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70篇文章
< 1 2 18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域治理现代化的世界模式与中国路径——以国内外典型流域治理经验为分析中心
1
作者 李涛 曹淑娜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2期37-46,共10页
流域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套上下游紧密衔接、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科学合理地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并以此为基石,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与经济的稳健增长,进而推动水资源、生态环境... 流域治理现代化的主要目的在于构建一套上下游紧密衔接、协调统一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科学合理地配置流域内水资源,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有效保护,并以此为基石,持续推动生态环境的优化改善与经济的稳健增长,进而推动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尽管国内外典型流域在综合治理的具体实践因各流域实际情况而不同,展现出多样化的治理路径,但江河湖泊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享着相似的本质属性,这决定了流域的有效开发保护与科学治理也遵循着普遍性的规律与原则。分析国内外典型流域治理经验对于推动我国流域治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供成功案例与借鉴,还有助于了解流域治理的复杂性、发现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挑战,推动流域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现代化 经验分析 流域治理创新
下载PDF
基于流域治理单元的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小流域划分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喆 吴仪邦 +3 位作者 阚红涛 向大享 李经纬 崔长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127,共6页
丹江口库区小流域单元划分是库区水质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选择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十堰市)为研究区域,以高精度DE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基于《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9个三级流域片区... 丹江口库区小流域单元划分是库区水质安全保障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选择湖北省丹江口库区(十堰市)为研究区域,以高精度DE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基于《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确定的9个三级流域片区与23个四级流域片区,采用河网自动提取和人机交互修整等方法,划定了1 472个五级小流域单元,形成了一种面向流域综合治理单元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小流域划分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水土流失防治、小流域治理成效评估等提供决策依据,以形成各部门水土流失防治的“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单元划分 数字高程模型 丹江口库区 流域治理规划
下载PDF
面向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的城市水系统规划协同机制探讨 ——广东东莞生态园实证研究
3
作者 王成坤 黄纪萍 +3 位作者 王川涛 蔡婳婳 王俊佳 刘悦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统筹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的关键路径。本文在辨析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中部地区的生态园及其所在的寒溪河流域... 统筹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是系统解决当前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水资源短缺、水生态破坏、洪涝灾害频发的关键路径。本文在辨析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中部地区的生态园及其所在的寒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系统探讨了城市水系统规划在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中的协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以城镇-流域水系统耦合模型为支撑,城市水系统规划及其协同机制可通过空间、设施等要素的协同,实现保障城市及流域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目标,促进流域安全与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与城镇发展统筹 城市水系统规划 协同机制 实证研究
下载PDF
我国流域治理统筹协调机制之确立与发展
4
作者 肖磊 冯倩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1期36-44,共9页
流域是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复合概念,与之相对的治理机制,也需根植于流域的这一复合属性,力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利益协调。统筹协调机制正是立足于这一需求应运而生,并逐步完成了政治政策法律化的流变,成为我国流域治... 流域是兼具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复合概念,与之相对的治理机制,也需根植于流域的这一复合属性,力求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实现利益协调。统筹协调机制正是立足于这一需求应运而生,并逐步完成了政治政策法律化的流变,成为我国流域治理机制的新选择。从功能主义视角看,在整个流域治理过程中,统筹协调机制是一种治理现实需求,发挥着统筹、协调以及系统内的监督检查作用。面对现有法律制度协调性不足、治理机制难以满足执法需求和司法协同性的欠缺等困境,应以流域治理法治化为目标,通过建构以统筹协调机制为基础的法律硬约束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机制运行过程中的执法协同性,提升统筹协调机制运行中的司法联动性,以促进流域治理统筹协调机制的法治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统筹协调 整体性 法治化
下载PDF
全面贯彻落实《黄河保护法》 开创流域治理管理新局面
5
