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现代测试技术》教材的建设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立群 章明秋 +1 位作者 朱芳 阮文红 《大学化学》 CAS 202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为了提升化学学科本硕贯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编写了实验课程“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教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现代测试技术》。本教材构建了本硕贯通实验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体现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面向高分子学科前沿性科... 为了提升化学学科本硕贯通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我们编写了实验课程“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教材——《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的现代测试技术》。本教材构建了本硕贯通实验课程教学的新模式,体现出夯实专业基础知识、面向高分子学科前沿性科学研究、注重“个性化”培养学生科研实践能力以及通识性和实用性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硕贯通 人才培养 教材建设 现代化学实验与技术 分子结构与性能现代测试技术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岚 曾幸荣 候有军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2,共4页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强且有着重要学科意义的基础课程。本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学科人才为目的,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实用性强且有着重要学科意义的基础课程。本论文以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专业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学科人才为目的,针对目前该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及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并探讨了实践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近代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7
3
作者 余传柏 韦春 《广东化工》 CAS 2010年第10期200-201,共2页
文章介绍了作者在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工作。探讨了如何有效结合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来组织教学,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 文章介绍了作者在高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教学中所进行的一些探索工作。探讨了如何有效结合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来组织教学,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手段进行了合理的调整,注重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同时,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论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材料近代测试技术 教学改革 探索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测试分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麦东东 黄军左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12期220-221,共2页
文章总结了《高分子材料测试分析技术》课程目前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性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近年来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 分子材料测试分析技术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被引量:5
5
作者 张予东 李润明 +1 位作者 常海波 邵彩云 《广东化工》 CAS 2015年第7期195-196,共2页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是高等院校本科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文结合自身管理仪器和从事理论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从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强化实验等方面入手,对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技术” 教学内容 授课方式 教学质量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实验教学内容及评价方式改革举措——以北方民族大学材料学院高分子材料专业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守村 吴文利 王锦涛 《山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2期141-141,143,共2页
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实验是促进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按照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前),该课程在内容设置、评价方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时机,该课程从... 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实验是促进理论课程教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按照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前),该课程在内容设置、评价方式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借助2014版培养方案修订时机,该课程从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更加重视课程内容的设置与专业的相关性,突出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实验 教学内容 评价方式 课程改革
下载PDF
关于电磁波在高分子材料测试课程教学中的思考
7
作者 张予东 李润明 常海波 《广州化工》 CAS 2022年第14期292-293,296,共3页
