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统四川腊肠及浅发酵香肠调料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吉莉莉 王卫 +4 位作者 赵志平 张佳敏 白婷 邓婷婷 陈林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3-38,共6页
对常用于四川传统酱香型风干腊肠辅料中的调料豆瓣酱、豆豉、醪糟和豆腐乳等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定,并对其在腊肠中的作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豆瓣酱的乳酸菌、微球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分别为5.94,6.31,3.31,2.84lg CFU/g,较丰... 对常用于四川传统酱香型风干腊肠辅料中的调料豆瓣酱、豆豉、醪糟和豆腐乳等进行理化及微生物指标测定,并对其在腊肠中的作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豆瓣酱的乳酸菌、微球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分别为5.94,6.31,3.31,2.84lg CFU/g,较丰富的微生物显然利于腊肠通过发酵形成浓郁风味,还可使腊肠在不添加硝盐时仍然呈现较佳色泽;豆豉微生物含量大致为乳酸菌5.67lg CFU/g、微球菌6.05lg CFU/g、酵母菌2.79lg CFU/g、霉菌2.22lg CFU/g;醪糟主要含酵母菌,含量高达5.26lg CFU/g;豆腐乳含酵母菌4.99lg CFU/g、霉菌3.00lg CFU/g,这些调料均具有助发酵和抑制腊肠腐败和酸败,赋予腊肠醇香风味,或部分替代食盐等作用。以此为基础,对开发的一种类似于传统酱香型风干腊肠的"浅发酵香肠"的调料进行了特性分析,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为pH 4.64,乳酸菌4.06lg CFU/g,微球菌4.29lg CFU/g,酵母菌3.99lg CFU/g,霉菌2.00lg CFU/g,此特性将对浅发酵香肠风味发挥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肠 浅发酵香肠 发酵调味品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下载PDF
四川酱香型风干腊肠加工贮藏特性及其“浅发酵”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卫 张旭 +3 位作者 张佳敏 吉莉莉 康峻 白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88,共7页
对四川酱香型风干腊肠进行加工及贮藏进程中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加工及贮藏进程,pH、水分含量和a w值逐步下降,在贮藏阶段趋于稳定,其中pH的下降度比其他类型的腊肠下降度高,又比西式发酵肠下降度低。菌... 对四川酱香型风干腊肠进行加工及贮藏进程中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物质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加工及贮藏进程,pH、水分含量和a w值逐步下降,在贮藏阶段趋于稳定,其中pH的下降度比其他类型的腊肠下降度高,又比西式发酵肠下降度低。菌落总数在加工阶段逐步上升,随后也趋于稳定,而乳酸菌群先上升后有所下降。微球菌的变化表现为两阶段,风干发酵期增加至接近104 CFU/g,此后一直保持缓慢上升至105 CFU/g后保持稳定。随风干时间延长,腊肠中游离氨基酸总量(TAA)、必需氨基酸(EAA)及鲜味氨基酸(DAA)递增。挥发性风味成分测定显示,产品贮藏至30 d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最高,烯烃类化合物占比最大,其次是酯类和醇类,而不同加工及贮藏阶段的产品挥发性风味成分、物质种类及含量存在差异。结果分析显示,酱香型风干腊肠呈现特有的浅发酵特性,即使在包装后的贮藏阶段,微生物、风味物成分等指标变化也显示存在一定的后发酵作用,对此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肠 风干加工 贮藏 产品特性 浅发酵
下载PDF
四川传统腊肠区域特性比较及其“浅发酵”特征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佳敏 王卫 +3 位作者 白婷 吉莉莉 汪正熙 袁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47,52,共6页
对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型腊肠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并与烘烤干燥腊肠和西式发酵香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自然风干腊肠的水分活度(a w)为0.68~0.85,pH为5.84~6.01,NaCl含量为2.80%~3.52%,过氧化值(POV)、酸价(AV)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 对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型腊肠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并与烘烤干燥腊肠和西式发酵香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自然风干腊肠的水分活度(a w)为0.68~0.85,pH为5.84~6.01,NaCl含量为2.80%~3.52%,过氧化值(POV)、酸价(AV)及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分别为0.55~0.66、2.28~3.71及0.23~0.74 mg/kg。亚硝酸钠残留检测结果:自然风干腊肠为2.21~2.71 mg/kg,烘烤干燥腊肠为(10.37±1.14)mg/kg,西式发酵肠为(9.51±1.06)mg/kg。微生物特性分析结果:烘烤干燥腊肠微生物检出量极少,西式发酵肠乳酸菌含量较高。四川自然风干的酱香腊肠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较丰富,但在菌落总数、微球菌和乳酸菌数量上比西式发酵肠低,而酵母菌和霉菌含量较高。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HCA)显示,川中成都平原地区和川北地区的自然风干腊肠,以及西式发酵香肠整体得分较高。结果表明,自然风干腊肠、烘烤干燥腊肠及西式发酵肠在产品理化、微生物等指标上均存在明显差异,而四川自然风干酱香型腊肠呈现与传统腊肠和西式发酵肠明显不同的产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肠 区域特性 发酵香肠 微生物特性 浅发酵特征
