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桂北龙胜浅变质碎屑岩中金矿属于造山型金矿
1
作者 魏翔宇 赵延朋 +1 位作者 高家昊 莫江平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3-44,共2页
桂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已发现金矿床(点)70多处,但面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处境。2020~2022年,申请者及其团队对桂北龙胜大地金矿开展普查、详查工作,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是桂北金矿找矿重要的窗口和突破口。桂北龙胜地区位于... 桂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已发现金矿床(点)70多处,但面临“只见星星不见月亮”的尴尬处境。2020~2022年,申请者及其团队对桂北龙胜大地金矿开展普查、详查工作,矿床规模达到中型以上,是桂北金矿找矿重要的窗口和突破口。桂北龙胜地区位于江南造山带的西南端,是湘黔桂金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黔东南和湘西地区陆续发现造山型金矿(文静等,2022;陈军等,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型金矿 桂北龙胜 浅变质碎屑岩 矿床成因
下载PDF
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影响因素研究——以贵州省三穗县为例
2
作者 张宗祥 蒋向东 +4 位作者 柯龙跃 郑娇 尚荣 陈柄龙 祖正远 《贵州地质》 2024年第2期167-172,共6页
为了解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的基本特征,文章以贵州三穗县为例,在该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服务”成果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作图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风险斜坡的基本类型,详细分析了风险斜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总结了风险... 为了解浅变质岩地区风险斜坡的基本特征,文章以贵州三穗县为例,在该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及风险评价服务”成果基础上,通过数据统计、作图分析等方法,讨论了风险斜坡的基本类型,详细分析了风险斜坡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总结了风险斜坡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黔东-湘西”浅变质岩分布区国土资源部门制定防灾减灾预案、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开发利用决策等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岩区 风险斜坡 影响因素 三穗县 贵州省
下载PDF
浅变质碎裂岩体隧道洞口失稳滑塌特征与处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春军伟 杨春平 《交通科技》 2023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浅变质碎裂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强烈,且风化层厚度较厚,隧道在进、出洞过程中易发生坡体失稳滑塌事故。文中以某高速公路穿越浅变质碎裂岩体的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对洞口失稳滑塌事故的特征及病害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灾害处治... 浅变质碎裂岩体受节理裂隙切割强烈,且风化层厚度较厚,隧道在进、出洞过程中易发生坡体失稳滑塌事故。文中以某高速公路穿越浅变质碎裂岩体的隧道为研究对象,在对洞口失稳滑塌事故的特征及病害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灾害处治方案,并通过实际施工效果对方案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隧道洞口地形、地质条件、季节性雨雪,以及施工管控不当是诱发仰坡失稳滑塌的主要因素;采用“强腰、锁脚、固顶”的综合处治措施可有效提高坡体的抗滑能力;通过增大及增高洞门墙结构并加大洞顶填土的回填坡度,可显著改善坡脚反压回填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浅变质 失稳滑塌 处治措施
下载PDF
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建波 刘建辉 郑常青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75-486,共12页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该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该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构成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加积杂岩。在此基础上,厘定了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成因模型,并对苏鲁造山带的东延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鲁造山带 浅变质 板块俯冲 超高压变质 加积杂岩 大地构造意义 浅变质岩系 成因关系 超高压变质 变质作用
下载PDF
黔东南地区浅变质岩骨料在混凝土工程中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侯源涛 王晓雄 +1 位作者 杨黔 谢福助 《石材》 2023年第10期45-51,共7页
本研究综述了黔东南地区浅变质岩的相关特性及其在混凝土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总结分析了浅变质岩骨料的碱-硅酸反应抑制措施和基于其特征的合适应用场景。
关键词 浅变质 骨料 碱骨料反应 抑制措施 力学性能 工程应用
下载PDF
赣东北婺源—德兴地区新元古代浅变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树文 杨朋涛 +5 位作者 王宗起 罗平 王永庆 罗国辉 王伟 郭博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1-593,共13页
