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工程方案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升 陈国龙 +1 位作者 孙友义 张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1-189,共9页
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 流花11-1油田区域水深约300~330 m,油田于1996年投产,采用水下设施+半潜式平台+FPSO方式开发,但由于设施老化,面临进入退役状态。考虑该油田还有较大的开发潜力,以经济有效开发为目标,对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方案开展了详细研究,确定了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的开发模式;针对南海最深水导管架(“海基二号”)、首次应用的圆筒型FPSO(“海葵一号”)设计建造面临的问题展开了系统研究,形成了深水导管架平台设计、420 MPa级高强钢应用与平台建造安装以及圆筒型FPSO的主尺度确定、舱室设计、系泊方案、外输方案等多项关键技术;为进一步降低投资,对流花4-1油田回接管缆利旧可行性及方案进行了研究。新技术应用推动了流花11-1油田的二次开发,对南海深水油田开发,尤其是边际油田开发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油田二次开发方案 关键技术 深水导管架平台 圆筒型FPSO 420 MPa级高强钢 管缆利旧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模式 被引量:30
2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衡立群 李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8-523,529,共7页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 南海流花11-1油田发育生物礁、生物滩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可细分为珊瑚藻礁、珊瑚礁、珊瑚藻-珊瑚礁、有孔虫滩、生物碎屑滩及珊瑚藻屑-有孔虫滩6种沉积微相。岩心观察及薄片鉴定结果表明,生物礁体在海底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及区域地下水-埋藏成岩环境中发生的成岩作用包括粘结、溶解、胶结、压实-压溶、重结晶、白云化及“白垩化”作用等。结合沉积相分析结果及成岩作用各个阶段对储集性能的影响,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演化过程划分为8个时期:Ⅰ期成礁、早期暴露-溶蚀、Ⅱ期成礁、中期暴露-溶蚀、早期成藏、晚期溶蚀、晚期成藏及区域地下水溶蚀。这种特有的演化模式形成了垂向上的8层储层结构,即4个高孔渗段和4个中-低孔渗段间互沉积,4个中-低孔渗段A,B2,C及E段以胶结作用为主,岩性相对致密,隔夹层广泛发育;生物礁体暴露过程中,处于渗流环境的B1,B3及D段由于溶蚀作用形成高孔渗段,区域地下水进一步溶蚀和“漂洗”形成的高孔渗段F段为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化模式 生物礁 储集层 成岩作用 沉积微相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礁灰岩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35
3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3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继晖 衡立群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6,共7页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 结合流花11-1油田的岩芯、测井、地震、开发动态等资料总结了礁灰岩油藏沉积、成岩及构造等因素造成的储层非均质特征,引入的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可更快速、直观地揭示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分析了控制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地质因素和开发因素。根据储层非均质性的综合研究成果,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在潜力区部署的侧钻井生产情况较好,研究成果得到了验证。该研究思路对类似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的表征与剩余油分布的预测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生物礁 储层非均质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储层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21
4
作者 罗东红 唐海雄 +4 位作者 熊友明 魏宏安 韦红术 胡小康 黄映仕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7年第5期315-318,共4页
借鉴砂岩油储层敏感性评价方法,对南海流花11-1礁灰岩油田B1和B3层进行了速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酸性、温度敏感性以及应力敏感性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油田开发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礁灰岩储层 敏感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广义S变换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的改进及在流花11-1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0
5
作者 孙雷鸣 万欢 +2 位作者 陈辉 冯全雄 何玉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 相比较早的小波变换和傅氏变换,广义S变换具有更好的时频局部性,但也存在低频信息易损失、弱反射层易丢失等问题。对基于广义S变换的地震高分辨率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新的处理思路。这种基于广义S变换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在提取并补偿高频信号的同时,也对低频信号进行了有效的保持。该项技术在流花11-1油田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广义S变换 方法改进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BIPTVAS-Ⅱ型轴向涡流分离器工程样机及其在流花11-1油田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5
6
