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1
作者 张欣 杨莹 廖红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归纳并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明确诊断BPDCN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中... 目的:归纳并分析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资料,为进一步认识该类疾病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BPDCN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及病理特点、治疗与预后。结果:11例明确诊断BPDCN的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4(6-81)岁。临床主要以皮疹、包块等为首发症状,并伴有淋巴结、骨髓受累。肿瘤性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表达HLA-DR、CD4、CD56、CD123,不表达cCD3、cMPO、cCD79a,部分病例可表达CD38、CD99、CD36。临床上手术切除、多次化疗失败的患者复发快,患者生存期短。首次化疗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pDC细胞不表达CD56,且经骨髓移植后具有较长的生存期。结论:BPDCN免疫表型具有异质性,CD56是区分肿瘤性和正常pDC细胞的良好标志物;化疗缓解后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BPDCN患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 皮损 免疫表型 化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儿童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1例
2
作者 章黎华 王维维 +3 位作者 姜文理 马娟 何珂骏 沈立松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95-398,共4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属于造血组织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人群中的占比约为0.04/10万,且多发于老年男性[1]。患者常表现出皮肤病变,并可伴有骨髓、中枢、淋巴...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属于造血组织来源的一种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在人群中的占比约为0.04/10万,且多发于老年男性[1]。患者常表现出皮肤病变,并可伴有骨髓、中枢、淋巴结等多部位侵犯。该疾病进展较快,预后不佳,但由于其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且目前尚无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在临床诊治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本研究介绍了1例发生于儿童的BPDCN病例,分析其细胞免疫表型特点,并就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 免疫分型 化疗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中的作用
3
作者 尹建运 董庆华 +2 位作者 苏杭 黄莉 倪倩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2期80-86,共7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效应的细胞,其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并对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在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机...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具有独特免疫效应的细胞,其在机体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促进疾病的发展并对机体造成损伤。近年来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免疫学功能、在某些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致病机制以及相关的免疫治疗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对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深入探讨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在机体中的作用,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Ⅰ型干扰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 肿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1例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的诊断与治疗
4
作者 周光全 陈果 牟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6期65-67,共3页
目的总结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MPDCP)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P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取骨髓组织进行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取丘疹皮肤和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活检。... 目的总结髓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增生(MPDCP)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MPDC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取骨髓组织进行骨髓形态学和免疫表型检查,取丘疹皮肤和颈部淋巴结组织进行病理活检。综合各项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男,45岁。因“红斑性皮肤丘疹1个月,发现外周血原始细胞3 d”入院。入院时表现为皮肤红斑性丘疹、多部位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和肺部阴影。骨髓涂片显示存在两种异常细胞群,即20.5%的原始细胞和24.5%的pDCs。骨髓免疫分型检查显示,原始细胞表达CD34^(+)、CD117^(+)、CD123^(+)、HLA-DR^(+)、CD13^(+)、CD33^(+)、CD38^(+)和TdT^(+)。pDCs表达CD4^(+)、CD123^(+)(高)、CD303^(+)、CD38^(+)和HLA-DR^(+),但不表达CD56;皮肤丘疹和颈部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显示pDCs浸润,pDCs表达CD4^(+)、CD123^(+)和CD38^(+),不表达CD56。对细胞分选的骨髓液中两种异常细胞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原始细胞和pDCs具有基本一致的基因突变,提示pDCs与原始细胞具有类似的肿瘤克隆起源。根据以上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患者确诊为MPDCP。给予VA方案化疗,28 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度肝功能损伤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结论MPDCP临床表现多样,骨髓涂片、骨髓免疫分型、骨髓基因测序和组织病理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VA化疗方案能够使MPDCP患者获得深度完全缓解MRD阴性,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浆细胞树突细胞 细胞肿瘤相关性成熟浆细胞树突状细胞增生 骨髓细胞学检测 细胞免疫检测 维奈克拉 阿扎胞苷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在慢性乙肝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唐余燕 李丹 余永胜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9期1062-1066,共5页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 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存在的机制复杂,其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是病毒不能有效清除的重要原因。