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流控芯片用于流式细胞术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蕊 牟颖 +2 位作者 邹明强 吴 金钦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16-1819,共4页
自行设计并加工了玻璃微流控芯片 ,并将其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 ,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的磷酸盐溶液为缓冲体系和鞘液 ,解决了微粒在微芯片中流动的若干问题 ,使其状态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采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装置并结... 自行设计并加工了玻璃微流控芯片 ,并将其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 ,采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HPMC)的磷酸盐溶液为缓冲体系和鞘液 ,解决了微粒在微芯片中流动的若干问题 ,使其状态可以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采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装置并结合动电聚焦技术 ,实现了对荧光微球的计数 ,并可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实时观察到微通道内微球的实际流动情况 .方法简单 ,操作方便 ,并且具有仪器体积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控芯片 流式细胞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动电聚焦技术 荧光
下载PDF
流式微球捕获蛋白定量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2
作者 徐晓雪 户乃丽 +1 位作者 邹林樾 赵君朋 《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9期129-132,共4页
流式微球捕获蛋白定量检测技术也被称为悬浮点阵技术、液态芯片技术,是基于流式检测技术和荧光微球捕获技术的液相、高通量、多重蛋白定量技术,基本原理是在荧光编码捕获微球表面进行的荧光标记液相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流式技术检测速度... 流式微球捕获蛋白定量检测技术也被称为悬浮点阵技术、液态芯片技术,是基于流式检测技术和荧光微球捕获技术的液相、高通量、多重蛋白定量技术,基本原理是在荧光编码捕获微球表面进行的荧光标记液相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流式技术检测速度快、定量准确、多参数、高通量的特点,检测所需样品量小,可同时检测一个样品中数种到数十种可溶性蛋白,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是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检测的一项良好的替代技术,在病毒感染、各类炎症、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病、肿瘤、移植、药物研发等相关的研究领域具有应用价值,在儿科危重病患儿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公共传染性疾病的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具有特殊意义。文章主要介绍流式微球捕获蛋白定量检测技术的技术原理、特点、应用与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 蛋白捕获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细胞因子 炎症因子
下载PDF
流式微珠阵列术在医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马锡慧(综述) 肖漓(审校) 石炳毅(审校)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6年第1期138-141,共4页
随着高分子微球技术的日益创新,流式细胞术与高分子微球技术相结合的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也随之产生,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又称为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流式微球技术、流式微珠阵列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等优... 随着高分子微球技术的日益创新,流式细胞术与高分子微球技术相结合的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也随之产生,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又称为流式微球分析技术、流式微球技术、流式微珠阵列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就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在医学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珠阵列术 细胞芯片捕获技术 流式细胞 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Th1/Th2细胞的细胞因子变化及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永红 周云 +7 位作者 张颖 何瑜 纪光晰 马志远 成程 范超 张凌云 贾战生 《检验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274-278,共5页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 目的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患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其在ACHBLF中变化的意义。方法收集33例ACHBLF、20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及15名健康志愿者血清,CBA检测血清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析Th1/Th2细胞因子在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变化。结果 ACHBLF患者外周血循环中TNF-α、IFN-γ、IL-4及IL-6的水平较CHB患者及健康对照者显著升高(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2及IL-10与CHB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IL-4、IL-6、TNF-α及IFN-γ水平与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A可同时检测各种细胞因子,适合临床应用;ACHBLF患者TNF-α、IFN-γ、IL-4和IL-6的变化可能参与ACHBLF的发生和发展,未发现上述细胞因子与反映肝功能指标间的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辅助性T细胞1 2 流式细胞芯片捕获技术 乙型肝炎 重症肝炎
下载PDF
三种小鼠血清中Th1/Th2类细胞因子正常值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洋 阎国辉 +4 位作者 苏玉虹 朱宝琴 李会 佟伟 智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272-274,共3页
