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6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韦鸿 陈凡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79-85,共7页
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要求,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论文设计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修正后的TOPSIS模型对2008~2020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长江经济... 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要求,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论文设计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修正后的TOPSIS模型对2008~2020年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分持续提高,流域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上中下游生态环境质量差距缩小、逐渐趋于协同,但各省(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化显著。因此,可相应提出成立流域信息中心、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制定排放标准、流域综合管理、强化小流域水土治理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生态环境质量 TOPSIS模型 流域综合治理
下载PDF
基于MRSEDI与CA Markov的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丽霞 郝晶 +3 位作者 刘招 张双成 孔金玲 杨耘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3-127,139,共6页
为探索快速准确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适方法,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6—9月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土壤侵蚀指数SE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计算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 为探索快速准确评价和预测生态环境质量的普适方法,以延河流域为例,采用1998年、2004年、2010年、2016年6—9月的LandsatTM/OLI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土壤侵蚀指数SEI、建筑裸土指数NDSI、湿度指数WI、植被指数NDVI计算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对1998—2016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采用CA-Markov模型对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改进型遥感生态距离指数MRSEDI能够综合多指标信息、较为准确地反映延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可作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CA-Markov模型兼具CA模型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和Markov模型长期预测的功能,可用于模拟预测流域生态环境质量。②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在空间上具有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1998—2016年负向指标SEI和NDSI均呈下降趋势、正向指标WI和NDVI均呈上升趋势,MRSEDI流域均值从0.873提高到1.376,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明显上升,但存在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退化现象。③未来延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将整体持续上升,但流域北部和中部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仍然较差,因此生态建设尤其石油、天然气、煤炭开采区的生态恢复须长期坚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距离指数 土壤侵蚀指数 建筑裸土指数 湿度指数 植被指数 CA Markov模型 延河流域
下载PDF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熵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被引量:16
3
作者 金菊良 程吉林 魏一鸣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诸因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其难点是如何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如何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此提出了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模糊模式...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诸因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其难点是如何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如何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此提出了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遗传算法相耦合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新模型(EFPR-EQEB)。在巢湖流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EFPR-EQEB进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概念明确,计算结果客观、合理,方法简明、通用,在区域资源和环境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模糊模式识别 最大信息熵原理 遗传算法 巢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的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动态分析 被引量:53
4
作者 王宏伟 张小雷 +1 位作者 乔木 缪燕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工作,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GIS技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利用2002和2004年遥感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生物...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研究工作,是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对策的前提和基础。借助GIS技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元,利用2002和2004年遥感监测数据,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法,从生物丰度、植被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污染负荷5个方面,对伊犁河流域8县1市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县级行政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为均衡,均处于一般等级水平,其中流域上游的新源县、巩留县和特克斯县相对较好。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干旱区的适用性,比较分析2年期间不同生态环境质量等级的土地覆盖变化,数据表明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局部有所改善、总体缓慢退化"的趋势,并分析了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内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监测 GIS 评价
下载PDF
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5
作者 赵顺阳 王文科 +1 位作者 乔冈 王文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7,共5页
艾比湖流域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的开发和气候变迁,湖泊水域面积剧减,湖周平原区呈现了沙漠化扩展、次生盐渍化严重和自然植被大量衰败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 艾比湖流域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生态退化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流域的开发和气候变迁,湖泊水域面积剧减,湖周平原区呈现了沙漠化扩展、次生盐渍化严重和自然植被大量衰败等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根源(驱动力)是:1)持续的干旱和大风等气候特征控制了生态环境的总体面貌;2)地质地貌控制了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3)水文状态特别是地下水控制了生态环境系统的演化方向和生态结构与功能,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大气降水均以各自的方式影响着流域的植被和生态;4)人类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开发影响了生态环境的规模和稳定性。以此为基础,用各自的表征指标构成基于驱动力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Matlab中的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定量评价了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流域生态环境从山地向平原到湖泊逐渐变差,最差的地段是艾比湖湖滨的盐土平原、沼泽湿地,这说明保护艾比湖是该地区生态环境的核心问题,要实现流域协调发展必须保证足够的入湖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驱动力 评价指标体系 径向基网络 艾比湖流域
下载PDF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轩 岳德鹏 马梦超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6-71 294,共7页
以北京市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生态健康、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法,以小流域为评价尺度,对北京市山区的房山、平谷、密云、昌平、怀柔、延庆、门头... 以北京市山区小流域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自然环境、生态健康、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构建了北京市山区小流域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采用变异系数法,以小流域为评价尺度,对北京市山区的房山、平谷、密云、昌平、怀柔、延庆、门头沟7个区县551条小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山区小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综合指数6.83,各区县间生态环境质量差异不大,以密云县生态环境质量最优,其余6区县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使用变异系数法进行评价的结果与现状基本相符,说明该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可行性,能用于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山区 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变异系数法 评价模型
下载PDF
