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土层浅薄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法
被引量:
31
1
作者
聂云鹏
陈洪松
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7-2433,共7页
植物水分来源取决于环境中有效水的分布及植物获取水分的能力.旱季,土层浅薄地区土壤水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物能否利用风化基岩层水分是其能否维持正常水分消耗的关键.本文综述了4种土层浅薄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
植物水分来源取决于环境中有效水的分布及植物获取水分的能力.旱季,土层浅薄地区土壤水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物能否利用风化基岩层水分是其能否维持正常水分消耗的关键.本文综述了4种土层浅薄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和分析植物根系生长与分布特征、监测地表以下各层次水分变化、监测并分析植物体水分指标季节变化以及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区分植物水分来源,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及其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
浅薄
地区
植物
水分来源
研究方法
稳定同位素
原文传递
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草本营养元素对土壤厚度和水分减少的响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雅洁
李周
+4 位作者
宋海燕
张静
梁千慧
李素慧
刘锦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003-7015,共13页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下草本植物对喀斯特"土层浅薄"和"岩溶干旱"生境的养分调节响应,选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水分控制条件下设置了2种土壤厚度[对照土壤厚度...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下草本植物对喀斯特"土层浅薄"和"岩溶干旱"生境的养分调节响应,选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水分控制条件下设置了2种土壤厚度[对照土壤厚度(T_(CK))和浅土(T_S)]、2种水分处理[对照水分(W_(CK))和干旱(W_D)]和2种种植方式(单种和混种),研究土壤厚度和水分减少对混种下两种草本植物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CK:T_(CK)W_(CK))相比,在浅土组(S:T_SW_(CK))、干旱组(D:T_(CK)W_D)和浅土+干旱组(SD:T_SW_D),苇状羊茅和黑麦草的地上和根系C和N含量在单种和混种下(浅土除外)显著增加,P含量和各部分元素积累量显著降低;而苇状羊茅的根系各元素分配比在3种低资源水平下(S、D、SD)由单种时增加转为混种时降低,而黑麦草的根系营养元素分配比在浅土中增加,但在干旱处理下减少。(2)在对照资源水平下(CK),混种后苇状羊茅的地上部分C含量、根系P含量、地上、地下和总的元素积累量和根系元素分配比显著高于单种,而在3种低资源水平下达到各参数在单种和混种下无显著差异。(3)在各资源水平下,混种后黑麦草各部分C、N、P的含量、积累量和根系元素分配比大体上与单种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低资源水平下,苇状羊茅和黑麦草通过增加C和N元素含量表现出较强的资源获取和防御能力。在混种条件下,苇状羊茅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元素的积累和分配来提高竞争力,而黑麦草保持相对恒定的策略来响应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层
浅薄
化
岩溶干旱
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
种植方式
苇状羊茅
黑麦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判定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的挑战与可能应对方案
被引量:
13
3
作者
聂云鹏
陈洪松
+1 位作者
王克林
Schwinning Susann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61-2368,共8页
占全球陆地面积约15%的喀斯特地区,有着不同于绝大多数非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结构,使得许多在非喀斯特地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难以直接用于喀斯特地区,而且这种限制在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为什么要在喀斯特地区...