高分子材料测试技术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验性特点。教学中涉及到许多仪器原理不易理解。本文针对许多测试技术会用到电磁波这一共性规律,提出一些教学侧重点和心得。利用电磁波固有的波长、频... 高分子材料测试技术是高分子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验性特点。教学中涉及到许多仪器原理不易理解。本文针对许多测试技术会用到电磁波这一共性规律,提出一些教学侧重点和心得。利用电磁波固有的波长、频率和能量的特点,重点强调“利用一根主线,联系测试技术,对应材料结构”的教学思路来帮助学生掌握高分子材料测试技术的关键点,提高其对材料测试原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 分子材料测试 教学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孙萃玉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102-103,共2页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是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结合行业、企业工作过程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可以选... 高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是高职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并结合行业、企业工作过程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可以选择典型工作过程作为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材料性能与结构测试 项目化课程改革 教学改革 工作过程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教改的探索与实践
9
作者 刘姝君 《技术与教育》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本文就"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研究,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整个实施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典型产品教学,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 本文就"高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进行了研究,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三个方面展开讨论,整个实施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通过典型产品教学,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材料分析与测试 理实一体化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把科研和竞赛引入《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课程教学改革——以嘉兴南湖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为例
10
作者 李雪 沈建祥 《创新教育研究》 2021年第5期1537-1541,共5页
文章以嘉兴南湖学院转为独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等学校为背景,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在《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就业需求,设计了针对我校学生学情情况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法。把科研和竞赛引入课堂和实验教学... 文章以嘉兴南湖学院转为独立的普通公办本科高等学校为背景,针对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生在《高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就业需求,设计了针对我校学生学情情况的教学改革实施方法。把科研和竞赛引入课堂和实验教学,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材料表征与测试 课堂教学改革 分子材料
下载PDF
浮选捕收剂分子与煤炭表面微观黏附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夏阳超 桂夏辉 +1 位作者 邢耀文 曹亦俊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526-4534,共9页
浮选油性捕收剂的使用是实现煤炭高效浮选分离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微观层面直接测试捕收剂分子与煤炭表面的黏附作用的研究目前鲜有报到。本研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测试(AFM-SMFS)、DLVO/EDLVO理论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浮选油性捕收剂的使用是实现煤炭高效浮选分离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从微观层面直接测试捕收剂分子与煤炭表面的黏附作用的研究目前鲜有报到。本研究采用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测试(AFM-SMFS)、DLVO/EDLVO理论及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分析了非极性烷基捕收剂/极性羧基捕收剂在低阶煤/高阶煤表面的黏/脱附力学及界面吸附行为。在亲水表面,RCH_(3)探针在接近过程中始终表现为排斥作用,而RCOOH改性探针与表面有微弱的跳入黏附现象,在远离过程中RCOOH探针产生的脱附力大于RCH_(3)探针产生的脱附力,表明极性羧基捕收剂与亲水表面黏附较牢固。DLVO理论可以拟合亲水体系力曲线,范德华力为引力作用,静电斥力支配相互作用过程。在疏水表面,RCH_(3)及RCOOH探针在接近过程中均先出现排斥作用再发生跳入黏附,在远离过程中RCH_(3)探针产生的脱附力大于RCOOH探针产生的脱附力,表明非极性烷基捕收剂与疏水表面黏附牢固。EDLVO理论可以拟合疏水体系力曲线,静电力始终为排斥力,疏水力始终为引力作用,衰减长度是决定疏水力大小的核心参数,RCH_(3)与疏水表面间的衰减长度明显大于RCOOH与疏水表面间的衰减长度。DFT计算发现低阶煤分子具有静电势极值点,可与具有静电势极值点的极性羧基捕收剂通过氢键等作用发生黏附,而非极性烷基捕收剂只能通过疏水烃链吸附在低阶煤的芳香结构上。非极性烷基捕收剂不能覆盖低阶煤的含氧位点,而极性羧基捕收剂可以覆盖低阶煤的含氧位点。高阶煤表面强疏水特性导致非极性烷基捕收剂极易吸附在其表面,而具有负静电势极值点的极性羧基捕收剂不易吸附。研究结果从微纳尺度明晰了典型捕收剂分子在煤炭表面上的微观界面黏附作用,可为浮选捕收剂的筛选设计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 浮选捕收剂 分子力谱测试 黏附
下载PDF
应用ABEEM_(σπ)模型研究非金属硼化物的电荷分布
12
作者 杨忠志 汪建江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78-82,共5页
通过大量量子化学计算,拟合确定了非金属硼化物体系模型分子的ABEEMσπ参数.将这些参数应用到ABEEMσπ模型中计算非金属硼化物模型分子的电荷分布,计算结果显示,ABEEMσπ模型计算得到的电荷分布与从头算计算的电荷分布都有很好的一致... 通过大量量子化学计算,拟合确定了非金属硼化物体系模型分子的ABEEMσπ参数.将这些参数应用到ABEEMσπ模型中计算非金属硼化物模型分子的电荷分布,计算结果显示,ABEEMσπ模型计算得到的电荷分布与从头算计算的电荷分布都有很好的一致性.还计算了测试分子的电荷分布从而验证了ABEEMσπ参数的可转移性,电荷分布变化的规律是在BF3,BCl3,BBr3,BI3分子中B原子电荷逐渐减小,F,Cl,Br,I原子电荷逐渐增大.ABEEMσπ模型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非金属硼化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金属硼化物 从头算方法 测试分子 ABEEMΣΠ模型 电荷分布
下载PDF
Noninvasive molecular analy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 Is it time for tailored first-line therapy? 被引量:5
13
作者 Enzo Ierardi Floriana Giorgio +5 位作者 Andrea Iannone Giuseppe Losurdo Mariabeatrice Principi Michele Barone Antonio Pisani Alfredo Di Le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14期2453-2458,共6页