作者 姬宜朋 陈家庆 +4 位作者 蔡小磊 李平 王春升 尚超 张明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3-138,共6页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BIPTVAS—II型轴向涡流分离器工程样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南海流花11-1油田成功进行的正交、单一变量和连续运行现场应用试验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转鼓转速是影响其分离性能的最关键操作工艺参数,稳定...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BIPTVAS—II型轴向涡流分离器工程样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其在南海流花11-1油田成功进行的正交、单一变量和连续运行现场应用试验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转鼓转速是影响其分离性能的最关键操作工艺参数,稳定、高效运行时的转速范围为1650-1700r/min;在不添加任何药剂的情况下,设备以最优操作参数稳定运行,当入口污水含油量在200mg/L左右时,分离器水出口的含油量可降低到30mg/L以下,除油效果超过现场安装的水力旋流器。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为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增产减污提供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值得进一步开展工程放大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PTVAS—II型工程样机 轴向涡流 油水分离 现场试验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水下采油树地面测试单元研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兵 欧宇钧 +6 位作者 卢沛伟 罗玉贵 杨文 苏瑞华 张云卫 张长齐 蔡宝平 《石油矿场机械》 2015年第7期64-69,共6页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重心由内陆向海洋转移,作为海洋勘探开发的关键设备,水下采油树得以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气开发。水下采油树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完成生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油气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测试工作变的越来...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重心由内陆向海洋转移,作为海洋勘探开发的关键设备,水下采油树得以迅速发展,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气开发。水下采油树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完成生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对于油气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测试工作变的越来越重要。在深入研究流花11-1油田水下采油树的基础上,研制了地面测试单元,并开发了其监控系统。结果表明:该地面测试单元能准确测试水下采油树的各种状况,保证了水下采油树运行的安全性,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勘探开发 流花11-1油田 水下采油树 地面测试单元 监控系统
下载PDF
新型高含水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在流花11-1油田的现场试验 被引量:7
8
作者 郑晓鹏 王春升 +1 位作者 张明 尚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新型高含水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的工作原理,并对该设备在流花11-1油田FPSO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新型高含水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采用内置专利技术的绝缘电极,利用电场作用加速油水分离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极板间电流增... 介绍了自主研制的新型高含水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的工作原理,并对该设备在流花11-1油田FPSO现场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新型高含水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采用内置专利技术的绝缘电极,利用电场作用加速油水分离的同时,有效避免了极板间电流增大与短路,可在产液含水高达95%以上的工况下工作。该设备工程样机在流花11-1油田FPSO现场试验的结果表明,新型高含水原油静电聚结脱水器在相同停留时间的脱水效果远远好于现场常规自由水分离器脱后含水16%的生产现状,即使将停留时间缩短至自由水分离器的1/4,其脱后含水均小于8.5%,油水分离效果显著,而且在相同处理量下可使设备体积较常规分离器减小约50%,处理能力提高约50%,可为推动该设备在海上油田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高含水静电聚结脱水器 油水分离 处理能力 现场试验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深水锚系更换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以流花11-1 NHSL FPSO系泊系统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高原 孙锟 +2 位作者 张人公 杨盛 方霖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随着单点系泊技术的应用,单点系泊系统发生故障和失效事件的数量逐年上升。单根系泊腿失效是系泊系统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实施系泊系统完整性管理,基于300m水深的流花11-1 NHSL FPSO系泊系统#2号系泊腿应急修复工程项目实践,... 随着单点系泊技术的应用,单点系泊系统发生故障和失效事件的数量逐年上升。单根系泊腿失效是系泊系统失效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了更好地实施系泊系统完整性管理,基于300m水深的流花11-1 NHSL FPSO系泊系统#2号系泊腿应急修复工程项目实践,系统性地提出了锚系更换分析的指导方法,通过分析结果和现场记录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对我国海上目前在役的单点系泊系统以及未来的深水系泊系统安装和修复工程项目提供了重要借鉴,从而为我国浮式平台系泊系统运行、维护和完整性管理中快速应急解决方案的判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 流花11-1 NHSL FPSO系泊系统 单根系泊腿失效 锚系更换 分析方法 工程应用
下载PDF
远近偏移距属性差在碳酸盐岩储层裂缝检测中的应用——以流花11-1油田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军 陈兆明 +1 位作者 朱焱辉 戴朝强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7-21,共5页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对油气田开发生产影响较大。以流花11-1油田为例,在远近偏移距属性差检测裂缝的方法原理分析及岩石物理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寻找能够识别裂缝的有效属性参数,最终利用远近偏移距属性差预测了该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分... 碳酸盐岩储层裂缝对油气田开发生产影响较大。以流花11-1油田为例,在远近偏移距属性差检测裂缝的方法原理分析及岩石物理正演模拟的基础上,寻找能够识别裂缝的有效属性参数,最终利用远近偏移距属性差预测了该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裂缝的分布情况,其结果与实际钻井相吻合,可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近偏移距属性差 碳酸盐岩储层 裂缝检测 岩石物理正演模拟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中国最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流花11-1-32ERW井钻井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广辉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3年第6期29-34,共6页