赣东北婺源——德兴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浅变质火山岩主要由变质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浅变质玄武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尖晶石辉橄岩低度部分熔融,英安岩岩浆起源于壳源杂砂岩部分熔融,流... 赣东北婺源——德兴地区新元古代地层中浅变质火山岩主要由变质玄武岩、英安岩和流纹岩组成。全岩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浅变质玄武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起源于尖晶石辉橄岩低度部分熔融,英安岩岩浆起源于壳源杂砂岩部分熔融,流纹岩可能为英安质岩浆结晶分异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揭示婺源浅变质英安岩形成于861±8Ma,德兴张村西浅变质流纹岩形成于860±3Ma,铜厂铜矿矿区凝灰质板岩形成于860±6Ma,均为早新元古代Tonian期。同时这些定年样品中保存了2.8~2.5Ga、2.0~1.7Ga和~1.0Ga的继承或捕获锆石记录。结合浅变质玄武岩和英安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这套岩石最有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安第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弧后盆地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火山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构造背景 赣东北地区
下载PDF
浅变质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以漠河盆地漠河组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苗忠英 赵省民 +4 位作者 邓坚 陆程 师生宝 王晶 毛立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4-143,共10页
漠河盆地漠河组发育有浅变质烃源岩,目前还未见对其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的公开报道。为了探讨其生标特征,应用生标参数判识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母质来源和热演化程度而展开本项研究。结果表明:①饱和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1~C27,以... 漠河盆地漠河组发育有浅变质烃源岩,目前还未见对其生物标志物地球化学的公开报道。为了探讨其生标特征,应用生标参数判识烃源岩的沉积环境、有机母质来源和热演化程度而展开本项研究。结果表明:①饱和烃碳数分布范围为C11~C27,以C17为主峰;轻重比(∑C21-/∑C22+)为4.0~6.3,平均为5.3;OEP为1.00~1.26,平均为1.17;Pr/Ph为0.9~1.4,平均值为1.2;伽马蜡烷指数为0.23~0.30,平均为0.27;升藿烷指数为0.04~0.06。②萜烷中藿烷的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三环萜烷,四环萜烷的相对含量最低;规则甾烷的相对含量为C29〉C27〉C28,C27、C28、C29aaa-规则甾烷(20R)的相对峰高呈“V”字型。③重排甾烷和重排藿烷的相对含量较低;8-胡萝卜烷、奥利烷和25-降藿烷的峰形特征明显。综合多项生标参数并结合沉积环境和构造演化特征分析认为,漠河组浅变质烃源岩沉积于强还原的湖泊环境、沉积水体具有一定的盐度,有机质为陆生高等植物和低等水生生物双重来源,现已热演化至高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 烃源岩 浅变质 漠河组 漠河盆地
下载PDF
内蒙古中西部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形成过程 被引量:31
8
作者 聂凤军 江思宏 +2 位作者 侯万荣 刘翼飞 肖伟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70,共13页
从地质-构造单元上看,内蒙古中西部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区内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代表性矿床有常山壕(特大型)、朱拉扎嘎(大型)和赛音乌苏(中型)金矿床。金矿化大都在白云鄂博和渣尔泰裂... 从地质-构造单元上看,内蒙古中西部位于华北陆台北缘西段,区内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点)星罗棋布,并且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代表性矿床有常山壕(特大型)、朱拉扎嘎(大型)和赛音乌苏(中型)金矿床。金矿化大都在白云鄂博和渣尔泰裂谷带中元古界砂岩、粉砂岩、碳质板岩、千枚岩和片岩中呈层状、似层状和网脉状产出,并且与古生代侵入岩脉群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上述3处金矿床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但是它们的产出环境、地质特征和形成机理大体相似,并且可与乌兹别克斯坦穆龙套超大型金矿床相对比。金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间与古大陆边缘裂谷带构造-岩浆活动高峰期相吻合,其中海西期构造变形和岩浆侵位所诱发的热液活动是导致金矿床形成的主导控制因素。浅变质岩为容矿围岩的金矿床属中-低温热液金矿床,是地壳特定演化阶段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矿床 浅变质 地质特征 时空分布 成矿作用 内蒙古中西部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南部浅变质岩的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1
9
作者 谢智 陈江峰 +4 位作者 董树文 李惠民 周泰禧 左义成 周红英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5-340,共6页
在大别造山带南部,出露与超高压榴辉岩伴生,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浅变质岩的锆石U- Pb 年龄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晋宁早期(1100 ±140 Ma) ,与扬子地块南缘的一些岩浆岩的年龄相似。浅变质岩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及超... 在大别造山带南部,出露与超高压榴辉岩伴生,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浅变质岩的锆石U- Pb 年龄表明,其原岩形成时代为晋宁早期(1100 ±140 Ma) ,与扬子地块南缘的一些岩浆岩的年龄相似。浅变质岩不一致线下交点年龄及超高压地块区域片麻岩的锆石测定结果表明,它们均受到加里东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印支期超高压变质作用仅使浅变质岩的Rb- Sr 体系重置而没有影响到其U- Pb 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 锆石 晋宁早期 变质 铀-铅年龄