下载PDF
“浅发酵”香肠与四川传统腊肠特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白婷 叶富云 +2 位作者 张旭 王卫 张佳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37,共7页
对一种具有“浅发酵”特征的腊肠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并与四川传统腊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产品随着加工进程中pH、水分含量和A w值的下降,其差异不显著,而浅发酵肠pH显著更低。浅发酵肠含有显著更高量的微生物菌群,而乳酸菌和微球... 对一种具有“浅发酵”特征的腊肠进行产品特性分析,并与四川传统腊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产品随着加工进程中pH、水分含量和A w值的下降,其差异不显著,而浅发酵肠pH显著更低。浅发酵肠含有显著更高量的微生物菌群,而乳酸菌和微球菌分别是浅发酵肠加工和贮藏期的优势菌群。硝酸钠残留检测结果:传统腊肠亚硝酸盐为6.25 mg/kg,浅发酵香肠中未检出;色度检测结果: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产品必需氨基酸含量差异较小,但总游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差异显著,浅发酵肠中谷氨酸等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更高,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也是浅发酵肠显著更高。感官评定结果:外观、色泽和总体可接受性差异不显著,而在风味和口感方面浅发酵肠显著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肠 浅发酵 产品特性 理化指标 风味物质
下载PDF
品质改良剂对浅发酵腊肠产品特性的影响及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佳敏 袁波 +3 位作者 王卫 叶富云 唐春 翁德晖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244-251,共8页
为改善浅发酵香肠组织易松散,肉质干硬等问题,分别添加0.2%复合磷酸盐(CP)、0.2%魔芋胶(KGM)、0.2%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ADA)及2.0%玉米淀粉(CST)作为品质改良剂,探究其对产品风干效率、质构、理化、蒸煮损失及微生物等特性的影响。结... 为改善浅发酵香肠组织易松散,肉质干硬等问题,分别添加0.2%复合磷酸盐(CP)、0.2%魔芋胶(KGM)、0.2%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ADA)及2.0%玉米淀粉(CST)作为品质改良剂,探究其对产品风干效率、质构、理化、蒸煮损失及微生物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改良剂的产品水分活度a_(w)值均较高;KGM和ADA对降低产品硬度,提升口感,改善产品色泽和组织紧实度具有显著作用(P<0.01);CP和ADA能显著降低产品蒸煮损失(P<0.01);CST在贮藏初期可提高香肠保水性,减少蒸煮损失,但经30 d的贮藏期后,保水作用大大降低。并且CST能促进微生物增值,而KGM则会抑制微生物生长。进一步的主成分分析(PCA)显示,乳酸菌含量、硬度和咀嚼性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a_(w)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色泽和pH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通过综合评分确定各品质改良剂综合排序为:ADA>KGM>CST>CP>CK,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和魔芋胶对改善香肠品质具有较好效果。本研究显示出品质改良剂对浅发酵香肠产品质构、色泽、保水性等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使产品a_(w)提高可能对产品可贮性导致不利影响,对此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香肠 品质改良剂 质构特性 色泽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浅发酵香肠产品特性及其与中式香肠和西式发酵肠的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婷 王卫 +2 位作者 吉莉莉 张佳敏 刘达玉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分析一种浅发酵腊肠的加工与贮藏产品特性,并与传统中式香肠和西式发酵香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浅发酵肠水分活度值、过氧化值与p H值介于中式香肠和西式发酵肠之间;TBA值显著低于中式香肠(P<0.05)而与西式发酵香肠接近;饱和脂肪酸... 分析一种浅发酵腊肠的加工与贮藏产品特性,并与传统中式香肠和西式发酵香肠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浅发酵肠水分活度值、过氧化值与p H值介于中式香肠和西式发酵肠之间;TBA值显著低于中式香肠(P<0.05)而与西式发酵香肠接近;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在加工贮藏后各组均变化不大,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浅发酵肠和西式发酵肠显著升高(P<0.05);游离氨基酸各组加工后均成倍增加,总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浅发酵肠和西式发酵肠极显著高于中式香肠(P<0.05),而必需氨基酸浅发酵和中式香肠差异不显著;微生物菌群变化,浅发酵肠加工期间总菌数逐步上升,贮藏期回落,微球菌和酵母菌在加工初期增加缓慢,然后快速增殖,贮藏期保持基本稳定,中式香肠菌落总数和各菌群加工前期略有增加,后期和贮藏期下降,但总体变化幅度不大,而西式发酵肠呈现微生物菌群的较大变化,加工期菌落总数、乳酸菌、微球菌和酵母菌一直在增加.测定指标综合分析,浅发酵肠呈现与中式香肠和西式发酵肠显著不同的产品特性,更适合消费者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香肠 中式香肠 西式发酵 加工贮藏 产品特性