作者 祖雷鸣 《水利发展研究》 2024年第3期43-47,共5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是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又一标志,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注入法治力量、提供了制度化遵循。文章梳理了《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推进黄河保护治理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正式施行,是国家“江河战略”法治化的又一标志,为强化流域治理管理注入法治力量、提供了制度化遵循。文章梳理了《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推进黄河保护治理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新成效,分析了依法强化流域治理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提出了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流域治理管理的工作举措,旨在沿着法治轨道加强黄河保护治理,以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保护法 黄河流域 流域治理管理 进展成效 形势任务
下载PDF
跨流域治理中的地方政府权力作用机制优化研究——以渭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朱艺星 周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随着跨流域治理事务的日趋复杂,“强”纵向权力作用机制和“弱”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已难以适应其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横纵双强的权力作用机制。然而,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在对话、协商、利益协调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横向上,... 随着跨流域治理事务的日趋复杂,“强”纵向权力作用机制和“弱”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已难以适应其要求,迫切需要构建横纵双强的权力作用机制。然而,横向权力作用机制在对话、协商、利益协调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在横向上,要完善跨流域的法律保障,形成流域保护的合作共识,搭建对话协商的平台,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斜向沟通;在纵向上,要加强纵向的经济激励,给予下级政府更多自主治理权;在横纵双向上,要建立健全权力配置机制,理清权力构成和权力运作机制的关系,优化数字协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流域治理 权力作用机制 渭河流域
下载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庆萌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3,共8页
为强化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及细化黄河流域治理法律责任,通过对现有法规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情况。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实施过程... 为强化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基础,进一步创新流域管理体制及细化黄河流域治理法律责任,通过对现有法规进行梳理,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实施后黄河流域治理的法律保障情况。结果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立法模糊、与相关配套法规衔接不足、执法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其效能的充分发挥。提出了明确生态保护治理目标、整合细化现有法规、建立统一行政管理制度、构建多元化治理体系等流域治理完善路径,以解决当前黄河流域治理中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 流域治理 法律保障 黄河流域
下载PDF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在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综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爱枫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1期40-43,共4页
为科学评估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效益,构建生态效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文章结合AHM-关联分析模型对辽西丘陵区3个典型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下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估结果合理、客观,可实现小流域治理... 为科学评估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效益,构建生态效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文章结合AHM-关联分析模型对辽西丘陵区3个典型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下的生态效益综合评估结果合理、客观,可实现小流域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综合定量评估。成果对于小流域治理的生态效益定量综合评估方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工程 生态效益 综合评价 辽宁省
下载PDF
流域治理中跨域间治污成本分担失衡研究
9
作者 徐娟 彭千芸 杨继生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8,共13页
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协同配合,然而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却仍然出现“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存在协同治理困境。本文从上、中、下游间成本分担失衡的角度,基于HCW方法构建反事实路径,测度政策执行导致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相对于潜在路... 流域治理需要上下游协同配合,然而河长制在推行过程中却仍然出现“各管一段、各自为战”的现象,存在协同治理困境。本文从上、中、下游间成本分担失衡的角度,基于HCW方法构建反事实路径,测度政策执行导致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相对于潜在路径的减少,以此来度量经济社会成本,并进一步测度流域内成本分担失衡程度,以剖析协同治理困境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在流域治理中,上游承担的经济成本和就业成本均高于下游地区,存在显著的成本分担失衡。平均来看,上、中、下游的经济成本分别约占各自地区生产总值的10.00%~13.92%、7.92%~10.57%、3.70%~4.91%,就业成本分别约占各自就业量的10.75%~13.03%、7.96%~9.36%、4.01%~5.11%。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流域治理中地区间成本分担失衡的生态补偿方案提供了定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跨域治理 河长制 成本分担失衡
下载PDF
全面夯实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基础 扎实推动新阶段淮河保护治理高质量发展——在淮委2024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
作者 杨锋 《治淮》 2024年第2期4-10,共7页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部署,总结淮委2023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均衡 流域治理 水利工作会议 保护治理 系统治理 治水思路 节水优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下载PDF
