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井下测调仪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中国 王清发 贺贵欣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i001-i001,共1页
关键词 井下测调仪 电缆接头 电机 电磁流量计 压力传感器
下载PDF
同心电动井下测调仪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于九政 巨亚锋 杨玲智 《石油机械》 2016年第2期77-79,83,共4页
针对定向井分层注水测试调配成功率和效率低、小水量测调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同心电动井下测调仪。该测调仪动力传递设计为同心连杆机构,动力传递效率高,集成了超声波流量计和水嘴调节机构,可实现流量测试和水嘴调节同步,同时具备磁定... 针对定向井分层注水测试调配成功率和效率低、小水量测调精度低等问题,研制了同心电动井下测调仪。该测调仪动力传递设计为同心连杆机构,动力传递效率高,集成了超声波流量计和水嘴调节机构,可实现流量测试和水嘴调节同步,同时具备磁定位功能,可以准确判断井下配水器和封隔器位置。同心电动井下测调仪在长庆油田应用3 500余井次,测调全程电缆作业,1次下井完成全井所有层段测试调配,测调成功率95%以上,2层分注井平均测调时间4~6 h,3~5层分注井平均测调时间6~8 h,单层5 m^3以上注水量测调误差10%以内,实现了分注井高效测调技术的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心 电动 测调仪 定向井 分层注水
下载PDF
聚合物驱分注井直读电动测调仪 被引量:4
3
作者 唐俊东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4年第20期72-73,共2页
聚合物驱注入井高效测调技术是油田发展的一项新的分层测试技术,借助于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采用边测边调的方式进行流量、分子量测试和调配,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聚驱直读测调仪是测调技术中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对... 聚合物驱注入井高效测调技术是油田发展的一项新的分层测试技术,借助于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采用边测边调的方式进行流量、分子量测试和调配,极大的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精度。聚驱直读测调仪是测调技术中关键组成部分。它可以对聚驱注入井分层测试过程中的对接状态、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与采集,并可实现对可调堵塞器的调节,该仪器在、对接、导向以及流量计设计等方面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直读测调仪 导向、节系统
下载PDF
注水井管柱内测调仪下行阻力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旭升 王春生 王朝丽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47-149,169,共3页
在油田多年配水增产的后期,为实现稳产目标,开始逐渐加强细分精确配水。注水层细分后,层数增多,层厚减小,层间耦合性增大,注水调配工作量也跟着加大,以前传统的调配工艺无法实现精确配水的要求。LZT-200流量自动测调系统主要用于油田注... 在油田多年配水增产的后期,为实现稳产目标,开始逐渐加强细分精确配水。注水层细分后,层数增多,层厚减小,层间耦合性增大,注水调配工作量也跟着加大,以前传统的调配工艺无法实现精确配水的要求。LZT-200流量自动测调系统主要用于油田注水井注水量的精确调配,虽然在新型测试工艺试验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提高了测调效率,但它在测试过程中存在仪器直径大、过层困难的弊端。为此,应用Solidworks软件对测调仪进行三维实物建模,根据Fluent中的UDF理论编写测调仪下行的UDF函数,依据Fluent中的动网格理论设置测调仪下行的边界条件,对测调仪在防喷管及管柱内的运动状态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下行速度、电缆直径、测调仪前端的锥度对测调仪在管柱内下行阻力影响非常小;解决测调仪下行困难的最有效方法即优化测调仪的配重。通过研究,可准确计算出测调仪在防喷管内启动下行所需的配重,为优化运行参数提高测调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管柱 测调仪 下行阻力 配重
下载PDF
浅谈油田分层注水井测调中测调仪的应用探析
5
作者 尹婷 孙超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5期177-177,共1页
本文从油田分层注水井测调的角度入手,对测调仪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油田 注水井 测调仪
下载PDF
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校准模拟井筒深度研究
6
作者 王海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9年第4期41-44,共4页
