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1
1
作者 任先平 何友兰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1年第3期9-12,共4页
本文对湖北省1953~1989年乙脑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湖北的乙脑首次报告于1953年,尔后年年有病例发生,年发病率为0.14~37.5/10万(平均13.36/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7、8两月为高峰季节.5岁以下年龄组... 本文对湖北省1953~1989年乙脑的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湖北的乙脑首次报告于1953年,尔后年年有病例发生,年发病率为0.14~37.5/10万(平均13.36/10万).全年均有病例发生,但有明显季节性.7、8两月为高峰季节.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占10岁以下年龄组的67.1%,男性多于女性.病例分布主要在平原农村.通过蚊虫调查,从蚊体内分离到病原体.人、猪、牛和鸡隐性感染率,分别为90.7%、78.8%、40.4%和27.8%.疫苗接种后,年发病率下降32.5%.根据历年防治工作经验,提出了乙脑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炎 流行病学 病毒 防治
下载PDF
IgM抗体捕获ELISA在流行性乙型脑炎早期诊断上的应用
2
作者 刘明团 占绍文 +1 位作者 梁富雄 陈锦华 《广西医学》 CAS 1991年第3期197-199,共3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一种流行广泛、病死率较高的虫媒病毒传染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因此,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是及时作出早期诊断。近年来,有人根据抗体致敏固相载体和人体受病毒微生物感染后最先产生IgM抗体。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炎 IGM抗体 ELISA 诊断
下载PDF
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体会
3
作者 王新春 孙光周 孙立媛 《河北中医》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26-27,共2页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媒介传播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属中医温病学“暑温”范畴。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为主的急性传染病,经蚊虫媒介传播引起,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以发病急骤、高热、昏迷、抽搐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属中医温病学“暑温”范畴。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临床报道也很多。兹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谈谈中医药治疗乙脑的体会。 1 热、痰、风是乙脑的病理特征乙脑急性期以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是由暑热之邪、疫疬之气乘虚侵入人体生痰、生风所致。暑热之邪入于阳明气分而见高热、烦渴、大汗、头痛、面赤气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疗法 流行性乙脑炎
下载PDF
纳洛酮治疗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动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陈益平 徐志伟 +3 位作者 石海矾 狄军波 陈均亚 汪洪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27-628,共2页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06—2006-09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48例患儿分为纳洛酮组28例,常规组2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物理降温、...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999-06—2006-09在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感染科住院的48例患儿分为纳洛酮组28例,常规组2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物理降温、镇静、降颅压等常规治疗,纳洛酮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按0·03mg/kg,每天2次连续使用5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脑脊液NSE。结果纳洛酮组与常规组治疗前患儿脑脊液NSE质量浓度分别为(35·66±6·13)ng/mL;(33·83±8·80)ng/mL(P>0·05)。两组在治疗后脑脊液NSE分别为(28·20±7·48)ng/mL;(22·59±8·75)ng/mL(P<0·05)。纳洛酮组治疗后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有显著下降(P<0·05),常规组脑脊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意识障碍恢复方面明显好于常规组;治疗组恢复期失语、呆滞出现情况显著减少(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后短期可以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脊液NSE含量明显下降,纳洛酮有减轻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损伤的作用,利于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 流行性乙脑炎 脑脊液
原文传递
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控制策略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春光 高连 许洪波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7期675-678,共4页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2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评价乙脑控制策略的效果。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乙脑流行特征,对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前后的流行特征进行比较,同时对当地曾经采取的季节性突击接种、普种、应急接种、常规接种免疫及建立监测系统等控制乙脑流行策略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8年间发生乙脑1 13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29/10万;2005—2012年乙脑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以年均16.80%速度递减。实施扩大免疫规划后发病高峰日(7月1日)延后,流行高峰期(6月2日至7月29日)延长;乙脑疫区范围逐渐缩小;5-7岁儿童发病率至2012年维持在较高水平(1.11/10万-1.79/10万),将成为乙脑高危人群。结论通过监测系统的建立与国家扩大免疫规划策略的实施,消除了乙脑暴发与流行,打破流行周期,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炎 流行特征 控制策略
原文传递
1963-2007年乐山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正斌 徐蓉芳 郭志洪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CAS 2009年第2期92-93,共2页
目的了解乐山市乙脑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脑疫苗纳入程序免疫后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下降了88.49%、91.67%和34.64%,程序免疫前发病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坝和丘陵地区,后变... 目的了解乐山市乙脑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乙脑疫苗纳入程序免疫后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下降了88.49%、91.67%和34.64%,程序免疫前发病主要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平坝和丘陵地区,后变迁为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区县。结论预防接种是控制乙脑发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乙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防制对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