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影《一次别离》多重流动的视点叙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蔡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80-82,共3页
电影《一次别离》举重若轻地将一个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承载于饱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同时这部影片的视点叙事也可谓精彩纷呈,循环流动的视点是电影充实和精密的主要原因;多重视点的叠加与选择使影片更有深度和艺术性,并且最终统一于儿童的... 电影《一次别离》举重若轻地将一个个沉重的社会问题承载于饱满的叙事中娓娓道来,同时这部影片的视点叙事也可谓精彩纷呈,循环流动的视点是电影充实和精密的主要原因;多重视点的叠加与选择使影片更有深度和艺术性,并且最终统一于儿童的视点,这让影片的主题得以升华。以《一次别离》的视听语言分析为基础来探究出影片表层叙事之下视点叙事的深层含义,即一个隐蔽在伊朗式离婚和中产阶级与大众碰撞故事之下的情感"疏离"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次别离》 叙事视点 流动视点 多重视点
下载PDF
秩序与气韵——山水画透视与视点问题简述
2
作者 李振英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通过梳理自"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透视与视点问题研究,继承宗白华、小川裕充等名家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其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图像与文字文本,提出了秩序性和气韵兼备,基本视点和"... 通过梳理自"五四"以来对于中国传统山水画透视与视点问题研究,继承宗白华、小川裕充等名家所取得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其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图像与文字文本,提出了秩序性和气韵兼备,基本视点和"流动视点"的紧密结合的透视和视点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点透视 流动视点 透视远近法 秩序 气韵
下载PDF
阿涅斯·瓦尔达生命电影主题的叙事研究
3
作者 牛思凡 《艺术评鉴》 2020年第19期146-148,共3页
阿涅斯·瓦尔达,1928年出生于比利时,战争时期随家人移居法国。在巴黎学习文学和艺术史,之后改学摄影并考取了摄影师职业证书在国家剧院工作十年。具有丰富的戏剧、文学和艺术积累的她从拍摄静态照片转向影像创作,形成纪录片和剧情... 阿涅斯·瓦尔达,1928年出生于比利时,战争时期随家人移居法国。在巴黎学习文学和艺术史,之后改学摄影并考取了摄影师职业证书在国家剧院工作十年。具有丰富的戏剧、文学和艺术积累的她从拍摄静态照片转向影像创作,形成纪录片和剧情片两种创作形式。她善于展现社会现状,关心女性生存情况,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长达六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从创作初期借助表现自然风光来批判和审视社会,到丈夫去世后带给她更多对于生命的思考,后期她的创作逐渐温和,以自由零散的方式表现人和周围的环境,聚焦生命主体,以流动的视点、书写的纪录以及交流与互构的方式结构影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涅斯·瓦尔达 生命主题 流动视点 书写纪录 交流互构
下载PDF
“读出味道”的阅读教学
4
作者 霍文英 《中学语文》 2023年第25期89-90,共2页
本文就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点”紧凑、“落点”固定、教师误成“读者”、学生无法实现“深度具体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旨在让阅读课堂更“有味”、更“多味”。教师可通过尝试“漏斗型”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力,提升其深度讨论力;通... 本文就语文阅读教学中“设点”紧凑、“落点”固定、教师误成“读者”、学生无法实现“深度具体化”等问题展开讨论,旨在让阅读课堂更“有味”、更“多味”。教师可通过尝试“漏斗型”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自主探究力,提升其深度讨论力;通过收纳学生“原生态”思想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助力其个性化思维发展,形成优势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流动视点 读者具体化 漏斗型 原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