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1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潮州市某三级公立医院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蓝书祥 洪建文 +3 位作者 郭剑虹 李进波 谢宜 陈汇通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147-151,共5页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为创伤公共预防与控制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10577例创伤患者数据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部位、严重程度、救治情况和预后等... 目的分析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为创伤公共预防与控制提供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潮州市中心医院收治10577例创伤患者数据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致伤原因、受伤部位、严重程度、救治情况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10577例创伤患者中,男性6772例,女性3805例;创伤发生年龄以18~44岁青年占比最大,为34.1%;创伤死亡年龄以≥60岁老年占比最大,为40.3%;创伤事件在7月份最多,一天中创伤事件在10:00~12:00时段发生最多;最常见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46.0%),最常见受伤部位为头部(36.0%),受伤严重程度以轻症创伤为主(68.2%),手术以清创缝合术为主(35.47%),下肢手术最多(31.97%),以一级手术最多(43.0%),创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最常见并发症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99%)及休克(10.60%),创伤总病死率为1.22%;住院时间>15 d的病例占比38.40%。结论创伤以青壮年男性为主,首位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头部为最常见受伤部位,高发时间每年的7月份及每天的10:00—12:00,创伤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多,住院时间长,耗费医疗资源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流行病特征 救治 潮州市
下载PDF
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杨涛 王芳 +2 位作者 朱玉蓉 张汝学 虎亚光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06-111,共6页
从2004年开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上升至我国出生缺陷第一位,虽然随着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先天性心脏病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本文对目前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从2004年开始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上升至我国出生缺陷第一位,虽然随着医疗技术在不断发展,先天性心脏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先天性心脏病仍然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会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极大的经济负担。本文对目前中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总结,提升群众对先天性心脏的认知率,为预防和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 流行病 特征
下载PDF
佛山地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过敏原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郑玉云 卢南锦 梁国明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7期123-126,共4页
目的通过调查佛山地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过敏原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人群,随机选取200例诊断结果为过敏性鼻炎... 目的通过调查佛山地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过敏原流行病学特征,为该地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和住院部就诊人群,随机选取200例诊断结果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患者组成病例组,另选100名健康被试者(未发生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且也未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纳入健康对照组。病例组20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中,合并哮喘患者112例。采用自制的社会学一般资料调查问卷以及临床症状调查量表对入选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变应源试液以及点刺针实施皮肤点刺试验(SPT)对患者过敏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组入选的200例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中,主要临床症状包括鼻部症状、眼部症状、其他症状。鼻部症状前3名分别为打喷嚏、鼻痒、流鼻涕;眼部症状主要症状为眼痒、流泪;其他症状位列前3名分别为乏力、嗜睡、口腔溃疡。本组患者主要变应源包括:尘螨、动物毛发、艾蒿、烟曲霉、牛奶、鸡蛋。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对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二者相关性较强(P<0.05,r=0.752)。病例组PD20-FEV1高于健康对照组,PEF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结论佛山地区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过敏原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包括打喷嚏、鼻痒、流鼻涕、眼痒等症状,主要变应源为尘螨、动物毛发、艾蒿等;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患者因受过敏原影响,肺功能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对此,临床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降低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疾病患病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哮喘 过敏原 流行病特征
下载PDF
2020—2023年苏州市严重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分析
4
作者 卜铭 王冬阳 +1 位作者 叶颖芳 林岐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2期152-154,共3页
