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1篇文章
< 1 2 6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土壤水盐动态BP网络模型研究 被引量:29
1
作者 乔冬梅 史海滨 霍再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2-46,共5页
针对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水盐动态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水盐动态的模拟和预报中,建立了根系活动层0~60 cm和0~100 cm深度内土壤水盐动态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以生育时段初平均土壤含水率、平... 针对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根系层土壤水盐动态模拟中存在的问题,将人工神经网络引入水盐动态的模拟和预报中,建立了根系活动层0~60 cm和0~100 cm深度内土壤水盐动态的BP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以生育时段初平均土壤含水率、平均土壤盐分指标、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盐分指标、时段内水面蒸发量、降雨量(包括灌水量)、生育期日序列7个因素为输入因子,以生育时段末平均土壤水分、平均土壤盐分指标为输出因子的BP网络模型可有效表征土壤水盐动态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复杂关系,并且有较高的精度.该研究为分析浅地下水埋深条件下作物生育期内土壤水盐动态规律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是对传统土壤水盐动态研究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盐动态 BP网络 模型 浅地下水埋深
下载PDF
花后浅地下水埋深对小麦高光谱特征的影响及叶绿素估算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吴启侠 晏军 +3 位作者 朱建强 李东伟 周新国 郭树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9-35,共7页
江汉平原春季雨水较多,小麦中后期易受渍害。【目的】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于渍害监测,为渍害监测提供一种无损、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在小麦花后设置不同地下水埋深(0、20和40 cm)处理,分别于处理后8、17、28 d监测小麦冠层光谱反... 江汉平原春季雨水较多,小麦中后期易受渍害。【目的】将高光谱遥感技术应用于渍害监测,为渍害监测提供一种无损、快捷的诊断方法。【方法】在小麦花后设置不同地下水埋深(0、20和40 cm)处理,分别于处理后8、17、28 d监测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和旗叶叶绿素量,分析了小麦花后浅地下水埋深对冠层高光谱特征的影响,并建立了叶绿素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小麦花后0 cm、20 cm地下水埋深持续17 d左右时,小麦冠层反射光谱中蓝紫光波段与红光波段形成的2个吸收谷比40 cm的平坦,而2个吸收谷之间的反射峰变陡,红边位置发生蓝移,且地下水埋深越浅,持续时间越长,2个吸收谷越平坦,蓝移位移越大。浅地下水埋深胁迫小麦旗叶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叶绿素(Chl(a+b))量分别与红边位置(λr)、红边偏度(Sr)以及红边峰度(Kr)呈线性、线性和一元二次曲线关系。选取λr、Sr、Kr三个特征因子作为网络输入层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浅地下水埋深胁迫小麦旗叶Chla、Chlb、Chl(a+b)量,建立的模型其拟合精度高(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2 5、0.700 2、0.850 8、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146、0.048、0.173)。【结论】以λr、Sr、Kr为输入层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作为估算浅地下水埋深胁迫小麦旗叶叶绿素量的高光谱估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浅地下水埋深 高光谱 红边参数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浅地下水位条件下的弱性土质基础施工
3
作者 袁小华 龚文凯 《江西电力》 2005年第1期40-41,45,共3页
介绍输电线路工程中,在浅地下水位条件下,管井降水法在砂土、粉土等弱性土质基础上的施工应用。根据500kV漯河至开封输电线路的施工实践,对传统抽水开挖与管井降水法进行功效比较,并从安全质量、施工时间、人力物耗等角度予以分析总结。
关键词 施工 浅地下水 弱性土 管井降水 效果分析
下载PDF
扬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小伟 姚敏 刘平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24年第10期35-40,共6页
为研究扬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应用统计分析法、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及离子比值法等,对扬州市2023年浅层地下水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扬州浅层地下水阳离子以Ca^(2+)、Mg^(2+)、Na^(+)为主,阴离子以C... 为研究扬州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综合应用统计分析法、Piper三线图解法、Gibbs图解法及离子比值法等,对扬州市2023年浅层地下水进行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扬州浅层地下水阳离子以Ca^(2+)、Mg^(2+)、Na^(+)为主,阴离子以Cl^(-)和HCO_(3)^(-)为主;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HCO_(3)^(-)-Ca·Mg型和HCO_(3)^(-)·Cl^(-)-Ca·Na型为主;主要阴、阳离子存在空间差异性,总体呈现由南至北增高的趋势,在局部区域出现极值;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和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少数地区还受到阳离子交换影响;地下水化学组分主要来源于硅酸盐岩与碳酸盐岩的溶解作用,部分还来自蒸发岩盐的风化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空间差异 成因分析 扬州