下载PDF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的浅变质岩 被引量:27
10
作者 周建波 郑永飞 +1 位作者 李龙 谢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8,共10页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零星出露有若干呈构造残片状产出的浅变质岩 ,主要以变质碎屑岩 -千枚岩 -大理岩组合为代表 ,遭受过低绿片岩相变质和脆 -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 ,与围岩均为构造接触 (断层或韧性剪切带 )。微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 ... 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内部零星出露有若干呈构造残片状产出的浅变质岩 ,主要以变质碎屑岩 -千枚岩 -大理岩组合为代表 ,遭受过低绿片岩相变质和脆 -韧性变形作用的改造 ,与围岩均为构造接触 (断层或韧性剪切带 )。微古生物化石研究表明 ,其原岩为震旦纪前后扬子板块北缘的浅海相沉积。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指示 ,它们经历过加里东期和印支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 ,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经受的构造热事件时间一致 ;氧同位素研究得到 ,部分浅变质岩原岩曾遭受过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与区域超高压岩石的氧同位素特征一致。这些浅变质岩的原岩为扬子板块北缘震旦系沉积岩及其中的火山碎屑岩 ,构造上具有板块俯冲过程中的刮削岩片 -构造加积楔的产状和形成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 超高压岩石 加积楔 板块俯冲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机制 变质作用 氧同位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基底浅变质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23
11
作者 冯子辉 孙春林 +1 位作者 刘伟 李景坤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3-78,共6页
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处于浅变质阶段。岩石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0.05%~2.08%,氯仿沥青“A”含量0.0003%~0.0029%,MAB抽提物含量0.0012%~0.0028%,H/C摩尔比0.10~0.52,Ro范围2.98%~4.16%。随成熟度的增加,可溶有... 松辽盆地基底石炭-二叠系地层处于浅变质阶段。岩石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0.05%~2.08%,氯仿沥青“A”含量0.0003%~0.0029%,MAB抽提物含量0.0012%~0.0028%,H/C摩尔比0.10~0.52,Ro范围2.98%~4.16%。随成熟度的增加,可溶有机质含量以及干酪根H/C摩尔比降低。按岩石抽提物的正构烷烃分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可把样品分为两类,第一类样品中正构烷烃分布呈偶碳优势,伽马蜡烷丰度高、C28甾烷丰度高,反映高盐度环境菌、藻有机质的贡献;第二类样品中正构烷烃分布呈奇碳优势,伽马蜡烷丰度低、C29甾烷丰度高,反映陆源植物为主要生源的沉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 有机地球化学 碳同位素 生物标志物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澜沧江杂岩带澜沧群浅变质岩系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8
12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1 位作者 冀磊 刘利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975-2985,共11页
澜沧群出露于滇西"三江"地区的南段,其主要岩石由遭受低级变质作用改造的泥质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这些岩石普遍经历了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随后的洋陆俯冲过程,是研究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的重要窗口。但是有关澜沧群的... 澜沧群出露于滇西"三江"地区的南段,其主要岩石由遭受低级变质作用改造的泥质岩和基性火山岩组成。这些岩石普遍经历了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以及随后的洋陆俯冲过程,是研究古特提斯洋俯冲-碰撞过程的重要窗口。但是有关澜沧群的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形成的构造背景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多种争议。本文对澜沧群中3件石英岩和1件绢云母变质石英砂岩样品中分选出的碎屑锆石进行了阴极发光图像分析和LA-ICP-MS U-Pb年代学研究。澜沧群浅变质岩系碎屑锆石具有明显或弱的振荡环带和较高的Th/U比值,表明岩浆成因。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4件浅变质岩石样品均得到了两组主要年龄峰值,分别为530Ma和930Ma、570Ma和915Ma、540Ma和960Ma、570Ma和910Ma。本次研究中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570~530Ma和960~910Ma。其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年龄峰值~530Ma,支持了前人认为澜沧群沉积时代为中奥陶纪(462~454Ma)的认识。本研究中澜沧群浅变质岩系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特征表明源区可能主要为泛非期和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裂解过程中形成的岩浆岩。碎屑锆石磨圆较好指示其经历了较长距离的搬运。澜沧群浅变质岩系碎屑锆石与羌塘、特提斯喜马拉雅和拉萨地体变沉积岩或地层中碎屑锆石具有相似的年龄分布特征,表明它们可能具有相似的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浅变质岩系 澜沧群 澜沧江杂岩带 古特提斯洋
