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层吸痰法与常规吸痰法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见章 徐友岚 +2 位作者 黄素兰 李婉仪 梁小敏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给予浅层吸痰法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法吸痰。结果:(1)试验组新生儿吸痰过程中心率、血... 目的:比较浅层吸痰法和常规吸痰法对新生儿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给予浅层吸痰法吸痰,对照组给予常规吸痰法吸痰。结果:(1)试验组新生儿吸痰过程中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等指标变化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吸痰成功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和死亡情况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应用呼吸机时,使用浅层吸痰法可以减少对机体的干扰,提高临床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吸痰法 常规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浅层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黏膜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曾娟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9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吸痰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ICU行人工气道患者,根据建立人工气道的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建立为观察组,运用浅层吸痰法,双号建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吸痰法。通过两组吸痰方法的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吸痰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ICU行人工气道患者,根据建立人工气道的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建立为观察组,运用浅层吸痰法,双号建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吸痰法。通过两组吸痰方法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吸痰操作时的患者状态及气道损伤情况。将两组患者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研究指标有显著差异;常规吸痰法造成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例数较多,吸痰管插入长度较深,对气管产生的刺激较大,引起患者明显的烦躁及呛咳较多。两种吸痰方法在患者的刺激、气道损伤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浅层吸痰法可以避免或降低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损伤,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人工气道疗效,减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是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性化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吸痰法 人工气道 护理
下载PDF
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吸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莉 徐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12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吸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人工气道吸痰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 目的探讨改良浅层吸痰法在人工气道吸痰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收治的人工气道吸痰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浅层吸痰法,比较两组吸痰前后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 2)、呼吸频率参数(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以及吸痰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吸痰后,观察组SPO 2高于对照组,HR,R,VT、Pmean的水平及吸痰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浅层吸痰法可降低对人工气道的损伤,提高人工气道吸痰的治疗效果,减轻对气道的刺激,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护理 改良浅层吸痰法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浅层吸痰法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及疱疹性咽炎发生率的影响
4
作者 王桂英 吴秀娥 《齐鲁护理杂志》 2015年第3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及疱疹性咽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新生儿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实验组采取洗耳吸球浅层吸痰,对照组采取吸痰管吸痰;观察两组娩出后1~9 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疱疹...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及疱疹性咽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新生儿20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名,实验组采取洗耳吸球浅层吸痰,对照组采取吸痰管吸痰;观察两组娩出后1~9 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疱疹性咽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出生后1~5 min实验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层吸痰法有利于提升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血氧饱和度,减少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吸痰法 血氧饱和度 疱疹性咽炎
下载PDF
改良浅层吸痰法在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包带娣 张慧丽 +1 位作者 李晓玲 胡红梅 《智慧健康》 2021年第10期62-63,66,共3页
目的分析在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改良浅层吸痰法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医治的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30例)常规吸痰方法,给予实验组(30例)改良浅层吸痰法。观察两组患儿... 目的分析在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改良浅层吸痰法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我院医治的6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纳入研究,并随机设为两个组别,给予对照组(30例)常规吸痰方法,给予实验组(30例)改良浅层吸痰法。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睡眠质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上,实验组患儿都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儿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浅层吸痰法应用于婴幼儿呼吸道感染中,能够加快患儿临床症状、体征的消失,改善睡眠质量,并且并发症较少,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道感染 改良浅层吸痰法 睡眠质量
下载PDF