下载PDF
四川浅发酵香肠加工进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测定及其主成分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张旭 王卫 +3 位作者 白婷 吉莉莉 康俊 张佳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74-283,共10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四川省一种浅发酵香肠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肠从鲜肉(0 d)至后发酵期(12 d)合计6个加工阶段共鉴...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主成分分析(PCA),对四川省一种浅发酵香肠在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香肠从鲜肉(0 d)至后发酵期(12 d)合计6个加工阶段共鉴定出超过6个类别共51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醛类化合物对风味的影响最大,其次为醇类和酯类;采用ROAV法分析得到18种关键挥发性风味成分(ROAV≥1),3 d前香肠中关键呈香物质种类及贡献程度都随加工时间延长而迅速增加;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对这18种特征风味物质进一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12 d风味无明显变化,且主要以(E)-2-壬烯醛、(E)-2-癸烯醛为特征风味物质;风干发酵后期(6~12 d)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和含量以及主体风味趋于稳定,而对补充产品风味的丰满度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肠 浅发酵 挥发性风味物质 气味活度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调料中的微生物对浅发酵香肠产品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康峻 吉莉莉 +2 位作者 王卫 白婷 黄倩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22,共8页
为探究调料中的微生物对浅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将调料经灭菌处理作为对照,与未处理的试验组比较,研究了调料中的微生物对香肠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组相比,加工各阶段及产品中对照组菌落总数、乳酸菌、酵母菌、微球菌同期均... 为探究调料中的微生物对浅发酵香肠品质的影响,将调料经灭菌处理作为对照,与未处理的试验组比较,研究了调料中的微生物对香肠产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试验组相比,加工各阶段及产品中对照组菌落总数、乳酸菌、酵母菌、微球菌同期均显著更高(P<0.05)。至第15天时,试验组菌落总数达到7.13 lg CFU/g,乳酸菌7.14 lg CFU/g,酵母菌6.23 lg CFU/g,微球菌6.87 lg CFU/g,且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更低的pH、TBA及Aw,更为缓慢的色泽衰变。色度值测定结果显示两组的亮度L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的红度a值与黄度b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L、a和b值分别为51.59,16.06和28.77,而对照组的L、a和b值分别为51.67,14.57和26.74。挥发性风味物质检测结果:试验组的酯类、酮类、醇类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醛类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产品的各项特性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浅发酵香肠中由发酵调味品组成的调料引入的微生物具有降低香肠的酸度,赋予产品良好色泽,延缓香肠氧化酸败,促进风味物质形成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香肠 调料 微生物 产品特性 理化特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浅发酵香肠加工进程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 被引量:3
9
作者 康峻 王卫 +2 位作者 吉莉莉 张旭 郭强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34-240,共7页