下载PDF
赣东北地区浅变质岩中微古植物及其形成时代讨论 被引量:16
13
作者 文子才 楼法生 +1 位作者 黄志忠 吴新华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81-289,共9页
赣东北地区大面积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 ,该套地层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资料 ,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 1∶5万区调工作的开展 ,相继获得了一批微古植物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存在微... 赣东北地区大面积出露一套浅变质岩系 ,该套地层由于缺乏可靠的化石资料 ,其时代归属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随着 1∶5万区调工作的开展 ,相继获得了一批微古植物资料 ,并对所获得的这些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在研究区内共存在微古植物 73属 173种 ,据统计 ,其所代表的时代绝大部分为中新元古代。根据微古植物组合 ,结合地层层序及有关同位素的测定年龄数据 ,认为研究区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应为中新元古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元古代 微古植物 江西 浅变质岩系 形成时代 地层层序
下载PDF
浅变质板岩非定常开尔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小军 刘新荣 +1 位作者 王军保 许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75-979,共5页
随着岩石蠕变特性在不同含水状态下试验研究的逐步开展,为了实际工程所需,应先提出能合理描述其蠕变规律的本构模型。为了准确描述浅变质板岩的蠕变行为,首先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定常粘滞体元件,该元件的黏滞系数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然后... 随着岩石蠕变特性在不同含水状态下试验研究的逐步开展,为了实际工程所需,应先提出能合理描述其蠕变规律的本构模型。为了准确描述浅变质板岩的蠕变行为,首先提出了一个新的非定常粘滞体元件,该元件的黏滞系数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然后将该元件替换常规Kelvin模型中的定常粘滞体元件,建立了一种新的非定常Kelvin模型,并推导了模型的蠕变方程。最后基于浅变质板岩试样单轴压缩蠕变试验结果,采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反演了非定常Kelvin模型和常规Kelvin模型的蠕变参数。通过对比试验曲线与拟合曲线发现:在不同应力水平下,相对于常规Kelvin模型,非定常Kelvin模型拟合曲线与试验结果更加吻合,说明该模型能够更好的描述浅变质板岩的蠕变特性,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板岩 非定常Kelvin模型 黏性系数
下载PDF
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建波 郑常青 +1 位作者 刘建辉 田东江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1-68,共8页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 大别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部分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形成于新元古代扬子板块北缘的裂陷盆地中,并遭受新元古代岩浆侵位和以寒冷气候位特征的大气降水热液蚀变,共同经历了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有关的构造热事件;因此认为这些浅变质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下来的构造残片,为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加积杂岩,并为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的俯冲和碰撞的动力学过程提供有力的科学佐证。在此基础上,厘定了大别造山带浅变质岩的形成及其与扬子大陆板块俯冲的构造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别造山带 浅变质 板块府冲 超高压变质 加积杂岩
下载PDF
江西宁都葛藤嘴浅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模式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芝 王登红 +1 位作者 邹新勇 陈振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421-422,共2页
江西宁都葛藤嘴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新近发现的新类型稀土矿床,成矿母岩为一套浅变质岩系。本文对矿区内的浅变质岩岩石类型、稀土元素含量及风化壳中稀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成矿模式。矿区内岩石类型有变质砂岩、变质凝灰岩... 江西宁都葛藤嘴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新近发现的新类型稀土矿床,成矿母岩为一套浅变质岩系。本文对矿区内的浅变质岩岩石类型、稀土元素含量及风化壳中稀土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了成矿模式。矿区内岩石类型有变质砂岩、变质凝灰岩、千枚岩及片岩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稀土元素 成矿模式 江西
下载PDF
江西大背坞地区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变形特征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柏林 董法先 沈庭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1-317,T001,共8页