为了提高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的校准精度,在分析流型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验证对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校准模拟井筒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所建模拟井筒不能同时进行吊测和坐测校准。考虑层流稳定距离,偏心模拟井筒... 为了提高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的校准精度,在分析流型和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计算和实验验证对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校准模拟井筒深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所建模拟井筒不能同时进行吊测和坐测校准。考虑层流稳定距离,偏心模拟井筒深度至少为9.8m,同心模拟井筒深度至少为9m;不考虑层流稳定距离,紊流稳定距离以30倍管道直径计算,偏心模拟井筒深度至少为7.7m,同心模拟井筒深度至少为6.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准 模拟井筒 分层流量实时测调仪 层流 紊流
下载PDF
直读式井下测调仪的改进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蒋雨辰 《采油工程》 2013年第1期68-71,共4页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常规分层注水工艺已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智能化技术在注水井分层水量调配与测试中的应用研究。新型直读式井下测调仪针对原有测调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改进电缆头的结构,有效...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不断增加,常规分层注水工艺已不能完全满足油田开发的需要。为此,开展了智能化技术在注水井分层水量调配与测试中的应用研究。新型直读式井下测调仪针对原有测调仪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即通过改进电缆头的结构,有效地保护了护套电缆;通过取消密封盘根,实现了非集流单层测试功能,解决了原测调仪过偏心主体易遇阻的问题;通过研制扶正臂,提高了测调仪的测试精度。新型直读式井下测调仪使高效测调技术更趋完善,使直读式高效测调工艺更有利于规模化推广应用,为提高注水合格率及满足进一步细分层段奠定了基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读式井下测调仪 分层注水 智能 高效
原文传递
电动收胀式测调仪的研制
8
作者 徐国民 孙宇飞 +2 位作者 肖丹凤 刘亚三 魏显峰 《采油工程》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层注水井测试效率和单井单层测试合格率,开展了电动收胀式测调技术的研究。电动收胀式测调仪采用动力推动橡胶环的方式来实现测调仪的密封功能;通过改进流量传感器、标定吊测系数、增加机械扶正体,确保了仪器吊测流量... 为了进一步提高分层注水井测试效率和单井单层测试合格率,开展了电动收胀式测调技术的研究。电动收胀式测调仪采用动力推动橡胶环的方式来实现测调仪的密封功能;通过改进流量传感器、标定吊测系数、增加机械扶正体,确保了仪器吊测流量准确无误;研制了新型调节臂,增加了位置传感器,以明确井下调节状态,缩短测调时间截至2014年8月底,电动收胀式测调仪已现场应用9套,完成注水井测试120井次,平均每口井测试2天,测试成功率为100%通过室内实验与现场应用情况最终得出电动收胀式测调仪具备井下管柱通过性好、全井水量可吊测、分层注水井测试效率和单井单层测试合格率高的优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收胀密封段 流量传感器 节臂 测调仪 试流量
原文传递
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研制
9
作者 舒琰 张广超 +2 位作者 韩义 刘传 郑玉萍 《采油工程》 2016年第1期10-13,79-80,共5页
针对大庆油田注水井在用的单导向测调仪的应用限制以及无法实现细分小卡距井高效测调的难题,研制了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下部设计了正反双导向爪,可实现与不同导向配水器对接调节;测调仪采用双流量计设计... 针对大庆油田注水井在用的单导向测调仪的应用限制以及无法实现细分小卡距井高效测调的难题,研制了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下部设计了正反双导向爪,可实现与不同导向配水器对接调节;测调仪采用双流量计设计,无密封圈,解决了遇阻、遇卡问题;设计的新型电缆头解决了电缆无法脱卡和进水等问题;对调节臂设计了凸轮结构,确保仪器调节性能可靠。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现场应用283口井,工艺成功率达98.2%,测调效率较常规测调工艺提高近3倍,平均分层注水合格率提高8.6%,见到明显的精细注水挖潜效果。双导向双流量直读式测调仪较好地解决了注水井层段细分带来的测调工作量大、测试成功率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导向 双流量计 测调仪 电缆 节臂
原文传递
测调联动仪在沈阳油田分层注水井测试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涛涛 王晓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30期59-60,共2页
该文对分层注水井测调联动仪在沈阳油田多级分层注水井测试工作中的应用和推广以及采用测调联动仪测试与传统方法测试的对比情况做了分析总结。测调联动仪使沈阳油田分层注水井平均单井测试时间由原来的5天缩短到2.5天。
关键词 联动 分层注水井 沈阳油田
下载PDF
