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灵敏电流型免疫传感器对流行性乙脑疫苗的测定(英文)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凌燕 黎雪莲 袁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5,共5页
利用电沉积和多层组装技术,将流行性乙脑疫苗抗体固定在多层聚邻苯二胺/纳米金及普鲁士蓝修饰的铂电极表面,再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并同时起到放大电流信号的作用,从而制... 利用电沉积和多层组装技术,将流行性乙脑疫苗抗体固定在多层聚邻苯二胺/纳米金及普鲁士蓝修饰的铂电极表面,再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代替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电极上的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并同时起到放大电流信号的作用,从而制得高灵敏、高稳定电流型用于检测流行性乙脑疫苗的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对乙脑疫苗检测的线性范围为6.1×10^-9-8.6×10^-7 lgpfu/m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抗体的固定量,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且该传感器响应迅速、选择性好,血清中常见抗原不干扰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型免疫传感器 流行性乙脑疫苗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乡下病”在城市中蔓延流行 流行性乙脑缘何死灰复燃?——访湘雅医院传染病学专家鲁猛厚教授
2
《看医生》 2003年第4期6-6,共1页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流行病学 预防 接种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乙脑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分析
3
作者 李国田 《医学信息》 2008年第8期1444-1444,共1页
上消化道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3年~2004年242例乙脑住院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2例,其中死亡25例(40.3%),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是乙脑患者病情危重的标志,... 上消化道出血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本文总结分析了我院1983年~2004年242例乙脑住院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62例,其中死亡25例(40.3%),提示上消化道出血是乙脑患者病情危重的标志,预后不良,甚至成为乙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进一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流行性乙脑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要死亡原因 流行性乙型脑炎 血分 住院患者 病情危重
下载PDF
猪流行性乙脑的发生和防治探讨
4
作者 沈秀芳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第A10期147-147,共1页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叫做日本乙型脑炎,简称是乙脑,这是一种通过病毒所引发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播疾病,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蚊虫类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一般来说,怀孕母猪感染到这种疾病就会表现出流产、死胎以及木乃伊胎等情况,而公猪... 猪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叫做日本乙型脑炎,简称是乙脑,这是一种通过病毒所引发的人兽共患的急性传播疾病,它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蚊虫类等吸血昆虫的叮咬。一般来说,怀孕母猪感染到这种疾病就会表现出流产、死胎以及木乃伊胎等情况,而公猪一旦感染就会诱发睾丸炎症,育肥的猪会出现持续高热的情况,猪仔则时长表现出脑炎等症状。所以,猪流行乙脑的会对猪造成很高的致死率,产生严重的影响。基于此,针对猪流行性乙脑的发生和防治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的分析,希望所得的结果可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也希望这篇文字能够为相关的领域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防治 探讨
原文传递
3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泽琼 安文洪 蒋应分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68-168,共1页
①目的了解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②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09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我院2009年共报告33例乙脑病例,0~6... ①目的了解乙脑疫情的流行情况,分析乙脑流行的原因和特征,探讨乙脑的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②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09乙脑疫情报告及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③结果我院2009年共报告33例乙脑病例,0~6岁儿童共发病21例,占63.6%,发病均在6~9月,高峰7、8月,有严格的季节性,有免疫史的占21.2%,无免疫史的占78.8%。④结论乙脑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主要原因是乙脑疫苗的接种率低,建议加强常规免疫的规范化接种,加大对特殊人群的计划免疫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疫情 分析
下载PDF
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及控制策略 被引量:7
6
作者 宋群锋 陶沁 +3 位作者 余春 蒋维佳 周敬祝 王昭孝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56-1657,1662,共3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4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366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65/10万;累... 目的:分析贵州省1997-200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趋势,为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疫情信息监测管理系统的监测资料及2004年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累计报告13664例乙脑病例,年均发病率为4.65/10万;累计死亡540人,年均死亡率为0.12/10万;年均病死率为3.95%;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48:1,病例中以散居儿童为主(67.54%),其次为学生(23.06%)。10岁以下病例占88.00%;高发季节为6~10月,发病高峰是7~8月。结论:该省应对高发地区和高发县开展健康教育和宣传动员,对0~10岁儿童开展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开展防蚊灭蚊。以降低乙脑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流行病学分析 控制策略
