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斜盘轴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程江成 朱碧海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共10页
研制了一种双斜盘轴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样机,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样机所能达到的性能:理论排量7 mL/r、额定工作转速6000 r/min下公称压力20 MPa;5000 r/min下最大工作压力30 MPa;液压泵部分的容积效率达到91%以上。测得液压电机泵... 研制了一种双斜盘轴配流轴向柱塞式液压电机泵样机,并通过实验研究了样机所能达到的性能:理论排量7 mL/r、额定工作转速6000 r/min下公称压力20 MPa;5000 r/min下最大工作压力30 MPa;液压泵部分的容积效率达到91%以上。测得液压电机泵总效率最高值到达61%,中等转速区间(2000~4500 r/min)和压力区间(10~30 MPa)范围内总效率在0.56~0.61。实验表明,此类型液压电机泵,转子黏性阻力损失和配流轴间隙处的泄漏损失是两大主要损失,温度对这两大损失分别有明显的减少和增加作用,通过改善散热条件、选取合适的配流副间隙和使用低黏度液压油,有望更进一步提高样机的总效率。结果表明:适度提高液压电机泵的工作转速和提高电机的电流密度可以显著提高液压电机泵的功率密度,但转速过高,会带来较大的黏性阻力损失;采用较低工作转速、偏细长型的转子,采用低黏度液压油和取合适的配流副间隙,并且改善散热条件等,都是提高轴配流液压电机泵总效率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斜盘 柱塞泵 液压电机泵
下载PDF
根据漂流浮标资料对黑潮15m层流路及流轴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龙 熊学军 +1 位作者 郭延良 郭永青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6-323,共8页
利用1979-02-2012-03共33 a的水帆位于15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绘制黑潮流系15m层的多年年平均和月平均流场,运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黑潮流轴,定义黑潮流动路径的边界为流速大小20~30 cm/s的过渡性区域.结果显示:黑潮多年年平均流... 利用1979-02-2012-03共33 a的水帆位于15m层的Argos漂流浮标资料,绘制黑潮流系15m层的多年年平均和月平均流场,运用特征线方法计算得到黑潮流轴,定义黑潮流动路径的边界为流速大小20~30 cm/s的过渡性区域.结果显示:黑潮多年年平均流路大致是一个以(13°30′N,142°00′E)为圆心、2 235 km为半径的直角弧段,其在吕宋海峡、台湾东北、九州西南及伊豆海岭附近海区发生气旋式弯曲前先进行反气旋式弯曲调整,弯曲处出现的路径开口主要是支流的并入或分支的流出;黑潮流轴整体性偏向黑潮左边界,其中在吕宋岛东北至台湾以东海域最为显著,在本州岛以南海域次之,而在东海段基本居中;黑潮流路上的流速在总体上由南向北呈增大趋势,但并非沿流路持续性逐渐增加,而是呈现出较平直流段的大流速区和弯曲调整流段的低流速区相互交错的状况,其中四国岛以南至伊豆诸岛以西流段的流速为最大.多年月平均流场显示,2月,5月,8月和11月这4个月份是黑潮流路和流轴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期,而1月,4月,7月和10月这4个月份则是各季节的代表月份.其中,冬季月份的黑潮流路和流轴最为曲折,向边缘海发生显著入侵;夏季月份的黑潮流路和流轴最为平直,左侧伴随有北向流动;春、秋两季的过渡性特征则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标 黑潮 流轴
下载PDF
球塞式液压泵配流轴平衡特性 被引量:4
3
作者 胡纪滨 邹云飞 +1 位作者 张心俊 苑士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3-96,共4页
在轴向压力线性分布的条件下,建立了配流副的流场模型,同时建立了配流轴支承系统在突变载荷下的动态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球塞式液压泵配流轴的平衡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流轴支承系统具有压力反馈的闭环调节作用,配流轴在压力反... 在轴向压力线性分布的条件下,建立了配流副的流场模型,同时建立了配流轴支承系统在突变载荷下的动态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球塞式液压泵配流轴的平衡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配流轴支承系统具有压力反馈的闭环调节作用,配流轴在压力反馈作用下恢复到偏心率为0的平衡状态,且没有超调量。为高效球塞式液压泵配流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高功率密度球塞式液压元件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塞式液压泵 平衡特性 压力反馈 流轴
下载PDF
液压冲击下五星式径向柱塞马达配流轴疲劳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建利 刘晋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65-70,共6页
