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埋开采作业诱发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王涛 马智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7期58-59,61,共3页
延安市子长县扇咀湾煤矿副斜井西北方向100米处有三排村民窑洞,窑洞于2017年4月份起,相继出现裂缝和沉降现象,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扇咀湾煤矿50101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和临近窑洞的三条大巷的施工掘进过程,同时监测窑洞区域地... 延安市子长县扇咀湾煤矿副斜井西北方向100米处有三排村民窑洞,窑洞于2017年4月份起,相继出现裂缝和沉降现象,本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扇咀湾煤矿50101回采工作面回采过程和临近窑洞的三条大巷的施工掘进过程,同时监测窑洞区域地表沉降数值及趋势。最终确定是否是由于扇咀湾煤的回采作业诱发村民窑洞裂缝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开采 地表沉降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多层浅埋煤层开采触发岩溶坡体动力崩滑机制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崔芳鹏 武强 +4 位作者 李滨 熊晨 刘新荣 李江山 刘小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7-333,共17页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 因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和人类工程活动频繁致使我国西南岩溶山区坡体灾害频发,进行该类灾害防控的相关研究必要而迫切。采用原位地质详查、全域块体离散元数值模拟和工程地质力学理论分析,选择贵州纳雍张家湾普洒滑坡为研究对象,系统提出了该类“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致灾特征、主控触发因素和动力成灾机制。结果表明:(1)该滑坡动力崩滑的影响因素包括高陡坡体微地貌、“上硬下软”岩性组合、斜坡岩体结构和物理化学风化等主导因素和多层浅埋采空区、强降雨和采掘爆破振动等触发因素,其中前者的存在或长期作用较为明显地降低了原始坡体的稳定性,而后者的存在或短期作用急剧地劣化了坡体地质条件并最终触发了坡体的“临界崩滑”;(2)该滑坡在采空区和强降雨作用下形成的“渐进变形”具有明显的“整体下座”和“顺时针旋转”特征,其中“整体下座”为“井工开采诱发型”滑坡的典型特征,其为受区内井工开采引起的地表开采沉陷所致;(3)邻近坡体的采掘爆破振动最终触发该滑坡形成“临界崩滑”后,其后续动力响应可细化为“解体破碎→铲刮滑床→碎屑流动→堆积稳定”4个阶段。最后,基于分析驱动该滑坡各阶段动力响应的力学作用类型及其效应,即:坡体岩溶裂隙渗透压力、竖向和水平爆破振动应力、坡脚处剪切应力、采空区边界卸荷应力和采空区中冒落岩块压实过程产生的侧向膨胀应力等及其岩体破裂效应,系统提出了考虑其崩滑全程力学模式演变的动力崩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煤层开采 岩溶坡体 动力崩滑 普洒滑坡 主控触发因素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覆岩移动规律数值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文军 沈海鸿 蔡桂宝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利用RFPA岩石破断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府东胜矿区活鸡兔煤矿厚松散层浅埋煤层首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在采动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随着工作面采动和推进,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模拟结果表... 利用RFPA岩石破断过程分析系统软件,对神府东胜矿区活鸡兔煤矿厚松散层浅埋煤层首采工作面上覆岩层在采动后的活动规律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根据模拟结果,分析了随着工作面采动和推进,上覆岩层的破断过程、特征与来压特点。模拟结果表明,卸荷变形是引起浅埋煤层直接顶初始离层的主要因素之一,浅埋煤层老顶岩层破坏的主要顺序仍为“离层——断裂——垮落”,厚松散层浅埋煤层开采时,当关键承载层完全垮落后,覆岩会发生直达地表的整体切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覆岩移动规律 数值分析 动态模拟 上覆岩层 破坏过程 离层 断裂 垮落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水库周边保护煤柱合理留设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苗彦平 黄克军 +2 位作者 曹新奇 耿耀强 沈会初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针对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5-2煤层大规模开采现状,在考虑保护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保护煤柱从防隔水功能上沿宽度方向划分为矿压影响区和有效隔水区,分别对矿压影响区宽度和有效隔水区宽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 针对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5-2煤层大规模开采现状,在考虑保护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保护煤柱从防隔水功能上沿宽度方向划分为矿压影响区和有效隔水区,分别对矿压影响区宽度和有效隔水区宽度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5-2煤层开采保护煤柱合理宽度为77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下采煤 保护煤柱 留设宽度 煤层开采 神南矿区
下载PDF
浅埋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永 《矿山测量》 2013年第4期77-78,81,共3页
通过对串草圪旦煤矿6207工作面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总结了黄土沟壑区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并分析了其机理。研究表明:黄土沟壑区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剧烈,且地表裂缝形态由工作面推进方... 通过对串草圪旦煤矿6207工作面综放开采地表移动变形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比分析,总结了黄土沟壑区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并分析了其机理。研究表明:黄土沟壑区浅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剧烈,且地表裂缝形态由工作面推进方向与地表坡谷组合共同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草圪旦煤矿 黄土沟壑 煤层开采 地表移动变形
