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内在流放者的语言重塑——多多的前流放诗学(英文)
- 1
-
-
作者
陈志锐
-
机构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8-83,共16页
-
文摘
本文探讨了中国朦胧诗人多多早期的前流放诗歌。鉴于多多在诗歌中不仅大量使用标点符号、结构工整,而且标明创作日期,其诗歌表面展现的风格显得明确清楚而非模糊朦胧。多多本人也曾否认他所创作的是朦胧诗,但大多数评论家仍把他的作品列入"朦胧诗",并认为它们"怪诞"而"艰涩"。本文通过对多多流放之前诗歌的解读,重点探讨其对诗歌语言的重塑,特别是其中的音乐性和无关联意象的并置,并认为这两项诗歌特征是成就其朦胧性的最主要原因。
-
关键词
多多
朦胧诗前流放诗学
语言重塑
音乐性
意象并置
-
Keywords
Duoduo Misty poetry pre - exile poetry linguistic refashioning musicality image juxtaposition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流放、邊界、他者——方孝標《東征雜詠》探析
- 2
-
-
作者
嚴志雄
-
机构
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
出处
《岭南学报》
2020年第1期-,共18页
-
基金
GRF Project 14618919“方孝標及其流放寧古塔詩歌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
文摘
清初流放東北的事件,規模之大、牽涉之廣史無前例,涉及歷史、政治、文化、文學種種方面。不少流人在戍所仍寫作不輟,他們的詩文作品大有研究的價值。本文探論方孝標(1618—1696)在赴寧古塔途中所作之組詩《東征雜詠》,其内容、情感、語言異常引人入勝。本文著眼於下列問題:流人難以言喻的精神、心理狀況是如何經由文本的文學、美學機制而得以反映、再現的?流放世界的間隙性"閾限"(liminality)與流放文字本身的"閾限"是怎樣的一種依存關係?我們又可以怎樣從歷史、哲學、文學的角度去理解、描述這種"居間性"(inbetweenness)?這些提問有助我們理解"流人作爲詩人"或"詩人變作流人"的方孝標的形象與聲音。我們也將看到,流人在異域的山川風物中,在文化與語言的差異中,在精神與肉體的卑辱經驗中,以及在迷惘困惑的自我主體性中,必然會遇上一個"他者"(other)。
-
关键词
流放
方孝標
東征雜詠
寧古塔
流放詩學
-
Keywords
Exile
Fang Xiaobiao
"Miscellaneous Poems on the Eastern Journey"(Dongzheng zayong)
Ningguta
poetics of exile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