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家国情怀到族裔流散共同体关怀: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历史理路与发展趋势
1
作者 汪杨静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6,共10页
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前中期,早期留英的华人知识分子带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书写中国故事,他们以“民族代言人”自居,积极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物;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80年代之后,一... 当代英国华人文学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前中期,早期留英的华人知识分子带着浓厚的“家国情怀”书写中国故事,他们以“民族代言人”自居,积极地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与社会风物;20世纪下半叶,尤其是80年代之后,一批以移民为主的华人流散作家涉足英国文坛,他们的目光从“家园回望”转向“异国安家”,描述了华人离开故土,到达异国的流散情感经历;21世纪之后,当代英国华人文学出现了一个新趋势,作家笔下的流散主人公不再局限于华人族群,而是泛化为不同肤色的族裔流散群体。当代英国华人文学呈现出从家国情怀到族裔流散共同体关怀的发展趋势,对这一历史路径的学理探究,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的构建提供参照性文学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英国华人文学 流散书写 家国情怀 异国安家 流散共同体
下载PDF
“流散”的词义辨析及其研究理论变迁
2
作者 汪杨静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0-188,共9页
“流散”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古典阶段“流散”一词具有神学内涵,主要指《旧约》中的犹太人流散和《新约》中的基督徒流散;20世纪后该词开始现代转向,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指称某一族裔群体自愿或... “流散”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史嬗变,古典阶段“流散”一词具有神学内涵,主要指《旧约》中的犹太人流散和《新约》中的基督徒流散;20世纪后该词开始现代转向,逐渐发展成为人文社科领域中的一个概念,用来指称某一族裔群体自愿或被迫地离开故土,分散迁移到其他地方的经历;20世纪90年代流散研究成为一个专业领域,向系统化、学科化和理论化的道路迈进。当代流散理论主要分为两大派系:一派理论家以“根源”为导向,强调起源和回归的单一目的论;另一派理论家以“路径”为导向,强调流散经验的多元场景、动态变化和去领土化特征。历史源流的追溯和理论话语的阐发,可以廓清当下流散研究的内涵和外延,促进研究者对于流散问题的全面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散 流散研究 现代转向 流散理论
下载PDF
文化交混语境下的身份重建——古尔纳小说中的记忆书写
3
作者 王吉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4-150,共7页
记忆书写几乎贯穿了非裔英国作家古尔纳的创作生涯。早年的成长环境和流散异邦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受文化归属的焦虑和自我认同的危机。古尔纳在故乡和异国的重叠语境中,将个体的记忆与历史记忆、文化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经由模仿和誊写,... 记忆书写几乎贯穿了非裔英国作家古尔纳的创作生涯。早年的成长环境和流散异邦的生活经历使其饱受文化归属的焦虑和自我认同的危机。古尔纳在故乡和异国的重叠语境中,将个体的记忆与历史记忆、文化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经由模仿和誊写,在作品中构建起多元文化交混的文本空间,为读者展示了东非地区复杂多层的文化地貌,挑战着西方文学针对东非地区和族裔或隐或显的刻板印象,也形成了颠覆殖民主义话语和思想操控的力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忆书写 古尔纳 流散族裔 后殖民 斯瓦希里文学
下载PDF
鲍勃·迪伦的多重身份解读
4
作者 罗卫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167-170,共4页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对其诗人身份众说纷纭。本研究将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围绕身份政治认同、记忆与身份认同、族裔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结合不同阶段的迪伦诗歌展现风格,判断出根植于诗歌和诗人本身的多重身份:谱写话... 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各界对其诗人身份众说纷纭。本研究将以身份认同理论为基础,围绕身份政治认同、记忆与身份认同、族裔与身份认同的关系,结合不同阶段的迪伦诗歌展现风格,判断出根植于诗歌和诗人本身的多重身份:谱写话题诗歌的“反叛者”;集共时历时经历于一身的艺术家;具有矛盾心理的异族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勃·迪伦 身份认同 身份政治 记忆 流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