下载PDF
无锡市浅层地下水的化学影响因子及贡献率解析
5
作者 李亮 周锴锷 +6 位作者 李洁 龚建师 檀梦皎 张飞 朱应新 刘林 叶永红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4期440-451,共12页
地下水化学影响因子的准确判断是地下水污染评价等级划分、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无锡市67组浅层地下水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因子分析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地下水化学影响因子进行解... 地下水化学影响因子的准确判断是地下水污染评价等级划分、治理方案选择和治理目标确立的重要依据。文章以无锡市67组浅层地下水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数理统计、因子分析和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对地下水化学影响因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①无锡市浅层地下水质量等级评价中Ⅲ类水占比53.7%,超Ⅲ类水占比46.3%,超标离子依次为COD、NH_(4)^(+)、NO_(3)^(-)、SO_(4)^(2-),表明地下水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②地下水类型共9种,以HCO_(3)^(-)Ca·Na型、HCO_(3)^(-)Ca型和HCO_(3)·SO_(4)-Ca·Na型为主,占样品总数的76.1%,表明地下水化学优势离子明显,即影响因子较为集中;③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该区影响地下水化学的3大公因子,即自然演化影响因子F1、工业生产影响因子F2和农业生产影响因子F3,累计方差贡献率为76.05%,它们对地下水化学指标的综合贡献率分别为57.44%、27.62%和14.94%,说明自然演化是地下水主要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工业、农业活动对可能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化学组分影响较大,且工业活动的影响大于农业活动。地下水化学指标实测浓度与绝对因子得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的预测浓度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化学影响因子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锡市 地下水 影响因子解析 因子分析 绝对因子得分 回归分析
下载PDF
大汶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晓波 李静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5-1026,共12页
泰安市是黄河流域下游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地下水是其重要的供水水源.为查明大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浅层地下水80组,对其12项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饱和... 泰安市是黄河流域下游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地下水是其重要的供水水源.为查明大汶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采集浅层地下水80组,对其12项化学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水化学图解、饱和指数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水化学组分的空间分布、水化学特征,讨论了控制水化学组分的主要离子来源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大汶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pH介于6.52~8.00之间,TDS(溶解性总固体)浓度介于364.00~2627.00 mg/L之间,以淡水、微咸水为主,由东向西沿着地下水流向逐渐升高;TH(总硬度)介于245.06~1235.02 mg/L之间,以硬水、极硬水为主.②地下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无主导成分,以混合型为主,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以HCO_(3)-Ca型、HCO_(3)·SO_(4)-Ca型为主,同时出现了NO_(3)型水,建设用地水化学类型多达14种,其次为耕地(13种)和林地(6种).③地下水中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岩、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岩盐、石膏处于不饱和状态,方解石、白云石处于溶解沉淀的平衡状态.