不同问题时先要考虑使用流量样本还是存量样本;社会经济"预期回报"而非纯粹的"预期收入"是吸引流动人口的重要因素;流入地选择是流动者基于个体特征、结合流入地特征而做出的综合性的理性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选择 选择机制 嵌套Logit模型 地级行政区
原文传递
区位、地缘与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莹莹 《中国劳动》 2020年第1期63-73,共11页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区位与地缘等空间地理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从微观视角对当前学界和政府普遍关注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区位和地缘均显著影响流动人口流...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工具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区位与地缘等空间地理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从微观视角对当前学界和政府普遍关注的流动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进行解释。研究表明:区位和地缘均显著影响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其中区位因素中交通通达度和非农就业密度的正向影响远远超过了地理距离的负向作用,由于北上广深等超大城市的交通通达度远远领先于其他非超大城市,非农就业密度同样高于其他大中小城市,从而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克服地理距离产生的迁移成本流入到超大城市中;而地缘因素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更多的是经济上的联系和依赖,而非单纯地理上的“临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位 地缘 流入地选择 超大城市
下载PDF
中国流动人口的选择:为何北上广如此受青睐?——基于个体成本收益分析 被引量:96
6
作者 童玉芬 王莹莹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6,共8页
文章以流动人口个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个体成本收益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回答为什么流动人口如此青睐超大城市作为迁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的净收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具... 文章以流动人口个体的成本收益为切入点,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个体成本收益对流动人口流入地选择的影响,试图回答为什么流动人口如此青睐超大城市作为迁入地。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的净收入对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另外,与实际收入囊中的现金收入相比,不同流入地的工资水平,即收入的预期对其选择流入地的影响更大,这说明不同地区巨大的工资收入差距是流动人口向北上广这样的超大城市集聚的重要原因。流动人口个体在北上广较高的支出并没有抑制其流入,说明政府与其通过提高生活成本抑制其流入,不如通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吸引更多企业进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公共服务,从而引导流动人口流入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流入地选择 成本收益分析 超大城市 LOGIT模型
原文传递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7
作者 石敏俊 王宏娟 +2 位作者 谢俊奇 尚志远 周丁扬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5年第3期155-163,共9页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 In order to establish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t is necessary to choose a rational pathway for the market transfer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RCCL) in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different methods of RCCL transfer based on stakeholder analysis and three case studies including models from Guangdong, Wuhu and Chongqing. The main finding is that all three models improved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of RCCL through land and capital transfer. Each model built different interest coordination mechanisms among stakeholders, suited to different regions and cases. The Guangdong model is suitable for a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region. The Wuhu model is suitable for developing regions in central China while western underdeveloped regions in China can adopt the Chongqing model. The policy implication is that better policy making for the promotion of RCCL transfer in China should consider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contex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Transfer Path Choice Coordination of StakeholderInteres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