流花 1 1 - 1 - 32大跨度延伸井完钻井深 5 2 94m ,跨度 4 80 1m ,水平段长 90 5m ,跨垂比5 .52 ,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通过对该井工程设计与施工 ,以及所应用的套铣回收套管、旋转导向钻具和套管漂浮技术等进行简要介... 流花 1 1 - 1 - 32大跨度延伸井完钻井深 5 2 94m ,跨度 4 80 1m ,水平段长 90 5m ,跨垂比5 .52 ,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大跨垂比延伸水平井。通过对该井工程设计与施工 ,以及所应用的套铣回收套管、旋转导向钻具和套管漂浮技术等进行简要介绍 ,力图对水下井口作业和类似的大位移井作业所需考虑的技术难度、工程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以及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初步总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钻井工艺 流花11-1-32ERW井 套管漂浮技术 油田
下载PDF
南海流花11-1油田正在加紧建设之中
12
作者 尚维荣 《中国海洋平台》 1995年第1期46-46,共1页
流花油田发现于1987年,估计原油储量1.07亿t,可采储量1470万t,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海上油田,该油田位于第三纪珠江口盆地,距离香港250km,水深320m,由美国阿莫科东方石油公司、中国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和Kerr McGee流花公司三方合作开... 流花油田发现于1987年,估计原油储量1.07亿t,可采储量1470万t,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海上油田,该油田位于第三纪珠江口盆地,距离香港250km,水深320m,由美国阿莫科东方石油公司、中国南海东部石油公司和Kerr McGee流花公司三方合作开发。油田计划于1996年投产,日高峰产油量约为6,700~8,700t。 目前,负责该油田开发的美国阿莫科东方石油公司投资6.5亿美元,正在加紧海上设施的建设。迄今为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油田开发 珠江口盆地 石油公司 南海东部 系泊系统 可采储量 设备采办 原油储量 海上油田
下载PDF
流花11-1油田直井、大角度斜井和水平井开发效果对比
13
作者 顾克金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3年第6期48-52,共5页
对流花11-1油田直井、大角度斜井和水平井的开发效果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水平井的产量为直井的3-4倍,在减缓底水锥进速度和扩大单井控制储量等方面也显示水平井具有优越性。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直井 大角度斜井 水平井 开发效果 油井产能 含水率 水驱控制储量 底水作用
下载PDF
The controls on the composition of biodegraded oils in the Liuhua11-1 Oilfield,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South China Sea
14
作者 Jiang Kaixi He Wenxiang +3 位作者 Xiang Nian Peng Li Han Changchun Guo Qingzhe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0-329,共10页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 (1)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xtracted oils in three oil columns from the Liuhua11-1 Oilfield in the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of South China Sea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il of Liuhua 11-1 Oilfield is generated from a single source rock, and belongs to maturate oil and their maturities have little difference.(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gas chromatography,bulk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s of biomarkers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indicate that all samples studied were biodegraded, and the maximal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is less than PM level 6.(3) Bulk composition an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presented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s occurred at or near the oil–water contact(OWC). The key biomarkers of steranes and terpanes and maturity parameter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 were not affected by degradation, which means that they are stable in slight to moderately biodegraded oils. Across the oilfield, the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of LH11-1-3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LH11-1-1A and LH 11-1-4 in general.(4) We infer that the strong hydrodynamic conditions(tectonic control) and high reservoir temperatures(50–65 °C) are the primary controllers of the degree of oil biodegradation in the Liuhua 11-1 Oilfield and the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ay also have an important effect. The bulk composition and degree of biodegradation with excellent gradient variations in the oil columns were obviously controlled by the vertical distance from its in situ place to OWC. The highest supply of nutrient at the OWC results in high abundance of microorganisms and the highest degradation rate. And the lateral variation in level of biodegradation across the oil reservoir may be mainly control by the salinity of bottom water, the supply of nutrient and the energy of the bottom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降解油 主控制器 珠江流域 南中国海 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法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油藏研究新技术在流花11—1油田开发调整中的应用
