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狂潮退后的歌吟——略论浅草社的创作倾向
1
作者 林基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3年第2期247-258,共12页
浅草社——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往往会把它和沉钟社混同一体;其实,这是两个既有直接承继关系又各自独立的姊妹社团。浅草社萌发于“普遍的全国文学活动开始来到”的一九二二年,它的创作时间前后只有一年半,却为新文学提供了独特的东西,开... 浅草社——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往往会把它和沉钟社混同一体;其实,这是两个既有直接承继关系又各自独立的姊妹社团。浅草社萌发于“普遍的全国文学活动开始来到”的一九二二年,它的创作时间前后只有一年半,却为新文学提供了独特的东西,开了“沉钟”创作的先河。浅草社的主要成员林如稷、陈翔鹤、陈炜谟、冯至等都直接发起或参加了沉钟社。鲁迅称沉钟社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这也含有对浅草社的赞赏。然而,长期以来,浅草社却常常为沉钟社简单替代而被忽略;本文试图通过论述浅草社的创作倾向,探讨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社 创作倾向 沉钟 中国现代文学史 林如稷 陈翔鹤 冯至 个性解放 孤独者 青年们
下载PDF
风尘澒洞中悲鸣的箜篌——略论浅草社创作的感伤基调
2
作者 邓时忠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02-106,共5页
冯至在《陈翔鹤选集·序》中说,陈翔鹤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感伤”。其实,这“感伤”二字正概括了包括冯至自己在内的所有浅草社成员创作的“共同特点”。 一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浅草社成员在自己创办的《浅草季刊》、《文艺旬... 冯至在《陈翔鹤选集·序》中说,陈翔鹤作品“共同的特点是感伤”。其实,这“感伤”二字正概括了包括冯至自己在内的所有浅草社成员创作的“共同特点”。 一 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浅草社成员在自己创办的《浅草季刊》、《文艺旬刊》和《文艺周刊》上发表了近五百篇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仿佛一群手执箜篌的悲哀少年在风尘澒洞中弹出的凄怆之音,使人感受到浓郁的感伤气息。这里有大量的悲哀字词:“暮秋”、“萧瑟”、“疏星”、“阴冷”、“荒径孤坟”常用来状物描景,“惨恻”、“悲酸”、“仿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社 箜篌 林如稷 冯至 郁达夫 作品 创造 忧郁感伤 小说 罗丹
原文传递
浅草社·林如稷及其他
3
作者 徐仲年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年第2期318-319,共2页
诗有之:"鸟鸣嘤嘤,求其友声。"我不常写回忆文章,偶一为之,则如解放前出版的《海外十年》,记载我留法十年的生活片断。现今我已入暮年,回顾前尘,却也有教育意义。最近几个刊物上提到了浅草社,也提到了林如稷。我是浅草社的海... 诗有之:"鸟鸣嘤嘤,求其友声。"我不常写回忆文章,偶一为之,则如解放前出版的《海外十年》,记载我留法十年的生活片断。现今我已入暮年,回顾前尘,却也有教育意义。最近几个刊物上提到了浅草社,也提到了林如稷。我是浅草社的海外代表,当时我的笔名是"徐丹歌"。我学名"徐家鹤",而"丹歌"或"丹哥"是"鹤"的别名。林如稷是我的老同学与老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社 林如稷 鸟鸣 朱炳荪 季刊 徐家 中国文学家辞典 文艺刊物 李青崖 陈翔鹤
原文传递
植扶浅草奏沉钟──纪念林如稷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放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80,共5页
林如稷先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文坛的“浅草社”、“沉钟社”的主要发起人与健将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与翻译家 ,是四川大学老一代知名教授。他一生的道路虽然坎坷曲折 ,但始终追求进步 ,奉鲁迅为良师 ,引左拉为同道 ... 林如稷先生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于文坛的“浅草社”、“沉钟社”的主要发起人与健将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与翻译家 ,是四川大学老一代知名教授。他一生的道路虽然坎坷曲折 ,但始终追求进步 ,奉鲁迅为良师 ,引左拉为同道 ,文学活动紧系社会改革 ,重视民生 ,不失个性。他的文学道路并成就值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如稷 浅草社 沉钟 鲁迅 左拉 '黑暗前的长啸'
下载PDF
论浅草、沉钟的关系
5
作者 王瑜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38-40,共3页
浅草社、沉钟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两个较为重要并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团。长期以来学界对二者的关系展开了较多的论争。从浅草社的创办者、发文风格、取材特点等方面与沉钟社加以比较,结合两社成员的话语表态,对这一问题进行... 浅草社、沉钟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两个较为重要并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团。长期以来学界对二者的关系展开了较多的论争。从浅草社的创办者、发文风格、取材特点等方面与沉钟社加以比较,结合两社成员的话语表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二者是两个相互独立的社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社 沉钟 独立
下载PDF
一个不应被忽略的创造社诗人──邓均吾 被引量:2
6
作者 吕进 蒋登科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19-234,共16页
