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北宋前期吏职的“流内官”身份与免役权--以《天圣赋役令》宋6条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张亦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127,共11页
根据《天圣赋役令》宋6条规定,北宋前期,部分京师诸司吏人与州县公吏具有“流内官”身份,并可据告身蠲免户役,其范围主要包括中书门下堂后官以及州司长名衙前出职为州上佐者。这一群体的形成,缘于唐后期行政体制调整,诸司诸使以及各藩镇...
根据《天圣赋役令》宋6条规定,北宋前期,部分京师诸司吏人与州县公吏具有“流内官”身份,并可据告身蠲免户役,其范围主要包括中书门下堂后官以及州司长名衙前出职为州上佐者。这一群体的形成,缘于唐后期行政体制调整,诸司诸使以及各藩镇中,出现了如都知兵马使、都押衙、孔目官等免除州县色役的军将、吏职,且往往带有散试官、检校官等“品官”身份;但在五代宋初,这些吏人所带“品官”身份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渐萎缩,最终只有具备“流内官”身份且仍充吏职者得以持有告身并免除户役。就制度规定而言,充任州县差长名衙前者可免户下差役,并有机会迁转职次至都知兵马使,进而出职为官。但州司公吏多有名额、任职年限等限制,且充任差遣多有陪费、破产之虞,对于寻常民户而言,投名州吏人及县司押录往往须积累数十年劳绩,方有可能成为长名衙前并得免户役,迁转职次,至于出职希望则更是渺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吏人
免役
流内官
《天圣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流外官名例试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士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7-23,共7页
对于唐代流外官制度的研究,中外学者自六十年代以来就多有涉及,但由于现存文献中相关资料不多,致使许多问题难以得到详明的阐述.尤其是对于流外官的身份、地位乃至称谓等等基本问题的解释都存在着含混或误会之处,从而直接影响了诸多问...
对于唐代流外官制度的研究,中外学者自六十年代以来就多有涉及,但由于现存文献中相关资料不多,致使许多问题难以得到详明的阐述.尤其是对于流外官的身份、地位乃至称谓等等基本问题的解释都存在着含混或误会之处,从而直接影响了诸多问题的深入.拙文仅据所见资料对流外官名例略加考释,不当之处,请大家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
外
官
杂任
流内官
色役
唐令
流
外铨
唐代
官
制
唐六典
张广达
门下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流外出身人”叙职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任士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59-67,共9页
“流外出身人”,或称“流外出身者”,这是在唐代官府公文案籍中常见的名称,用以特指那些“入流内叙品”的流外官.流外官入流内叙品即为流内官,这一制度在唐代称为“流外入流”.质言之,所谓“流外出身人”,即是指已经“入流”的流外官....
“流外出身人”,或称“流外出身者”,这是在唐代官府公文案籍中常见的名称,用以特指那些“入流内叙品”的流外官.流外官入流内叙品即为流内官,这一制度在唐代称为“流外入流”.质言之,所谓“流外出身人”,即是指已经“入流”的流外官.流外入流是唐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据《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载:“有唐已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按,“令以设范立制.”无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
外
流内官
职
官
志
明经
职事
官
入仕
《旧唐书》
钟绍京
张玄素
县主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官吏考核制度评述
4
作者
姜国华
《实事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7-68,40,共3页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考核,也称为"考课"。它是清除不法和不胜职官吏的重要手段,是对官员使用、铨选、奖惩、待遇等的重要依据,以保持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使官修其方而上无虚受(授)者,莫不由滋道也"。(《册府元龟》卷6...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考核,也称为"考课"。它是清除不法和不胜职官吏的重要手段,是对官员使用、铨选、奖惩、待遇等的重要依据,以保持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使官修其方而上无虚受(授)者,莫不由滋道也"。(《册府元龟》卷635.《铨选部·考课》)因此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纵观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发展,唐朝的考核制度是较为成熟、完备和严密的,值得我们研究、借签。本文试图对唐朝考核制度的特点作一粗浅的评述。一、考核体制较为系统、完善。首先表现在机构设置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核制度
考课
《册府元龟》
历代统治者
中央王朝
官
修
流内官
监考使
流
外
官
考核体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创立原因及性质考释
5
作者
张旭华
孙险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5,共13页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度并非官品制度的变体,而是融选举制度与官职升迁制度于一体,以上品、下品、勋位(含蕴位)为不同的任官层次,分别为门阀士族、寒门庶族、吏姓寒人量身定制的仕宦升迁路线图,是一种涵盖了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官职晋升制度。萧梁官班制度具有浓厚的门阀等级色彩,并在确保士庶区分和清浊分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
班制
流内
十八班
流
外七班
班例
勋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
被引量:
2
6
作者
任士英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0-89,共10页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任士英引言隋唐时期,因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与三省六部为主体的行政格局相适应,确立了完整的职官制度。其表征之一,乃是承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分流的趋势,正式形成了相互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流内、流外两...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任士英引言隋唐时期,因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与三省六部为主体的行政格局相适应,确立了完整的职官制度。其表征之一,乃是承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分流的趋势,正式形成了相互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流内、流外两大职官系统,并为赵宋以后职官制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