为探明某内五星式径向柱塞马达在液压冲击下的疲劳损伤机理,应用AMESim软件研究分析了液压马达油路中因阀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液压冲击波及其最大压强值,将液压冲击的冲击压强作为马达配流盘中流体分析的压强边界,计算得出高压流体作用... 为探明某内五星式径向柱塞马达在液压冲击下的疲劳损伤机理,应用AMESim软件研究分析了液压马达油路中因阀门突然关闭而产生的液压冲击波及其最大压强值,将液压冲击的冲击压强作为马达配流盘中流体分析的压强边界,计算得出高压流体作用在配流盘上的冲击压强,由此得到配流盘与上壳体之间的正压力,进而得到配流轴的工作负荷,分析配流轴的疲劳损伤形式。液压系统仿真分析表明,当马达转速由400 r/min迅速降低至0的过程中,系统最大压强可达36 MPa,配流盘上的冲击反压强可达34.9 MPa,配流盘与壳体之间的摩擦阻力矩可达60.02 N·m,在此负载条件下,配流轴疲劳寿命最低至2 197.6次,发生在配流轴与配流盘相接触区域,极易发生疲劳损伤。实际马达的损伤情况与所分析结论相符合,证明采用该分析方法能有效预测马达疲劳损伤情况。该研究的开展为液压马达配流轴和配流盘结构设计提出了参考,同时为液压油路的设计提出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马达 疲劳损伤 负载 液压冲击 流轴 疲劳分析
下载PDF
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勤 杨光成 +3 位作者 齐向东 彭丽霞 王渭滨 祁佐良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9期1046-1047,i0008,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鼻尖缺损的手术方法,以提高鼻缺损畸形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鼻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尖,对11例鼻尖缺损畸形行鼻尖再造... 目的:探讨应用颞浅动脉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转移修复鼻尖缺损的手术方法,以提高鼻缺损畸形的美学修复效果。方法:自1997年3月以来,设计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鼻面部皮下隧道转移至鼻尖,对11例鼻尖缺损畸形行鼻尖再造。结果:10例皮瓣色泽、质地和形态良好。1例皮瓣远端坏死,经局部皮瓣转移修复。结论: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鼻尖缺损,色泽形态良好,供区皮瓣组织量充足且隐蔽,是修复鼻尖缺损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尖缺损 流轴型耳后皮瓣
下载PDF
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郑健生 郑庆亦 +1 位作者 陈锦河 蔡少甫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颜面部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耳后乳突区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1例,患者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11例患者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 目的:探讨颜面部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耳后乳突区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结果:自2002年以来完成手术11例,患者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11例患者有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耳后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颜面部创面是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轴型皮瓣 颜面部 创面
下载PDF
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 被引量:4
7
作者 程飚 李勤 +5 位作者 唐建兵 余文林 刘永波 曾东 吴燕虹 陈葵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探讨以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04年5月~2008年3月间,我科选用游离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为供血源所营养耳廓复合组织... 目的:探讨以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为供血源的跨区反流轴型耳廓复合组织岛状瓣,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从2004年5月~2008年3月间,我科选用游离眶上动脉或滑车上动脉与颞浅动脉额支的吻合支为供血源所营养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6例大面积的鼻翼缺损的患者。结果:在临床上将该方法应用于6例病人,除1例出现表皮水疱,后皮瓣部分坏死,面积约1.0cm×2.0,其余5例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反流轴型的耳廓复合组织瓣能Ⅰ期修复大面积鼻翼缺损,是一项极具推广的修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翼缺损 流轴 复合组织瓣
下载PDF