关键词 创造 郭沫若 郁达夫 成仿吾 浅草社 文学活动 诗歌创作 新文学大系 林如稷 前期创造
下载PDF
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一 被引量:9
7
作者 栾梅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15,共15页
一随着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制度的形成,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第一次破天荒地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产品直接得到经济上的报酬。稿费是我国近代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文化市场中的一个具体标尺。在我国古代,“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 一随着我国近代出版事业的发展和出版制度的形成,二十世纪的中国作家第一次破天荒地可以通过自己的精神产品直接得到经济上的报酬。稿费是我国近代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是文化市场中的一个具体标尺。在我国古代,“作文受谢,自晋宋以来有之,至唐始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生论 创作思想 鸳鸯蝴蝶派 出版事业 晋宋 精神产品 早期作品 古代文人 《老张的哲学》 浅草社
下载PDF
用心灵的眼睛和喉舌凝视世界——论邓均吾的早期诗歌 被引量:1
8
作者 夏爵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18-123,共6页
我国二十年代初期诗坛的星海中,有一颗闪亮的新星,他就是创造社、浅草社的诗人邓均吾。1921年春,郭沫若与他初识时,不禁惊叹:“在编辑所里有一位四川人邓均吾,这要算是我在马霍路上遇着的一粒砂金。” 邓均吾生于1898年,四川省古蔺县人... 我国二十年代初期诗坛的星海中,有一颗闪亮的新星,他就是创造社、浅草社的诗人邓均吾。1921年春,郭沫若与他初识时,不禁惊叹:“在编辑所里有一位四川人邓均吾,这要算是我在马霍路上遇着的一粒砂金。” 邓均吾生于1898年,四川省古蔺县人。1921年加入创造社,参与《创造季刊》、《创造日》的编辑工作,并开始写新诗。次年,又加入青年文学社团“浅草社”。短短数年间,在《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浅草》等刊物上发表了近70篇诗歌。他用诗人的慧眼审视社会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诗歌 喉舌 浅草社 诗篇 创造 郭沫若 人民文学出版 新诗 审美想象 别林斯基
下载PDF
唯美主义与人生与文学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钦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1-67,共7页
唯美主义,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它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不久便风行欧洲大陆.中国的唯美主义,虽说不是西方唯美主义的简单翻版,然而却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诸多的文学社团:创造社(... 唯美主义,是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学思潮.它最早形成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英国,不久便风行欧洲大陆.中国的唯美主义,虽说不是西方唯美主义的简单翻版,然而却是在它的直接影响下形成的.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中国诸多的文学社团:创造社(前期)、浅草社、南国社、弥洒社、新月社,狮吼社、绿社等都标榜过唯美主义.这些社团是各有特色的,甚至可以说情况很不相同,但其唯美主义的实质却是一样的.以往的文学批评,对唯美主义基本持否定的意见.一提起它,必然就与颓废文学和形式主义联系起来,从而阻碍了人们对它作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吼 浅草社 十九世纪 弥洒 王尔德 南国 病态心理 英国诗人 灵与肉 及时行乐
下载PDF
茅盾对陈学昭的影响
10
作者 钱大宇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54-59,共6页
陈学昭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革命前辈的教育与影响,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来的向往,终于挣脱了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为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她的道路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就是到了晚年,自己认为“已是‘老骥’但仍有千里之志”,... 陈学昭受五四新思潮的洗礼、革命前辈的教育与影响,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未来的向往,终于挣脱了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并成为一位有影响的作家.她的道路充满着曲折与艰辛,就是到了晚年,自己认为“已是‘老骥’但仍有千里之志”,“在新长征的路上奔驰向前”.她最后一篇文章《可贵的痕迹》中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人生就是这样,留着可贵的痕迹.”陈学昭己留着“可贵的痕迹”离开人世,她的确无负于时代,使我们永远怀念和崇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学昭 千里之志 飞鸿踏雪 妇女解放 创作思想 现代文学 时代女性 新女性形象 弱女子 浅草社
下载PDF
冯至诗一首英译
11
作者 萧好章 《语言教育》 1992年第11期13-14,共2页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冰冷地没有言语——姑娘,你万一梦见它时,千万啊,莫要悚惧.它是我忠诚的侣伴,心里害着热烈的乡思:它在想着那茂密的草原——你头上的浓郁的乌丝。它月光一般轻轻地,从你那儿潜潜地走过来,象一只绯红的花朵.