目的:探究2020—2023年苏州市严重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情况,为提升创伤防控与救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3年苏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2 5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创伤发生时间、创... 目的:探究2020—2023年苏州市严重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情况,为提升创伤防控与救治能力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3年苏州市急救中心收治的2 52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性别、年龄、职业)、创伤发生时间、创伤发生原因、发生部位、伤势及救治情况。分析苏州市严重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救治现状。结果:2 520例创伤患者重伤1 899例,严重伤621例,主要为青年组(18~44岁)男性,职业多为工人、农民、司机,创伤发生月份集中在6—8月,发生时间段主要在12:01—18:00,创伤发生原因主要为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挤压伤,发生部位以头部、下肢、颈部常见,救治现场心肺复苏实施155次(6.15%),颈椎固定术实施148次(5.86%),包扎止血处理306次(12.13%),气管插管实施97次(3.82%)。结论:2020—2023年苏州市严重创伤患者在年龄、性别、职业、创伤发生时间及原因、部位、伤势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关部门应根据严重创伤发生的具体特征,做好预防和救治措施,以降低创伤发生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创伤 流行病特征 救治现状 苏州市
下载PDF
陕西省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5
作者 李鹂 杨利英 +3 位作者 梁静 陈翠萍 孟珍 曾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6-418,424,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疫情监测资料。结果:2009—2022年渭南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74例,年均发病率0.37/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 目的:调查分析渭南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9—2022年渭南市麻疹疫情监测资料。结果:2009—2022年渭南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74例,年均发病率0.37/10万。发病呈明显季节性,主要集中在4~6月,占总病例数的61.31%。年平均发病率前三位的区县依次为韩城市(0.78/10万)、潼关县(0.64/10万)和华州区(0.53/10万)。发病年龄主要为0~1岁,占全部病例数的50.73%。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为主(57.30%)。含麻疹成分疫苗(MCV)接种0剂次、1剂次、≥2剂次以及免疫史不详占比依次为34.31%、8.76%、1.82%、55.11%。结论:渭南市近年来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2022年发病率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但MCV首针及时率及2剂次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 流行病特征 发病率 渭南 含麻疹成分疫苗 免疫史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中药肝损伤药物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6
作者 朱日然 张丛惠 +3 位作者 化晓凯 王惠 张晶晶 鞠建峰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742-747,752,共7页
目的分析中药致肝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以及开展中药肝损伤药物警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肝损伤”“肝毒性”“致”“诱发”“例”等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文献数据库,收集... 目的分析中药致肝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中药以及开展中药肝损伤药物警戒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肝损伤”“肝毒性”“致”“诱发”“例”等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文献数据库,收集中药相关肝损伤的个案报道,提取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药物、生化指标、临床表现等信息,通过一般描述性统计、临床表现词频共现分析、Apriori算法,对中药肝损伤的发生规律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41篇,涉及患者268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44例,平均年龄(48.99±15.45)岁,各年龄段中51~60岁高发;肝损伤类型、严重程度分别以肝细胞损害型、重度为主,骨科、皮肤科用药出现肝损伤及重度肝损伤例数相对较多,用药时长主要集中在31~90 d,且此时间段内出现重度肝损伤的例数最多。结论临床医务人员需高度警惕中药肝损伤,降低中药肝损伤发生风险,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肝损伤 药物流行病 特征分析
下载PDF
体操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机制与防治策略
7
作者 孙永生 马鸿韬 李雪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94-1399,共6页
体操动作复杂,运动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力量、速度、平衡、柔韧、空间感和艺术性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体操运动早期专项化率很高,运动员容易产生过度使用。优秀体操运动员,每周接受高达21—37h的高负荷训练,每年持续11—12个月... 体操动作复杂,运动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力量、速度、平衡、柔韧、空间感和艺术性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然而,体操运动早期专项化率很高,运动员容易产生过度使用。优秀体操运动员,每周接受高达21—37h的高负荷训练,每年持续11—12个月。因此,他们生长的软骨、关节软骨和骨骼更容易受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操动作 体操运动 关节软骨 流行病特征 优秀体操运动员 过度使用 早期专项化 空间感
下载PDF
2011—2021年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8
作者 胡莉萍 方钟燎 +3 位作者 王学燕 陈钦艳 张陆娟 蒋智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CAS 2024年第1期27-30,46,共5页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 目的分析广西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的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戊肝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发病时间为2011—2021年、现住址为广西的戊肝病例资料,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11—2021年广西累计报告戊肝病例1469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75/10万,2020年报告发病率最低,为1.73/10万,201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为3.27/10万。年均报告发病率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玉林市(5.22/10万)、防城港市(4.23/10万)、梧州市(3.94/10万)、贵港市(3.93/10万)、桂林市(3.48/10万)。报告病例数最多的月份是3月(1854例,占12.61%),上半年报告病例数(8498例)稍多于下半年(6201例)。男性病例10309例,女性4390例,性别比为2.35∶1;男性、女性的年均报告发病率分别为3.76/10万、1.73/10万。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发病数最多的是50~59岁组(3507例,占23.86%)。职业分布中,农民发病人数最多(9726例,占66.17%)。结论近年来广西戊肝发病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玉林等地是高发地区,男性、农民、中老年群体是高发人群。应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监测,积极开展健康宣传,以降低戊肝对群众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特征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产NDM-1和产KPC-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比较