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如忠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987-990,共4页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了各评价指标及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运用 Delphi法和 AHP法相结合的方法 ,求出了各环境因子的权重 ,并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巢湖流域生... 在调查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了各评价指标及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运用 Delphi法和 AHP法相结合的方法 ,求出了各环境因子的权重 ,并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 ,目前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很不理想 ,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 保护措施 治理措施 DELPHI AHP
下载PDF
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秀春 张凯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9期136-139,共4页
木兰溪是福建重要的河流之一,近年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木兰溪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AHP)法及GIS,对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年来,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 木兰溪是福建重要的河流之一,近年来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木兰溪流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AHP)法及GIS,对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年来,木兰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上游生态环境逐年稳步并呈现朝较好方向发展的趋势,但局部地区尤其是流经市区河段生态环境恶化。结合评价结果,分析了木兰溪流域的主要生态问题,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溪流域 生态环境 层次分析法 指数评价模型 GIS
下载PDF
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8
9
作者 董思宜 杨熙 +2 位作者 王秀兰 冯仲科 贾文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348-351,共4页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定量描述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定量描述环境的优劣程度。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以永定河流域2009年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出了适合小流域生...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定量描述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程度的重要手段,可以定量描述环境的优劣程度。本文依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以永定河流域2009年TM影像为主要信息源,结合其他辅助资料,在地理信息技术支持下,提出了适合小流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及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并运用该方法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水网密度、土壤水分四个方面对永定河流域(河北—北京段)2009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良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 地理信息
下载PDF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软件的开发
10
作者 李玉芳 郑旭荣 刘洪光 《科技创新导报》 2009年第28期131-131,共1页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软件是为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及评价而设计开发的管理软件系统。本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Visual C++为基本编程语言,结合SQL数据库软件进行设计,可大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环境评价软件是为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及评价而设计开发的管理软件系统。本软件是在Windows环境下,利用Visual C++为基本编程语言,结合SQL数据库软件进行设计,可大大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工作的效率,并且本软件是绿色软件,直接解压缩即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软件 开发
下载PDF
抚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广昌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思楷 李满根 +2 位作者 陈念楠 黄振兴 刘颖 《江西科学》 2022年第4期711-717,787,共8页
为了了解广昌县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广昌县1997―2021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受人为改造作用明显;各年限广昌县RSEI均值分别为0.582... 为了了解广昌县生态环境质量及其时空变化,基于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广昌县1997―2021年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生态环境质量相对差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受人为改造作用明显;各年限广昌县RSEI均值分别为0.5826、0.5717、0.5867、0.5591、0.6182,总体生态环境呈现退化、改善、退化再改善的趋势;从空间上看,研究区内环境质量一般和良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较差的面积占比较小,优和差的面积几乎不占比;从时空变化情况上看,1997―2010年广昌县总体生态环境相对稳定,2010―2016年有大面积的退化,但2016年生态文明示范区建立至今,县内35.18%的区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说明近年来政府采取的手段措施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广昌县 遥感生态指数 抚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GIS与RS技术的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周雪欣 罗昊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8年第7期178-182,共5页
文章通过对Landsat 8卫星2014年北盘江流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选取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石漠化敏感性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北盘江流域201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 文章通过对Landsat 8卫星2014年北盘江流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选取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石漠化敏感性程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北盘江流域2014年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进行定量评价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从总体上看,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为一般;(2)从面积上看,北盘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以较差、一般等级为主,区域面积达14 328.32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53.93%;(3)从空间分布上看,流域中游中山地貌(干流两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北盘江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下载PDF
滇池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3
作者 孟波 《云南环境科学》 1998年第1期46-50,共5页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区自然生态特点,综合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确定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土地垦殖率、坡地比、水田与耕地比、人口密度、平方公里产水量和干燥度为评... 采用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区自然生态特点,综合相关自然和社会因素,确定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率、土地垦殖率、坡地比、水田与耕地比、人口密度、平方公里产水量和干燥度为评价指标,并分别确定其标准。评价表明,滇池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仅为中等水平,主要存在人口密度大、水资源缺乏、森林资源不足和土地垦殖率高等生态问题,应采取不同对策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环境评价 滇池 流域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信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峰 李沛鸿 +1 位作者 熊凡 袁逸敏 《长江信息通信》 2022年第11期29-33,共5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快速高效地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是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以信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快速高效地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是实施流域生态保护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以信江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遥感影像提取绿度、湿度、干度、热度4个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指标耦合,建立遥感生态指数模型,对研究区2000-2021年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长时序的监测评价。结果表明:遥感生态指数模型(RSEI)可以很好地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与评价;信江流域的RSEI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RSEI均值在0.60以上,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但2017-2021年质量有所下降;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呈“南北优于中部、南部优于北部”的空间格局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江流域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5