树突状细胞在清除病毒及肿瘤免疫中发挥激活特异性免疫的效应。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是树突状细胞的一个亚型,它是体内产生IFN-α的最主要细胞,并放大对病原体的免疫杀伤效应,从而在抗病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pDCs的功能和数量都有所降低,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不能有效清除有关。本文简述了pDCs基本功能及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的有关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病毒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Ⅰ型干 扰素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伴噬血细胞综合征个案报道
6
作者 彭海艳 胡远强 +2 位作者 胡海峰 谭志洪 黄文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5期539-543,共5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起病急,预后差,目前没有特定的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本案在疾病确诊后先行3周期噬血细胞综合征-1994(HLH-199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选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BPDCN,治疗过程中...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起病急,预后差,目前没有特定的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本案在疾病确诊后先行3周期噬血细胞综合征-1994(HLH-1994)方案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达到临床完全缓解后选用CHOP方案化疗治疗BPDCN,治疗过程中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如火龙灸等全程参与。中医治疗整体可分3期,初期以益气补虚、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治疗原则,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中期以益气补血、健脾消食、填精益髓为治疗原则,方选归脾汤加减;后期为巩固治疗时期,以益气化痰健脾、补肾壮骨为主要治疗原则,方选香砂六君汤加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 噬血细胞综合征 犀角地黄汤 归脾汤 香砂六君汤 火龙灸
下载PDF
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症状改善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mDCs和pDCs水平的影响
7
作者 郭亚丽 李鹏飞 +2 位作者 吴慧芬 张希 应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4-208,共5页
目的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症状改善及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 目的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症状改善及外周血髓样树突状细胞(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s)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DCs)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在常规雾化治疗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外周血mDCs、pDCs及mDCs/pDCs数据变化、症状改善情况及肺功能的影响。随访1年观察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mDCs比例没有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外周血pDCs比例均持续下降(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周外周血pDCs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DCs/pDCs比值升高(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2周和3周的mDCs/pDCs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早晚的咳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后,病例均未脱落,观察组复发率4.55%(3/66)低于对照组15.15%(10/66)(P<0.05)。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更能快速降低外周血pDCs比例、提升mDCs/pDCs比值,有助于快速纠正患儿体内Th1/Th2的失衡状态同时减轻临床症状、优化肺功能,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附子细辛汤 咳嗽变异性哮喘 树突状细胞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孟鲁司特钠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成熟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立民 张彦明 +2 位作者 陆沭华 孙雨梅 何广胜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12-715,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研究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对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pDC)功能及成熟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黄芪多糖的免疫学活性提供依据。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分选pDC,加入0、50、100、200mg/L的黄芪多糖共孵育,24小时后收集上清液,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DC分泌的IFN-α、TNF-α、IL-6量,5天后收集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CD11c、CD80、CD86阳性率、光镜观察DC的形态、扫描电镜观察DC的超微结构。结果:黄芪多糖显著提高pDC分泌的IFN-α、TNF-α、IL-6量,并且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P<0.05);黄芪多糖可促进pDC向DC的分化和成熟,并呈黄芪多糖浓度依赖性(P<0.05)。结论:黄芪多糖能够增强pDC的功能,并促进其向DC的分化和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成熟
下载PDF
