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纳博科夫《普宁》中的流散意识
1
作者 堵文晖 《文教资料》 2018年第26期12-13,66,共3页
《普宁》是体现费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散思想的代表之作,从时间流散、地域流散到精神流散三方面解读普宁的行为举止,展现出纳博科夫一生漂泊、置身于多种异质文化的流散经历,揭示纳博科夫对故土怀念、无根漂泊及对自身文化身份焦... 《普宁》是体现费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流散思想的代表之作,从时间流散、地域流散到精神流散三方面解读普宁的行为举止,展现出纳博科夫一生漂泊、置身于多种异质文化的流散经历,揭示纳博科夫对故土怀念、无根漂泊及对自身文化身份焦虑的流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时间流散 地域流散 精神流散 流散意识
下载PDF
电影《春梦》中流散意识的书写
2
作者 马翔宇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2年第9期124-127,共4页
导演张律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作者性,他的创作时常聚焦于朝鲜族人的流散苦旅,而电影《春梦》却回避了流散的旅程而展现流散群体在居住国的生存,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流散意识。张律通过对残缺家庭和边缘身份的书写,揭示了流散者生活的不稳定性... 导演张律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作者性,他的创作时常聚焦于朝鲜族人的流散苦旅,而电影《春梦》却回避了流散的旅程而展现流散群体在居住国的生存,从不同角度体现出流散意识。张律通过对残缺家庭和边缘身份的书写,揭示了流散者生活的不稳定性和民族身份认同的不稳定性,这些现象导致了无可归依和持续漂泊的流散意识。但电影也描绘了流散者的友情和流动性的生活经验,消解流散的政治性和伤痛,重新关注生活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律 春梦 流散叙事 民族身份 流散意识
下载PDF
“根的神话”——多丽丝·莱辛笔下南非白人的帝国流散意识
3
作者 刘玉环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81-83,共3页
作为南非英国殖民者的后代,多丽丝·莱辛在非洲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二战"后回到英国,属于流散作家。莱辛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南非白人殖民者,他们是"帝国流散者",即为殖民离开故国来到居住国的流散群体。这些南非... 作为南非英国殖民者的后代,多丽丝·莱辛在非洲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二战"后回到英国,属于流散作家。莱辛作品中出现了很多南非白人殖民者,他们是"帝国流散者",即为殖民离开故国来到居住国的流散群体。这些南非白人的流散意识表现为对故国英格兰这一"根的神话"的坚守、对居住国非洲的疏离。因此,他们倾向于理想化英国,固守英国生活模式,对英国怀着回归渴望。南非白人对"根的神话"的坚守不是特例,而是帝国流散者的普遍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南非白人 帝国流散意识
下载PDF
战后英国科幻文学沙龙对多丽丝·莱辛流散意识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玉环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53-55,147,共4页
多丽丝·莱辛流散意识的形成与战后英国科幻文学沙龙的影响有关。通过参加科幻沙龙活动,莱辛阅读了大量科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借助想象探索广阔宇宙,这促使莱辛打破重重界限,形成流散意识。同时,科幻沙龙使莱辛更加关注科学前沿,对... 多丽丝·莱辛流散意识的形成与战后英国科幻文学沙龙的影响有关。通过参加科幻沙龙活动,莱辛阅读了大量科幻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借助想象探索广阔宇宙,这促使莱辛打破重重界限,形成流散意识。同时,科幻沙龙使莱辛更加关注科学前沿,对极地考察和太空探险的关注推动莱辛从宏观层面探索人类历史走向,对生物医学的关注促使莱辛想象生物医学灾难导致的末日景象。莱辛的流散意识体现为科幻小说末日书写中的宇宙视野,其笔下的世界末日是人类摆脱僵化、实现意识提升的良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科幻文学沙龙 流散意识
下载PDF
论《鲁宾逊漂流记》中的流散社会意识
5
作者 曾艳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125-128,共4页
流散的特殊含义之一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鲁宾逊漂流记》呈现出一种人与社会彼此相交的流散意识,包含了多元文化意识和身份跨界意识。英国、巴西种植园、荒岛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形学意识结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杂糅。身份... 流散的特殊含义之一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意识。《鲁宾逊漂流记》呈现出一种人与社会彼此相交的流散意识,包含了多元文化意识和身份跨界意识。英国、巴西种植园、荒岛构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地形学意识结构,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杂糅。身份跨界意识是鲁宾逊对其母文化的强烈认同和对象征流散移入国的荒岛文化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宾逊漂流记》 流散意识 文化多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