作者 黄蕊 《区域治理》 2024年第13期138-140,共3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法治的推动和保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不断更新、更替的,主要表现为新的需求的产生和需求优先性的不同。对需求优先性判断,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来确定,而要站在...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法治的推动和保障,根据马克思、恩格斯人的需要理论,人的需要是不断更新、更替的,主要表现为新的需求的产生和需求优先性的不同。对需求优先性判断,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来确定,而要站在人民甚至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审视。然而,受知识层次、认识水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个体产生的需求不同,且需求之间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如在推动经济发展与实现环境保护之间所产生的冲突。当前,生态文明法治是解决这一需求冲突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从法治建设视角,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要全盘筹谋,锚定目标,全面加强生态文明法治体系建设;要立足实际,科学立法,坚持不懈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要强化管控,依法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深化监督,强化制约,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要加强领导,全面保障,打造顺畅的生态文明法治外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保护 质量发展 生态文明法治体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耦合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
16
作者 佘丽敏 袁程程 李晓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 生态规划 农业规划 黄河流域(山东段)
下载PDF
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耦合协调度 被引量:3
17
作者 程飞飞 李洪庆 +1 位作者 宋红艳 陈明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55-3867,共13页
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了解陆海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提升陆海生态安全统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中国沿海53个城市为例,采用“活力... 沿海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和土地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之间关系密切。陆海统筹的背景下,科学了解陆海生态环境质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对提升陆海生态安全统筹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以中国沿海53个城市为例,采用“活力-组织-恢复力(VOR,Vitality-Organization-Resilience)”模型评价陆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采用TOPSIS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评价海洋生态环境质量,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协调水平,并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地生态系统健康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以杭州湾为主要分界线;2)2010—2020年沿海城市海洋生态环境质量呈现趋好的态势,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沿东海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沿黄海经济区<沿南海经济区;3)2010—2020年沿海城市陆海生态环境质量耦合程度进一步加强,且南部城市协调度高于北部。研究为中国沿海地区陆海生态环境管理、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陆海生态系统的健康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生态系统健康 耦合协调度 陆海统筹
下载PDF
近31年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驱动因子探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士为 吴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7-439,共13页
[目的]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给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多方位、客观、准确、快速测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法]利用Landsat数据和耦合的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 [目的]城镇化建设的持续推进给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日益增加,多方位、客观、准确、快速测算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是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法]利用Landsat数据和耦合的绿度、湿度、干度和热度的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探究了1990—2020年不同时间段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及其对人类活动、地形和气象变化的敏感性。[结果](1)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变好趋势,RSEI线性变化倾斜率为0.0003/a。2003年之前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变化较为稳定,2003年之后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2)50%以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不明显。但1990—1995年陇南以北和达州以东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呈退化趋势,平武部分地区呈改善趋势。1995—2000年遂宁零星分布有轻微退化趋势的区域。2005—2010年南充以南、广元以北等地区均呈轻微改善趋势。2010—2020年迭部地区均以轻微退化趋势为主。(3)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随时间变化呈下降趋势,土地利用、海拔、坡度和降水在2015年之前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小,2015年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呈增加趋势。气温和风速对生态环境影响力在1995年、2015年均出现突增。(4)地形因子和气象与土地利用因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均较大,且任何两种因子的交互作用都大于单个因子对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论]国内生产总值和任何两个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小。研究区在2015年前生态环境质量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但在2015年之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加,但总体上其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得益于近年来该市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与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土地利用 地形因子 气象因子 嘉陵江流域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
19
作者 韩淑军 韩锴 薛彩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9-190,共12页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地带,其生态环境质量不仅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现。文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通过构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对2010-2020年黄河流域市域尺度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其驱动力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从54.41增长至55.48,中游地区EI高于上游和下游地区,位于中部的甘肃和宁夏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2)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等级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质量指数呈现空间集聚性,其北部、西部以低-低集聚为主,南部以高-高集聚为主。(3)经济、人口、产业、政策共同影响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密度、第一产业占比和第二产业占比为其主导驱动力,但其驱动力度呈现城镇化压力和环境治理政策逐渐增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逐渐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格局 时空地理加权 驱动力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黑河流域“三生”空间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20
作者 邹易 赵一阳 蒙吉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8-538,共11页
选择中国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ArcGIS10.6和Mathematica 8.0为研究平台,分析1990—2020年“三生”空间转型的时空格局,结合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盐度指数(SI)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通过建立混合效应模型与归因分析模型... 选择中国西北干旱区黑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ArcGIS10.6和Mathematica 8.0为研究平台,分析1990—2020年“三生”空间转型的时空格局,结合植被指数(NDVI)和土壤盐度指数(SI)分析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通过建立混合效应模型与归因分析模型,分离气候变化背景下“三生”空间显性与隐性转型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贡献,得到如下结果。1)黑河流域强弱生态空间各占28.12%和65%,生活和生产空间仅占6.88%;30年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各增长0.32%和0.96%,强弱生态空间之间转换频繁(72.8%)。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年为转折点,由下降变为持续好转趋势。2)“三生”空间显性转型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贡献分别为39.8%和36.6%,降水对生产与生活空间的生态环境有主要贡献,气温则对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存在非线性影响,隐性转型对生态环境变化的贡献率为23.6%。3)“三生”空间转型对生态环境的空间异质性影响更强,而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时间异质性影响更强,中游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同时受显性与隐性转型影响,下游则主要受隐性转型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黑河流域的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变化 气候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混合效应模型 黑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