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及Toll样受体9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王莉 张连生 +2 位作者 柴晔 曾鹏云 吴重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5-948,共4页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 本研究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功能及Toll样受体9(TLR9)表达的影响。15例初诊的ITP患者给予地塞米松40 mg/d,连用4 d,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体外分离15例正常对照及13例治疗有效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pDC;用CpG-ODN 2216刺激外周血pDC并与之共培养24 h,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IFN-α、IL-6、TNF-α的含量;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DC的TLR9 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①治疗前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960.83±164.65)pg/ml,(156.15±39.89)pg/ml,(137.31±35.4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616.67±105.98)pg/ml,(89.13±21.48)pg/ml,(88.53±25.81)pg/ml,P<0.05〕;治疗后pDC产生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降至(678.46±128.88)pg/ml,(97.77±26.31)pg/ml,(103.08±26.42)pg/m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pDC的TLR9 mRNA的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pDC分泌的细胞因子及其表达的TLR9在ITP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地塞米松可能通过下调TLR9的表达,抑制pDC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而对ITP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地塞米松 TOLL受体9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恩彬 陈辉树 +5 位作者 张培红 李占琦 孙琦 杨晴英 方立环 孙福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BPDCN患者的组织标本(1例为淋巴结、骨髓活检,另1例为皮肤、淋巴结、骨髓活检)进行HE染色及常规EliVision免疫组化观察与分析。结果 2例均...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组织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BPDCN患者的组织标本(1例为淋巴结、骨髓活检,另1例为皮肤、淋巴结、骨髓活检)进行HE染色及常规EliVision免疫组化观察与分析。结果 2例均为男性,年龄73岁和7岁。就诊时1例无症状、多发性皮肤病损,表面呈淡红色至紫红色的斑疹、丘疹、斑块、皮下结节;另1例无皮肤病损,以浅表淋巴结肿大就诊。组织学检查示1例侵犯淋巴结和骨髓;另1例侵犯皮肤、淋巴结和骨髓。镜下瘤细胞形态类似于淋巴母细胞或原始单核细胞。免疫组化示瘤细胞CD4、CD56、CD43和CD123(+),CD117、MPO、CD68、PAX5、CD20和CD3(-)。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类型高度侵袭性血液肿瘤,除侵犯皮肤外还侵犯骨髓和淋巴结。CD4、CD56、CD43和CD123(+),不表达系别特异性标记,应注意与急性白血病、淋巴瘤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 病理学 免疫表型 骨髓活检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晓玲 汪国生 +1 位作者 李向培 厉小梅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81-1285,共5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8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治疗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影响。方法收集新发pSS患者17例作为疾病组,每日予以TGP 1.8g治疗3个月,对照组17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疾病组治疗前、后及对照组pDC及其表面CD32、CD86、CXCR4和Blys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α(IFN-α)、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pSS患者唇腺pDC浸润。结果 1 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对照组下降,pDC表达CXCR4比例较对照组增加,血浆IL-6、TNF-α、IFN-α水平较对照组上升,25例pSS患者唇腺中19例有pDC浸润;2 TGP治疗后,pSS患者外周血pDC比例较治疗前上升;pDC表达CXCR4、Blys比例较治疗前下降;TGP治疗后血沉下降;血浆IL-6、TNF-α水平治疗后下降。结论新发pSS患者较正常者外周血pDC比例降低,表达CXCR4增加,唇腺组织中有pDC浸润;TGP可能抑制pSS患者pDC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白芍总苷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TNF-Α IFN-Α IL-6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者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TLR9的表达及功能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段丽芳 张连生 +2 位作者 张晓芹 王宇 张红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54-756,共3页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9(TLR9)mRNA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的表达水平及pDCs的功能。方法免疫磁珠分选13例初诊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pDCs,real ... 目的检测Toll样受体9(TLR9)mRNA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内的表达水平及pDCs的功能。方法免疫磁珠分选13例初诊未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1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和15例健康对照外周血pDCs,real time-PCR检测pDCs内TLR9 mRNA表达水平;用CpG ODN2216与pDCs共培养24 h,ELISA检测上清液中IFN-α、IL-6、TNF-α水平。结果 AML-pDC和ALL-pDCs产生的IFN-α、IL-6、TNF-α水平分别为[(378.24±89.96)pg/mL,(57.98±29.68)pg/mL,(60.24±26.75)pg/mL]、[(352.56±67.34)pg/mL,(68.78±31.45)pg/mL,(53.67±25.98)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685.86±102.16)pg/mL,(91.25±32.12)pg/mL,(86.65±28.69)pg/mL](P<0.05);AML-pDC、ALL-pDC中TLR9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4±0.25、0.41±0.23,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pDCs内TLR9 mRNA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患者pDCs功能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TOLL受体9
下载PDF