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不同于长英质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以江西大背坞地区为例,阐述了在浅变质碎屑岩中鉴别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提出这种变形的构造岩的分类方案,同时对大背坞地区韧性剪切带进行应变测量和剪切位移估算... 浅变质碎屑岩中韧性剪切带的变形特征不同于长英质岩石中的韧性剪切带。以江西大背坞地区为例,阐述了在浅变质碎屑岩中鉴别韧性剪切带的标志,提出这种变形的构造岩的分类方案,同时对大背坞地区韧性剪切带进行应变测量和剪切位移估算,最后在岩石组构特征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这种韧性变形机制是粒间滑动和粒内变形,其形成深度5~8km、温度250~350℃、压力010~020GPa,是一种发育在地壳浅层次的低温低压条件下的韧性变形,其变形变质作用相当于低绿片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背坞地区 浅变质碎屑岩 韧性剪切带 碎屑岩
下载PDF
浅变质岩热模拟实验及天然气成藏潜力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春 戴金星 +2 位作者 陈汉林 罗霞 郑军卫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0-207,共8页
以松辽盆地为例,通过热模拟实验及热模拟产物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对极低级浅变质岩(泥板岩)的生烃能力及产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物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偏重,大量生气阶段(450~550℃)δ13C1值为-31.4‰^-22.3‰,同位素序列为1... 以松辽盆地为例,通过热模拟实验及热模拟产物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对极低级浅变质岩(泥板岩)的生烃能力及产物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产物烷烃气碳同位素组成偏重,大量生气阶段(450~550℃)δ13C1值为-31.4‰^-22.3‰,同位素序列为1δ3C1<1δ3C2<1δ3C3或1δ3C1<1δ3C2、1δ3C3<1δ3C2,共性特征为1δ3C1<1δ3C2、δ13CCO2<-10.0‰,显示为有机成因天然气;导致碳同位素组成偏重的原因是浅变质岩中的生气母质具有较重的碳同位素组成。高温作用可能使碳同位素系列部分倒转,但机制尚不明确。根据模拟实验气态烃产率探讨了浅变质岩的生气潜力,认为肇深6井4 115.47 m泥板岩生气能力达到86.4 m3/t,预测松辽盆地基底浅变质岩在长垣以东地区生气强度能够达到20×108m3/km2,具备形成一定规模气藏的生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级浅变质 热模拟实验 生烃潜力 碳同位素 成藏潜力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中央隆起带基底浅变质岩岩性测井解释及其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春燕 史鹏宇 +3 位作者 李晶 覃豪 金雪英 杨黎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5-132,共8页
为了确定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分布特征、支撑勘探评价工作,通过岩心刻度测井,总结了基岩测井响应特征并确定了测井分类方案。首先应用K—A图解判断原岩;其次应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孔隙度差识别岩石成分,应用FMI图像模式判别结构、构造... 为了确定古中央隆起带基底岩性分布特征、支撑勘探评价工作,通过岩心刻度测井,总结了基岩测井响应特征并确定了测井分类方案。首先应用K—A图解判断原岩;其次应用自然伽马—中子密度孔隙度差识别岩石成分,应用FMI图像模式判别结构、构造;最后采用“原岩+成分+结构”的方法确定岩石类型,可识别9种岩石类型,解释符合率达92.6%,落实了岩性平面分布特征。针对优势岩性部署了4口井,其中2口井试气获得工业气,1口井试气获得低产气,1口井试气为干层,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央隆起带 浅变质 岩性识别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片的岩石组成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贻灿 刘理湘 +1 位作者 古晓锋 刘佳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287,共15页
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奥陶纪变质火山岩中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片至少包含两类岩石,即750~720 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 Ma的变质辉长岩。其中,变质花岗岩的形... 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室内岩石薄片观察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别山北淮阳带西段原"定远组"奥陶纪变质火山岩中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片至少包含两类岩石,即750~720 Ma的变质花岗岩和635 Ma的变质辉长岩。其中,变质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与北淮阳带东段庐镇关杂岩的形成时代一致。这两类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石都经过了强烈的构造变形和绿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以构造透镜体或岩片形式产于奥陶纪的变质火山岩带(原"定远组")中,并且与华南陆块北缘湖北随州—枣阳一带发育的2期大规模新元古代中、晚期基性岩墙群和花岗岩的时代以及大别山超高压岩石的原岩时代一致。这些成果进一步证明,它们可能是印支期华南陆块发生俯冲的初始阶段陆壳内部最早被拆离、解耦的岩片,并在南、北陆块汇聚、碰撞及造山过程中被推覆到华北陆块南缘古生代浅变质岩系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变质岩片 新元古代 大陆俯冲 俯冲陆壳内部的拆离 北淮阳带西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