进行浅发酵香肠加工过程(1~15 d)理化、微生物、挥发性风味物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加工进程,香肠的pH值和aw值逐步下降,菌落总数逐步增加后保持稳定,乳酸菌群与微球菌群逐步稳定上升,酵母菌群前期较稳定,冷藏后开始下降.到15 d时... 进行浅发酵香肠加工过程(1~15 d)理化、微生物、挥发性风味物等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加工进程,香肠的pH值和aw值逐步下降,菌落总数逐步增加后保持稳定,乳酸菌群与微球菌群逐步稳定上升,酵母菌群前期较稳定,冷藏后开始下降.到15 d时,总菌数增长至6.73 lgCFU/g,而乳酸菌与微球菌增长至6.76 lgCFU/g和6.64 lgCFU/g,而酵母菌没有显著变化.检测出5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存在,其中酸类4种、醇类10种、醛类13种、酯类15种、酮类1种、烯烃类9种、烷烃类2种及其他类4种,成熟5d时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多,15 d时挥发性物质相对含量最大,醚类化合物占比最大,其次是烯烃类、醛类、醇类和酯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 加工进程 产品特性
下载PDF
泡菜浅发酵与冷加工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功 唐垚 +9 位作者 张其圣 黄润秋 李嘉仪 李洁芝 汪冬冬 叶美作 李恒 范智义 张伟 邓维琴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2年第2期1-8,共8页
泡菜是我国优势传统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因其清香、嫩脆、爽口的独特风味深受大众喜爱,经久不衰,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挑战着传统泡菜及其生产方式,在传承的同时需要创新,为更好地保持原品... 泡菜是我国优势传统发酵食品的典型代表,因其清香、嫩脆、爽口的独特风味深受大众喜爱,经久不衰,远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挑战着传统泡菜及其生产方式,在传承的同时需要创新,为更好地保持原品质,改变发酵加工方式,是产业发展的趋势。浅发酵与冷加工不仅能提升产品品质,而且可以解决泡菜后酸化的问题,也能顺应当今国际倡导的低酸、低盐化的要求。本文据作者研究团队多年的持续研究,结合国内外实际及相关资料,提出“泡菜浅发酵-冷加工”方法及路径。本文研究了泡菜浅发酵和冷加工的概念及特点、工艺及技术参数、生产菌种及设施设备等,阐明了肠膜明串珠菌和魏斯氏菌等是浅发酵的主要菌种,揭示了常温(20~37℃,<72 h)和低温(5~15℃,>72 h)是浅发酵和冷加工的参考范围。本文为泡菜的品质提升和加工贮运提供了重要方法及路径,旨在创新引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浅发酵 冷加工 乳酸菌 生产工艺
下载PDF
浅发酵香肠仿天然风干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佳敏 王卫 +3 位作者 吉莉莉 白婷 赵志平 陈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0-167,共8页
针对浅发酵香肠仿天然风干工艺,研究了风干温度、气流速度及湿度对香肠风干时间、均匀度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优化恒温风干法工艺,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了梯度风干法下,不同温度梯度对香... 针对浅发酵香肠仿天然风干工艺,研究了风干温度、气流速度及湿度对香肠风干时间、均匀度以及感官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设计优化恒温风干法工艺,并进一步对比研究了梯度风干法下,不同温度梯度对香肠的风干特性和产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恒温风干法的工艺条件为:温度9.0℃、气流速度1.0 m/s、湿度64%。适宜的温度梯度有利于提高风干效率和提升产品品质。梯度风干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梯度7~13℃(每12 h交替一次),气流速度1.0 m/s、湿度64%。此条件下,将浅发酵香肠风干至理想水分含量时的时间为66 h,产品各项品质指标分别为:均匀度为0.987、水分含量37.693%、aw为0.875、pH为5.54、TBA为0.735 mg/kg。此梯度风干工艺能够在兼顾风干效率的同时,获得理想的产品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香肠 仿天然风干 恒温风干法 梯度风干法
下载PDF
成都地区传统酱风肉加工及其产品特性和浅发酵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吉莉莉 王卫 +3 位作者 陈林 白婷 张佳敏 康俊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2,共7页
以成都市区为中心,分别在成都不同区域采集当地家庭或作坊制作的天然风干酱风(腊)肉,以分析制作季节气候条件为基础,进行酱风肉理化及微生物特性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当地腌腊制品制作季节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早晚温差5~8℃,湿度约70%,风... 以成都市区为中心,分别在成都不同区域采集当地家庭或作坊制作的天然风干酱风(腊)肉,以分析制作季节气候条件为基础,进行酱风肉理化及微生物特性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当地腌腊制品制作季节平均气温在10℃左右,早晚温差5~8℃,湿度约70%,风速0.5~2.5 m/s。酱风肉的主要理化特征指标为:水分含量28.36%~33.41%,水分活度(a_w)0.80~0.82,pH5.90~5.98,过氧化值(POV)0.44~0.56 mg/kg,硫代巴比妥酸(TBA)0.26~0.57 mg/kg,酸价(AV)2.83~4.13 mg/kg,亚硝酸盐含量4.0~8.7 mg/kg。微生物检测结果为:菌落总数5.49~7.45 lg cfu/g,微球菌4.34~7.20 lg cfu/g,霉菌2.69~6.34 lg cfu/g,酵母菌4.34~6.34 lg cfu/g,乳酸菌3.97~7.08 lg cfu/g。根据特性指标分析认为,成都地区的酱风肉具有既不同于腌腊肉制品,又区别于西式发酵肉的"浅发酵"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腊肉 酱风肉 加工条件 理化特性 微生物特性 浅发酵
原文传递