关键词 冯至 乌丝 北游及其他 昨日之歌 十四行集 浅草社 沉钟 伍子 作者简介 MISSING
下载PDF
陈学昭:毛泽东称赞她“又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
12
作者 徐忠友 《纵横》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翻开一部厚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位作家和她的作品早已载人其中,她就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女作家陈学昭先生。陈学昭,著名作家、翻译家,曾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延... 翻开一部厚重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位作家和她的作品早已载人其中,她就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女作家陈学昭先生。陈学昭,著名作家、翻译家,曾参加浅草社、语丝社等文学团体,1935年获法国克莱蒙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延安《解放日报》副刊编辑、《东北日报》副刊编辑,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顾问、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和名誉主席、浙江省作家协会首任主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作家协会 陈学昭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中国作协 语丝 浅草社 副刊编辑 文学团体
原文传递
“身外的青春”:1920年代的鲁迅与文学青年(二)
13
作者 黄乔生 《上海鲁迅研究》 2023年第3期119-127,共9页
一、坚韧:浅草与沉钟中国现代文学团体沉钟社是在“浅草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浅草》和《沉钟》两个刊物成员构成基本一致,文学观念一脉相承,因此一些文学史论著将两个文学社团并称为“浅草-沉钟社”。该社成员多以诗歌和小说... 一、坚韧:浅草与沉钟中国现代文学团体沉钟社是在“浅草社”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浅草》和《沉钟》两个刊物成员构成基本一致,文学观念一脉相承,因此一些文学史论著将两个文学社团并称为“浅草-沉钟社”。该社成员多以诗歌和小说创作见长,诗歌内容普遍反映出对理想的爱情和人身自由的追求。1922年,在上海读书的林如稷发起成立浅草社,成员主要有陈翔鹤、陈炜谟等。浅草社于1923年起陆续出版了4期《浅草》季刊,由上海泰东书局发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社 文学 陈翔鹤 林如稷 沉钟 诗歌内容 陈炜谟 文学观念
原文传递
冯至传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棉 《新文学史料》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8-98,共21页
这是一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幼苗成长起来的文化名人,集作家、学者与翻译家于一身:不仅诗歌、散文乃至小说独标风韵,而且兼涉中西,贯通古今,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德语文学的研究及翻译方面,都取得了斐然成就。早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的奠基... 这是一位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幼苗成长起来的文化名人,集作家、学者与翻译家于一身:不仅诗歌、散文乃至小说独标风韵,而且兼涉中西,贯通古今,在中国古典文学和德语文学的研究及翻译方面,都取得了斐然成就。早在1935年,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就称他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四十年代,朱自清又称他当时的十四行诗是"新诗的中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抒情诗人 中国新文学 四十年代 小说史 里尔克 昨日之歌 浅草社 十四行集 北游及其他
原文传递
徐仲年的一篇手稿
15
作者 许定铭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09年第2期316-317,共2页
2006年9月,我在《城市文艺》第八期发表了一篇《徐仲年和他的〈双〉〈双〉》,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法语专家徐仲年(1904—1981)和他的两本小说《双尾蝎》和《双丝网》。不久,一位老收藏家转让了一篇徐仲年的手稿给我,稿名《浅草社·林... 2006年9月,我在《城市文艺》第八期发表了一篇《徐仲年和他的〈双〉〈双〉》,介绍了我国著名的法语专家徐仲年(1904—1981)和他的两本小说《双尾蝎》和《双丝网》。不久,一位老收藏家转让了一篇徐仲年的手稿给我,稿名《浅草社·林如稷及其他》,共四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草社 林如稷 双丝 陈翔鹤 告诉我 书信往来 双尾 文学研究者 《新文学史料》 外文系
原文传递
冯至:朴实、敦厚的抒情诗人
16
作者 李辉 《名人传记》 2020年第8期65-69,共5页