The main problem of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management is linked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s. This phenomenon has grown in the last decade, inducing a dramatic decline in conventional regimen effectiven... The main problem of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infection management is linked to antibiotic resistances. This phenomenon has grown in the last decade, inducing a dramatic decline in conventional regimen effectiveness. The causes of resistance are point mutations in bacterial DNA, which interfere with antibiotic mechanism of action, especially clarithromycin and levofloxacin. Therefore,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have recently discouraged their use in areas with a relevant resistance percentage, suggesting first-line schedules with expected high eradication rates, i.e., bismuth containing or non-bismuth quadruple therapies. These regimens require the daily assumption of a large number of tablets. Consequently, a complete adherence is expected only in subjects who may be motivated by the presence of major disorders. However, an incomplete adherence to antibiotic therapies may lead to resistance onset, since 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could stimulate the selection of resistant mutants. Of note, a recent meta-analysis suggests that susceptibility tests may be more useful for the choice of first than second-line or rescue treatment. Additionally, susceptibility guided therapy 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highly effective and superior to empiric treatments by both meta-analyses and recent clinical studies. Conventional susceptibility test is represented by culture and antibiogram. However, the method is not available everywhere mainly for methodology-related factors and fails to detect hetero-resistance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based, culture-free techniques on gastric biopsy samples are accurate in finding even minimal traces of genotypic resistant strains and hetero-resistant status by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fic point mutations. The need for an invasive endoscopic procedure has been the most important limit to their spread. A further step has, moreover, been the detection of point mutations in bacterial DNA fecal samples. Few studies on clarithromycin susceptibility have shown an overall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hen compared with culture or PCR on gastric biopsies. On these bases, two commercial tests are now available although they have shown some controversial findings. A novel PCR method showed a full concordance between tissue and stool results in a preliminary experience. In conclusion, despite poor validation, there is increasing evidence of a potential availability of noninvasive investigations able to detect H. pylori resistances to antibiotics. These kinds of analysis are currently at a very early phase of development and caution should be paid about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Only further studies aimed to evaluate their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will afford novel data for solid considerations. Nevertheless, noninvasive molecular tests may improve patient compliance, time/cost of infection management and therapeutic outcome. Moreover, the potential risk of a future increase of resistance to quadruple regimens as a consequence of their use on large scale and incomplete patient adherence could be avo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抗菌素抵抗 Noninvasive 分子测试 定制的治疗 凳子
下载PDF
Human bocavirus: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challenges 被引量:12
14
作者 Marcello Guido Maria Rosaria Tumolo +6 位作者 Tiziano Verri Alessandro Romano Francesca Serio Mattia De Giorgi Antonella De Donno Francesco Bagordo Antonella Zizz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6年第39期8684-8697,共14页
