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薄层稠油油藏串珠状剩余油动用对策及矿场试验
1
作者 费永涛 侯振 +4 位作者 李长宏 刘宇 胡德鹏 刘宁 郑勇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59-62,67,共5页
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进入蒸汽吞吐后期开发阶段,地下剩余油呈现“串珠状”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现有直井井网继续应用组合蒸汽吞吐技术难以有效动用地下剩余油。提出采取部署加密水平井控制“串珠状”剩余油,与原有直井协同实施注蒸... 河南油田浅薄层稠油油藏进入蒸汽吞吐后期开发阶段,地下剩余油呈现“串珠状”的空间分布形态,利用现有直井井网继续应用组合蒸汽吞吐技术难以有效动用地下剩余油。提出采取部署加密水平井控制“串珠状”剩余油,与原有直井协同实施注蒸汽开采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策略,并在井楼油田部署一口加密水平井,与原井网的直井构成试验井组开展矿场试验,加密水平井吞吐三个周期,累计油汽比0.31、累计产油1192 t,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证实井间剩余油富集区含油状况好,并且出油温度较高,原油地下流动能力增强,转第二阶段蒸汽驱的条件已经成熟。该研究为延长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的生命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珠状剩余油 加密水平井 浅薄层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后 矿场试验
下载PDF
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顾浩 程林松 +2 位作者 张晓林 赵义强 彭攀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2期9494-9497,共4页
为了研究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以某区块为例,探讨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了注氮参数。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隔热作用、增能作用、助排作用和解堵作用;随注氮量的增加... 为了研究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注氮技术,以某区块为例,探讨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机理,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优化设计了注氮参数。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隔热作用、增能作用、助排作用和解堵作用;随注氮量的增加,累积产油量逐渐增加,但是相对增油量、相对换油率和折算油汽比逐渐减小,最佳的混注比为60∶1左右;太早或太晚注氮效果不佳,宜从第4周期开始每间隔一个周期注氮气;采用大段塞且先注氮气后注蒸汽的注氮方式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浅薄层稠油油藏 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机理 参数优化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CO_2吞吐效果 被引量:17
3
作者 张娟 周立发 +3 位作者 张晓辉 张茂林 樊瑾 杜虹宝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84-490,共7页
利用累计增油量和换油率两个指标参数,对冀东油田G区块7口典型水平井CO2吞吐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生产历史进行拟合,结合油井地质工艺参数,开展了水平井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利用累计增油量和换油率两个指标参数,对冀东油田G区块7口典型水平井CO2吞吐试验效果进行了评价,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生产历史进行拟合,结合油井地质工艺参数,开展了水平井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作用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周围含油饱和度越高,CO2吞吐见效越明显;水平井的水平段越长,射开井段越长,注入CO2横向波及范围越大,CO2在底水层中的消耗越少,吞吐效果越好;在CO2吞吐的过程中,CO2不仅溶于原油,还会在注入压力的驱动下,将井底附近的原油驱离井底,使邻井受效;在CO2吞吐结束后,井底附近的含油饱和度大幅度降低,形成"空腔",进而影响下一轮吞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油田 浅薄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 CO2吞吐 数值模拟 累计增油量 换油率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油藏加密吞吐井部署条件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亚君 王克杰 +3 位作者 曲玉线 贾玉培 王玉芳 李晓娜 《河南石油》 2004年第B06期40-41,共2页
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区块一般采用井距为 1 0 0m的五点法井网 ,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原油采出程度一般不超过 2 0 %。依据研究提出的加密井部署条件 ,古城、井楼稠油油田共钻加密井 1 47口 ,钻遇水洗油层厚度降低了 1 0个百分点 ,增加... 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区块一般采用井距为 1 0 0m的五点法井网 ,在经济有效的前提下原油采出程度一般不超过 2 0 %。依据研究提出的加密井部署条件 ,古城、井楼稠油油田共钻加密井 1 47口 ,钻遇水洗油层厚度降低了 1 0个百分点 ,增加可采储量 41 .9× 1 0 4t,已累积产油 2 3 .6× 1 0 4t,提高了加密井的部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加密吞吐井 部署条件 研究