外
官
流
外铨
考课令
流内官
职
官
制度
《唐律疏议》
上柱国
唐政府
唐六典
流内
铨
原文传递
题名
北宋前期吏职的“流内官”身份与免役权--以《天圣赋役令》宋6条为中心的考察
1
作者
张亦冰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17-127,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宋三司财政管理体制研究”(18CZS01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根据《天圣赋役令》宋6条规定,北宋前期,部分京师诸司吏人与州县公吏具有“流内官”身份,并可据告身蠲免户役,其范围主要包括中书门下堂后官以及州司长名衙前出职为州上佐者。这一群体的形成,缘于唐后期行政体制调整,诸司诸使以及各藩镇中,出现了如都知兵马使、都押衙、孔目官等免除州县色役的军将、吏职,且往往带有散试官、检校官等“品官”身份;但在五代宋初,这些吏人所带“品官”身份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逐渐萎缩,最终只有具备“流内官”身份且仍充吏职者得以持有告身并免除户役。就制度规定而言,充任州县差长名衙前者可免户下差役,并有机会迁转职次至都知兵马使,进而出职为官。但州司公吏多有名额、任职年限等限制,且充任差遣多有陪费、破产之虞,对于寻常民户而言,投名州吏人及县司押录往往须积累数十年劳绩,方有可能成为长名衙前并得免户役,迁转职次,至于出职希望则更是渺茫。
关键词
北宋
吏人
免役
流内官
《天圣令》
分类号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流外官名例试释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士英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4期17-23,共7页
文摘
对于唐代流外官制度的研究,中外学者自六十年代以来就多有涉及,但由于现存文献中相关资料不多,致使许多问题难以得到详明的阐述.尤其是对于流外官的身份、地位乃至称谓等等基本问题的解释都存在着含混或误会之处,从而直接影响了诸多问题的深入.拙文仅据所见资料对流外官名例略加考释,不当之处,请大家质正.
关键词
流
外
官
杂任
流内官
色役
唐令
流
外铨
唐代
官
制
唐六典
张广达
门下省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流外出身人”叙职考
被引量:
3
3
作者
任士英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59-67,共9页
文摘
“流外出身人”,或称“流外出身者”,这是在唐代官府公文案籍中常见的名称,用以特指那些“入流内叙品”的流外官.流外官入流内叙品即为流内官,这一制度在唐代称为“流外入流”.质言之,所谓“流外出身人”,即是指已经“入流”的流外官.流外入流是唐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据《旧唐书》卷四二《职官志一》载:“有唐已来,出身入仕者,著令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书、算,其次以流外入流.”按,“令以设范立制.”无疑。
关键词
流
外
流内官
职
官
志
明经
职事
官
入仕
《旧唐书》
钟绍京
张玄素
县主簿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官吏考核制度评述
4
作者
姜国华
出处
《实事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7-68,40,共3页
文摘
中国古代对官吏的考核,也称为"考课"。它是清除不法和不胜职官吏的重要手段,是对官员使用、铨选、奖惩、待遇等的重要依据,以保持统治机器的正常运转,"使官修其方而上无虚受(授)者,莫不由滋道也"。(《册府元龟》卷635.《铨选部·考课》)因此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纵观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发展,唐朝的考核制度是较为成熟、完备和严密的,值得我们研究、借签。本文试图对唐朝考核制度的特点作一粗浅的评述。一、考核体制较为系统、完善。首先表现在机构设置方面。
关键词
考核制度
考课
《册府元龟》
历代统治者
中央王朝
官
修
流内官
监考使
流
外
官
考核体制
分类号
D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创立原因及性质考释
5
作者
张旭华
孙险峰
机构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3-95,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魏晋南北朝清浊官制研究"(09BZS010)阶段性成果
文摘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是多元的,既有魏晋以来的班例、官班,也有宋齐时期的勋品、勋位,更有官班与中正品第的密切结合。正是由于中正品第与官班的密切结合,成为区分流内十八班与流外七班的重要分界线,进而成为萧梁官班制的重要标志。官班制度并非官品制度的变体,而是融选举制度与官职升迁制度于一体,以上品、下品、勋位(含蕴位)为不同的任官层次,分别为门阀士族、寒门庶族、吏姓寒人量身定制的仕宦升迁路线图,是一种涵盖了各种不同身份等级的官职晋升制度。萧梁官班制度具有浓厚的门阀等级色彩,并在确保士庶区分和清浊分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官
班制
流内
十八班
流
外七班
班例
勋位
Keywords
Guanban (
官
班) system
18 bans inside liu (
流内
十八班)
7 bans outside liu (
流
外七班)
banli (班例)
xunwei (勋位, order)
分类号
K239.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
被引量:
2
6
作者
任士英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80-89,共10页
文摘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任士英引言隋唐时期,因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过渡,与三省六部为主体的行政格局相适应,确立了完整的职官制度。其表征之一,乃是承魏晋南北朝以来职官分流的趋势,正式形成了相互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的流内、流外两大职官系统,并为赵宋以后职官制度的...
关键词
流
外
官
流
外铨
考课令
流内官
职
官
制度
《唐律疏议》
上柱国
唐政府
唐六典
流内
铨
分类号
D691.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北宋前期吏职的“流内官”身份与免役权--以《天圣赋役令》宋6条为中心的考察
张亦冰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唐代流外官名例试释
任士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唐代“流外出身人”叙职考
任士英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唐代官吏考核制度评述
姜国华
《实事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199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萧梁官班制的渊源、创立原因及性质考释
张旭华
孙险峰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唐代流外官的管理制度
任士英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