下载PDF
浅埋煤层开采界定指标取值特征分析
6
作者 纪志云 《煤炭技术》 CAS 2006年第11期126-128,共3页
浅埋煤层上覆岩层是由诸多岩层分层构成的一定厚度的基岩层和其上方由风积砂、粘土层、风化层等构成的载荷层组成,单一关键层、宏观一带是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特征,亦是与常埋深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间的根本区别。以煤层上... 浅埋煤层上覆岩层是由诸多岩层分层构成的一定厚度的基岩层和其上方由风积砂、粘土层、风化层等构成的载荷层组成,单一关键层、宏观一带是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的主要特征,亦是与常埋深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间的根本区别。以煤层上覆岩层组成、长壁回采工作面覆岩活动规律、煤层埋藏深度作为浅埋煤层开采界定指标,论证了指标合理取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指标 分析
下载PDF
浅埋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中奎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2年第36期167-170,共4页
为了确定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合理的开采顺序,保证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根据煤矿煤层埋藏特征,在分析上行开采的主要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数理统计法及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对煤层群上行开采可... 为了确定浅埋近距离煤层群合理的开采顺序,保证煤层安全高效开采。根据煤矿煤层埋藏特征,在分析上行开采的主要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比值判别法"、三带"判别法、围岩平衡法、数理统计法及数值模拟的综合方法对煤层群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出5-1煤层后,4-2上煤层整体弯曲变形,并且处于裂隙较为发育的区域,但4-2上煤层的结构发生中等程度破坏,采用上行开采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 可行性数值模拟
下载PDF
均压通风在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中的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鲍向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1年第9期80-81,共2页
矿井为浅埋煤层群开采的矿井,容易受采动影响形成与地表沟通的裂隙,从而导致采空区与地表之间的形成漏风通道。通过应用均压通风技术降低采空区域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可有效进行井下空气流通,带走高温气体,保证井下温度的平衡,起到防止... 矿井为浅埋煤层群开采的矿井,容易受采动影响形成与地表沟通的裂隙,从而导致采空区与地表之间的形成漏风通道。通过应用均压通风技术降低采空区域漏风通道两端的压差,可有效进行井下空气流通,带走高温气体,保证井下温度的平衡,起到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对采空区气体涌出及采空区漏风的控制效果显著,现场作业环境改善明显,为解决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漏风规律及控制技术研究积累了成功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群开采 自然地理 采空区漏风 均压通风
下载PDF
山地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国磊 樊克恭 肖同强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34-1040,共7页
针对山地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出现的矿压显现强烈,支架被压死或支架尾梁与顶梁分离等现象,通过建立山地浅埋煤层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岩块触矸前控制基本顶滑落失稳的结构力学模型对山地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进行了研究... 针对山地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工作面出现的矿压显现强烈,支架被压死或支架尾梁与顶梁分离等现象,通过建立山地浅埋煤层基本顶初次垮落时岩块触矸前控制基本顶滑落失稳的结构力学模型对山地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山地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基本顶出现滑落失稳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且基本顶的初次破断具有不对称性,通过计算得出发耳井田1、3煤层山地浅埋煤层工作面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应大于5 773 k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煤层开采 矿压显现 顶板岩块结构 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工作面覆岩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建达 韩连昌 +1 位作者 田燚 鄢朝兴 《采矿技术》 2018年第3期36-39,共4页
针对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上覆岩层台阶下沉,矿压显现异常强烈,地表产生裂隙与坍塌等现象,结合发耳矿1306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建立了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力学模型... 针对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开采过程中出现的上覆岩层台阶下沉,矿压显现异常强烈,地表产生裂隙与坍塌等现象,结合发耳矿1306工作面地质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实验方法,建立了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围岩"相互作用力学模型,对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的确定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垂直应力和下沉量变化规律,得到了工作面矿压显现剧烈程度呈现"背谷段>向谷段>谷底段"的特点,指导了峰丛地貌浅埋煤层工作面支架选型,为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地貌 煤层开采 矿压显现 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浅埋深薄基岩矿井综放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徐建国 《中国煤炭》 2019年第7期98-105,共8页
