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沿海地区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特征及其新构造指示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张洁 王少军 梁明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8-646,共9页
基于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福建沿海地区主要的水系网络和流域盆地,计算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以分析区内流域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HI值从沿海向内陆呈条带状逐渐递减,与本区NW向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 基于ASTER GDEM V2数据,提取福建沿海地区主要的水系网络和流域盆地,计算亚流域盆地的面积-高程积分值(HI值),以分析区内流域地貌与新构造运动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HI值从沿海向内陆呈条带状逐渐递减,与本区NW向主要断裂带的活动特征和小震活动分布特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也可能是区内向内陆地区方向受到台湾岛动力触角的影响逐渐减弱的原因。同时南海盆地打开的裂谷扩张和太平洋板块向东俯冲过程的博弈结果在福建沿海地区的流域地貌中也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新构造活动 福建沿海地区
下载PDF
基于ASTER-GDEM数据的黄河源地区构造地貌分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钱程 韩建恩 +5 位作者 朱大岗 贺承广 孟宪刚 邵兆刚 王津 余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47-1260,共14页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势起伏度、地表坡度、高程和平均坡度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黄河源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源地...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地势起伏度、地表坡度、高程和平均坡度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黄河源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表明,黄河源地区为一NW-SE带状盆地地貌,平均海拔4 473 m,平均起伏度为60 m,平均坡度为9.5°,为高海拔盆地,盆内地势平坦,盆缘山势险峻。黄河源盆地内部(4 200~4 300 m)湖相地层发育,地势略有起伏,为古大湖湖底地貌后经河流改造形成;盆内发育三级阶梯状层状地貌面,高程分别为4 400 m、4 500 m和4 600 m,为古大湖作用形成的三级大型湖积阶地;盆地两侧发育山地地貌,沟壑纵横,为山体隆升、构造剧烈活动和强烈风化剥蚀作用形成。黄河源地区的地貌特征受构造作用控制较为明显:盆地边缘的昆南断裂、布青山山前断裂和巴颜喀拉山前断裂对盆地的展布形态和整体地貌特征具有控制作用;盆内玛多断裂、巴颜河前断裂和麻多—野牛沟断裂破坏了古湖积阶地的层状地貌,控制了盆地内部的地势起伏变化和黄河源区水系的整体展布。黄河源流域地貌整体处于壮年期,为构造活动和水流作用的综合结果。4 200~4 800 m高程范围内的流域面积最大,占总流域的90.6%,为长期内流作用形成的区域平坦的地形,推测为古湖期湖泊作用的结果;盆地两侧的山前地区,构造活动剧烈、风化作用显著,呈现老年期地貌;盆地东南切口为河谷地貌,处于幼年期,由黄河源的地貌发育特征推测黄河源水系为发育较为年轻的水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GDEM 黄河源 构造地貌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下载PDF
ASTER-GDEM数据在大兴安岭北段地貌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钱程 崔天日 +3 位作者 李林川 陈会军 秦涛 陆露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3年第1期82-92,共11页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和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典型高程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大兴安岭北段的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 基于ASTER-GDEM数据,利用彩色晕染、密度分割与GIS空间统计分析技术,结合地质资料,通过地形高程(平均高程、最大高程和最小高程)、地势起伏度、典型高程剖面及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等手段,对大兴安岭北段的地貌特征进行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呈现平原(台地)与丘陵地貌,地势相对平缓,呈北北东向延伸展布,存在多期隆升,受到北北东向区域构造控制,且遭受北西向构造活动改造;高程剖面揭示研究区存在多级剥夷面(或面状地貌面),最多可划分5级,且在各段、各坡向上发育特征不一,北北东向构造对地貌演化的控制作用强于近东西向构造,其活动强度上北段明显强于中、南段;面积-高程积分分析表明研究区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期的晚期,山体处于隆升晚期或趋于稳定阶段,但北西向构造活动,形成大量狭长的新生沟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GDEM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构造地貌 大兴安岭北段
下载PDF