15
作者 邹晓萍 张均燕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9年第3期200-206,共7页
应用三维地震和反演孔隙度资料,建立了流化11-1油田三维孔隙度模型,对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变化有了定量认识。储层物性、相对致密层发育程度及断层发育情况是影响油田产油能力、含水上升速度的主要因素。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 应用三维地震和反演孔隙度资料,建立了流化11-1油田三维孔隙度模型,对储层物性在空间上的变化有了定量认识。储层物性、相对致密层发育程度及断层发育情况是影响油田产油能力、含水上升速度的主要因素。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速度较快,高含水井侧钻对延缓油田产量递减有明显作用,是今后流花11-1油田开发调整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技术 流花11-1油田 开发调整 应用 三维地震 反演孔隙度 相对致密层 侧钻 稳油控水
下载PDF
对流花11—1油田润湿性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永海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7年第3期191-199,共9页
流花11-1油田储层岩心的润湿性,经作业者测定结果是亲油的,本文以该油田原油的极性组分在纵向上的变化为依据,用相对渗透率曲线鉴定润湿性的方法,最后判断流花11-1油田的润湿性是非均质的,即上油层段亲水,下油层段亲油,同时讨... 流花11-1油田储层岩心的润湿性,经作业者测定结果是亲油的,本文以该油田原油的极性组分在纵向上的变化为依据,用相对渗透率曲线鉴定润湿性的方法,最后判断流花11-1油田的润湿性是非均质的,即上油层段亲水,下油层段亲油,同时讨论了流花11-1油田4号井油基泥浆取心液对该井岩心的污染,使原亲水的上油层段岩心变成亲油的假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润湿性 相对渗透率曲线 储层岩心
全文增补中
圆筒型FPSO总体设计方案与关键技术——以“海洋石油122”为例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达 白雪平 +4 位作者 张婧文 易丛 苏云龙 陈国龙 胡斌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4-194,共11页
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采用深水导管架回接圆筒型FPSO的开发模式。作为亚洲首座自主设计、建造和安装的圆筒型FPSO——“海洋石油122”,其在设计、制造等阶段面临南海环境条件恶劣、非船型运动机理、布置空间紧凑、无动力定位外输油轮、... 流花11-1油田二次开发采用深水导管架回接圆筒型FPSO的开发模式。作为亚洲首座自主设计、建造和安装的圆筒型FPSO——“海洋石油122”,其在设计、制造等阶段面临南海环境条件恶劣、非船型运动机理、布置空间紧凑、无动力定位外输油轮、建造工期短等诸多挑战。本文阐述了圆筒型FPSO一体化设计理念、适应多点系泊的方位设计、各性能平衡的分舱设计以及安全便利的压排载系统等设计方案。在此基础上,对相关关键技术展开了重点论述,包括:为满足布置空间与储油需求前提下,提高圆筒型FPSO在高波陡下的运动适应性,确定了船体的合理水线面直径及在阻尼板外侧增加锯齿形裙边的阻尼板设计,有效降低圆筒型FPSO的升沉与偏移;为降低外输作业风险,提高外输作业概率,开展了非动力定位油轮外输方案设计,设置了圆筒型FPSO的合理外输点;为降低系泊张力,研究采用了聚酯缆系泊系统,降低了系泊工程投资;针对以往圆筒型FPSO建造周期长、调试工作量大的不足,进行了一体化结构设计,大大缩减了上部组块与船体的合龙周期。该圆筒型FPSO目前已进入建造阶段,对中国南海圆筒型FPSO的设计、建造和运营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圆筒型FPSO 总体设计 运动适应性 非动力定位油轮外输方案 聚酯缆系泊系统 一体化结构设计
下载PDF
南海东部流花11—1—3原油评价
18
作者 邢谷盛 《广石化科技信息》 1989年第1期1-9,共9页
关键词 原油 流花11-1-3
全文增补中
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方法在礁灰岩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54
19
作者 岳大力 林承焰 +1 位作者 吴胜和 侯连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5-79,共5页
对南海流花 11 1油田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的方法中引入了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概念 ,克服了以往研究工作中只应用单一因素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反映储层的实际情... 对南海流花 11 1油田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储层非均质定量表征的方法中引入了储层非均质性综合指数概念 ,克服了以往研究工作中只应用单一因素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不足。利用该方法能够更准确反映储层的实际情况 ,进而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 ,快速、直观地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在综合分析了油藏动、静态因素的基础上 ,根据对该油田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成果 ,提出了剩余油潜力区 ,并在潜力区部署了侧钻井位。实际生产情况与非均质研究结果一致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定量表征 非均质综合指数 剩余油 生物礁油田 流花11-1油田
下载PDF
礁灰岩储层渗透率确定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侯连华 吴锡令 +2 位作者 林承焰 王庆如 岳大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7-70,73,共5页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 流花 11 1油藏生物礁灰岩的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型和溶洞—微裂缝—孔隙型为主 ,孔隙结构呈双峰分布。采用岩心渗透率对测井和地震渗透率逐级刻度的方法 ,确定了 5m× 5m三维地震分布范围的孔隙渗透率。然后利用反映地下储层的动态测试渗透率刻度地震孔隙渗透率 ,得到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从而得到了既具有地震资料广泛分布特点又具有准确体现地下储层流体渗流特征的非单重介质渗透率地质模型。生产动态分析和油藏数值模拟证实非单重介质渗透率比孔隙渗透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地下储层流体的渗流特征 ,在油田开发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应用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花11-1油田 生物礁灰岩储层 流体 渗流特征 孔隙渗透率 非单重介质渗透率 地质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