颞浅动脉反流轴型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临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健生 郑庆亦 +1 位作者 陈锦河 蔡少甫 《东南国防医药》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12例。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12例,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除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 目的探讨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轴型皮瓣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12例。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12例,患者头部电烧伤创面均得到较好整复。除1例出现皮瓣远端血运障碍,经加强换药等处理后痊愈,其余患者均愈合良好。结论应用颞浅动脉跨区反流轴型皮瓣早期修复头部电烧伤创面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轴型皮瓣 头部损伤 电烧伤
下载PDF
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损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欢诚 陈石海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8期1103-1105,共3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反流轴型皮瓣原理,设计以颞浅动脉为供血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鼻翼缺损。结果:本组8例患者,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在修复鼻翼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反流轴型皮瓣原理,设计以颞浅动脉为供血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皮下隧道转移修复鼻翼缺损。结果:本组8例患者,7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0个月,移植物的形态、色泽与正常鼻翼组织相似,效果良好。1例移植的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表皮及部分软骨坏死。结论: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岛状耳廓复合组织瓣修复鼻翼缺,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翼缺损 耳廓复合组织瓣 流轴型岛状皮瓣
下载PDF
某型径向柱塞泵配流轴的结构设计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学武 陈双桥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共3页
针对径向柱塞泵的偏磨和"抱轴"问题,设计了一种平衡结构,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该结构设计简单、加工方便,使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大中型轴配流径向柱塞泵中。
关键词 径向柱塞泵 结构设计 流轴平衡槽
下载PDF
具有动压反馈的配流轴设计方法 被引量:5
11
作者 申永军 史维祥 卢坤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01年第1期22-24,共3页
径向柱塞泵配流轴摩擦副的静压支承系统 ,采用动压反馈设计思想增加压力补偿元件 ,能有效地防止配流轴摩擦副的“抱轴”
关键词 流轴 压力补偿 静压支承 设计方法 柱塞泵 动压反馈
下载PDF
径向柱塞泵配流轴受力平衡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邹云飞 荆崇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78-79,131,共3页
考虑高压油对配流轴所产生的侧倾力矩条件下,进行径向柱塞泵配流轴的平衡性分析。根据配流轴径向受力分析,运用Pro/E和MSC.Patran仿真软件辅助进行配流轴的对称平衡油槽设计。结果表明,配流轴的侧倾力矩直接影响到配流副的正常工作,增... 考虑高压油对配流轴所产生的侧倾力矩条件下,进行径向柱塞泵配流轴的平衡性分析。根据配流轴径向受力分析,运用Pro/E和MSC.Patran仿真软件辅助进行配流轴的对称平衡油槽设计。结果表明,配流轴的侧倾力矩直接影响到配流副的正常工作,增大对称平衡油槽的宽度能阻止配流副的摩擦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柱塞泵 流轴 侧倾力矩 对称平衡油槽
下载PDF
应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 被引量:4
13
作者 邱柏程 于海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3期1959-1962,共4页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颞浅动脉的解剖分布及其与耳后动脉的吻合特点,制备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修复面部缺损。结果:本组19例患者,17例全...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在修复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方法:根据颞浅动脉的解剖分布及其与耳后动脉的吻合特点,制备以颞浅动脉供血的耳后岛状皮瓣,经皮下隧道转移至受区,修复面部缺损。结果:本组19例患者,17例全部存活,皮瓣的形态、色泽及功能良好。2例早期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积极处理后,皮瓣远端仅有小部分表皮坏死。结论:颞浅动脉跨区供血的反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缺损,是比较理想的修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缺损 流轴型皮瓣 耳后岛状皮瓣 修复
下载PDF