初见冯至初次见到冯至先生时,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儒雅、朴实、敦厚。这是一位在五四时期被称作抒情诗人的老人。冯至,原名冯承植,1905年生于河北涿州。1923年加人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 初见冯至初次见到冯至先生时,他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儒雅、朴实、敦厚。这是一位在五四时期被称作抒情诗人的老人。冯至,原名冯承植,1905年生于河北涿州。1923年加人林如稷的文学团体浅草社。1925年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等成立沉钟社,出版《沉钟》周刊、半月刊和《沉钟丛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人 冯至 陈翔鹤 林如稷 浅草社 沉钟 文学团体 陈炜谟
原文传递
冯至与顾随在青岛的文学交往
17
作者 周融 《青岛文学》 2016年第5期109-111,共3页
1924至1926年间,在我们的世纪被奉为国学大师的顾随正在青岛胶澳中学担任国文和英文教师,后期他还担任过《青岛时报》中文版总编辑。为了排遣寂寞、呼朋引伴,他把几个浅草社的同仁好友或邀至青岛度假(冯至、杨晦),或招至胶澳中学同事... 1924至1926年间,在我们的世纪被奉为国学大师的顾随正在青岛胶澳中学担任国文和英文教师,后期他还担任过《青岛时报》中文版总编辑。为了排遣寂寞、呼朋引伴,他把几个浅草社的同仁好友或邀至青岛度假(冯至、杨晦),或招至胶澳中学同事(陈炜谟、陈翔鹤)。以青岛为背景,展开了一段"浅草""沉钟"社的文学交往。本文篇幅有限,将把视角暂且聚焦于1924年冯至应顾随之邀来青度夏之一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浅草社 胶澳 陈翔鹤 沉钟 陈炜谟 来青 中国新文学大系 海水浴场 葛茅
原文传递
把住一些把不住的事体——《现代诗艺术揽胜》之二十八
18
作者 龙彼德 《绿风》 2007年第5期76-80,共5页
1984年.冯至在《新文学初期的继承与借鉴》一文中指出,关于"五四"新文学的开始.向来就有两种看法,一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进步文学的传统,一是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他认为:"这两种看法各自有它的理由,但不能只强调一方面... 1984年.冯至在《新文学初期的继承与借鉴》一文中指出,关于"五四"新文学的开始.向来就有两种看法,一是继承和发展了中国进步文学的传统,一是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他认为:"这两种看法各自有它的理由,但不能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把两者结合起来.才符合实际。可是先后次序要明确一下,那就是先有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至 现代诗 中国文学 十四行集 昨日之歌 风旗 浅草社 继承与借鉴 里尔克 孤独寂寞
原文传递
让文学“沉”下去——鲁迅藏陈炜谟《炉边》
19
作者 阿其拉图 《上海鲁迅研究》 2022年第3期214-224,共11页
陈炜谟(1903—1955),浅草社、沉钟社重要成员之一。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预科,在校期间曾旁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课程。《炉边》是陈炜谟在北京大学时期创作的第二部小说集,作为“沉钟社丛书”收录《破眼》《月光曲》《寻梦的人... 陈炜谟(1903—1955),浅草社、沉钟社重要成员之一。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预科,在校期间曾旁听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课程。《炉边》是陈炜谟在北京大学时期创作的第二部小说集,作为“沉钟社丛书”收录《破眼》《月光曲》《寻梦的人》《夜》《旧时代中的几幅新画像》《写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寨堡》等五篇小说和一篇散文序《proem》,其中《破眼》《夜》《寨堡》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中。陈炜谟是作品被选入最多的作家之一,由此可见鲁迅对他创作才华的肯定。《炉边》出版后,陈炜谟赠鲁迅一本,并在扉页上写“呈鲁迅先生炜谟一九二七年,八月,四日,北京”。1927年11月11日,鲁迅日记中对此也有记载:“得陈炜谟赠《炉边》一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大系》 《夜》 沉钟 陈炜谟 鲁迅日记 浅草社 寻梦 创作才华
原文传递
天暴星 学术宗师董每戡
20
作者 郑绩 《温州人》 2015年第21期98-99,共2页
01母亲变卖田产给他一笔款项,让他去法国留学,董每戡用这笔钱与金溟若办时代书店,出版了一期《末明》月刊,所载基本都是温州人稿件。其间曾为金溟若的译稿出版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得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帮助。这是一个经历无比丰富,也无... 01母亲变卖田产给他一笔款项,让他去法国留学,董每戡用这笔钱与金溟若办时代书店,出版了一期《末明》月刊,所载基本都是温州人稿件。其间曾为金溟若的译稿出版一起去拜访鲁迅先生,得到了鲁迅先生的热情帮助。这是一个经历无比丰富,也无比传奇的人。青年时,他曾经被瞿秋白介绍入党,与鲁迅有过交往,还指导过赵丹这样的明星演戏,他曾经编写诸多话剧抗日救亡。这段时间,他是左翼进步青年,是左联的重要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丹 法国留学 五大名剧论 中国戏剧史 文化大同盟 李笠翁曲话 杨每戡 浅草社 学校剧团 “左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