羟氯喹对CpG-ODN诱导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活化影响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斌 汪国生 +5 位作者 郭培霞 赵小娟 周晶晶 厉小梅 钱龙 李向培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体外探讨羟氯喹(HCQ)对CpG—ODN诱导pDCs活化的影响。方法产房收集脐带血250-300ml.密度梯度离心得脐带血单核细胞,BDCA-4磁珠分选得前体pDCs细胞,前体pDCs分为3组(IL-3,IL-3+CpG,IL-3+CpG+HCQ)培养3d.流式细胞术测pDC... 目的体外探讨羟氯喹(HCQ)对CpG—ODN诱导pDCs活化的影响。方法产房收集脐带血250-300ml.密度梯度离心得脐带血单核细胞,BDCA-4磁珠分选得前体pDCs细胞,前体pDCs分为3组(IL-3,IL-3+CpG,IL-3+CpG+HCQ)培养3d.流式细胞术测pDCs表面BDCA-2、CD86、CD32表达,ELISA检测上清细胞因子IFN-α水平。结果①IL-3+CpG组BDCA-2表达水平和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IL-3组(P〈0.05);CD86和CD32表达水平、荧光强度和培养上清IFN—α浓度显著高于IL-3组(P〈0.05)。②IL-3+CpG+HCQ组CD32表达水平和荧光强度均显著低于IL-3+CpG组(P〈0.05);培养上清IFN—α浓度显著低于IL-3+CpG组(P〈0.05)。结论CpG—ODN可以活化pDCs,活化的pDCs高表达CD86、CD32,低表达BDCA-2;HCQ抑制CD32表达.抑制CpG—ODN诱导的DDCs活化.减少IFN-α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羟氯喹 干扰素-Α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数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建平 周晨光 +4 位作者 蒋超 余列 韩伟 王新新 付晓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4-1397,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急性脑梗死后局部脑免疫炎症反应是否相关。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AIS组)62例,健康对照者(Control组)2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ACI-S组)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14例,采用流... 目的:探讨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急性脑梗死后局部脑免疫炎症反应是否相关。方法:入选急性脑梗死患者(AIS组)62例,健康对照者(Control组)26例,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狭窄患者(ACI-S组)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TIA组)14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检测各组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前体(pDCPs)数量。根据脑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评估梗死灶的大小,进一步将AIS组患者分为腔隙性脑梗死组、小梗死组、大梗死组,并比较不同亚组脑梗死患者pDCPs水平;并将AIS组患者pDCPs与NIHSS、CRP做相关分析。结果:AIS组与Control组相比,pDCPs占外周白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腔隙性脑梗死组相比,大梗死组患者pDCPs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且NIHSS评分和CRP与pDCPs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pDCPs数量减少,可能与募集到梗死的脑组织参与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免疫炎症 C反应蛋白 NIHSS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是诱导免疫耐受的重要细胞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佳 肖漓 +1 位作者 孔祥瑞 石炳毅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76-1279,1283,共5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是一种功能较为特殊的DC,可以通过胞质内Toll样受体(TLR)识别病毒RNA或细菌非甲基化DNA,产生大量1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过程,同时p DC可以提呈抗原给T细胞,诱导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效应T细胞分化并决定其...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是一种功能较为特殊的DC,可以通过胞质内Toll样受体(TLR)识别病毒RNA或细菌非甲基化DNA,产生大量1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免疫过程,同时p DC可以提呈抗原给T细胞,诱导CD8+细胞毒T细胞和CD4+效应T细胞分化并决定其反应类型,是联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细胞。p DC的共刺激分子表达谱与经典的DC(c DC)不同,其活化性共刺激分子表达较少,刺激T细胞免疫反应的能力较弱,有利于诱导CD4+或CD8+调节性T细胞,对于诱导和维持免疫耐受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p DC的发生、发育和功能特点以及近年来在诱导免疫耐受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调节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耐受 器官移植 综述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莹 马银娟 +2 位作者 许文婧 姚浩 白海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9-713,共5页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血液学克隆性恶性肿瘤,来源于树突状细胞前体,常累及皮肤、骨髓及淋巴结,预后不佳。BPDCN的发病通常与复杂的核型、肿瘤抑制基因的频...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是一种罕见的血液学克隆性恶性肿瘤,来源于树突状细胞前体,常累及皮肤、骨髓及淋巴结,预后不佳。BPDCN的发病通常与复杂的核型、肿瘤抑制基因的频繁缺失以及影响DNA甲基化或染色质重塑途径的突变有关。目前,对BPDCN的治疗尚无统一标准,主要采用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母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为主的方案,针对化疗有很高的反应,但中位无事件生存期通常很短,一般不到两年。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改善BPDCN的预后,但复发率仍很高。2018年,SL-401被批准为首个针对2岁及以上BPDCN患者的靶向治疗。随着新的靶向治疗方法被引入,这些关于靶向表观遗传改变、特异性信号通路或肿瘤细胞表达抗原的新药显示出希望,并为运用靶向治疗的前瞻性研究铺平了道路。本文主要从BPDCN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综述,重点讨论新的靶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浆细胞树突状细胞肿瘤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白血病 造血干细胞移植 靶向治疗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丹 廖丹 +4 位作者 李红 熊立秋 武莹 董营 盖晓东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4-838,I0008,共6页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 目的:探讨CD123+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和叉状头转录因子3(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s)在结直肠癌(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引流淋巴结(TDLN)中的浸润,阐明其对CR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收集63例CRC手术切除病理标本、癌旁正常组织及相应TDLN,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组织中CD123+pDCs和Foxp3+Tregs的阳性细胞数,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法检测二者表达相关性。