转龙湾煤矿首采工作面煤层埋深160m左右,基岩厚度60~120m,属于浅埋薄基岩开采.本文分析了转龙湾煤矿II-3煤层覆岩特征,井下现场探测了首采试验区的采动覆岩破坏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采用有限差分数值仿真方法模拟了薄基岩浅埋煤层综放开... 转龙湾煤矿首采工作面煤层埋深160m左右,基岩厚度60~120m,属于浅埋薄基岩开采.本文分析了转龙湾煤矿II-3煤层覆岩特征,井下现场探测了首采试验区的采动覆岩破坏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采用有限差分数值仿真方法模拟了薄基岩浅埋煤层综放开采条件下的覆岩运移破坏过程.研究表明,采动覆岩塑性破坏区的形态经历了“马鞍形”“拱(箱)形”的演化发育过程;随着采动空间的增大,采空区两端超前破坏裂隙扩展速度较中部变慢,最大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位于采空区中部,裂采比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水裂缝带 薄基岩开采 首采工作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神东矿区浅埋煤层覆岩运移与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瑞瑞 靳志龙 《中国煤炭》 2022年第S01期224-234,共11页
以补连塔125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神东矿区浅埋煤层覆岩运移规律及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掘进工程中的位移变化趋势整体呈正态分布,覆岩下沉值由工作面开采中心向两帮以先加速后衰减的态势... 以补连塔1251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神东矿区浅埋煤层覆岩运移规律及导水裂缝带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工作面掘进工程中的位移变化趋势整体呈正态分布,覆岩下沉值由工作面开采中心向两帮以先加速后衰减的态势不断增加,最终趋于稳定,其下沉最大值在32~43 mm范围,塑性区控制在煤层及上方覆58.7 m范围内,覆岩垮落表现为“两带”,并未出现弯曲下沉带,对地表影响较小。导水裂缝带高度与采厚、硬岩岩性系数呈较好的线性关系,与工作面斜长呈自然对数函数关系,与采深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覆岩运移 数值模拟 导水裂缝带高度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张家峁煤矿水库周边开采保护煤柱合理留设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苗彦平 黄克军 +3 位作者 曹新奇 耿耀强 李亮 刘建浩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3-35,共3页
针对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4-2煤层大规模开采现状,将保护煤柱从防隔水功能上沿宽度方向划分为矿压影响区和有效隔水区。分别对矿压影响区宽度和有效隔水区宽度进行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得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4-2煤层... 针对神南矿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4-2煤层大规模开采现状,将保护煤柱从防隔水功能上沿宽度方向划分为矿压影响区和有效隔水区。分别对矿压影响区宽度和有效隔水区宽度进行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得出张家峁煤矿常家沟水库周边4-2煤层开采保护煤柱合理宽度为2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水库 保护煤柱 留设宽度
下载PDF
高强度开采超前影响距与采动程度关系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强 《煤炭与化工》 CAS 2017年第6期4-6,共3页
为了研究浅埋深高强度开采超前影响距与采动程度之间的关系,利用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哈拉沟煤矿测量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埋深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工作面推进长度刚达到启动距时,超前影响距并不是超前工... 为了研究浅埋深高强度开采超前影响距与采动程度之间的关系,利用UDEC数值模拟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哈拉沟煤矿测量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浅埋深高强度开采条件下,工作面推进长度刚达到启动距时,超前影响距并不是超前工作面,而是滞后工作面一定距离;随着采动程度的增大,超前影响距逐渐增大并超前于工作面,后减小到一稳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高强度开采 启动距 超前影响距 采动程度
下载PDF
陕北浅埋煤层开采隔水土层渗透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25
15
作者 李涛 李文平 +2 位作者 常金源 都平平 高颖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7-131,137,共6页
为评价陕北神南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对煤层上覆关键隔水土层的采动隔水性进行研究.在进行了神南矿区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中压三轴伺服仪测定神南矿区离石组黄土及保德组红土在三轴加载及卸载过程中的渗透系数... 为评价陕北神南矿区浅埋煤层开采对地下水及地表水的影响,对煤层上覆关键隔水土层的采动隔水性进行研究.在进行了神南矿区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中压三轴伺服仪测定神南矿区离石组黄土及保德组红土在三轴加载及卸载过程中的渗透系数,并结合采前、采后现场压水试验成果研究了浅埋煤层开采前后关键隔水黏土层渗透系数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浅埋煤层开采引起薄层基岩整体切落,在贯通裂隙发育区上覆隔水土层失稳表现为渗透系数几个数量级的巨大增加;而在拉张区黏土层上部的离石黄土受地面裂缝影响渗透性变大;拉张区黏土层下部的保德红土处于整体下沉带,附加应力使其产生塑性变形,渗透性变小.这为判断砂土层中潜水水位下降幅度即浅埋煤层保水开采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开采 隔水黏土层 中压三轴渗透试验 渗透系数 保水采煤