基于ASTER-GDEM数据的羊卓雍错地区构造地貌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陈麒光 邵兆刚 +3 位作者 韩建恩 孟宪刚 余佳 王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4年第3期304-316,共13页
基于ASTER-G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统计技术,通过对数字地形高程、地表起伏度、地表坡度等地貌参数的统计和条带剖面及面积-高程积分等数字地貌分析,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和验证,对藏南羊卓雍错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进... 基于ASTER-GDEM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统计技术,通过对数字地形高程、地表起伏度、地表坡度等地貌参数的统计和条带剖面及面积-高程积分等数字地貌分析,结合前人的区域地质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和验证,对藏南羊卓雍错地区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旨在为研究区的盆地地貌格局演化分析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地貌总体为一近东西向盆地,最高海拔7515 m,最低海拔2581 m,属于高海拔—极高海拔区域;流域内以平原和丘陵地貌为主,平均起伏度为314 m,平均坡度19°,地势起伏较小,发育有三级层状地貌;盆地边缘受断裂的控制,构造现象发育,线性影像特征明显。其东、西部分别受桑日—错那断陷带和亚东—露谷断陷带所围限,具有多期构造活动特征。盆地南北两侧受绒布—哲古断裂和邛多江断裂控制较弱。受构造活动和地表水流综合作用的影响,盆地内部地貌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ER-GDEM 羊卓雍错 构造地貌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下载PDF
濑溪河流域地貌对泸县M_(S)6.0地震发震构造变形的响应及其指示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文英 梁明剑 +5 位作者 左洪 廖程 吴微微 王明明 宫悦 魏娅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0-259,共10页
以12.5 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濑溪河流域的高程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HI)等地貌参数,分析了2021年9月16日四川盆地东南部泸县M_(S)6.0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地貌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震中西侧的螺... 以12.5 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字地貌分析方法提取了濑溪河流域的高程剖面和面积-高程积分(HI)等地貌参数,分析了2021年9月16日四川盆地东南部泸县M_(S)6.0地震震中附近区域地貌与构造活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震中西侧的螺观山和梯子崖背斜在震中的南北两端存在明显的缩短量差异;HI条带状低值区的展布方向与流域内构造的方向一致,HI高值区位于华蓥山两条断裂夹持的谷地,但在震中附近存在WNW向的HI低值带。综合分析认为,泸县地震震中附近应存在一走向为WNW的隐伏构造,它不仅调节了螺观山和梯子崖背斜在震中南北两端的缩短量差异,也使得HI值受其影响呈低值特征,该结果与震源机制解结果、等震线长轴走向以及余震空间展布的优势方向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县 M_(S)6.0 地震 发震构造 华蓥山断裂带 濑溪河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下载PDF
哀牢山地貌演化过程详析 被引量:9
6
作者 梁红颖 林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8-47,共10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哀牢山山脉,受高原东南缘倾斜扩散地势的影响,从东北至西南,地形逐渐由高海拔夷平面的幼年期经壮年期进入老年期,是戴维斯地貌演化模型转换体现在延续的空间中难得的实例.本文基于ASTER-GDEM数字...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红河断裂带西南侧的哀牢山山脉,受高原东南缘倾斜扩散地势的影响,从东北至西南,地形逐渐由高海拔夷平面的幼年期经壮年期进入老年期,是戴维斯地貌演化模型转换体现在延续的空间中难得的实例.本文基于ASTER-GDEM数字高程模型,沿红河断裂带提取了哀牢山的88个流域及宽约10km的条带剖面,通过对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高程、起伏、面积、坡度、水系密度以及裂点的分析,验证了从苴力-元江段、元江-茅草坪段到茅草坪-安沛段,流域地形经幼年、壮年到老年期的连续、逐渐的变化过程,展现了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的具体演化特征.研究提取到的流域裂点呈双层带状分布,不仅揭示了夷平面的出现、延续和消失的过程,也暗示着构造抬升或者气候变化造成两阶段河谷下刻事件的发生.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流域水系从幼年期、壮年期到老年期,水系密度经历了从低到高再变低的过程,反映了与戴维斯演化过程相对应的水系演化过程的规律.研究扩展了对区域地貌演化过程以及对经典地貌演化理论的认识,同时也为青藏高原东南缘隆升扩展过程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地貌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维斯地貌侵蚀循环理论 流域面积-高程积分 裂点 水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