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爱》中的黑人女性L的流散身份建构
1
作者 孙媛 王静 《黑河学刊》 2018年第6期74-77,共4页
对于后殖民时代的流散族群来说,文化身份不是一个本质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建构和再建构的动态的认同过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就是一部描述20世纪美国非裔流散群体,尤其是女性流散群体身份的迷失与建构的小说。从后殖... 对于后殖民时代的流散族群来说,文化身份不是一个本质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处在不断建构和再建构的动态的认同过程。托妮·莫里森的小说《爱》就是一部描述20世纪美国非裔流散群体,尤其是女性流散群体身份的迷失与建构的小说。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看,以小说中的黑人女性L为代表的流散主体在流散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要面对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多重压迫下,以L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只有固守民族文化,捍卫女性独立,才能完成对流散身份的建构,从而获得真正的独立与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人女性 流散身份建构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下载PDF
《微光闪闪世界的继承者》中流散身份的建构
2
作者 徐慧 王雪玲 柳炳礼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14-16,共3页
对于后殖民时代的流散群体来说,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是固定的、永久的,而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过程,总是在建构中。辛西娅·殴芝克的小说《微光闪闪世界的继承者》是一部描写20世纪美国犹太裔女性流散群体身份的迷失与建构的小说,反映了... 对于后殖民时代的流散群体来说,文化身份的认同不是固定的、永久的,而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过程,总是在建构中。辛西娅·殴芝克的小说《微光闪闪世界的继承者》是一部描写20世纪美国犹太裔女性流散群体身份的迷失与建构的小说,反映了欧芝克对犹太女性流散身份的思考。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来看,小说中的犹太女性露丝在流散身份的建构中,要面对种族、性别、阶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以露丝为代表的犹太女性,只有在谨守和丢弃民族文化两者平衡中保持犹太性,捍卫女性独立,才能完成对流散身份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丝 流散身份 后殖民女性主义
原文传递
流散身份与叙事语言——评析离散作家康拉德的《黑暗的心》
3
作者 白雪 《作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03X期80-81,共2页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漂泊人生、跨国经历及多元文化背景对他的思维和写作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离散多年的经历使康拉德一生在追求自己的身份的同时,又形成了矛盾敏感的性格,这体现在他的小说《黑暗的心》当中。...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漂泊人生、跨国经历及多元文化背景对他的思维和写作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离散多年的经历使康拉德一生在追求自己的身份的同时,又形成了矛盾敏感的性格,这体现在他的小说《黑暗的心》当中。本文从康拉德的代言人马洛对非洲、非洲人和帝国主义叙事语言矛盾性的角度探究康拉德的矛盾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流散身份 叙事语言
原文传递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的研究》简介 被引量:1
4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184-184,共1页
关键词 加勒比英语文学 加勒比地区 学术专著 研究成果 文化语境 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的研究》
下载PDF
流散与反思——兼谈哈金的写作策略 被引量:2
5
作者 陈爱敏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11年第1期242-254,共13页
流散批评成为当今继后殖民批评之后的又一热点,本文在对流散一词的演变和流散批评的分析的基础上,以美国华裔流散作家哈金为个案,讨论了文学书写与流散身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流散批评 哈金 文学书写 流散身份
下载PDF
自身文化身份的探寻
6
作者 李思思 《经济师》 2012年第3期130-130,132,共2页
文章选取作家奈保尔的半自传作品《抵达之谜》为个案,将作家的抵达之旅分为两部分:对特立尼达无法归属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英国无法融入的局外人生活,分析了作家到达英国后如何追寻自己的文学身份与精神归属。最终奈保尔在流散中得到了一... 文章选取作家奈保尔的半自传作品《抵达之谜》为个案,将作家的抵达之旅分为两部分:对特立尼达无法归属的生活经验以及在英国无法融入的局外人生活,分析了作家到达英国后如何追寻自己的文学身份与精神归属。最终奈保尔在流散中得到了一种新的身份,以第三种经历的视角远远凝视着后殖民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奈保尔 特立尼达 《抵达之谜》流散身份 归属