研究显示,大汶河流域中下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阳离子交替吸附作用较弱,同时也受到了农业和工业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汶河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Gibbs图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煤炭资源型城市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郑慧铭 张丰 +2 位作者 史启朋 仝路 孟甲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于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化和转型发展至关重要。山东省济宁市是典型的矿城一体化城市,选取济宁市都市区为研究区,通过对比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对其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整体为偏碱性硬水,水化学类型倾向于由HCO_(3)-Ca·Mg和HCO_(3)-Na·Ca向HCO_(3)·SO_(4)-Ca、HCO_(3)·Cl-Ca·Mg、HCO_(3)-Na·Ca·Mg、HCO_(3)·Cl-Na·Ca转变。研究区水化学组分的主控因素为水岩作用,其水化学特征主要受碳酸盐岩溶滤作用、农业生产和含氟矿物溶滤作用的影响,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当地工业制造业和采矿业影响逐渐增强。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影响因素 多元分析 煤炭资源型城市
下载PDF
滹沱河石家庄段浅层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书缘 张威 +6 位作者 董一慧 朱玉晨 刘雅慈 王妍妍 王平 李佳乐 孔祥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9,共10页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 为识别地下水回补过程中磺胺类抗生素(SAs)的污染特征及风险水平,于2020—2021年分2期采集滹沱河补水沿线16口浅层监测井的地下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分析地下水中20种SAs的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并利用风险熵值法进行生态及人体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地下水中SAs总体污染程度较低,回补初期地下水中共检出7种SAs,按检出率大小依次为磺胺甲恶唑(93.75%)、磺胺嘧啶(37.50%)、磺胺氯哒嗪(18.75%)、磺胺吡啶(18.75%)、磺胺甲氧嘧啶(6.25%)、磺胺脒(6.25%)、磺胺醋酰(6.25%),平均检出浓度最高的为磺胺嘧啶(29 ng/L)和磺胺甲恶唑(9.2 ng/L)。在优质南水北调水回补的混合稀释作用下,地下水中SAs检出率和检出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历史污水处理厂排放及农业畜禽养殖污染是造成局部区域下水中SAs污染的主要原因。地下水中磺胺甲恶唑和磺胺嘧啶在回补初期属于中等生态风险,且磺胺嘧啶对人体健康具有中等风险。回补后期各SAs评价均无明显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 地下水 磺胺类抗生素 分布特征 风险评价 滹沱河
下载PDF
降雨对泰州市浅层地下水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张彩云 房照娟 +1 位作者 曹燕 张艺铭 《江苏水利》 2024年第10期28-31,共4页
对江苏省泰州市浅层地下水动态进行影响分析,以2023年7月7日特大暴雨(“7·7”暴雨)为例,通过分析全市19处地下水监测站埋深数据和33处雨量监测站的降水量数据,研究发现降水后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但不同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存在差异... 对江苏省泰州市浅层地下水动态进行影响分析,以2023年7月7日特大暴雨(“7·7”暴雨)为例,通过分析全市19处地下水监测站埋深数据和33处雨量监测站的降水量数据,研究发现降水后地下水位普遍上升,但不同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特征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分析降水对泰州市地下水资源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依据,对地下水资源管理等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地下水 影响趋势 泰州市
下载PDF
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葛勤 邵政 +6 位作者 梁杏 李翔 王健 吴平 陈雨洁 李骏 张仪其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08-1620,共13页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 查明岩溶地区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水岩相互作用过程,对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岩溶水资源和水生态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利用数理统计、Gibbs图、正向演替模型-端元混合模型等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了赣州梅窖镇岩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整体上呈弱碱性,TDS分布范围为27.61—360.75 mg·L^(−1),平均值为179.13 mg·L^(−1),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布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指示大气降水是主要补给来源,蒸发作用不明显;地下水化学组成的主控因素是岩石风化和人类活动,其中Ca^(2+)、Mg^(2+)以及HCO_(3)^(−)主要来源于碳酸盐、硅酸盐和蒸发盐的溶解,Na^(+)、K^(+)主要源于硅酸盐溶解,Cl^(−)、SO_(4)^(2−)及NO_(3)^(−)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通过正向演替-端元混合模型可知,岩石风化平均贡献为78.74%,大气输入和人类活动分别占12.50%和8.76%,而岩石风化中碳酸盐岩对地下水成分的贡献最大(67.64%),硅酸盐岩(7.33%)和蒸发盐岩(3.77%)的贡献较小.碳酸盐岩风化以灰岩贡献为主,平均贡献率达60.33%,其次为白云岩,平均贡献率达2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区 地下水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形成机制