海上油田斜井同心边测边调分注技术改进与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立苹 罗昌华 +4 位作者 杨万有 程心平 王良杰 王现锋 王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3-85,91,共4页
针对海上油田斜井同心边测边调分注技术应用中存在测调仪与测调工作筒对接成功率低、测调仪下井深度易发生误判、测调仪开收臂操作位置受限等问题,对测调仪的外部尺寸、导向与防转机构、深度磁定位模块、水嘴调节机构,以及测调工作筒的... 针对海上油田斜井同心边测边调分注技术应用中存在测调仪与测调工作筒对接成功率低、测调仪下井深度易发生误判、测调仪开收臂操作位置受限等问题,对测调仪的外部尺寸、导向与防转机构、深度磁定位模块、水嘴调节机构,以及测调工作筒的导向机构、扶正机构、排砂机构等进行了优化改进。试验井试验和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优化改进后的测调仪和测调工作筒对接成功率达95%以上,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操作性和安全性,为斜井同心边测边调分注技术在海上油田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斜井 同心边分注技术 测调仪 工作筒 优化改进
下载PDF
智能注水井一体化测调技术改进及配套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敢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74-76,共3页
对智能注水井一体化测调技术存在的测调配水器适用管柱种类受限、测调仪受油污影响失真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了大压差式测调配水器,满足扩张式封隔器注水工艺的需要;研制了超声波一体化测调仪,可以在含油较多的水井进行测试。... 对智能注水井一体化测调技术存在的测调配水器适用管柱种类受限、测调仪受油污影响失真等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改进。设计了大压差式测调配水器,满足扩张式封隔器注水工艺的需要;研制了超声波一体化测调仪,可以在含油较多的水井进行测试。超声波一体化测调仪在现场完成24井次测调,测调成功22井次,测调成功率91.7%,有效提高了注水层段合格率,且测试数据无失真现象。一体化测调技术覆盖了所有注水工艺管柱,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改进后现场推广应用350余井次,施工成功率达到98.0%,测试调配精度达到90.0%以上,其中最大井斜56.3°,分层级数最多为5层,最大井深3 200 m,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 注水井 大压差 超声波测调仪 改进
下载PDF
注水井测调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文玉 朱辉 +3 位作者 王小勇 卢玉灵 张景辉 张彪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86-87,共2页
针对目前河南油田钢丝偏心投捞分层测试中,存在多个小卡距层及分层段数超过4段以上多级多段难以细分注水等问题,开展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通过研究配套电磁式同心测调仪、井下可调配水器等仪器和工具,将配水器间距由5~6m缩... 针对目前河南油田钢丝偏心投捞分层测试中,存在多个小卡距层及分层段数超过4段以上多级多段难以细分注水等问题,开展了注水井测调一体化工艺技术研究。通过研究配套电磁式同心测调仪、井下可调配水器等仪器和工具,将配水器间距由5~6m缩小到3.5m,实现多个小卡距层细分注水,拓宽了注水井分层测试的应用范围。将5层分注井由投捞测试4天缩短为1~2天,提高了测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一体化 配水器 电磁式同心测调仪
下载PDF
提高聚合物驱分层注入测调效率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龙 杨志刚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7年第1期13-15,共3页
针对目前聚驱分注井测试效率低、测试时间长的问题,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单层调配时间长的要因:节流芯设计不完善、分质工具易堵塞、可调堵塞器憋压严重及低流量拟合精度低,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策实施后现场统计结果表明,测调仪测调时间较... 针对目前聚驱分注井测试效率低、测试时间长的问题,调查分析发现影响单层调配时间长的要因:节流芯设计不完善、分质工具易堵塞、可调堵塞器憋压严重及低流量拟合精度低,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策实施后现场统计结果表明,测调仪测调时间较常规测调缩短53%,达到预期目标,有效地提升了电动测调仪测调效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驱分注 测调仪 效率 正交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偏心分层注水井一体化验封测调工具研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超 《石油矿场机械》 2021年第1期73-76,共4页