下载PDF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孟晓慧 张春霞 李永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3期58-59,共2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 eniorhynchus)是主要传播媒介[1]。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多有发热、头痛、喷射呕吐;部分重症者有意识障碍、惊厥、...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一种蚊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三带喙库蚊(Culextrita eniorhynchus)是主要传播媒介[1]。临床表现特点为发病急,多有发热、头痛、喷射呕吐;部分重症者有意识障碍、惊厥、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个案调查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乙脑疫苗
下载PDF
湖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8
作者 任先平 何友兰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1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对湖北省1953~1989年乙脑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湖北的乙脑首次报告于1953年,尔后年年有病例发生,年发病率为0.14~37.5/10万(平均13.36/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7、8两月为高峰季节.5岁以下年龄组... 本文对湖北省1953~1989年乙脑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湖北的乙脑首次报告于1953年,尔后年年有病例发生,年发病率为0.14~37.5/10万(平均13.36/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7、8两月为高峰季节.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占10岁以下年龄组的67.1%,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分布主要在平原农村.通过蚊虫调查,从蚊体内分离到病原体.人、猪、牛和鸡隐性感染率,分别为90.7%、78.8%、40.4%和27.8%.疫苗接种后,年发病率下降32.5%.根据历年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了乙脑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流行病学 病毒 防治
下载PDF
IgM抗体捕获ELISA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上的应用
9
作者 刘明团 占绍文 +1 位作者 梁富雄 陈锦华 《广西医学》 CAS 199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流行广泛、病死率较高的虫媒病毒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此,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及时作出早期诊断。近年来,有人根据抗体致敏固相载体和人体受病毒微生物感染后最先产生IgM抗体。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IGM抗体 ELISA 诊断
下载PDF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10
作者 王新春 孙光周 孙立媛 《河北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27,共2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媒介传播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属中医温病学“暑温”范畴。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媒介传播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属中医温病学“暑温”范畴。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临床报道也很多。兹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谈谈中医药治疗乙脑的体会。 1 热、痰、风是乙脑的病理特征乙脑急性期以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是由暑热之邪、疫疬之气乘虚侵入人体生痰、生风所致。暑热之邪入于阳明气分而见高热、烦渴、大汗、头痛、面赤气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流行性乙脑
下载PDF
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控效果
11
作者 黄剑魁 王培育 +2 位作者 李又云 陈世毅 刘巍 《应用预防医学》 2021年第3期244-246,共3页
目的了解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19年宁明县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县乙脑流行特征、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 目的了解1989—2019年广西宁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乙脑防控措施效果,为制定今后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89—2019年宁明县乙脑的疫情资料,对该县乙脑流行特征、采取的防控措施和效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89—2019年宁明县共报告乙脑病例122例,年均发病率为0.97/10万,死亡9例,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病死率为7.38%;1989—2005年每隔1—2年出现1次流行高峰;13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呈高度散发;发病呈明显季节性,5—7月为流行季节,6月为流行高峰;患者以15岁以下农村散居儿童为主。2008年将乙脑减毒活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2010—2019年仅报告1例病例。结论广西宁明县对适龄儿童采取以乙脑减毒活疫苗普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乙脑防控取得显著效果。2008年国家将满8月龄和2岁儿童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免费接种乙脑疫苗后,乙脑发病例数大幅下降。今后仍应继续加强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3-14岁散居儿童乙脑疫苗的查漏补种,以提高各年龄组儿童乙脑疫苗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流行特征 防控措施 效果
下载PDF
