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人口就业者工资性别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罗俊峰 童玉芬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笔者利用2012年原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Mincer工资方程、Cotton分解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就业者工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低学历、农村户籍,在落后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工资低且性别差异更... 笔者利用2012年原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Mincer工资方程、Cotton分解模型,分析流动人口就业者工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低学历、农村户籍,在落后地区、劳动密集型等低端行业就业的流动人口工资低且性别差异更明显。工资性别差异主要由性别歧视以及其他不可观测因素引起,且年龄、外出务工年限、户口性质对歧视的影响较大。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保护女性流动人口就业者的合法权益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就业 工资性别差异 歧视
下载PDF
广东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模式历史演变及其现实问题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司徒尚纪 许桂灵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4期62-68,共7页
根据广东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模式历史演变过程,划分改革开放前后计划分配和按劳力市场需求就业管理两个阶段,前者违背人口流动规律,压制生产力发展,后者则相反,为广东经济崛起作出重大贡献。在总结广东流动人口就业管理历史经验和评价其... 根据广东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模式历史演变过程,划分改革开放前后计划分配和按劳力市场需求就业管理两个阶段,前者违背人口流动规律,压制生产力发展,后者则相反,为广东经济崛起作出重大贡献。在总结广东流动人口就业管理历史经验和评价其就业管理模式现状基础上,指出应根据广东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性大,劳力市场管理紊乱,劳资矛盾突出,执法困难等问题,提出“高增长-低就业”、流动人口分流和“文化认同”等就业管理模式,以及为此应采取建立流动人口有序管理和应急机制,组织工会,制定“新客家”安置计划,加强人文关怀等对策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就业管理模式历史演变 就业管理现状 对策与措施 广东
下载PDF
内蒙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问题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萨茹拉 《统计与管理》 2017年第9期179-180,共2页
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是内蒙古地区需要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本文就内蒙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就业的现状和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 内蒙古流动人口 城市就业 少数民族就业 流动人口就业
下载PDF
营商环境与流动人口就业关系研究——基于35个重点城市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韩靓 《价格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105,205,共5页
研究营商环境与劳动力就业关系,有助于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以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增长。本文运用我国35个重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数据,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 研究营商环境与劳动力就业关系,有助于促进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以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增长。本文运用我国35个重点城市流动人口调查和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数据,实证检验营商环境对流动人口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改善营商环境有助于降低流动人口就业难度感知,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通常具有更好的就业环境和就业服务,市场活力更强,有利于流动人口的就业选择;(2)改善营商环境各维度均显著降低了流动人口就业难度感知。其中,商务成本对流动人口就业感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市场环境、社会服务和软环境,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较小;(3)异质性考察发现,一线城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显著降低流动人口就业难度感知,并且城市市场环境、社会服务、生态环境以及软环境均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建议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以提升城市就业服务能力为突破口,促进流动人口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营商环境 流动人口就业 高质量就业
原文传递
就业流动人口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模型估计与政策涵义——基于重庆的经验数据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朝明 周宗社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7-124,共8页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人口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在中国"特色"的转型发展中,流动人口红利也带来了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教育回报率对于收入影响十分显著,男... 在市场经济的宏观背景下,人口流动有利于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然而,在中国"特色"的转型发展中,流动人口红利也带来了诸多经济社会问题,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教育回报率对于收入影响十分显著,男性就业流动人口收入显著高于女性就业流动人口收入,非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收入显著高于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收入,已婚的就业流动人口收入显著高于未婚就业流动人口收入,跨省流入的就业流动人口收入高于市内流动的就业流动人口收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 非农村户籍就业流动人口收入 人力资本积累 收入差距
下载PDF
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及其收入效应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建国 周德水 《社会保障评论》 CSSCI 2020年第2期29-42,共14页
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与不仅是其个体的经济决策问题,更是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难点。文章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养老保险的灵... 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参与不仅是其个体的经济决策问题,更是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难点。文章基于2016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覆盖率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参加养老保险的灵活就业流动人口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异质性收入回报,尤其是参与组中受教育程度越高、迁移距离是省外、劳动时间越长的流动人口的收入回报率更高;第二,平均处理效应显示,灵活就业流动人口参加养老保险能使其净收入提高2.86%;第三,多方法估计的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养老保险能显著提升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因此,应进一步做好城市中灵活就业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加强养老保险知识教育,促进养老保险在不同城市间的转移接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活就业流动人口 养老保险 收入 内生转换模型
下载PDF
正规就业流动人口参加职工医保的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郑飞北 《中国医疗保险》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实现医保对流动人口的全覆盖,是"全民医保"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正规就业流动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发现未参加保的主要是年龄大、学历低、频繁跳槽、本企业工龄短的农民工,即... 实现医保对流动人口的全覆盖,是"全民医保"的关键所在。本文利用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正规就业流动人口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情况,发现未参加保的主要是年龄大、学历低、频繁跳槽、本企业工龄短的农民工,即最难以被传统的参保扩面工作惠及的群体。为此,应加强对劳动合同的管理,促使企业转变思路,并加强对频繁跳槽流动劳动力的引导,以更好地保障其参保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规就业流动人口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参保扩面
下载PDF
流动人口中就业人员犯罪现象研究
8
作者 王大中 张晓东 +1 位作者 柴艳茹 郭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4-151,共8页