大庆油田先后开发了电动测调、电动验封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分层注水的测试效率。但是,电动测调和电动验封均属于独立技术,测试时需要操作人员分别使用测调仪、验封仪,进行多次起下操作,增加了仪器成本、人工成本和测试车辆费用。为了... 大庆油田先后开发了电动测调、电动验封等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分层注水的测试效率。但是,电动测调和电动验封均属于独立技术,测试时需要操作人员分别使用测调仪、验封仪,进行多次起下操作,增加了仪器成本、人工成本和测试车辆费用。为了进一步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成本、增强对地层特性的认识,研制了偏心分层注水井的一体化验封测调工具。该工具由验封测调一体仪和地面控制系统组成。地面控制系统下发测试命令,主要实现与验封测调一体仪的单芯供电、通讯功能;验封测调一体仪主要实现压力、温度、流量等信号的采集处理、单芯通讯、电机控制等功能。该工具实现了一次下井分别完成验封工作和测调工作,满足油田精准开发、降本增效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验封一体 研制
下载PDF
分注井同心测调一体化工艺应用成功
16
作者 江汉油田网 《江汉石油科技》 2018年第4期66-66,共1页
近日,采服中心测试大队应用新工艺完成了钟新斜20井的同心测调施工,为同心分注测调一体化工艺在江汉油田的全面应用夯实了基础。同心分注测调一体化工艺是在注水井作业时随分注管柱下入可调同心配水器、封隔器、凡尔等井下工具,完井后... 近日,采服中心测试大队应用新工艺完成了钟新斜20井的同心测调施工,为同心分注测调一体化工艺在江汉油田的全面应用夯实了基础。同心分注测调一体化工艺是在注水井作业时随分注管柱下入可调同心配水器、封隔器、凡尔等井下工具,完井后通过电缆连接一体化测调仪对配水器注水阀进行调节,地面系统实时监视流量压力曲线,与设计注水量随时进行对比,再通过地面设备控制一体化测调仪对注水阀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工艺 测调仪 配水器
下载PDF
化学驱高效测调技术改进与应用
17
作者 赵坤 伊坤 +2 位作者 刘庚 尹旭 孙宇飞 《采油工程》 2024年第2期29-33,79-80,共7页
针对大庆油田现行化学驱高效测调技术中的测调仪输出扭矩小、流量检测精度低、可调堵塞器流道狭窄等问题,开展了化学驱高效测调技术的改进研究。通过优化电控测调仪电动机内部结构,以及重排内部线圈布局等方法将电控测调仪输出扭矩提升... 针对大庆油田现行化学驱高效测调技术中的测调仪输出扭矩小、流量检测精度低、可调堵塞器流道狭窄等问题,开展了化学驱高效测调技术的改进研究。通过优化电控测调仪电动机内部结构,以及重排内部线圈布局等方法将电控测调仪输出扭矩提升至20N·m,进一步提高了测调成功率;针对化学驱溶液的流动特性,优化电磁流量计内部结构,提升对化学驱溶液流动的电磁感应效果,并将内流式流道改为外流式流道,在提升检测精度的同时,增大过流通道;重新设计可调堵塞器伸缩调节机构,扩大可调堵塞器降压槽外径至18mm,进一步降低过流黏损率至5.6%;在防腐、防垢方面,通过优选聚四氟防垢材质,大幅提升井下工具防腐、防垢效果。改进后的化学驱高效测调技术在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现场共进行16井次检配试验,一次调整合格率达到95%以上,对改善化学驱注入工艺、提高化学驱驱油效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高效 堵塞器 测调仪 改进完善
原文传递
同心可调配聚器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8
18
作者 咸国旗 门海英 +2 位作者 王鹏 马珍福 孙金峰 《石油机械》 2017年第3期98-101,共4页
分层注聚工艺主要有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和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工艺最多可分注2层,且初期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工艺存在测调难度大、测试准确率低和注聚芯子容易堵塞的问题,... 分层注聚工艺主要有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和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同心双管分层注聚工艺最多可分注2层,且初期投入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投捞式空心单管分层注聚工艺存在测调难度大、测试准确率低和注聚芯子容易堵塞的问题,给细分层注聚带来较大困难。鉴于此,研制了同心可调配聚器,并配套了一体化测调仪。该配聚器不用进行节流芯子投捞,通过调节井下芯子的节流间隙大小来控制节流压差,避免对聚合物产生剪切作用;采用同尺寸设计,分层级数不限;下入1趟一体化测调仪即可实现各层的流量调配。试验中,当聚合物排量为100 m^3/d时,同心可调配聚器最大节流压差可达4.3 MPa,聚合物的黏度保留率仍为95.65%。试验结果表明:同心可调配聚器满足注聚井分层配聚要求,层段合格率和测试成功率均为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聚 同心可配聚器 一体化测调仪 节流间隙 节流压差 黏度保留率
下载PDF
桥式偏心分层注水工艺及测试技术在注水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建江 郭建国 +1 位作者 饶守东 洪东亚 《新疆石油科技》 2013年第4期33-36,共4页
针对水井测试存在测试调配工艺不能真实反映分注井各层的实际注水状况及分注井封隔器有效性验证手段单一的问题,开展了桥式偏心配水管柱在分层测试中的研究与应用。桥式偏心配水管柱主要由常规Y341系列封隔器、桥式偏心配水器等组成。... 针对水井测试存在测试调配工艺不能真实反映分注井各层的实际注水状况及分注井封隔器有效性验证手段单一的问题,开展了桥式偏心配水管柱在分层测试中的研究与应用。桥式偏心配水管柱主要由常规Y341系列封隔器、桥式偏心配水器等组成。桥式偏心配水器具有旁通过流通道,当通过集流方式测某一层流量时,不影响其它层段正常注入,可以实现多层配水,任意层投捞,测水分层流量时结果直观、准确。根据百口泉井的现场测试结果,经线性回归可以准确计算分层启动压力和视吸水指数,由此可为地质决策人员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桥式偏心分层注水 桥式偏心测调仪 桥式偏心配水器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corneal parameter changes under different accommodative stimuli with Scheimpflug imaging-based tomography