下载PDF
豫北蔬菜种植区浅层地下水硝酸盐来源及对强降雨事件的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昊 李艳利 +2 位作者 高振朋 张琮 张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3-953,共11页
我国北方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人畜粪肥,引起区内浅层地下水硝酸盐(NO_(3)^(-))浓度急剧升高,但高浓度NO_(3)^(-)来源及在浅层地下水环境中转化的过程尚缺乏同位素证据,特别是强降雨事件对其影响尚不清楚。化学肥料中铵盐(N... 我国北方蔬菜种植过程中大量施用化学肥料和人畜粪肥,引起区内浅层地下水硝酸盐(NO_(3)^(-))浓度急剧升高,但高浓度NO_(3)^(-)来源及在浅层地下水环境中转化的过程尚缺乏同位素证据,特别是强降雨事件对其影响尚不清楚。化学肥料中铵盐(NH_(4)^(+))转化为NO_(3)^(-)是造成蔬菜种植区浅层地下水中NO_(3)^(-)浓度升高的重要原因,强降雨事件导致浅层地下水水位升高,土壤和包气带中剩余NH 4+氧化为NO_(3)^(-)造成地下水NO_(3)^(-)浓度升高。为验证上述假设,选择豫北某蔬菜种植基地浅层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枯水期(2021年4月)和丰水期(2021年10月)浅层地下水NO_(3)^(-)浓度及同位素组成(δ^(15)N-NO_(3)^(-)和δ^(18)O-NO_(3)^(-)),结合水化学以及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δD-H_(2)O和δ^(18)O-H_(2)O),辨识浅层地下水高浓度NO_(3)^(-)来源及其对强降雨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丰水期浅层地下水中ρ(NO_(3)^(-))范围较枯水期更大,中间值更高,分别为177.47和114.68 mg·L^(-1);(2)丰水期浅层地下水中δ^(15)N-NO_(3)^(-)和δ^(18)O-NO_(3)^(-)范围较枯水期更宽泛,δ^(15)N-NO_(3)^(-)中间值升高,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7.8‰和7.3‰,但δ^(18)O-NO_(3)^(-)中间值降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5.1‰和6.4‰;(3)丰水期浅层地下水δ^(18)O-H_(2)O范围较枯水期变窄,中间值升高,分别为-8.8‰和-9.2‰。氘盈余值(d_(e)=δD-8×δ^(18)O)范围变小,中间值降低,丰水期和枯水期分别为6.9‰和9.5‰;(4)强降雨洗脱包气带中富集15 N的NH_(4)^(+)转化为NO_(3)^(-),导致浅层地下水ρ(NO_(3)^(-))升高,δ^(15)N-NO_(3)^(-)值升高,但δ^(18)O-NO_(3)^(-)值降低;(5)贝叶斯同位素混合模型的解析结果表明,丰水期浅层地下水中NO_(3)^(-)来自于粪肥贡献率较枯水期增加,来自于土壤有机氮贡献率降低,化肥中铵态氮贡献率变化不大,但硝态氮肥贡献率增加,同时大气降水硝酸盐贡献率降低。研究结果证实,持续强降雨导致包气带中剩余的NH_(4)^(+)发生硝化作用,产生更多NO_(3)^(-)进入浅层地下水;同时降雨将地表粪肥NH_(4)^(+)转化来的NO_(3)^(-)携带进入浅层地下水。因此,需要加强蔬菜种植区肥料田间管理,做到有效使用肥料,避免过度施用肥料对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种植区 地下水 硝酸盐来源 同位素混合模型 强降雨事件
下载PDF
莱州湾南岸浅层和深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增兵 刘森 +3 位作者 王江波 马健 李汞 侯国华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79,共12页
莱州湾南岸地下水类型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淡水和卤水开采的背景下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下水环境。通过收集公开发表的地下水数据,结合已有的野外监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 莱州湾南岸地下水类型丰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地下淡水和卤水开采的背景下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下水环境。通过收集公开发表的地下水数据,结合已有的野外监测数据,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与深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浅层地下水与外界联系密切,受持续性、阶段性降水和地下水开采的综合影响,整体表现为气象-开采型。深层地下水的卤水区表现为开采型,其余区域表现为气象-开采型。在淡水和卤水的开采条件下,形成2个规模较大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地下水最低水位分别为-8.78 m和-44.60 m。依据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分布和水位特征,对地下水进行分区讨论。自南向北,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地下水径流区(S-1区)、地下水强烈混合区(S-2区)和地下水-海水相互作用区(S-3区)。S-1区受降雨入渗、山前侧向补给和地表径流的作用,伴随着长石风化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S-2区受控于地下水降落漏斗的作用,引起淡水和咸水的强烈混合,同时伴有淡水的补给过程;S-3区受卤水地下水漏斗影响明显,易造成海水倒灌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深层地下水划分为地下水径流区(D-1区)、地下水混合区(D-2区)和卤水封存区(D-3区)。D-1区地下水受山前侧向补给和浅层地下水的垂向补给,流动过程中主要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弱于S-1区;D-2区存在淡水和咸水的混合,主要是受弥散作用影响,混合作用较S-2区弱;D-3区地下水平均矿化度(TDS)值高达119624.94 mg/L,在相对隔水层的作用下,处于封存状态,始终保持高浓度状态,受地下卤水开采影响,水位持续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潍北平原 水文地球化学特征 地下水 深层地下水 水岩作用