不同发酵剂对浅渍发酵豇豆风味成分和滋味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英 张会 +3 位作者 刘小莉 施亚萍 夏秀东 周剑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95,共7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子舌技术分析接种不同发酵剂浅渍发酵豇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滋味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7和植物乳杆菌FM-LP-9单独发... 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电子舌技术分析接种不同发酵剂浅渍发酵豇豆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及滋味特征,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7和植物乳杆菌FM-LP-9单独发酵豇豆中都检测出47种风味物质,菌株SD-7与FM-LP-9混菌(1∶1)发酵和自然发酵豇豆中分别检测出59种和44种风味物质,表明混菌发酵有利于增加发酵产品风味种类;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酸类、酯类等8类风味成分对豇豆风味品质的影响分为4种,且在该主成分评价模型下可区分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电子舌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发酵豇豆的酸味、苦味和涩味影响值高于接种发酵。综上,混合接种发酵可提高豇豆发酵产品的风味组分和改善产品的滋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豇豆 发酵 气质联用 电子舌 风味 滋味
下载PDF
浅渍法发酵豇豆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英 任宇杰 +3 位作者 吴刚 施亚萍 王帆 刘小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63-167,共5页
以具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7和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FM-LP-9为复合发酵剂(1∶1),采用浅渍法发酵豇豆。以硬度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 以具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SD-7和具有优良抗氧化能力的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FM-LP-9为复合发酵剂(1∶1),采用浅渍法发酵豇豆。以硬度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试验研究复合发酵剂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浅渍法发酵豇豆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温度25℃,接种量5%,发酵时间125 h,在此优化条件下,得到的浅渍法发酵豇豆硬度为47.31 N,感官评分为90.98分,香气浓郁、口感脆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渍法发酵 豇豆 响应面法 工艺优化
下载PDF
浅度发酵-人工湿地法处理村寨生活污水案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海宁 邵红艳 +1 位作者 熊小龙 刘定富 《中国沼气》 2018年第6期89-93,共5页
我国多数地方的村寨生活污水一般采用化粪池(厌氧法)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污水中的BOD5一般仅降低20%左右,大量悬浮物随污水一起排出,给自然水体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某村寨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浅度发酵与人... 我国多数地方的村寨生活污水一般采用化粪池(厌氧法)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污水中的BOD5一般仅降低20%左右,大量悬浮物随污水一起排出,给自然水体及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文章以贵州省铜仁市某村寨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浅度发酵与人工湿地组合法处理。实践表明:浅度发酵-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能有效处理村寨生活污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能够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要求。整个处理过程工艺简单,运行成本低(仅为常用的A^2/O法的1/3),可以满足村寨生活污水达标排放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寨生活污水 发酵 人工湿地 化学需氧量 氨氮
下载PDF
发酵料浅地沟栽培平菇新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治江 《食用菌》 2003年第5期24-25,共2页