9
作者 殷丽军 卢露 +2 位作者 何磊燕 武娜娜 王传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562,共7页
目的比较产NDM-1和产KPC-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某儿童医院非重复儿童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KP,查阅菌株来源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对CRKP进行药敏试... 目的比较产NDM-1和产KPC-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某儿童医院非重复儿童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KP,查阅菌株来源患者的病历资料获得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对CRKP进行药敏试验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比较产NDM-1和产KPC-2的CRKP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7—2020年共收集164株CRKP菌株,其中96株携带bla NDM-1,68株携带bla KPC-2,产NDM-1的CRKP主要分布在新生儿科室,产KPC-2的CRKP以非新生儿科室居多,两组在标本来源、患者年龄、科室分布和预后情况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NDM-1的CRKP菌株以ST 17型和ST 278型为主,分别为40.63%、18.75%;而产KPC-2的CRKP菌株以ST 11为主,达73.53%。产KPC-2的CRKP分离株对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磷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产NDM-1的CRKP分离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产NDM-1和产KPC-2的CRKP菌株在临床及分子流行病学方面均存在差异,产KPC-2的CRKP菌株表现出更严重的耐药性,感染KPC-2 CRKP的患者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和感控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KPC-2 NDM-1 ST 11 ST 17 CRKP 流行病特征
下载PDF
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发病趋势预测
10
作者 李燕 王彦海 +2 位作者 李萍 王光俊 吴文军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01-706,共6页
目的分析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提高梅毒防控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用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2015—2... 目的分析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并预测发病趋势,为提高梅毒防控质量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描述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并用发病率建立灰色模型GM(1,1)预测。结果2015—2022年银川市共报告梅毒945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49.74/10万,年报告发病率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主要为隐性梅毒(8039例,42.29/10万)。梅毒全年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贺兰县报告发病率最高(65.04/10万),西夏区最低(37.32/10万)。报告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1.12,报告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梅毒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50岁及以上人群(4640例,102.80/10万),以待业人员(3330例,35.22%)、农民(2589例,27.38%)、离退人员(1003例,10.61%)为主要高发人群。灰色模型GM(1,1)预测2022—2025年梅毒发病率分别为29.27/10万(2022年实际报告发病率为29.94/10万)、29.59/10万、27.13/10万、24.07/10万,呈下降趋势。结论2015—2022年银川市梅毒发病总体呈先上升再下降趋势,60~<75岁人群、待业人员和农民为重点监测人群;应加强重点人群和性病门诊梅毒筛查工作,提高公众防病意识,持续深化医防融合,关注“四类”人群、落实“五早”措施,控制梅毒传播和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流行病特征 灰色模型 预测
下载PDF
2014—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1
作者 朱宗龙 杨俊英 许颖 《首都公共卫生》 2024年第4期237-240,共4页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昌平区水痘病例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特征。结果2014—2023年昌平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1524例,年均发病率55.6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 目的分析2014—2023年北京市昌平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4—2023年昌平区水痘病例资料,分析病例的流行特征。结果2014—2023年昌平区共报告水痘病例11524例,年均发病率55.67/10万,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843.403,P<0.00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19.27岁;10—12月为发病主高峰,4—6月为发病次高峰;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区是沙河地区(82.13/10万)、城北街道(71.62/10万)和南邵地区(67.2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组;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5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均发生在学校;1、2剂次水痘疫苗年均接种率为65.72%和46.67%。结论昌平区水痘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在时空、人群中表现出一定的聚集性,发病年龄后移情况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痘 流行病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水痘疫苗
下载PDF
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邵云平 贾雨晴 +4 位作者 刘锋 金丽娜 张恒 陈小梅 李夫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3年6月10日至2024年4月30日海淀区猴痘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等资料,以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病例流行特征。共分析20例猴痘病例,均为男性,85.0%(17/20)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23年6月10日至2024年4月30日海淀区猴痘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等资料,以了解北京市海淀区猴痘病例流行特征。共分析20例猴痘病例,均为男性,85.0%(17/20)为男男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年龄M(Q1,Q3)为28(26.5,32.5)岁。临床特征以皮疹(95.0%,19/20)、发热(65.0%,13/20)、淋巴结肿大(35.0%,7/20)为主,皮疹多发于生殖器及肛周(65.0%,13/20)。合并HIV感染者和合并梅毒者各3例(15.0%,3/20)。报告病例医院主要为传染病医院(84.21%,16/19),报告科室主要为皮肤科(57.89%,11/19)和发热门诊(36.84%,7/19)。7条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序列均属于猴痘病毒西非型IIb分支,C.1家系。海淀区猴痘病例呈散发传播,MSM人群为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痘 流行病特征 男男性行为人群