下载PDF
超采区浅层地下水数值模拟及预测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阁 苏冬阳 +2 位作者 高春杰 苏澳 卢德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7,共15页
超采区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明确了潜水含水层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区域。基于GMS与MODFLOW软件... 超采区的地下水变化趋势分析对于区域水资源可持续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大同盆地浅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含水层结构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明确了潜水含水层为影响地下水变化的主要区域。基于GMS与MODFLOW软件,建立了大同盆地潜水含水层各向同性非均质二维非稳定流模型,利用实测地下水流场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开展了未来不同场景条件下地下水位预测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大同盆地2010—2019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6.0861亿m^(3))大于2001—2016年平均地下水补给量(5.6254亿m^(3)),地下水位下降趋势明显。若地下水开采量下降至2019年开采量的85%,至2035年平均地下水位可回升11.6 m,恢复速度约0.68 m a;若综合考虑未来水源替换工程,至2035年地下水位可显著回升,恢复速率可达1.4 m a。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大同盆地地下水管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对于我国北方类似地下水超采区的水资源管理和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盆地 地下水 地下水超采区 数值模拟 预测分析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高原湖区集约化农田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及其NO_(3)-来源的影响
14
作者 李林 陈安强 +5 位作者 陈清飞 闵金恒 胡万里 赵新梅 闫辉 张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57-2568,共12页
种植方式影响着集约化农田种植过程中的水肥投入,进而改变着农田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水中硝酸盐(NO_(3)-)来源及其贡献。为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地下水氮浓度及其水中NO_(3)-来源的影响,利用水化学、δ^(15)N-NO_(3)-和δ18O-NO_(3)-、... 种植方式影响着集约化农田种植过程中的水肥投入,进而改变着农田区浅层地下水氮浓度和水中硝酸盐(NO_(3)-)来源及其贡献。为明确不同种植方式对地下水氮浓度及其水中NO_(3)-来源的影响,利用水化学、δ^(15)N-NO_(3)-和δ18O-NO_(3)-、稳定同位素源解析模型(SIAR),研究了杞麓湖周边露天蔬菜种植区和滇池周边设施蔬菜花卉种植区(简称“设施种植区”)浅层地下水中氮浓度和NO_(3)-来源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露天蔬菜种植区旱季地下水NO_(3)^(-)-N浓度高于设施种植区,雨季则低于设施种植区;NO_(3)^(-)-N是两类种植区农田地下水中主要的氮形态,旱、雨季超过50%的样点NO_(3)^(-)-N浓度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20 mg/L)。②露天蔬菜种植区旱、雨季地下水化学类型均以HCO_(3)^(-)-Ca^(2+)·Mg^(2+)和SO_(4)^(2-)·Cl^(-)-Ca^(2+)·Mg^(2+)型为主,而设施种植区旱季以HCO_(3)^(-)-Ca^(2+)·Mg2和SO_(4)^(2-)·Cl^(-)-Ca^(2+)·Mg^(2+)型为主,雨季以SO_(4)^(2-)·Cl^(-)-Ca^(2+)·Mg^(2+)型为主。③露天蔬菜种植区旱、雨季地下水氮的转化以反硝化为主,设施种植区旱季以硝化为主,雨季以反硝化为主。氮转化过程差异也影响着地下水NO_(3)-的来源,露天蔬菜种植区旱、雨季地下水NO_(3)-主要来源为土壤有机氮(分别占45.8%和30.9%)、粪肥和污水氮(分别占27.2%和32.2%)、化肥氮(分别占23.8%和27.1%);设施种植区旱季地下水NO_(3)-主要来源为粪肥和污水氮(占59.1%),雨季为土壤有机氮(占38.8%)和化肥氮(占34.1%)。研究显示,不同种植方式主要影响着地下水氮浓度水平和NO_(3)-主要来源的贡献率,而对浅层地下水中NO_(3)-主要来源(土壤有机氮、粪肥和污水氮、化肥氮)的影响不大。地下水NO_(3)-污染防治应合理施用化学氮肥,减少土壤氮流失,加强生活污水管控和科学利用畜禽养殖粪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地下水 硝酸盐来源 同位素 集约化农田
下载PDF
丰县浅层高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富集机理
15