结果:CRC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TDLN)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非转移肿瘤引流淋巴结(mfTDLN)(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癌组织中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高于TNM分期Ⅰ+Ⅱ期患者(P<0.01)。CRC患者癌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较低,但CD12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mTDLN与mfTDLN组织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DLN组织中pDCs与髓样树突状细胞(mDCs)的比值(pDCs/mDCs)明显高于mfTDLN组织(P<0.01);pDCs/mDCs比值与Foxp3+Tregs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关系(r=0.421,P<0.01)。结论:CRC的发生发展与癌组织局部微环境中CD123+pDCs阳性细胞数无关,与Foxp3+Tregs浸润数量有关。肿瘤组织中DCs亚群的变化与Foxp3+Tregs相关,其表达促进了CRC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肿瘤微环境 调节性T细胞 结直肠肿瘤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关军 周英 +5 位作者 王兰兰 张婷 毛霞 胡彬 程辉 邹亮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08-214,共7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例BPDCN患者,应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lastic 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 neoplasm,BPDCN)的临床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2020年11月收治的3例BPDCN患者,应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检测热点基因突变,动态监测其基因水平变化,分析临床特征。结果:3例患者诊断明确,均接受化疗,例1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后无病存活至今,例2、3死亡。例1以急性白血病起病,初诊时表现为TET2基因双位点突变,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逐渐出现了KRAS和BRAF等突变;例2及例3均检测到胚系来源基因突变各1个,分别为PDGFβ突变(c.C283T)、rs2191566GG。结论:BPDCN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具有异质性,NGS基因筛查有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KRAS、BRAF突变可能参与了伴TET2突变的BPDCN的发展,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样化疗方案对该类患者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肿瘤 浆细胞 细胞 测序 TET2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郭文静 陈琳洁 +3 位作者 李志军 王涛 侯传云 王信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8期995-999,共5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及干扰素-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30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 DC在各组的相对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及干扰素-α(I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SLE患者60例(SLE组)和正常健康人30名(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p DC在各组的相对计数;ELISA法测定血清中INF-α的浓度。结果: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明显低于稳定期患者(P<0.01)。抗ds DNA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外周血p DC的相对计数低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与ds DNA定量和ANA定量均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1);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在P0抗体、抗U1RNP抗体、抗Sm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Ro60抗体、抗SSA/Ro52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病变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低于阴性组患者(P<0.01);血液系统损害阳性组的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低于血液系统阴性组患者(P<0.01);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在颊部红斑、光过敏、口腔溃疡、关节炎阳性组与阴性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补体3、补体4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均无相关关系(P>0.05)。SLE患者血清中IFN-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LE患者外周血p DC相对计数显著降低,SLE的p DC相对计数与病情相关,检测p DC相对计数可作为临床判断SLE病情活动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干扰素-Α
下载PDF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免疫研究中的新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晓菲 杜峻峰 管文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8-311,共4页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在病毒入侵时分泌Ⅰ型IFN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它们在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介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此文着重介绍pDC诱导、扩增调节性T细胞...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是一类在病毒入侵时分泌Ⅰ型IFN并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抗原提呈细胞,除了启动获得性免疫应答,它们在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介导免疫耐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最新研究,此文着重介绍pDC诱导、扩增调节性T细胞及其介导免疫耐受的分子机制,并对pDC来源在介导耐受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其对于免疫耐受的影响与受者所处的免疫环境、免疫效应发生部位密切有关。深入研究pDC与移植免疫耐受间的密切联系将有助于探讨临床细胞免疫治疗的更多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调节性T细胞 移植免疫耐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