河长制助推流域治理的困境及出路
11
作者 丁国峰 江竞轩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23-133,155,共12页
河长制是生态文明背景下为加强河流治理而探索出来的创新机制,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统筹负责、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合作的治水模式与流域治理现代化的理念相契合。随着河长制的全面覆盖,流域治理正从“九龙治水”的分立式格局向高度统一的整体... 河长制是生态文明背景下为加强河流治理而探索出来的创新机制,党政领导担任河长统筹负责、跨区域跨部门协同合作的治水模式与流域治理现代化的理念相契合。随着河长制的全面覆盖,流域治理正从“九龙治水”的分立式格局向高度统一的整体性格局转变。但立足于现阶段的国情水情,河长制的推行仍面临着法律缺位、组织架构不合理、运行条件滞后及考评标准不明确等难点堵点。为了肩负起新发展阶段推动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运用法治思维,从立法健全、组织协同、运行保障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对河长制进行制度变革,激发河长制在流域治理领域的效能,加快构建现代化治水格局,描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流域治理 协同治理 考核评估 责任制度
下载PDF
人与自然同构理论下流域治理立法的理论反思与法典路径
12
作者 沈长礼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7-108,共12页
我国虽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流域治理法律体系,但以《水法》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流域治理立法仍延续“条块”结合治理,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分治的思维模式,造成实践中流域治理梗阻。究其根源,学理... 我国虽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流域治理法律体系,但以《水法》为核心的《水污染防治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流域治理立法仍延续“条块”结合治理,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分治的思维模式,造成实践中流域治理梗阻。究其根源,学理层面,现行流域治理立法“条块”结合治理、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分治逻辑违背流域整体性、系统性和联系性规律。法理层面,流域治理立法“条块”结合治理和水资源、水环境与水生态分治既不符合科学立法原则,又违背法秩序统一性原理,规范重复、冲突更会影响规范效力和位阶秩序。有鉴于此,我国应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法典》编撰,遵循整体治理、系统治理和统筹治理思路,综合采用立、改、废、释等多元技术推进流域治理规范在《生态环境法典》污染控制编和自然生态保护编中优化、融贯和协调,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流域治理法律体系。同时,在法典尚未出台或暂不成熟的情况下,应采取多元手段优化现行流域治理规范,为过渡期纷繁复杂的流域治理问题提供规则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立法 《生态环境法典》 法典路径 人与自然同构理论
下载PDF
基于EOD模式的流域治理关键因素与研究展望
13
作者 宋鹏飞 李曼 +2 位作者 章雨欣 余佳棋 薛祥山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4年第5期45-48,共4页
EOD模式是“两山理论”在项目实施层面的最佳实践,其将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项目有效融合并一体化实施,以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和项目整体收益自平衡,有望成为未来流域治理领域的主流实施模式。本研究对国内流... EOD模式是“两山理论”在项目实施层面的最佳实践,其将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与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项目有效融合并一体化实施,以实现生态价值的转化和项目整体收益自平衡,有望成为未来流域治理领域的主流实施模式。本研究对国内流域治理领域EOD模式发展现状和实施思路进行分析,综合EOD模式的发展初衷和内涵,总结分析现阶段EOD模式实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为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谋划科学合理、收益测算真实有效、项目融资及时到位、实施主体实力强劲。在此基础上,从系统认知、风险管控、标准规范三个维度对基于EOD模式的流域治理发展进行展望,为基于EOD模式的流域治理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OD模式 流域治理 关键因素 收益平衡
下载PDF
山地流域治理的景观生态规划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天蜀 彭世揆 岳彩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2-54,共3页
在分析山地流域景观构成基础上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并详细阐述了山地流域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 :(1)维护和恢复流域的整体生态功能 ;(2 )构建优化的景观结构和格局 ;(3)维护景观稳定性 ;(4)维护生物多样性 ;... 在分析山地流域景观构成基础上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 ,提出了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 ,并详细阐述了山地流域规划时应遵循的原则 :(1)维护和恢复流域的整体生态功能 ;(2 )构建优化的景观结构和格局 ;(3)维护景观稳定性 ;(4)维护生物多样性 ;(5 )维护景观异质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流域治理 生态规划 流域治理 景观生态学 景观规划
下载PDF
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峰 李瑞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6期0001-0004,共4页
水体生态修复,这一领域是生态工程和水利工程相交汇的产物,代表现代社会对于恢复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迫切需求和智慧的运用。它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旨在恢复那些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以期... 水体生态修复,这一领域是生态工程和水利工程相交汇的产物,代表现代社会对于恢复和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迫切需求和智慧的运用。它通过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旨在恢复那些因人类活动或自然因素受损的水体生态系统,以期构建一个既健康又稳定的水生生态环境。这一过程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一种以修复和强化为主线的方法论,不仅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更为这一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本文将针对水生态修复技术在流域治理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修复 技术 流域治理 应用
