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浊气归心”理论探讨升清降浊法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剑 钟秋喜 余江毅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1,72,共4页
中医学认为“浊气归心”理论在生理上是指水谷经脾胃蒸腾气化后转化为“浊气”进而荣养心脏。而在病理上是指脾胃失运产生的“膏脂浊毒”痹阻心脉使心腑失养的过程。糖尿病心肌病(DCM)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浊气归心”理论可用于... 中医学认为“浊气归心”理论在生理上是指水谷经脾胃蒸腾气化后转化为“浊气”进而荣养心脏。而在病理上是指脾胃失运产生的“膏脂浊毒”痹阻心脉使心腑失养的过程。糖尿病心肌病(DCM)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浊气归心”理论可用于解释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所诣消渴日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升降失司,浊毒归心损伤心脏,最终导致DCM。从浊气归心理论出发,笔者认为“升清降浊”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方法,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疾病的发展过程分期论治,初期以“健脾升清”为主,中期以“升清降浊”兼顾,后期则需以“通利二便、益肾泻浊”为要,“浊气归心”理论及升清降浊法可为糖尿病心肌病的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的借鉴,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拓宽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气归心 升清降浊法 糖尿病心肌病
下载PDF
《内经》“五脏浊气”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玉兴 崔宝林 魏丽娟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7-9,15,共4页
"五脏浊气"一词出自《素问·五脏别论》,然而后世注家对此诠释无多,历版《内经选读》教材亦无阐述。经多方考查,本文作者认为,五脏浊气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五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诸如水、湿、痰(脂)、饮、热(火)、... "五脏浊气"一词出自《素问·五脏别论》,然而后世注家对此诠释无多,历版《内经选读》教材亦无阐述。经多方考查,本文作者认为,五脏浊气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五脏功能失常所产生的诸如水、湿、痰(脂)、饮、热(火)、毒、瘀等有害物质蕴积于五脏,进而引发各科疾病的病理产物,还包括五脏精气经代谢后形成的终末产物。五脏浊气的排泄途径,一是通利小便以袪除水湿痰饮类浊气,二是畅利大便以泻出糟粕热毒类浊气。同时,本文还结合中药药理研究,归纳总结出排泄五脏浊气的有效药物,可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脏浊气 肺之浊气 黄帝内经 五脏别论
下载PDF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刍议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宏 吴万垠 +1 位作者 薛晓光 孙良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37-1537,共1页
阐析了《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条文,说明人体阴阳的升降失常主要表现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治疗脾胃病应当注重升清降浊,并附典型病例,体现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也说明了重温经典的重要性和... 阐析了《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条文,说明人体阴阳的升降失常主要表现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治疗脾胃病应当注重升清降浊,并附典型病例,体现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也说明了重温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 则生膜胀 理论研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阴火”即浊气郁化之火 被引量:16
4
作者 曾根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1期3-4,共2页
对中医基础理论有关脾胃功能及病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参考《内经》和李东垣有关阴火的著作,结合气虚发热的临床病例考虑,"阴火"实际上就是浊气所化之火。提示临床诊断上遇到发热而具有虚象的患者,应充分考虑气虚发热的病机,不... 对中医基础理论有关脾胃功能及病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参考《内经》和李东垣有关阴火的著作,结合气虚发热的临床病例考虑,"阴火"实际上就是浊气所化之火。提示临床诊断上遇到发热而具有虚象的患者,应充分考虑气虚发热的病机,不要因为兼有一点浊气的表现而判定有湿热或痰湿之邪,妄用寒凉清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浊气 升清降浊 甘温除热 健运脾胃
下载PDF
对《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理解与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邓宏 吴万垠 +1 位作者 薛晓光 孙良生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6期127-128,共2页
本文阐析了《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条文,说明人体阴阳的升降失常主要表现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治疗脾胃病应当注重升清降浊,并附典型病例,体现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也说明了重温经典的... 本文阐析了《内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条文,说明人体阴阳的升降失常主要表现在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治疗脾胃病应当注重升清降浊,并附典型病例,体现了经典对临床的指导作用,也说明了重温经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经 清气在下 则生飧泄 浊气在上 则生 胀理论研究
下载PDF
从“浊气归心”论治冠心病及与外泌体的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季康寿 张哲 +3 位作者 侯平 杨茗茜 杨关林 陈文娜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1416-1418,共3页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全世界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率的31%[1],目前西医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纵然美国的冠心病的死亡率近10年有所下降,但是仍是全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城乡居民死...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全世界每年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率的31%[1],目前西医采用冠心病二级预防策略,纵然美国的冠心病的死亡率近10年有所下降,但是仍是全美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在中国心血管病死亡率居城乡居民死亡原因的首位[2],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等范畴。文章从浊的广泛性及专指性的角度出发,试探讨浊在人体的发病机制,认为脾虚生浊,浊气归心,拥阻脉道,而发胸痹,结合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为探索外泌体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气 冠心病 外泌体 浊气归心