三带喙库蚊抗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吴治明 汪中明 +7 位作者 李春晓 郭晓霞 阎婷 王刚 朱小娟 张恒端 董言德 赵彤言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为了解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抗药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对野外采集的不同种群三带喙库蚊幼虫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同批次蚊虫经口感染乙脑病毒,RT.PCR法检测感染率。生测结果显... 为了解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抗药性水平与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对野外采集的不同种群三带喙库蚊幼虫抗药性水平进行测定,同时对同批次蚊虫经口感染乙脑病毒,RT.PCR法检测感染率。生测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幼虫实验室品系(LAB)、南京江浦种群(NJJP)、濉溪南坪种群(SXNP)、安康建民种群(AKJM)F1代和安康建民种群(AKJM)F3代对溴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09、0.0071、0.0160、0.0027和0.0025mg/L,与敏感品系相比,抗药性指数在2.30~40.05之间;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0.0043、0.0117、0.0528、0.0121和0.0141mg/L,抗药性指数在2.13~26.42之间。感染实验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实验室品系、南京江浦种群、濉溪南坪种群、安康建民种群F1代和安康建民种群F3代对乙脑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84.44%、80.56%、62.5%、86.00%和91.89%。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带喙库蚊对乙脑病毒的感染率与其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指数之间均有线性负相关关系(腰值分别为0.887和0.783,P值分别为0.0167和0.0460)。表明三带喙库蚊在杀虫剂的选择压力下,可能会影响其对乙脑病毒易感性,但这种影响的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流行性乙脑病毒 抗药性 易感性
下载PDF
海口市蚊媒分布及乙脑病毒分离鉴定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宣 侯乃旭 +3 位作者 陈晨 张琪悦 赵静 芦亚君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5期2478-2480,共3页
目的调查海口市吸血蚊媒分布及蚊虫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帐诱法捕捉蚊虫,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磁珠法提取病毒RNA、RT-LAMP扩增,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于海口市捕捉蚊虫共561只,其中库蚊528只,占94... 目的调查海口市吸血蚊媒分布及蚊虫携带乙脑病毒的情况。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帐诱法捕捉蚊虫,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磁珠法提取病毒RNA、RT-LAMP扩增,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于海口市捕捉蚊虫共561只,其中库蚊528只,占94.12%,伊蚊33只,占5.88%;库蚊研磨液接种于BHK21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RT-LAMP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显示,蚊媒体内乙脑病毒阳性。结论海口市存在携带乙脑病毒的吸血蚊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乙脑病毒) 蚊媒 海口
下载PDF
山西和河南省部分地区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调查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士红 尹遵栋 +15 位作者 高晓艳 王环宇 翟如芳 张彦平 孟维珊 邹文菁 吕志 唐晓燕 陈淑珍 汤伯明 姚海威 王泽义 常少英 梁少林 梁晓峰 梁国栋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调查山西和河南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对采集的血清标本按1:10,1:20,1:40,1:80四个稀释度稀释后进行乙脑病毒中和试验,结果判定采用细胞病变观察方法并结合ELISA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 目的调查山西和河南省部分地区健康人群血清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水平。方法对采集的血清标本按1:10,1:20,1:40,1:80四个稀释度稀释后进行乙脑病毒中和试验,结果判定采用细胞病变观察方法并结合ELISA测定结果进行综合判定。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所测标本中乙脑病毒中和抗体保护率以临猗县最高(87.6%),其次是栾川县(58.2%)和万荣县(51.4%)。经χ2检验,临猗县与万荣县中和抗体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12,P=0.000),临猗县的中和抗体保护率高于万荣县,栾川县与万荣县的中和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66,P=0.226)。两个年龄组(≤40岁和>40岁)中和抗体保护率比较显示,临猗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7,P=0.811),万荣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5,P=0.019),栾川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29,P=0.145)。结论三个县健康人群乙脑病毒中和抗体保护率不同,这可能与当地乙脑的流行状况以及疫苗的接种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脑炎病毒 中和抗体 中和试验
原文传递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动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益平 徐志伟 +3 位作者 石海矾 狄军波 陈均亚 汪洪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7-628,共2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06—2006-09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48例患儿分为纳洛酮组28例,常规组2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物理降温、...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06—2006-09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48例患儿分为纳洛酮组28例,常规组2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物理降温、镇静、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按0·03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5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脑脊液NSE。结果纳洛酮组与常规组治疗前患儿脑脊液NSE质量浓度分别为(35·66±6·13)ng/mL;(33·83±8·80)ng/mL(P>0·05)。两组在治疗后脑脊液NSE分别为(28·20±7·48)ng/mL;(22·59±8·75)ng/mL(P<0·05)。纳洛酮组治疗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有显著下降(P<0·05),常规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常规组;治疗组恢复期失语、呆滞出现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后短期可以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NSE含量明显下降,纳洛酮有减轻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损伤的作用,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 流行性乙脑炎型 脑脊液