占全球陆地面积约15%的喀斯特地区,有着不同于绝大多数非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结构,使得许多在非喀斯特地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难以直接用于喀斯特地区,而且这种限制在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为什么要在喀斯特地区开展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稳定同位素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在喀斯特地区有何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是什么等4个方面,综述了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普遍关注问题的由来和可能应对方案.文中重点阐述了与其他方法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中的优势以及难以完全满足其前提条件的挑战,结合现有相关研究的有益探索,提出在喀斯特地区的研究不必过分追求对各水源在具体深度上的细致划分,从水源特性的角度进行区分是更为适宜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土层
表层岩溶带
裂隙
前提条件
水源特性
原文传递
题名
土层浅薄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法
被引量:
31
1
作者
聂云鹏
陈洪松
王克林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亚热带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27-2433,共7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8)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N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01034)资助
文摘
植物水分来源取决于环境中有效水的分布及植物获取水分的能力.旱季,土层浅薄地区土壤水无法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植物能否利用风化基岩层水分是其能否维持正常水分消耗的关键.本文综述了4种土层浅薄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和分析植物根系生长与分布特征、监测地表以下各层次水分变化、监测并分析植物体水分指标季节变化以及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区分植物水分来源,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及其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土层
浅薄
地区
植物
水分来源
研究方法
稳定同位素
Keywords
thin soil region
plant
water source
research method
stable isotope.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草本营养元素对土壤厚度和水分减少的响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赵雅洁
李周
宋海燕
张静
梁千慧
李素慧
刘锦春
机构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三峡库区植物生态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7003-701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99)
教育部第49批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
文摘
为了探究不同种植方式下草本植物对喀斯特"土层浅薄"和"岩溶干旱"生境的养分调节响应,选择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为研究材料,在盆栽水分控制条件下设置了2种土壤厚度[对照土壤厚度(T_(CK))和浅土(T_S)]、2种水分处理[对照水分(W_(CK))和干旱(W_D)]和2种种植方式(单种和混种),研究土壤厚度和水分减少对混种下两种草本植物元素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CK:T_(CK)W_(CK))相比,在浅土组(S:T_SW_(CK))、干旱组(D:T_(CK)W_D)和浅土+干旱组(SD:T_SW_D),苇状羊茅和黑麦草的地上和根系C和N含量在单种和混种下(浅土除外)显著增加,P含量和各部分元素积累量显著降低;而苇状羊茅的根系各元素分配比在3种低资源水平下(S、D、SD)由单种时增加转为混种时降低,而黑麦草的根系营养元素分配比在浅土中增加,但在干旱处理下减少。(2)在对照资源水平下(CK),混种后苇状羊茅的地上部分C含量、根系P含量、地上、地下和总的元素积累量和根系元素分配比显著高于单种,而在3种低资源水平下达到各参数在单种和混种下无显著差异。(3)在各资源水平下,混种后黑麦草各部分C、N、P的含量、积累量和根系元素分配比大体上与单种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在低资源水平下,苇状羊茅和黑麦草通过增加C和N元素含量表现出较强的资源获取和防御能力。在混种条件下,苇状羊茅能够通过调节自身元素的积累和分配来提高竞争力,而黑麦草保持相对恒定的策略来响应竞争。
关键词
土层
浅薄
化
岩溶干旱
营养元素积累和分配
种植方式
苇状羊茅
黑麦草
Keywords
shallow soil
karst drought
nutrient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planting pattern
Festuca arundinacea
Lolium perenne
分类号
S15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判定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的挑战与可能应对方案
被引量:
13
3
作者
聂云鹏
陈洪松
王克林
Schwinning Susanne
机构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农业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
Department of Biology
出处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361-2368,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4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70428)
中国科学院西部青年学者项目(聂云鹏)资助~~
文摘
占全球陆地面积约15%的喀斯特地区,有着不同于绝大多数非喀斯特地区的水文地质结构,使得许多在非喀斯特地区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难以直接用于喀斯特地区,而且这种限制在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上体现得尤为明显.本文从为什么要在喀斯特地区开展植物水分来源的研究、为什么一定要用稳定同位素的方法、使用该方法在喀斯特地区有何挑战,以及应对这些挑战的可能解决方案是什么等4个方面,综述了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普遍关注问题的由来和可能应对方案.文中重点阐述了与其他方法相比,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中的优势以及难以完全满足其前提条件的挑战,结合现有相关研究的有益探索,提出在喀斯特地区的研究不必过分追求对各水源在具体深度上的细致划分,从水源特性的角度进行区分是更为适宜的途径.
关键词
浅薄土层
表层岩溶带
裂隙
前提条件
水源特性
Keywords
shallow soil
epikarst
rock fracture
prerequisite
hydrologic properties of source wa-ter.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土层浅薄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研究方法
聂云鹏
陈洪松
王克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1
原文传递
2
不同种植方式下两种草本营养元素对土壤厚度和水分减少的响应
赵雅洁
李周
宋海燕
张静
梁千慧
李素慧
刘锦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采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判定喀斯特地区植物水分来源的挑战与可能应对方案
聂云鹏
陈洪松
王克林
Schwinning Susanne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3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