原文传递
均压技术治理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低氧问题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丽芳 《山西焦煤科技》 CAS 2022年第6期8-10,19,共4页
李雅庄煤矿2-607工作面由于埋深较浅,与上覆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导致工作面回风隅角发生低氧现象,危害生产安全。鉴于此,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对回风隅角低氧问题进行治理,从均压风机选型、均压通风方法、均压压力设置进行... 李雅庄煤矿2-607工作面由于埋深较浅,与上覆采空区存在漏风通道,导致工作面回风隅角发生低氧现象,危害生产安全。鉴于此,在工作面回采期间采用均压通风技术对回风隅角低氧问题进行治理,从均压风机选型、均压通风方法、均压压力设置进行阐述。治理效果表明,回风隅角CO浓度降低至0,CO_(2)浓度降低至0.35%,O_(2)浓度提高至19.99%>18%,2-607工作面上隅角低氧问题得到解决,保障了工作面回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开采 回风隅角 低氧 均压通风技术
下载PDF
均压通风技术在治理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缺氧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吕鹏飞 林看 王少珂 《陕西煤炭》 2022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应用,浅埋开采暴露出诸多问题,煤炭自燃、采空区漏风、隅角缺氧成为通风及防灭火的难点。针对神南某矿24307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缺氧的问题,通过对24307工作面回风隅角缺氧的原因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应... 随着综合机械化采煤的应用,浅埋开采暴露出诸多问题,煤炭自燃、采空区漏风、隅角缺氧成为通风及防灭火的难点。针对神南某矿24307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缺氧的问题,通过对24307工作面回风隅角缺氧的原因分析,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应用地面裂隙回填、密闭漏风处理、均压通风等技术和方法,同时对实施均压通风技术前后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均压通风技术在治理综采工作面回风隅角缺氧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治理效果显著,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为该矿在治理隅角缺氧技术的发展和现场应用积累了经验。该矿成功案例对同类煤矿治理综采工作面隅角缺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开采 均压通风技术 回风隅角缺氧 综采工作面治理
下载PDF
Underground pressur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in back-gully mining of shallow coal seam under a bedrock gully slope 被引量:17
18
作者 Wang Xufeng Zhang Dongsheng +1 位作者 Fan Gangwei Zhang Chengguo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1期23-27,共5页
We studied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its mechanism during back-gully mining in a shallow coal seam under a bedrock gully slope,by means of physical simulation,numerical modeling and field monitoring.The results show th... We studied underground pressure and its mechanism during back-gully mining in a shallow coal seam under a bedrock gully slope,by means of physical simulation,numerical modeling and field monitor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nsity of underground pressure is related to its relative position at the coalface.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is intensive and the support resistance reaches a maximum when the coalface is at the bottom of the gully,whereas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is moderate and de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coalface passes the gully.The mechanism of these changes is analyzed when the slope rotated in a reversed direction to the slope dip during back-gully mining and form an unstable,multilateral block hinged structure,due to slipping.The subsidence of multilateral blocks is considerable when the block fragmentation is small,resulting in enormous changes in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With an increase in the mass of the block body,the block displacement will be reduc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ncreased clamp effect by both the unbroken rocks and broken rocks in the goaf,resulting in a decrease of the underground pres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coal seam Gully slope Back-gully mining Underground pressure