下载PDF
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13
作者 李鹂 薛方 马萍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5期22-25,共4页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 目的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为腹泻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分析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特征;比较两组的血清指标水平和基线资料;分析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影响因素。结果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以男孩为主,发病年龄以2~3岁为主,发病季节以冬季为主,居住地以农村为主,临床症状以腹泻为主,粪便性质以水样便、蛋花汤样便为主。腹泻组的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吮指、挑食、手卫生不合格、玩具消毒频率≤1次/周、餐具/奶具消毒频率≤1次/周、近期有生冷或不洁饮食史、近期与腹泻患者接触、未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5岁以下儿童轮状病毒性腹泻常见于2~3岁,且以男孩居多,好发于冬季;其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 儿童 腹泻 流行病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24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家华 岑雨樱 +11 位作者 许晓娇 杨飞 张兴文 董钊 刘若卓 黄德晖 崔荣太 王湘庆 田成林 黄旭升 于生元 张家堂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49,共7页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 目的总结单中心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性疾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20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性别、发病年龄与时间、受教育程度、职业分布等流行病学特点,以及临床表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宏基因组学测序的阳性率和预后等临床特征。结果1247例CNS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原体依次为病毒743(59.6%)、结核分枝杆菌249(20.0%)、其他细菌150(12.0%)、真菌68(5.5%)、寄生虫18(1.4%)、梅毒螺旋体18(1.4%)和立克次体1(0.1%);2011-2020年的病例数较2001-2010年增加177例(33.1%,P<0.05);病原体的季节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比例为1.87︰1,多在60岁以下发病;病毒以学生人群易感,尤以大学(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较多;结核分枝杆菌和其他细菌感染以农民偏多,梅毒螺旋体感染多见于工人;临床表现以发热、头痛及脑膜刺激征多见,脑神经受累以展神经居多;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明显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精准性;患者中位住院天数为18.00(11.00,27.00)d,中位住院费用2.95(1.60,5.92)万元;疾病病死率1.6%。结论CNS感染性疾病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临床表现复杂、症状重、预后差。早期精准诊断及临床规范治疗有利于降低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及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征
15
作者 梁茜 谭丽琴 +3 位作者 韦冰梅 卢秀 李红华 曾令东 《系统医学》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cumoniac Pncumonia,MP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cumoniac Pncumonia,MPP)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肺炎支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阳性结果将患儿分为MPP组(n=17)和非MPP组(n=3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属于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的危险因素(OR=4.366、3.662、3.444、2.782、3.669、4.551,P均<0.05)。结论 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以及降钙素原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具有很大的影响,建议在临床中加强此方面的关注,尽量减少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重症肺炎 流行病特征 临床特征
下载PDF
2018—2022年驻马店市731例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分析
16
作者 李明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 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2018—2022年驻马店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就... 目的 探讨疱疹性咽峡炎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2018—2022年驻马店市疱疹性咽峡炎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采集的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检测并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结果 疱疹性咽峡炎多发于6岁以下儿童,3岁以下占病例总数就诊患者的92.61%,其中重症133人,占19.65%。发病患儿男女性别比为1.98:1。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疱疹和发热最为常见(100%和96.71%),部分患儿伴有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和抽搐。731例疱疹性咽峡炎患者肠道病毒阳性率为71.27%,其中柯萨奇病毒A10(CoxA10)占37.04%、柯萨奇病毒A16(CoxA16)占32.24%、柯萨奇病毒A6(CoxA6)占15.93%、肠道病毒71(EV71)占1.72%。结论 作为肠道病毒传染源之一的疱疹性咽峡炎患者应纳入监测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流行病 病原特征
下载PDF
2012—2022年烟台市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思谨 孙聪 +4 位作者 初天慈 靳晓翔 邵潇 王曰雷 胡乃宝 《中国医院统计》 2024年第1期35-40,46,共7页