下载PDF
“我是谁”——论《穿越》中的后殖民旅行叙事
7
作者 田俊武 孙玉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57-67,112,共12页
从后殖民旅行叙事视角分析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穿越》,作者认为主人公跨越美墨边境时所进行的送狼、追马和寻弟三次归“家”之旅,分别暗含了主人公对墨西哥种族身份的追寻、对美国民族身份的重构以及最终陷入这两种身份认同的困... 从后殖民旅行叙事视角分析科马克·麦卡锡的小说《穿越》,作者认为主人公跨越美墨边境时所进行的送狼、追马和寻弟三次归“家”之旅,分别暗含了主人公对墨西哥种族身份的追寻、对美国民族身份的重构以及最终陷入这两种身份认同的困境。美国殖民史和墨西哥移民史使得墨西哥裔美国人在美利坚民族性和墨西哥种族性的裹挟中形成了复杂的流散身份。美墨边境作为再现美国后殖民文化的重要场域,跨越美墨边境之旅实现了流散族群身份认同和身份重构的双重表征。主人公越界之后游离于两种身份之间的“双重他者”形象既喻示了种族身份与民族身份冲突之下墨西哥裔美国人的身份危机,又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后殖民旅行中霸权因素的在场所导致的流散身份的居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穿越》 后殖民旅行叙事 美墨边境 流散身份
下载PDF
殖民背景下大连的语言景观与身份认同
8
作者 刘剑 《日语学习与研究》 2024年第1期23-34,共12页
殖民背景下的近代化都市——大连,在语言景观方面,体现着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身份认同。以往的殖民研究很少注意到,殖民者也会产生流散身份认同。虽然他们是以侵略而不是普通移民的方式进入殖民地,但仍然是当地的少数族裔,所以在殖民初... 殖民背景下的近代化都市——大连,在语言景观方面,体现着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的身份认同。以往的殖民研究很少注意到,殖民者也会产生流散身份认同。虽然他们是以侵略而不是普通移民的方式进入殖民地,但仍然是当地的少数族裔,所以在殖民初期的军国主义狂热过后,殖民者逐渐产生了流散身份认同,并对大连产生了地域认同。大连的绝大多数被殖民者也是移民,他们“闯关东”后在大连结成“同质性聚居区”,并产生了群体性流散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景观 殖民身份认同 流散身份认同 地域身份认同
原文传递
青年男同性恋者的生存现状与择友偏好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晴锋 《青年探索》 2013年第6期69-74,共6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性恋社群逐渐在公共领域出现,其当前聚集特点主要有:以地方性同性恋组织为纽带、以关键人物为中心、以酒吧与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地点,以及以互联网为虚拟空间等。除了这种聚集特征之外,同性恋者生存状态的另一面则是...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同性恋社群逐渐在公共领域出现,其当前聚集特点主要有:以地方性同性恋组织为纽带、以关键人物为中心、以酒吧与公园等公共场所为地点,以及以互联网为虚拟空间等。除了这种聚集特征之外,同性恋者生存状态的另一面则是个体式、原子化的存在,伪装的、隐匿的生存特点使他们处于"流散身份"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对其择友产生了重要影响。与以往研究发现不同的是,除了择友对象的类型化偏好之外,许多同性恋者在择友过程中注重感情,并倾向于寻求与维持长期、固定关系的伴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性恋 聚集方式 择友偏好 流散身份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写作——论石黑一雄的新国际主义文化理念
10
作者 李厥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49-151,共3页
二战以来,移民文学开始盛行并逐渐成为主要的主流文学话语之一。石黑一雄、奈保尔和拉什迪等当代移民作家描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形态,揭示了当代移民群体的身份困惑与尴尬。而石黑一雄时时刻刻倍受压抑的文化身份贯穿着他的整个创... 二战以来,移民文学开始盛行并逐渐成为主要的主流文学话语之一。石黑一雄、奈保尔和拉什迪等当代移民作家描述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和价值形态,揭示了当代移民群体的身份困惑与尴尬。而石黑一雄时时刻刻倍受压抑的文化身份贯穿着他的整个创作历程,通过文学之笔由近及远影响着不同文化与种族的千百万天涯沦落人,并努力思索着解决文化身份困境的良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移民群体 国际化写作 流散身份
下载PDF
斯图亚特·霍尔的后现代主体理论与文化认同观 被引量:3
11
作者 汪娟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2-116,共5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后现代主体的文化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认同的研究。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论述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体的不同文化范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无意识主体"、"语言学主体&qu...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后现代主体的文化研究有力地促进了文化认同的研究。