原文传递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春光 高连 许洪波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应急接种、常规接种免疫及建立监测系统等控制乙脑流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年间发生乙脑1 1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2005—2012年乙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年均16.80%速度递减。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发病高峰日(7月1日)延后,流行高峰期(6月2日至7月29日)延长;乙脑疫区范围逐渐缩小;5-7岁儿童发病率至201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11/10万-1.79/10万),将成为乙脑高危人群。结论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消除了乙脑暴发与流行,打破流行周期,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流行特征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1963-2007年乐山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江正斌 徐蓉芳 郭志洪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了解乐山市乙脑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脑疫苗纳入程序免疫后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下降了88.49%、91.67%和34.64%,程序免疫前发病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坝和丘陵地区,后变... 目的了解乐山市乙脑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脑疫苗纳入程序免疫后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下降了88.49%、91.67%和34.64%,程序免疫前发病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坝和丘陵地区,后变迁为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区县。结论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脑发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 流行病学特征 防制对策
原文传递
甘肃省长江流域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国太 申明星 +1 位作者 刘智东 于德山 《医学动物防制》 2011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分析甘肃省长江流域2005-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甘肃省长江流域乙脑报告病例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早期血清乙脑IgM抗体。结... 目的分析甘肃省长江流域2005-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情况,为有效预防控制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现况分析方法,对2005-2009年甘肃省长江流域乙脑报告病例进行分析,采用ELISA法检测病人早期血清乙脑IgM抗体。结果 2005-2009年甘肃省长江流域共报告乙脑病例197例,死亡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份,占全部病例的71.07%(140例)。其中2006年报告乙脑病例79例,发病率为2.90/10万。15岁以下的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6.50%(131例)。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占32.99%,其次是农民、散居儿童,分别占28.93%、26.40%。检测病人血清43份,乙脑IgM抗体阳性33份,阳性率76.74%。结论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发病率有所波动,长江流域地区乙脑的威胁仍然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流行性乙型乙脑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三明市乙脑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 被引量:2
19
作者 赖启雄 蔡和宋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 了解三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1955—2012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55—2012年全市累计发病5 760例,年均发病率4.79/10万,年均死亡率0.73/10万... 目的 了解三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1955—2012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55—2012年全市累计发病5 760例,年均发病率4.79/10万,年均死亡率0.7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965—1974年,共报告4 130例(71.7%);自然流行、疫苗试点推广和计划免疫3个时期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在7.82/10万~16.66/10万间,农村年均发病率(2.29/10万)高于城区(2.1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7~8月占91.4%。1990—2012年间男女病例数比例为1.63∶1;0~14岁儿童占95.0%,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64.7%)。结论 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乙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流行特征 疫情分析 三明市
原文传递
泉州市2002—2016年乙脑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文同 石神鉴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泉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2002—2016年乙脑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泉州市2002—2016年累计报告乙脑69例(均为实验室诊断),年均发病率0.059/10万,死亡4例;发病率... 目的分析泉州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泉州市2002—2016年乙脑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泉州市2002—2016年累计报告乙脑69例(均为实验室诊断),年均发病率0.059/10万,死亡4例;发病率2007年最高(0.19/10万),2009年后逐渐下降,2016年无病例报告。发病呈明显季节性,6~7月为发病高峰;年均发病率前4位为安溪县(0.12/10万)、泉港区(0.09/10万)、永春县(0.09/10万)和德化县(0.09/10万),山区发病高于沿海;病例年龄2月龄至76岁,0~14岁占79.7%;无免疫及免疫史不详者占79.8%,病例的性别比1.3∶1。结论未免疫儿童仍是乙脑发病的高危人群,需提高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保护易感儿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教育,加强主动监测,以控制乙脑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 流行特征 泉州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