作者 周娇 陈菁 +3 位作者 王收 赵祥宇 陈丹 代小平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丰县地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超标,对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结合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分析等常规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水化学方法,探索研究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F^(-)浓度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 丰县地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超标,对农村居民饮水健康造成威胁。为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结合piper图、Gibbs图、离子比值分析等常规水化学方法和同位素水化学方法,探索研究区浅层高氟地下水的F^(-)浓度分布特征和富集机理。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F^(-)浓度在0.21~5.52 mg/L之间,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趋势。高氟地下水占75%,呈弱碱性环境,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SO_(4)-Cl型。浅层地下水的F^(-)富集主要受水岩交互作用控制,弱碱性环境提供的OH^(-)促进F^(-)解吸,萤石溶解、白云石和方解石沉淀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促进F^(-)释放。此外,农业灌溉和工业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对浅层地下水F^(-)浓度影响较大。蒸发浓缩作用和农业施肥仅影响部分地区F^(-)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县 高氟地下水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富集机理
下载PDF
珠江三角洲典型水产养殖区浅层地下水碘化物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估
16
作者 段磊 曾经文 +4 位作者 赵显林 丘锦荣 刘娜 陶钧实 周建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57-1674,共18页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水产养殖区浅层地下水中碘化物的来源以及存在的饮用健康风险,本研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水质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典型淡水养殖区域内鱼塘、污水处理池、居民饮用井三种类型水源...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典型水产养殖区浅层地下水中碘化物的来源以及存在的饮用健康风险,本研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水质评价和健康风险评估等方法对珠江三角洲典型淡水养殖区域内鱼塘、污水处理池、居民饮用井三种类型水源共21个代表性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2+)·HCO_(3)^(-)型为主,ρ(I^(-))介于2~343μg/L之间,其中33.3%的监测点位为高碘型水源,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部;浅层地下水中的碘易赋存于弱碱性还原环境中,而鱼塘泥沙中的富碘有机质的分解渗透作用可能会加重地下水的碘富集;城镇化进程中产生的还原性废水和垃圾渗滤液伴随着富含碳酸盐岩体中有机质的分解,都可能成为浅层高碘地下水的重要来源;研究区地表水(鱼塘水、污水处理池水)中Ⅳ类水占比为16.7%,处于较差类别,其中化学需氧量(COD_(Mn))与总氮(TN)为主要超标因子;浅层地下水质量类别最低为Ⅲ类水,整体水质较好,部分点位存在pH和ρ(I^(-))超标问题;成人的高碘饮用水健康风险较低,J4点位地下水源的儿童非致癌风险值大于1.0,建议加强对居民引用水井J4的ρ(I^(-))的常规监控,以保障儿童饮用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水质评价 碘化物 健康风险 地下水 地表水
下载PDF
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分析——以宿州市新濉河部分河段区域为例
17
作者 张惜梦 马杰 +5 位作者 沈孝珂 汪定圣 王新建 代涛 周洁 高懿凡 《自然科学》 2024年第2期405-411,共7页
本文以安徽宿州埇桥区新濉河部分河段周边的20组浅层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Piper图法、Gibbs图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 本文以安徽宿州埇桥区新濉河部分河段周边的20组浅层地下水样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了描述性统计、Piper图法、Gibbs图法、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该研究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 − Ca2 (Ca2 Mg2 )型和 Cl− − Ca2 (Ca2 Mg2 )型为主;地下水化学成分大部分受岩石风化作用影响,少数受蒸发作用影响;水岩作用与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硅酸盐岩和岩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有关。此外,人类活动也影响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及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濉河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下载PDF