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斯图亚特·霍尔论述并总结了后现代主体的不同文化范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无意识主体"、"语言学主体"、"权力主体"以及"不同社会运动中的参与者主体"等。霍尔结合其移民散居的经历,参照大众传播媒介为主导的流行文化,指出面对主体被异化或被高度殖民化的流行文化,任何认同的形成都可能是偶然的、局部的、对抗性的。文化认同被表征为后现代主体之间的交互式行为,是多元与多样性的文化呈现。霍尔以对今天广泛的后殖民心态的批判实践着他对文化认同的理论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后现代主体 流散身份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边缘、对抗与渴望: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文化身份构建研究
12
作者 乔幪 吴雨轩 《当代外国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流散时间久远、创作身份独特,但学界尚未对其展开整体研究。选取林玉玲等六位作家的作品,考察作家与侨居国、西方及祖籍国的关系对其文化身份构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对侨居国有很深的感情牵... 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流散时间久远、创作身份独特,但学界尚未对其展开整体研究。选取林玉玲等六位作家的作品,考察作家与侨居国、西方及祖籍国的关系对其文化身份构建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对侨居国有很深的感情牵绊,也因此激烈地批判侨居国对本族裔的边缘化;他们接受英语教育、用英语创作,但马来西亚的殖民经历又使其有意识地对抗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体现出作家的主体性;他们因缺失而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渴望,而且中华民族文化资本依然可以为其在困境中提供精神支持。穿行于三种文化间使其身份体现出的高度杂糅性,因此,探索流散族裔文化身份时,研究者要看到流散经历带来的变化,也要重视根文化的滋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裔英语作家 流散文化身份 杂糅性
原文传递
后殖民视域下非遗海外传播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9-171,共3页
非遗海外传播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话语权,加速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在后殖民语境下,非遗海外传播者需要书写本土文化身份和异域文化身份混杂的离散者身份,以离散者的视角构建媒介反话语、语言民族主义、杂合等模拟... 非遗海外传播对于提升民族文化话语权,加速本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流通具有重要意义。在后殖民语境下,非遗海外传播者需要书写本土文化身份和异域文化身份混杂的离散者身份,以离散者的视角构建媒介反话语、语言民族主义、杂合等模拟策略以解构媒介帝国主义和语言帝国主义,建设跨文化非遗文本,促进中国非遗打破疆域限制,用中华文化符号诠释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非遗海外传播 流散身份 模拟
下载PDF
从身份流散到聚结的转向——以流动空间中时尚期刊用户群体为研究对象
14
作者 喻恂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0-73,共4页
网络社会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流动空间。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流动空间带来了新变化,生存于空间中的时尚期刊,也处于用户断崖式流失、行业性消退的风口浪尖。时尚期刊存亡的锚点在于拥有稳定的市场和可观... 网络社会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信息流动空间。当下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流动空间带来了新变化,生存于空间中的时尚期刊,也处于用户断崖式流失、行业性消退的风口浪尖。时尚期刊存亡的锚点在于拥有稳定的市场和可观的利润,培养稳定用户群体以适应新的流动空间。本文结合行业实践,聚焦时尚期刊用户群体身份流散的转向过程,剖析其编辑理念和运作逻辑,为时尚期刊在新流动空间中的生存转型研究提供一个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空间 身份流散 用户聚结
原文传递
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
15
作者 苏鑫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22年第1期224-236,共13页
以色列建国对全世界犹太人来说意义重大,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态度较为复杂,这激发了美国犹太作家对以色列的文学想象,以色列建国及其所引发的有关犹太主题的争论成为重要书写内容。本文考察了美国犹太作家的... 以色列建国对全世界犹太人来说意义重大,但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美国犹太人对以色列的态度较为复杂,这激发了美国犹太作家对以色列的文学想象,以色列建国及其所引发的有关犹太主题的争论成为重要书写内容。本文考察了美国犹太作家的以色列书写在主题和叙事手法上呈现出的时代性和政治性,探究了美国犹太作家如何通过以色列书写调适身份焦虑并最终确认流散犹太身份的合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犹太作家 以色列 流散犹太身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