下载PDF
“此受五脏浊气”辨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荣华 《中医药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63-64,共2页
“此受五脏浊气”置于“传化之府”条文中属于错简。运用医、文、哲理方法进行剖析 ,证明“此受五脏浊气”实质是奇恒之府接受五脏的精气 ,因而提出 ,将“此受五脏浊气”移至“奇恒之府”条文中“名曰奇恒之府”句后。句式上 ,上下经文... “此受五脏浊气”置于“传化之府”条文中属于错简。运用医、文、哲理方法进行剖析 ,证明“此受五脏浊气”实质是奇恒之府接受五脏的精气 ,因而提出 ,将“此受五脏浊气”移至“奇恒之府”条文中“名曰奇恒之府”句后。句式上 ,上下经文形成了完好对仗 ;医理上 ,补充了奇恒之府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恒之府 传化之府 五脏 浊气 《素问》“此受五脏浊气
下载PDF
刍议《黄帝内经》中的“浊阴走五脏”和“此受五脏浊气” 被引量:1
8
作者 冯文林 《国医论坛》 2021年第3期69-70,共2页
"浊阴走五脏""此受五脏浊气"分别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脏别论》。"浊阴走五脏""此受五脏浊气"都与五脏有关,存在关联性。联系《内经》其他篇章内容,认为"浊阴... "浊阴走五脏""此受五脏浊气"分别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脏别论》。"浊阴走五脏""此受五脏浊气"都与五脏有关,存在关联性。联系《内经》其他篇章内容,认为"浊阴走五脏"中的浊阴广义指营养物质,狭义指五味;而"此受五脏浊气"中的浊气具有精微物质、代谢产物、病理性产物、邪气、失常的气机、七情过度等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灵枢》 浊阴 浊气
下载PDF
浊气是否有理?——论朱熹理学中善与恶的宇宙论来源 被引量:1
9
作者 卢盈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1-133,167,168,共15页
在朱子思想中,天理(理一)与自然之理(分殊之理)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浊气是否以及如何有理的相关问题,需要得到厘清。如果浊气无理,则与朱子宇宙论中万物皆有其理的思想相悖;如果浊气有理,则理失去对气的规范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 在朱子思想中,天理(理一)与自然之理(分殊之理)的关系问题,特别是浊气是否以及如何有理的相关问题,需要得到厘清。如果浊气无理,则与朱子宇宙论中万物皆有其理的思想相悖;如果浊气有理,则理失去对气的规范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仔细区分和解释不同类型的气与不同类型的理。如此,难题依然会出现:不同的理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既然天理和自然之理是连续一致的关系,为何作为秩序本身的天理是纯善的,而作为各种事物之秩序的自然之理不是纯善的?而如果自然之理不来自于天理,那么二者之间又出现断裂,与朱子思想相悖。天理既然纯善,又何以出现自然之恶?自然之善恶与人之善恶的来源分别是什么?首重认知心的横摄系统能否开出道德?天理的道德规范之内容是什么?文章的论述将围绕上述问题展开,并提出朱子理学开出自然法与自然权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浊气 理学 秩序 宇宙论 善恶
下载PDF
“此受五脏浊气”辨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傅淑文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五脏 浊气 注释 中医 素问
下载PDF
从“浊气归心”谈冠心病的证治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飞侠 马辉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2期103-104,共2页
在对比研究中西医相关文献资料的过程中,提出"浊气归心"是冠心病的发病基础,络脉损伤、瘀血内停是发病条件,痰瘀互结、心脉痹阻是最终结果,显现出冠心病的因循演变过程。
关键词 浊气归心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互结
下载PDF
“浊气归心”之我见
12
作者 张良锋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共1页
关键词 素问 脏象 学术探讨 浊气归心
下载PDF
浊气罩羊城
13
作者 钟伟青 《环境》 1996年第8期4-6,共3页
大气污染:市民投诉热点据广州市环保局的统计,1995年广州市民投诉环境污染问题1837项,其中大气污染问题896项,居各类环境问题之首,成为环境投诉的热点。这固然与近年来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广州市的大气环境质... 大气污染:市民投诉热点据广州市环保局的统计,1995年广州市民投诉环境污染问题1837项,其中大气污染问题896项,居各类环境问题之首,成为环境投诉的热点。这固然与近年来市民环境意识的提高有关,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广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正在逐年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浊气 广州市 肺癌
下载PDF
基于“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理论探析脂质稳态与泛血管疾病关系
14
作者 周易 王凤荣 +3 位作者 王帅 何璠玙 闻菲菲 李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2024年第3期680-682,共3页
泛血管疾病主要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系列血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因此脂质的稳态对于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理论认为膏脂浸入血脉,血脉不利,脉... 泛血管疾病主要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共同病理特征的一系列血管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与脂质代谢关系密切,因此脂质的稳态对于泛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医“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理论认为膏脂浸入血脉,血脉不利,脉道瘀窄,血行不畅,发为疾病。中医里面的膏脂与西医里面的脂质颇为相似,故基于“浊气归心,淫精于脉”理论阐述脂质稳态和泛血管疾病的关系,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泛血管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血管疾病 浊气归心 淫精于脉 膏脂
原文传递
从“浊气留伏”探讨小儿哮喘早期干预 被引量:3
15
作者 杜洪喆 马融 +1 位作者 陈汉江 晋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27-3129,共3页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小儿哮喘早期表现可有湿疹、食物过敏、慢性腹泻、药物过敏、反复喘息等,全身慢性变应性炎性反应是本病的致病机制。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和Th1/Th2细胞网络发育失衡被视为哮喘致敏的"...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性反应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小儿哮喘早期表现可有湿疹、食物过敏、慢性腹泻、药物过敏、反复喘息等,全身慢性变应性炎性反应是本病的致病机制。肠道黏膜屏障破坏和Th1/Th2细胞网络发育失衡被视为哮喘致敏的"窗口期",促进全身炎性反应的形成和持续存在,着眼于"窗口期"的早期干预可以减慢或阻断炎性反应级联效应,具有积极意义。笔者认为,致敏"窗口期"以"浊气留伏"为病机特点,浊邪有源于脾胃、重浊黏滞、留滞胃肠、弥散三焦的特点,因此,以"扶脾化浊"为大法,注重运脾、条畅气机、利湿化浊,截断浊邪向伏痰的转变,防止哮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哮喘 早期干预 窗口期 浊气留伏