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全平衡配流轴泄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谈宏华 陈卓如 +1 位作者 李俊 金朝铭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针对径向力全平衡轴配流式曲轴连杆式液压马达配流副泄漏形成机理进行理论研究,提出了配流副泄漏计算数学模型公式。进行了相应的仿真研究,获得了配流副的泄漏规律。最后,比较了全平衡配流轴与径向力平衡配流轴的泄漏特性。
关键词 液压马达 连杆式 流轴 泄漏特性
下载PDF
耳后反流轴型皮瓣修复耳廓深度烧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健生 郑庆亦 +1 位作者 陈锦河 蔡少甫 《东南国防医药》 2007年第6期429-430,共2页
关键词 流轴型皮瓣 耳廓 烧伤
下载PDF
颈肩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颈胸部瘢痕切除后创面 被引量:1
16
作者 郑健生 郑庆亦 +1 位作者 郭文勇 阮兢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2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修复颈胸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的较好方法。方法:应用颈肩反流轴型皮瓣对26例颈胸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26例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均得到一期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供皮瓣区术后瘢痕不明显。结... 目的:探讨修复颈胸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的较好方法。方法:应用颈肩反流轴型皮瓣对26例颈胸部瘢痕切除术后创面进行修复。结果:26例瘢痕切除术后创面均得到一期修复,所修复创面的皮肤颜色和质地与周围皮肤一致,供皮瓣区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该方法对于修复颈胸部一定范围内的瘢痕切除后创面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反流轴型皮瓣 颈胸部 瘢痕
下载PDF
反流轴型皮瓣修复额颞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显风 吴蓓茸 陈彩芬 《护理学报》 2008年第8期73-73,共1页
额颞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继发创面的修复,需要刚时兼顾功能和外观的整复效果。皮片移植由于其术后挛缩和色泽改变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多采用皮瓣移转修复创面。本科2005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颞浅动静脉反流轴型岛... 额颞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继发创面的修复,需要刚时兼顾功能和外观的整复效果。皮片移植由于其术后挛缩和色泽改变往往效果不够理想,因此多采用皮瓣移转修复创面。本科2005年8月-2007年10月应用以颞浅动脉为蒂供血的颞浅动静脉反流轴型岛状皮瓣修复4例额颞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术后观察皮瓣存活良好,外形及颜色、质感满意,能够达到颜面部功能和美学修复的双重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部 软组织缺损 流轴型皮瓣 修复 护理
下载PDF
具有动压反馈的配流轴的动态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申永军 史维祥 卢坤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01年第2期5-6,共2页
在径向柱塞泵配流轴摩擦副的静压支承系统中 ,增加了压力补偿元件 ,使该系统具有动态反馈。本文讨论了配流轴摩擦副和静压支承在两类工况下的动态特性。
关键词 流轴 压力补偿 动态特性 动态反馈 柱塞泵 液压泵
下载PDF
径向柱塞泵配流轴双三角槽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贾跃虎 孟正华 王荣哲 《太原科技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92-94,98,共4页
在新型径向柱塞泵的设计中,要想把原来常规设计的排量规格为63ml/r的液压泵在壳体尺寸、配流轴外径以及主轴外径不变的情况下,使其排量增加一倍以上时,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现象比较突出。在配流轴上加工双三角槽使密封容腔以合理的过渡... 在新型径向柱塞泵的设计中,要想把原来常规设计的排量规格为63ml/r的液压泵在壳体尺寸、配流轴外径以及主轴外径不变的情况下,使其排量增加一倍以上时,气穴现象和液压冲击现象比较突出。在配流轴上加工双三角槽使密封容腔以合理的过渡过程提前与吸油通道和排油通道连通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本文讨论双三角槽的结构和过渡过程情况,分析它的可行性,讨论结果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方法,这种设计思想对其它型式液压泵的改进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柱塞泵 三角槽 流轴 结构分析 过渡过程 常规设计 液压冲击 气穴现象 解决问题 改进设计 设计思想 液压泵 排量 外径 通道
下载PDF
跨区反流轴型皮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容容 谭善彰 《现代医药卫生》 2006年第24期3759-3760,共2页
关键词 流轴型皮瓣 临床应用 静脉回 皮瓣供区 颈横动脉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