20
作者 Farid J Bedrán-García David P Piñero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357-1366,共10页
AIM: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s of corneal changes with accommodation in healthy eyes using a Scheimpflug imaging-based system and how these measurements distribute in the normal population.METHODS:Pro... AIM:To evaluate the reliability of measurements of corneal changes with accommodation in healthy eyes using a Scheimpflug imaging-based system and how these measurements distribute in the normal population.METHODS:Prospective,non-randomized,comparative study including 27 healthy subjects(54 eyes),including emmetropia(13 eyes),myopia(17 eyes),hyperopia(4 eyes)and astigmatism(20 eyes)groups.In all cases,a complete eye examination was performed,including the analysis of corneal changes with different accommodative stimuli(+2.00,0.00 and-3.00 D)using the Pentacam AXL system.The investigation was structured in 2 phases:repeatability analy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accommodation-related corneal changes in healthy populations.RESULTS:In the repeatability analysis,the index of height asymmetry(IHA)showed the greatest variability with the three accommodative stimuli,being the results for the rest of parameters acceptable.The group of emmetrop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accommodative changes in the position of maximum keratometry(Kmax;P<0.05),whereas in the astigmatism group,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not only observed in the position of Kmax,but also in minimum corneal thickness(MCT),corneal spherical aberration,and total and low order aberration root mean square(all P<0.05).Likewise,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displacement of the X position of Kmax with+2.00 D and-3.00 D in the myopia group(P=0.033)as well as in changes with+2.00 D and-3.00 D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position vector of Kmax in the emmetropia group(P<0.05).No significant changes were found between accommodative stimuli in the displacement of coordinates of MCT(P≥0.109).CONCLUSION:The position of Kmax and MCT in healthy corneas can change significantly when presenting different accommodative stimuli using the accommodation mode of the Pentacam system,with different trends in these accommodation-related corneal changes between refractive errors.Likewise,the consistency of the measurements obtained with Scheimpflug has been confirm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neal biomechanics KERATOMETRY corneal thickness PACHYMETRY corneal aberrations PENTACAM ACCOMMOD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