下载PDF
阿拉新阿A区块浅薄层稠油油藏热水驱开发效果研究
5
作者 郭殿军 张力佳 周志军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8期23-27,I0002,共6页
为了提高阿拉新阿A区块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根据储层特征、热采环境相似的岩心驱替试验和稠油油藏热采方式筛选标准确定了该区开发方式;同时采用CMG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并优化了注采参数,进行了开发效果评价。阿拉新阿A区块... 为了提高阿拉新阿A区块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根据储层特征、热采环境相似的岩心驱替试验和稠油油藏热采方式筛选标准确定了该区开发方式;同时采用CMG软件建立了数值模型,并优化了注采参数,进行了开发效果评价。阿拉新阿A区块各项参数均达到稠油油藏注热水热采筛选标准,适合热水驱开采方式,依靠数值模拟技术优化后的注采参数为注入温度80℃,含水率达到60%,单井注入速度15m3/d,注采比0.95。全面热水驱开发2年来,区块日产油由14.7t上升到20.7t,综合含水率由73.8%下降到66.5%,受效比例达到75%,增油效果明显,表明热水驱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浅薄层普通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为经济有效开发同类型油田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热水驱 数值模拟 注采参数优化
下载PDF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HDNS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谷建伟 冯保华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9,145,共5页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采用HDNS技术(N2和降黏剂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N2和降黏剂的注入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原油黏度高、埋藏浅、地层温度低、天然能量不足、油藏流体不具有流动性,采用HDNS技术(N2和降黏剂辅助水平井蒸汽吞吐)可提高该类油藏的采收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N2和降黏剂的注入参数对开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2和降黏剂的注入,均可有效提高原油产量,并且各注入参数均存在较优值;利用正交设计和方差分析进行了HDNS技术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显著影响HDNS技术开采效果的因素有降黏剂注入量、N2与降黏剂注入顺序、降黏剂注入速度、N2注入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稠油油藏 HDNS技术 数值模拟 N2 降黏剂 蒸汽吞吐
下载PDF
井楼油田稠油油藏延长生命周期开发对策 被引量:2
7
作者 费永涛 刘宇 +4 位作者 胡德鹏 吴可可 刘宁 李星 张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72-75,共4页
井楼油田历经20个轮次的蒸汽吞吐后,仍有80%的地质储量滞留地下,利用现井网继续吞吐难以采出,针对存在问题,综合运用检查井取心分析、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刻画出浅薄层稠油油藏的“串珠状”剩余油空间分布形态和单“珠”储量,提出围绕... 井楼油田历经20个轮次的蒸汽吞吐后,仍有80%的地质储量滞留地下,利用现井网继续吞吐难以采出,针对存在问题,综合运用检查井取心分析、油藏数值模拟等手段,刻画出浅薄层稠油油藏的“串珠状”剩余油空间分布形态和单“珠”储量,提出围绕“串珠状”剩余油部署加密水平井,并与原井网协同实施蒸汽吞吐和蒸汽驱的开发对策,为类似油藏进一步延长生命周期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超高轮次蒸汽吞吐 “串珠状”剩余油 开发对策
下载PDF
浅薄层稠油水平井混合气与助排剂辅助蒸汽吞吐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川 刘慧卿 +3 位作者 卢克勤 孟威 佟琳 郭睿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6-109,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水平井混合气(烟道气)与助排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浅薄层稠油油藏的应用,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辅助方式的驱油效率和封堵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块适合水平井混合气助排剂辅助蒸汽吞吐的地质界限及最优... 为进一步研究水平井混合气(烟道气)与助排剂辅助蒸汽吞吐技术在浅薄层稠油油藏的应用,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对辅助方式的驱油效率和封堵能力进行评价,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对研究区块适合水平井混合气助排剂辅助蒸汽吞吐的地质界限及最优参数进行限定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气助排剂辅助蒸汽驱的驱油效率比纯蒸汽驱、蒸汽助排剂驱和蒸汽氮气助排剂驱分别高出16.2%、11.0%和8.0%。混合气助排剂综合作用形成的泡沫封堵能力优于其他辅剂。研究区块适用于该技术的临界有效厚度随渗透率的增加而减小,临界渗透率随有效厚度的增大而增加。在确定研究区块地质界限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渗透率和有效厚度组合,得到适合于该区块的注入参数,即混注比、注汽强度和混合气助排剂注入量的优化图版和取值范围。在实际区块进行了2口水平井的成功试验,为该技术在浅薄层稠油油藏的扩展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水平井 混合气助排剂 地质界限