颅脑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浅层吸痰法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孝庆 王玉华 +4 位作者 高霞 孙宁宁 李娜 张伟 苏海涛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浅层吸痰法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本院行颅脑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需吸痰患者80例,依据吸痰方法分为浅层吸痰法组、常规吸痰法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浅层吸痰法的应用及对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在本院行颅脑手术后建立人工气道需吸痰患者80例,依据吸痰方法分为浅层吸痰法组、常规吸痰法组,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住院时间、吸痰次数、吸痰间隔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状态。【结果】吸痰后,浅层吸痰法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高于常规吸痰法组,血压、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心率均低于常规吸痰法组(P<0.05)。浅层吸痰法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吸痰法组(P<0.05)。浅层吸痰法组患者的吸痰次数少于常规吸痰法组,吸痰间隔时间长于常规吸痰法组(P<0.05)。浅层吸痰法组患者的导管移位、黏膜损伤、出血、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常规吸痰法组(P<0.05)。浅层吸痰法组患者的烦躁比例低于常规吸痰法组,安静比例高于常规吸痰法组(P<0.05)。【结论】颅脑手术患者气道管理中浅层吸痰法的应用效果较常规吸痰法好,更能有效提升患者血氧饱和度,稳定患者血压,减少吸痰次数,改善患者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气道管理 浅层吸痰法 血氧饱和度 血压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浅层吸痰法和深层吸痰法在危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高远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5期958-959,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浅层吸痰法和深层吸痰法在危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危重早产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深层吸痰法吸痰,研究组接受浅层吸痰法吸痰。观察两组患儿... 目的对比分析浅层吸痰法和深层吸痰法在危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危重早产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接受深层吸痰法吸痰,研究组接受浅层吸痰法吸痰。观察两组患儿吸痰前后呼吸频率、心率、血氧饱和度、潮气量的变化情况和吸痰效果及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吸痰后心率、呼吸频率、潮气量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有效吸痰比例[96.67%(29/30)]高于对照组[80.0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道黏膜损伤2例(6.67%),对照组气道黏膜损伤7例(23.33%)。研究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3.33%(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危重早产儿机械通气中选择浅层吸痰法吸痰,可显著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降低患儿应激反应,提高吸痰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吸痰法 早产儿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雪梅 曾思妮 张运群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1年第11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100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50例实施浅层吸痰法。比较2组新生儿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3min的心率、呼吸、血压、皮血氧饱和度;观... 目的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将100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50例实施浅层吸痰法。比较2组新生儿吸痰前、吸痰时、吸痰后3min的心率、呼吸、血压、皮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患儿烦躁、呕吐,气管插管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时对患儿各观察指标较吸痰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吸痰后3min与吸痰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时、吸痰后3min对患儿各观察指标较吸痰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观察组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烦躁、呕吐及气管插管脱出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浅层吸痰法可减轻新生儿机体的应激反应,保持较稳定的血液动力学和循环功能,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烦躁、呕吐及气管插管脱出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新生儿 浅层吸痰法
下载PDF
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叶小波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5期2245-2247,共3页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06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用序贯法偶数组为对照组,奇数组为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实施浅层吸痰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浅层吸痰法在气管插管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06例重症监护的新生儿,按入院先后顺序编号,用序贯法偶数组为对照组,奇数组为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实施浅层吸痰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吸痰结束时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SPO2与吸痰前1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3 min与吸痰前1 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吸痰后3 min与吸痰前1 min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浅层吸痰法可减轻新生儿机体的应激反应,保持较稳定的血液动力学和循环功能,降低气道黏膜损伤、吸痰后烦躁、呕吐及气管插管脱出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气管插管 浅层吸痰法
下载PDF
浅层吸痰法结合侧身拍背对幼儿腹腔镜手术全身麻醉复苏质量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淡瑜 莫凤初 +2 位作者 陈丽 何新 曾艳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0年第10期201-201,203,共2页
分析腹腔镜全麻患儿实施浅层吸痰法以及侧身拍背对提高麻醉复苏质量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A组、B组以及C组,... 分析腹腔镜全麻患儿实施浅层吸痰法以及侧身拍背对提高麻醉复苏质量作用。方法:选择在本院进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均在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排列表法将其分成A组、B组以及C组,组均20例。予以A组浅层吸痰法以及侧身拍背并在术前加用盐酸戊乙奎法,予以B组浅层吸痰法,予以C组深层吸痰法。对比:每组患儿各时期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吸痰时、吸痰后5分钟以及吸痰后10分钟A组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水平均低于B组、C组,血氧饱和度水平高于B组、C组(P<0.05)。结论 腹腔镜全麻患儿实施浅层吸痰法以及侧身拍背可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提升吸痰效果,有效提高麻醉复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质量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幼儿 侧身拍背 浅层吸痰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