目的分析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并整理2012—2022年烟台市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使用2012—2021年数据建立最优模型,以2022年数据检验模型... 目的分析肺结核流行病学特征,预测肺结核发病趋势。方法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收集并整理2012—2022年烟台市肺结核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使用2012—2021年数据建立最优模型,以2022年数据检验模型,并预测2023—2025年发病情况。结果2012—2022年烟台市肺结核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01);每年1、2月与10月发病数较少,3—5月发病数较高。不同区市中龙口市发病率最高(32.79/10万),福山区最低(9.28/10万)。人群分布上,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86倍,20~<40岁人群发病占比最高,其次为≥60岁人群;职业分布上以农民为主要发病群体。经过建模、拟合,得出ARIMA(0,1,1)(0,1,1)12为最优模型,模型检验结果显示2022年1—12月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07%,预测2023—2025年烟台市肺结核月发病数分别为57~103人、48~94人、39~85人。结论烟台市不同区市肺结核发病情况存在差别,男性、农民、青壮年和老年人等为肺结核防治重点人群;预测烟台市2023—2025年肺结核发病呈下降趋势,可为相关部门防控结核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流行病特征 ARIMA模型 预测
下载PDF
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学艳 刘付东 朱思雨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77-183,共7页
目的:了解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所致过早死亡情况,为防控恶性肿瘤、降低早死概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盐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年龄别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 目的:了解2011—2020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流行病学特征及所致过早死亡情况,为防控恶性肿瘤、降低早死概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2020年盐城市户籍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死亡率、年龄别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死因构成、减寿年数、早死概率等指标。结果:2011—2020年,盐城市恶性肿瘤累计死亡人数177716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1.96%,是盐城市居民的首要死因。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217.07/10万,标化死亡率为150.73/10万,APC为-2.84%。恶性肿瘤死亡数及死亡率随年龄增长呈逐年增长趋势,各年龄组男女死亡数构成有差异(CMH趋势性检验χ^(2)=151.39,P<0.001),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χ^(2)=30.91,P<0.001)。盐城市居民死亡数排名前10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胰腺癌、直肠癌、脑癌、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总数的86.00%。盐城市居民因恶性肿瘤死亡累计减寿966839.0人年,减寿率13.41%,标化减寿人年数847247.23人年,标化减寿率11.75%,平均减寿年数11.33年。盐城市居民恶性肿瘤所致平均早死率为7.73%,恶性肿瘤总早死率由2011年的8.91%,下降到2020年的6.15%(APC=-4.02%,t=7.92,P<0.001)。结论:恶性肿瘤死亡率、早死概率呈下降趋势,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位居恶性肿瘤死亡排名首位。不同性别、年龄人群恶性肿瘤死亡分布情况存在差异,对男女不同年龄段人群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恶性肿瘤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死亡率 流行病特征 死亡趋势
下载PDF
枣庄市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董棒 褚雨 +4 位作者 单晨啸 张旭 苗璨 缪玉丹 杨玉法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了解枣庄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科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2年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目的了解枣庄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该疾病的科学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8—2022年枣庄市立医院收治的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药物治疗与疾病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7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为(62.56±9.61)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81.48%(22/27);发病时间集中在4—10月;地区分布以山亭区为主,占48.15%(13/27);12例明确有蜱虫咬伤史。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其他主要症状为淋巴结肿大85.19%(23/27),头痛70.37%(19/27),胃肠道不适66.67%(18/27),全身乏力44.44%(12/27)。实验室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27例,白细胞减少21例,D-二聚体升高15例,粒细胞缺乏13例,凝血功能异常13例,肝功能异常10例,降钙素原升高9例,尿蛋白阳性7例。治疗主要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平均住院天数为(10.15±4.22)d,治愈率为92.59%(25/27)。结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在春夏季高发,采用抗病毒药物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 临床特征
下载PDF
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0
作者 李连凤 刘洁 +3 位作者 王德 刘航 柯伟 李进岚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21-1525,F0003,共6页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为本省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系统),采用SPSS22.0和ArcGIS 10.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 目的分析贵州省2014-2023年新发麻风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时空分布,为本省麻风病防控工作提供新思路。方法数据资料来源于全国麻风防治信息管理系统(LEPMIS系统),采用SPSS22.0和ArcGIS 10.6.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空间分布分析。结果2014-2023年贵州省共报告新发现麻风病例699例,新发病例发现率从2014年的0.35/10万下降至2023年的0.14/10万,年发现率为0.20/10万。其中18.60%的患者表现为2级畸残(G2D),2020年以来G2D率呈上升趋势(χ^(2)=4.711,P=0.030)。全省麻风病患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从2014年的1.16/10万下降到2023年的0.53/10万。2014-2023年全省新发麻风病例呈现出四种类型的聚集,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州和安顺市,2017年后逐渐向黔南地区扩散。结论近年来贵州省内麻风病传播链在县一级可能依然存在,做好流动人口的早期发现和麻风患者家内及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检查工作,将有效降低麻风致畸致残和在县级的传播与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 流行病特征 时空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