赣江中游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演化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胡健 范超 卢志刚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7-44,共8页
赣江是江西省主要水源,研究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流域水质保护至关重要。选取赣江中游吉安市井开区为研究区,于2019年丰-平-枯水期各采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样45组,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PHREEQC反向... 赣江是江西省主要水源,研究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机理对流域水质保护至关重要。选取赣江中游吉安市井开区为研究区,于2019年丰-平-枯水期各采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样45组,运用数理统计、Durov图、Gibbs图、离子比例系数、PHREEQC反向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吉安市井开区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布特征和组成类型,讨论了其主控因素、主成分离子来源,并开展了典型径流路径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主要阴阳离子为HCO_(3)^(-)、Ca^(2+),个别样本中NH_(4)^(+)、NO_(3)^(-)、SO_(4)^(2-)的异常值均与人类活动有关,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_(3)-Ca型、HCO_(3)-Ca·Mg型、HCO_(3)·SO_(4)-Ca型3种;研究区地下水化学形成的主控因素为岩石风化作用;离子比值关系表明水中组分主要源于碳酸盐岩矿物的溶解作用,其中Na^(+)、K^(+)主要源于盐岩的溶解,SO_(4)^(2-)源于少量蒸发岩矿物(石膏)的溶解,Ca^(2+)、Mg^(2+)源于方解石、白云石和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水文地球化学反向模拟表明水流路径均发生白云石、石膏、岩盐的溶解作用,结合氯碱指数,地下水流存在一定的逆向阳离子交换作用。研究成果可为赣江中游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水化学特征 离子来源 PHREEQC 赣江中游
下载PDF
山东省巨野县浅层地下水咸化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
19
作者 冯国伟 刘本华 +3 位作者 徐晶 徐聪 罗杰 王琦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7-266,共10页
为了深入了解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在山东省巨野县采集20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数理统计、Durov图、主成分分析、离子比值以及矿物饱和指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咸化特征及产生机制。... 为了深入了解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形成原因,在山东省巨野县采集20组浅层地下水样品,采用数理统计、Durov图、主成分分析、离子比值以及矿物饱和指数等方法,对地下水样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该地区地下水咸化特征及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总体呈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的质量浓度为1680~14000 mg/L,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分为SO_(4)·Cl-Na·Mg、HCO_(3)·SO_(4)·Cl-Na·Ca·Mg、HCO_(3)·SO_(4)-Na·Mg以及HCO_(3)·SO_(4)·Cl-Na·Mg型;浅层地下水的咸化程度主要受蒸发浓缩作用影响,水中离子主要来自硅酸盐、岩盐矿物的溶解,钾盐、石膏、岩盐、硬石膏是溶解性总固体的主要来源,造成研究区地下水咸化的最主要矿物是钾盐、岩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咸化 溶解性总固体 矿物饱和指数
下载PDF
湖南省浅层地下水原生劣质水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王丹 陈锦润 +4 位作者 陈瑞爽 杨柳 周炜鉴 邓波 张高华 《科技风》 2024年第23期81-83,共3页
本文在收集4000余份湖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50m)样品测试数据基础上,选取氟化物、碘化物、砷、铁、锰5种典型水质指标,分类总结了湖南省5种原生劣质水分布特征,并从水文地质学角度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高氟、低碘、高砷、高铁... 本文在收集4000余份湖南省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50m)样品测试数据基础上,选取氟化物、碘化物、砷、铁、锰5种典型水质指标,分类总结了湖南省5种原生劣质水分布特征,并从水文地质学角度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高氟、低碘、高砷、高铁、高锰浅层劣质地下水在湖南省均有一定范围分布。其中,高铁水、高锰水集中分布在洞庭湖中心平原区冲湖积层中,主要为第四系湖沼相沉积的砂砾石层;高砷水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冲湖积平原区以及冷水江矿区;高氟水主要分布在萤石矿床、伴生氟矿化的多金属矿床和含氟岩石区域;低碘水主要分布在湘中、湘南及湘西北岩溶水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劣质水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