下载PDF
浅薄层特稠油油藏强水淹后期高效开发对策
9
作者 王家鹏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2年第6期121-124,共4页
排601-20区块属于典型的受边底水侵影响低效开发单元,本文通过“堵-调-驱”一体化治理技术,在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刻画了水侵优势通道,对水淹一线井实施“筑坝”堵水,切断边水推进路线,改无限水体为存量水大幅降低水体能量,对水... 排601-20区块属于典型的受边底水侵影响低效开发单元,本文通过“堵-调-驱”一体化治理技术,在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刻画了水侵优势通道,对水淹一线井实施“筑坝”堵水,切断边水推进路线,改无限水体为存量水大幅降低水体能量,对水线前缘进行调剖,改善蒸汽流线,使流线转向未波及或弱波及的潜力储层区域,降低水侵来带来的影响,同时实施多元耦合蒸汽驱改善了开发效果。治理后试验井组日油较实施前增加了8.9t/d,累计增油0.28万,单元含水下降3个百分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稠油油藏 “堵、调、驱”一体化 油藏数值模拟 多元耦合蒸汽驱
下载PDF
浅薄层超稠油水平井蒸汽驱汽窜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元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8-71,共4页
针对排601北区水平井网转蒸汽驱后蒸汽突破导致油汽比低的现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手段,研究了全水平井井网蒸汽驱突破影响参数和汽窜通道形成控制因素,明确了水平井汽窜通道3种模式(侧峰型、双峰型、中间单峰型),制订了... 针对排601北区水平井网转蒸汽驱后蒸汽突破导致油汽比低的现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结合油藏动态分析手段,研究了全水平井井网蒸汽驱突破影响参数和汽窜通道形成控制因素,明确了水平井汽窜通道3种模式(侧峰型、双峰型、中间单峰型),制订了"立足高温、高液量、高含水","微汽窜采油、变速度注汽、间歇注汽试验、氮气泡沫调驱、井组封窜治理"等配套措施的调整方案。矿场试验表明:该调整方案有效改善了蒸汽驱试验井组蒸汽热利用率、蒸汽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调整前后月度油汽比由0.12增加至0.27,达到了全水平井井网蒸汽驱提质增效的目的,为该类油藏后续转蒸汽驱开发调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稠油油藏 数值模拟 水平井 汽窜通道 排601北区
下载PDF
浅薄层超稠油蒸汽吞吐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郭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17年第3期28-28,共1页
春风油田排601区块为浅薄层超稠油油藏,受油层等物性的影响,于2010年底开始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方式开发。在水平井蒸汽吞吐周期生产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兰根海姆蒸汽加热模型,对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动态参数... 春风油田排601区块为浅薄层超稠油油藏,受油层等物性的影响,于2010年底开始采用水平井蒸汽吞吐方式开发。在水平井蒸汽吞吐周期生产规律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兰根海姆蒸汽加热模型,对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效果的因素及动态参数进行了研究,认为注汽速度、注汽压力、注汽干度、焖井时间及地下存水是影响水平井蒸汽吞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层稠油油藏 水平井 蒸汽吞吐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过热蒸汽吞吐开采界限及注采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星 黄郑 +2 位作者 费永涛 胡德鹏 孙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48-151,170,共4页
过热蒸汽吞吐相比普通湿蒸汽吞吐能够大幅度提高浅薄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建立浅薄层超稠油油藏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过热蒸汽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不同油层埋藏深度和油汽比条件下的厚度下限;研究... 过热蒸汽吞吐相比普通湿蒸汽吞吐能够大幅度提高浅薄层超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是提高该类油藏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建立浅薄层超稠油油藏三维地质模型,进行过热蒸汽吞吐数值模拟研究,确定了不同油层埋藏深度和油汽比条件下的厚度下限;研究原油产量与原油粘度的关系,确定了过热蒸汽吞吐原油粘度上限,并进行注采参数优化研究,优选出最佳的周期注汽量、注汽速度、焖井时间和最大排液量。从井楼油田过热蒸汽吞吐试验区的实施效果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大增加了该类油藏的技术可采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热蒸汽吞吐 浅薄稠油油藏 开采界限 注采参数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