关键词 发酵地沟 平菇 栽培技术 栽培季节 栽培场地 培养料 播种 发菌管理 出菇管理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山楂果酒浅度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门戈阳 钟瑞敏 +1 位作者 何焕开 吴蓝洁 《轻工科技》 2018年第6期13-15,19,共4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山楂果酒浅度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初始糖度、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3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对果酒发酵的影响。以酒精度达到3%vol(20℃)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目标,得到果酒浅度发酵的最优... 采用响应面法对山楂果酒浅度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分析初始糖度、酵母添加量、发酵温度3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对果酒发酵的影响。以酒精度达到3%vol(20℃)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目标,得到果酒浅度发酵的最优工艺参数:初始糖度18%、酵母添加量0.1%、发酵温度31℃,所需时间为24.08h。经验证,该条件下发酵,达到酒精度为3%vol(20℃)所需时间为(24±0.5)h,和理论预测值高度吻合。得到的山楂果酒澄清透明,酒色呈宝石红色,有明显山楂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果酒 发酵工艺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应用不同槽式系统的鸡粪好氧发酵实验效果对比
18
作者 王文林 刘菊莲 +2 位作者 孙洁 胡馨月 胡登吉 《绿色科技》 2021年第23期184-187,共4页
以宁夏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深槽式发酵系统和浅槽式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鸡粪和返回料进行了好氧发酵实验,在环境和设施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开展了为期3个月(10月、11月、12月)的实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深槽式发酵池起温... 以宁夏顺宝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使用的深槽式发酵系统和浅槽式发酵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鸡粪和返回料进行了好氧发酵实验,在环境和设施条件一致的条件下,开展了为期3个月(10月、11月、12月)的实验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深槽式发酵池起温速度高于浅槽式发酵池,出料口半成品水分低于浅槽式发酵池,腐殖酸含量深槽式发酵池高于浅槽式发酵池,种子发芽指数深槽式发酵池高于浅槽式发酵池,有机质、总养分、pH值各项指标深槽式发酵池和浅槽式发酵池中无明显区别,整体效果为深槽式发酵系统优于浅槽式发酵系统,可为北方地区畜禽粪便在低温季节进行槽式好氧发酵处理和选择上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粪 深槽式好氧发酵系统 槽式好氧发酵系统 效果
下载PDF
不同盐度和腌制时间对雪菜的影响
19
作者 任锡亮 高天一 +2 位作者 莫旺成 王洁 孟秋峰 《中国果菜》 2023年第10期25-28,共4页
以‘稻草芥’和‘甬雪9号’为试验材料,开展加工青雪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工青雪菜应选择叶柄绿的品种,采用10%的盐度,腌制24~30 h为宜;并于-20℃速冻后分别贮藏30 d和45 d,雪菜的品质差别不显著,产品色泽绿,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 以‘稻草芥’和‘甬雪9号’为试验材料,开展加工青雪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加工青雪菜应选择叶柄绿的品种,采用10%的盐度,腌制24~30 h为宜;并于-20℃速冻后分别贮藏30 d和45 d,雪菜的品质差别不显著,产品色泽绿,亚硝酸盐含量远低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本研究可为雪菜浅加工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菜 亚硝酸盐 浅发酵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酱兔产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佳敏 郭强 +3 位作者 王卫 白婷 赵志平 唐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77,184,共8页
分别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和热风烘烤干燥工艺加工传统酱兔,并将2种干燥工艺下的酱兔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风烘烤干燥产品相比,仿天然风干产品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水平上显著较... 分别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和热风烘烤干燥工艺加工传统酱兔,并将2种干燥工艺下的酱兔产品进行比较,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产品理化、微生物及风味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热风烘烤干燥产品相比,仿天然风干产品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水平上显著较高,尤其是酵母菌和微球菌,分别达到4.25 lgCFU/g和3.82 lgCFU/g;2组产品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值相差不大,但仿天然自控冷风干产品的pH和硫代巴比妥酸值显著较低;仿天然风干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检出79种,比热风干燥组高出22种,除醇类物质外各类风味物质含量均高于热风烘烤干燥组,仿天然风干组在口感、色泽、香味、组织状态的感官得分也均高于热风烘烤干燥组。采用仿天然风干工艺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产品氧化,提升产品风味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发酵 酱兔 仿天然风干 挥发性风味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