下载PDF
以宋家沟为例探析黄土高原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
16
作者 贾伟 王艳 《陕西水利》 2024年第12期105-107,共3页
为促进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以宋家沟小流域为例,基于流域自然概况,在分析流域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因害设防、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集中治理原则,对坡改梯、谷坊、灌溉渠系、水窖蓄水池工程措施和经... 为促进黄土高原水保生态建设,有效改善人居环境,以宋家沟小流域为例,基于流域自然概况,在分析流域水土保持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按照因害设防、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集中治理原则,对坡改梯、谷坊、灌溉渠系、水窖蓄水池工程措施和经济林、水保林等林草封育措施技术方案进行探讨。结果显示,经过治理能够有效提升项目区生态环境和人居条件,可为黄土高原新时期水保生态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宋家沟 坡改梯 谷坊 水土保持
下载PDF
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研究
17
作者 马建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2期217-220,共4页
小流域治理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要的战略措施,承载着解决生态问题,保护水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重大任务。本论文研究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在治理过程中首要是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保证清洁生产,二是满足生态环境及社... 小流域治理作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重要的战略措施,承载着解决生态问题,保护水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重大任务。本论文研究了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在治理过程中首要是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保证清洁生产,二是满足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详细研究了如何通过治理方式,如封禁和退耕、良种推广、整形工程等方法,做好水源保护,防止滥砍滥挖,严禁污染环境,实施有利于生态恢复的政策等措施,达到清洁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研究结果表明,综合施行上述治理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小流域治理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模式构建提供参考。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水源,实行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这不仅是环保的需要,也是为了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生态清洁 流域治理 清洁生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流域治理中的生态绿化措施研究
18
作者 段晨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2期201-204,共4页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改善永定河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永定河流域为例,系统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流域治理历程以及生态绿化现状,提出通过上游水源保护、中游河道生态恢... 永定河是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改善永定河生态环境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永定河流域为例,系统分析了永定河流域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流域治理历程以及生态绿化现状,提出通过上游水源保护、中游河道生态恢复、下游提升河网连通性、建设城市绿地系统等措施改善河流水质、恢复生物多样性,促进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升的策略。同时,本文探讨生态绿化项目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及长效管理机制,提出将生态绿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的建议,旨在为其他流域的生态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 流域治理 生态绿化
下载PDF
“流域治理”审计的评价思路、组织方式和开展策略——以S公司为例
19
作者 汪祺 《经济责任审计》 2024年第5期64-69,共6页
“流域治理”审计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追求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和谐统一。本文探讨了在“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流域治理模式中,S公司如何利用“微水审处理、中水审治理、大水审开发”的审计评价思路,... “流域治理”审计基于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追求企业盈利、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三者的和谐统一。本文探讨了在“投资主体一体化带动流域治理一体化”的流域治理模式中,S公司如何利用“微水审处理、中水审治理、大水审开发”的审计评价思路,以及“内外审、甲乙方、政与企”联动的协调审计模式开展“流域治理”的内部审计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治理 审计评价 审计组织方式 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
下载PDF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河流域治理
20
作者 刘盈 屈博 《治黄科技信息》 2024年第1期32-33,共2页
1流域概述。森林用地是加泰罗尼亚河流最主要的用地类型。在20世纪下半叶,加泰罗尼亚的森林面积有173.5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左右。之后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到2021年达到205.06万hm^(2),约占总面积的63.9%。干旱和热浪的影响引... 1流域概述。森林用地是加泰罗尼亚河流最主要的用地类型。在20世纪下半叶,加泰罗尼亚的森林面积有173.5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左右。之后森林面积不断增加。到2021年达到205.06万hm^(2),约占总面积的63.9%。干旱和热浪的影响引发森林火灾并打破当地温度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地类型 加泰罗尼亚 流域治理 温度记录 森林火灾 西班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