通过对北京某"遣送监狱"276人的有效调查可以看出:北京吸引着全国各地农村人口进京觅业,犯罪人口也遍于全国各省,更具有代表性;在押犯中有工作或曾有工作者超过总数一半以上;已找到工作的流动人口,青壮年所占比例较高,但犯罪... 通过对北京某"遣送监狱"276人的有效调查可以看出:北京吸引着全国各地农村人口进京觅业,犯罪人口也遍于全国各省,更具有代表性;在押犯中有工作或曾有工作者超过总数一半以上;已找到工作的流动人口,青壮年所占比例较高,但犯罪率同样高;有业有证的流动人口,他们的犯罪率虽然比"双无"人员低,但也占有相当比例;在业流动人口犯罪中与经济相关的犯罪率最高。过去分析他们犯罪原因时,往往只归因于他们追求享受,我们认为这是完全是错误而不公平的。农民进城最重要的起步点是就业,但更应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参与到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来,让他们在城市有所发展、有所进步,享受城市生活,而不是只把他们作为积累财富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流动人口犯罪 犯罪折射 人性化对策
下载PDF
四川省就业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丁士祥 杨谱芸 +1 位作者 马骁 杨洋 《中国卫生资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目的 :了解四川省就业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后续采取措施提高参保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四川省部分数据,利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进行... 目的 :了解四川省就业流动人口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为后续采取措施提高参保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四川省部分数据,利用多水平logistic模型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四川省就业流动人口职工医保参保率为25.8%,参保率在市(州)水平上存在聚集性。户口性质、文化程度、月收入、流动时间、长期居住意愿、所在社区类型、工作行业、就业方式、流入地城市级别对流动人口参保率有影响(P<0.05)。结论 :职工医保参保率受行政区域因素、个体特征及就业因素的影响,提高参保率需从多个层面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流动人口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 参保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健康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美彤 徐雪晶 +4 位作者 张倩 梁真真 何晶 鲍红红 刘欣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1-483,共3页
目的了解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的健康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配额抽样方法选取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和延边州的1 200名就业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健康知识总体知... 目的了解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的健康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非随机配额抽样方法选取长春市、吉林市、松原市和延边州的1 200名就业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健康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9%,女性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于男性(χ~2=18.847,P〈0.05);未上过学的就业流动人口对结核病症状和政策的知晓率最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的知晓率最高(χ~2=16.769,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就业流动人口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受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本次流动范围等因素影响。结论本次调查的吉林省就业流动人口对不良饮食习惯、吸烟所致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认知情况较好,但对某些知识的认知较片面、不够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流动人口 健康认知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2年黄石市黄石港区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危险因素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亚军 陈燕 《预防医学论坛》 2014年第7期493-496,共4页
目的了解黄石市黄石港区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和评价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等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5~6月在黄石市黄石港区就业流动人口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包括现场问卷调查、身... 目的了解黄石市黄石港区就业流动人口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和评价慢性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等提供依据。方法 2012年5~6月在黄石市黄石港区就业流动人口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调查方法包括现场问卷调查、身体测量等。结果监测301人,吸烟率为33.89%,其中男性当前吸烟率达67.41%,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被动吸烟人群达75.42%。饮酒率为46.51%,接近一半人进食畜肉超过推荐量,蔬菜食用量不足的比例接近40%,绝大部分对象水果的食用量偏少。调查人群高血压患病率达19.93%,腰围超标人群、超重肥胖人群占41.20%、42.19%。结论黄石港区流动人口慢病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超重肥胖、膳食结构不科学,应采取适宜方式对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危险因素 就业流动人口
原文传递
Evolution of Jobs-housing Spatial Relationship in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A Job Accessibility Perspective 被引量:11
12
作者 HAN Huiran YANG Chengfeng +2 位作者 WANG Enru SONG Jinping ZHANG Me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3期375-388,共14页
With the urban expansion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studies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employed a job accessibility model, which is an evalua... With the urban expansion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studies on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This paper employed a job accessibility model, which is an evaluation instrument to measure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in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from a job accessibility perspectiv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opulation in the central city is declining, whereas the population in the suburbs is consistently growing and forming new population centers. However,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employment is still highly centralized. Job accessibility varies in different locations, but the inner-city areas(within the Third Ring road) have seen improved job accessibility over time while job accessibility in the suburbs(especially outside the Fourth Ring road) has decreased, and this has led it to become a primary area of residential and employment mismatch.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towns in the outer suburbs have not yet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to attract more jobs.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o some extent, urban planning changes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but a polycentric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is not yet evident.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related housing policy also affect the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We propose some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spatial mismatch as well as som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bs-housing relationship job accessibility spatial mismatch population density employment density Beijing Metropoli-tan Area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