原文传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浊气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传博 王婕琼 +1 位作者 李泽庚 方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060-2062,共3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既往多从虚、痰、瘀论治,气虚为其主要病因,痰、瘀为主要病机,而鲜有从浊气论者。初步探讨了COPD从浊气论治,认为肺气亏虚、浊气壅滞、痰瘀阻肺为COPD的病机特点。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浊气 肺胀
原文传递
浅析“浊气在上则生胀”及其与三焦气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雪 梁超 《四川中医》 2015年第3期19-20,共2页
"浊气在上则生胀"语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焦为六腑之一,主持诸气,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及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气化失司,则水道不通,气机阻滞,浊气该降者不降则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功能,导致各种症状的产生。
关键词 浊气 䐜胀 三焦气化
原文传递
华荣从“脏腑清浊气乱”理论论治眩晕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桂吟哲 季东方 华荣 《湖北中医杂志》 2020年第11期33-35,共3页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其中眩指眼花,晕指头晕,由于临床上二者常同时并见,故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统称为"眩晕"。眩晕是高血压、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主症或兼症,多见于... 眩晕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症状之一,其中眩指眼花,晕指头晕,由于临床上二者常同时并见,故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症统称为"眩晕"。眩晕是高血压、颈椎病、美尼尔氏综合症、冠心病及脑血管病等多种疾病的主症或兼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反复发作,极大地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质量。华荣教授系广东省中医院脑病一科主任医师,国家三级正高,硕士生导师,国医大师张学文、李振华学术经验继承人,现已从医数十载,临证辨治眩晕独辟蹊径,善以"清浊气乱"理论为基,选药组方见解独到,屡获效验。笔者有幸随师杏林撷英,受益匪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病 脏腑清浊气 升清降浊 肝脾同调
原文传递
苏宝刚“排除恶毒浊气”治疗癌症的经验
19
作者 连心逸 牛逸群 +3 位作者 张静文 李伊然 陈秋瞳 王新佩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6年第4期367-369,共3页
苏宝刚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四大经典《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小五老之一,己故著名《伤寒论》大家刘渡舟教授的入室弟子、衣钵传人。苏老教学、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尤... 苏宝刚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原金匮教研室主任,中医四大经典《金匮要略》学科带头人,北京中医药大学小五老之一,己故著名《伤寒论》大家刘渡舟教授的入室弟子、衣钵传人。苏老教学、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尤其对癌症的治疗有独到见解。本文将其治疗癌症的经验进行整理,总结“排除恶毒浊气”治疗癌症的临床经验,以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癌症 浊气 北京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 临床经验 教研室主任 基础医学院
原文传递
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针刺对气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20
作者 李艳秋 崔文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T2DPN)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96例T2DP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48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证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ype 2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T2DPN)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9月医院收治的96例T2DPN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研究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浊利水方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周后评价效果。比较两组中医症状评分、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疗效,对比两组外周血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因子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主症、次症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胫后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N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NCV)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91.67%,44/48)高于对照组(77.08%,37/48)(P<0.05)。两组治疗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TNF-α、IL-6、CRP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均低于治疗前,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均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MDA均低于对照组,SOD、TAOC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浊利水方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证T2DPN可改善患者症状、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增强治疗效果,抑制外周血炎症因子分泌、减轻氧化应激损伤,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气虚血瘀 针刺 益气化浊利水方 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