Human bocavirus(HBoV) is a parvovirus isolated about a decade ago and found worldwide in both respiratory samples, mainly from early life and children of 6-24 mo of ag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in stool s... Human bocavirus(HBoV) is a parvovirus isolated about a decade ago and found worldwide in both respiratory samples, mainly from early life and children of 6-24 mo of age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and in stool samples, from patients with gastroenteritis. Since then, other viruses related to the first HBoV isolate(HBoV 1), namely HBoV 2, HBoV 3 and HBoV 4, have been detected principally in human faeces. HBo Vs are small nonenveloped single-stranded DNA viruses of about 5300 nucleotides, consisting of three open reading frames encoding the first two the 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 and nuclear phosphoprotein(NP1) and the third the viral capsid proteins 1 and 2(VP1 and VP2). HBoV pathogenicity remains to be fully clarified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animal models for the difficulties in replicating the virus in in vitro cell cultures, and the fact that HBo V infection is frequently accompanied by at least another viral and/or bacterial respiratory and/or gastroenteric pathogen infection. Current diagnostic methods to support HBoV detection includ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al-time PCR,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and enzyme immunoassay using recombinant VP2 or virus-like particle capsid proteins, although 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platforms promise rapid and simultaneous detection of the pathogens in the future.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HBoV genotypes with emphasis on taxonomy,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and genomic analysis, biology,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and diagnostic methods. The emerging discussion on HBoV s as true pathogen or innocent bystander is also emphasi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 bocavirus 呼吸病毒 分子测试 胃肠的病毒 致病 传染病学 免疫分析方法
下载PDF
高堆积密度聚乙烯醇缩丁醛(PVB)树脂合成和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凯 袁康 +3 位作者 沈泽刚 曾向时 王成乐 高奇文 《玻璃》 2020年第7期1-15,共15页
PVB中间膜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经增塑剂混炼挤压制成,其性能大部分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品质决定。介绍了普通堆积密度PVB的主要现有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高堆积密度PVB树脂现有合成工艺和改进工艺。利用多种材料分析设备,如SEM、GPC... PVB中间膜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经增塑剂混炼挤压制成,其性能大部分由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的品质决定。介绍了普通堆积密度PVB的主要现有工艺流程,重点介绍了高堆积密度PVB树脂现有合成工艺和改进工艺。利用多种材料分析设备,如SEM、GPC、DSC、TG、流变仪等仪器,对新工艺合成的PVB树脂进行了高分子性能表征,同时将新旧工艺下合成的PVB树脂性能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和总结。并对新工艺合成的高堆积密度PVB树脂的性能优势进行了深度应用试验探究,最终得出新工艺生产的高堆积密度PVB树脂无论在光学和力学测试上的表现还是耐热性、耐候性、杂质含量以及边缘稳定性上的测试表现都明显优于旧工艺合成的PVB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B树脂 堆积密度 合成工艺 分子性能测试 工艺改进 PVB中间膜 参数对比
下载PDF
贝克曼公司一亿五千万美金收购Agencourt
16
《生命科学仪器》 2005年第3期43-43,共1页
关键词 贝克曼公司 Agencourt公司 企业收购 SPRI 分子测试
下载PDF
交联型苯氧混合取代聚磷腈的合成
17
作者 齐僖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1年第1期77-78,共2页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关于聚磷腈性能的研究,分析聚磷腈侧基的不同化学结构所应具备的理化性能,为了实现聚磷腈弹性体在热防护材料方面的高性能化,本章关于聚磷腈的合成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确定芳氧基团(苯氧基团和乙基苯氧基团)为耐烧...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量关于聚磷腈性能的研究,分析聚磷腈侧基的不同化学结构所应具备的理化性能,为了实现聚磷腈弹性体在热防护材料方面的高性能化,本章关于聚磷腈的合成主要体现以下特点:(1)确定芳氧基团(苯氧基团和乙基苯氧基团)为耐烧蚀型聚磷腈的主要取代侧基;(2)配合引入第二取代侧基,与芳氧基团形成混合取代侧基的聚磷腈弹性体,以干扰芳氧基团侧基的规整性和结晶性;(3)为了提高聚磷腈的力学性能,在磷位侧基上添加少量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化学基团。聚磷腈弹性体在硫化过程中可以采用过氧化物和硫磺复配硫化,以提高硫化聚磷腈弹性的力学性能。本文主要对合成产物的化学结构、分子量、热失重等进行了测试表征,为后续的热防护材料配方的优化探索提供产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防护材料 芳氧基聚磷腈 核磁共振 分子测试 热重分析
下载PDF
New opportunities of dendrimers for theranostic approaches to personalized medicine
18
作者 Jean-Pierre Majoral Xiangyang Shi Serge Mignani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1期1365-1366,共2页
Theranostic nanomedicine paradigm, a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molecular diagnostic tests and specific targeted therapy, involves two topics:therapeutic product efficacies and diagnosis. The first topic concerns identif... Theranostic nanomedicine paradigm, a combination of specific molecular diagnostic tests and specific targeted therapy, involves two topics:therapeutic product efficacies and diagnosis. The first topic concerns identified patients to be treated, whereas the second is to select patients for personalized medicine. Generally, nanotechnology allows developing theranostic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分子诊断测试 定向治疗 发展现状 医疗卫生行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