下载PDF
Mining-induced variation in water levels in unconsolidated aquifers and mechanisms of water preservation in mines 被引量:2
19
作者 FAN Gangwei ZHOU Lei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6期814-819,共6页
Phreatic water resources are widely found in thick unconsolidated surface layers in western China, where water levels respond sensitively and quickly to large-scale underground mining in conjunction with shallow coal ... Phreatic water resources are widely found in thick unconsolidated surface layers in western China, where water levels respond sensitively and quickly to large-scale underground mining in conjunction with shallow coal seams. Longwall face #32201 of the Bulianta Coal Mine, in the Shendong coalfield was selected as an industrial trail base, where field observations on ground-water levels were conducted when the working face was below a water-rich area.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in the behavior of un-consolidated water levels in response to underground mining and its relation with of advance were observed through the field trials. The basic conditions for water preservation in mines are presented and the mechanisms of water preservation in mining analyzed, given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 of two key strata and a severely weathered layer buried in the overburden. The field trails show that water preservation in mining shallow coal seams can be successful under suitable conditions, providing new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desert coalfields of northwe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coal seams longwall coalface water preservation in mines water level
下载PDF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rules and safety mining technology for the shallow depth seam proximity beneath a room mining goaf 被引量:20
20
作者 Wang Fangtian Zhang Cun +1 位作者 Zhang Xiaogang Song Q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期139-143,共5页
Aiming at the shallow depth seam proximity beneath a room mining goaf, due to that the shallow depth seam is exploited using the longwall mining and overlain by thin bedrock and thick loose sands, many accidents are l... Aiming at the shallow depth seam proximity beneath a room mining goaf, due to that the shallow depth seam is exploited using the longwall mining and overlain by thin bedrock and thick loose sands, many accidents are likely to occur, including roof structure instability, roof step subsidence, damages of shield supports, and the face bumps triggered by the large area roof weighting, resulting in serious threats to the safety of underground miners and equip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rules for the shallow seams using the physical simulation, the 3DEC numerical simulation and the field mea- 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shallow seam mining, the overburden movement forms caved zone and fractured zone, the cracks develop continuously and reach the surface with the face advanc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urface cracks generally goes through four stages.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loose blast- ing of residual pillars, reasonable mining height, and roof support and management, the safe, efficient and high recovery rate mining has been achieved in the shallow depth seam proximity beneath a room min ing go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llow depth seamRoom mining goafClosely-separated coal seamsLongwall miningOverlying strata movement rol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