目的建立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正常水平,比较三种小鼠的差异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CBA试剂盒测定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种小鼠5种Th1/Th2细胞因子呈正态分布,... 目的建立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正常水平,比较三种小鼠的差异性。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及CBA试剂盒测定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血清中5种细胞因子水平。结果三种小鼠5种Th1/Th2细胞因子呈正态分布,95%可信区间可以被认可;三种小鼠IL-4I、L-5水平差异性不大(P>0.05),INF-γ、TNF-αI、L-2差异性较大,其中BALB/c小鼠Th1细胞因子水平均比两种C3H小鼠高,其中INF-γ和TNF-α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建立了健康正常BALB/c、C3H/HeJ和C3H/SW小鼠Th1/Th2中5种细胞因子的正常参考值;BALB/c小鼠比C3H/HeJ、C3H/SW小鼠处于高免疫反应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芯片捕获技术(cba技术) TH1/TH2细胞因子 正常参考范围
下载PDF
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肝功能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白洁 王晓霞 《肝脏》 2015年第10期812-815,共4页
目的探讨患有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的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并探讨其含量变化在ACHBLF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5例患有ACHBLF以及18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 目的探讨患有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ACHBLF)的患者体内辅助性T细胞1/2(Th1/Th2)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并探讨其含量变化在ACHBLF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例本院体检中心健康志愿者,35例患有ACHBLF以及18例患有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患者的血清,利用流式细胞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白介素2(IL2)以及白介素6(IL6)的含量,并且分析ACHBLF患者血清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以及CHB组外周血循环中的IFNγ、IL4、TNFα以及IL6较ACHBLF显著降低(P=0.016、0.020、0.017、0.018)。IL2和IL10在健康组和CHB组中的含量与ACHBLF患者中的含量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CHBLF患者血清中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以及白蛋白(Alb)的含量与IFNγ、IL4、IL6以及TNFα的含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可能ACHBLF患者病情发展与血清中的细胞因子IL6、IFNγ、IL4以及TNFα有一定的相关性,没有发现肝功能与上述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CBA可以应用于对各种细胞因子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 流式细胞芯片捕获技术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检测在急性视网膜坏死诊断与治疗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夕瑶 毛菲菲 +3 位作者 李丹 鲁丹 王胜男 孙挥宇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2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检测在急性视网膜坏死(ARN)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地坛医院眼科就诊ARN患者10例(13只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 目的探讨房水病毒载量和细胞因子检测在急性视网膜坏死(ARN)诊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地坛医院眼科就诊ARN患者10例(13只眼)的病例资料。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35.1±10.2)岁。采集所有患者的房水,明确病毒种类。将患者治疗前房水中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l定义为高载量组,低于者定义为低载量组。对所有患者均行静脉和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治疗;对视网膜脱离者行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或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检查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前节及眼底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所有患者治疗前和每次随访时房水的病毒载量;采用流式细胞微球捕获芯片技术检测患者治疗前和随访时房水白细胞介素(IL)-6及IL-8的含量。房水病毒载量的下降速度以log(病毒载量)拷贝/ml表示。最佳矫正视力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注射次数、房水病毒载量、IL-6及IL-8以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结果ARN患者10例(13只眼)均为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导致,治疗后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有效控制,玻璃体腔注射次数为2~9次,平均中位数和四分位数6(5,9)次。继发视网膜脱离者4例(5只眼),占38.46%(5/13)。其中,行玻璃体切除术者3例(3只眼),占60.00%(3/5);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1例(2只眼),占40.00%(2/5)。患者治疗前房水VZV平均载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2.69×10^(5)(4.27×10^(4),9.26×10^(7))拷贝/ml;治疗2周后病毒载量开始下降,logVZV平均每周下降(0.67±0.30)拷贝/ml;治疗6周后升高者3例(5只眼),占38.46%(5/13)。患者治疗前房水IL-6和IL-8平均含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2993.3(1655.9,18751.3)pg/ml和253.6(195.8,1682.2)pg/ml;治疗2周后分别为398.1(251.2,2511.8)pg/ml和63.1(15.8,125.9)pg/m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患者的病程分别为(14.00±4.47)d和(11.33±8.26)d,前者时间长于后者19.07%。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患者平均注射次数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分别为7(6,9)和6.5(4,9)。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患者终末最佳矫正视力≥0.1者分别为2例(2只眼)和4例(4只眼),分别占15.38%(2/13)和30.77%(4/13);<0.1者分别为4例(5只眼)和2例(2只眼),分别占38.46%(5/13)和15.38%(2/13)。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继发视网膜脱离者分别为4例(4只眼)和1例(1只眼),分别占30.77%(4/13)和7.69%(1/13)。结论ARN患眼房水的病毒载量在治疗后,经历平台期和对数下降期,并最终低至可检测阈值以下。房水IL-6和及IL-8含量可以评估眼内炎的严重程度。房水检测可以明确病毒种类,监测炎症反应和治疗效果,对于ARN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视网膜坏死 聚合酶链式反应 流式细胞捕获芯片技术 玻璃体注药术 更昔洛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