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初探 被引量:55
1
作者 季涛 薛永端 +2 位作者 孙同景 徐丙垠 陈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66-71,共6页
探索综合利用故障初始电流、电压行波线模分量实现配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的新方法。根据不同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了“电流-电压”、“电压-电压”和“电流-电流”3种双端行波测距模式。简要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 探索综合利用故障初始电流、电压行波线模分量实现配电线路双端故障测距的新方法。根据不同配电线路的结构特点,分别提出了“电流-电压”、“电压-电压”和“电流-电流”3种双端行波测距模式。简要分析了小电流接地故障及相间短路故障的行波特征,阐述了故障行波信号的获取、故障过渡电阻、配电网混合线路、多分支线路以及行波波头的准确标定等影响故障测距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利用线路末端配电变压器传变电压行波,解决配电线路末端行波信号不易获取的问题。最后通过现场试验初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暂态行波 故障测距 单相接地故障 测距模式
下载PDF
基于行波理论的10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测距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忠权 宋国峰 +2 位作者 张孟训 徐丙垠 薛永端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 由于线路长、环境恶劣,10 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频繁发生,传统阻抗测距原理和基于线路监控终端的定位方法尚不能可靠、准确的确定故障(特别是小电流接地故障)位置,故障查找费时费力。利用故障产生的行波信号测量故障距离的方法已在输电线路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将行波测距原理应用到自闭/贯通线路,分析了自闭/贯通线路在接地及短路故障时产生的行波及其传输特征,并针对其线路结构的特殊性,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行波信号获取等关键技术及故障初始相角、接地电阻、混合线路等对检测可靠性的影响。应用该方法的测距系统已在现场进行人工接地试验,并投入试运行,效果良好。该方法有望解决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这一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贯通线路 行波 故障测距 测距模式 小电流接地故障
下载PDF
行波故障测距在朔黄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路应用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南征 《电子制作》 2014年第8X期38-40,共3页
对于朔黄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方式采用在电力线路上安装自动分段器的方法,通过分段器分合闸实现故障区段定位及隔离(小电流接地故障采用人工断开线路隔离开关进行故障区段定位),然后派人沿线路进行巡视确定故障点。根据故障... 对于朔黄铁路10kV自闭/贯通线路,故障定位方式采用在电力线路上安装自动分段器的方法,通过分段器分合闸实现故障区段定位及隔离(小电流接地故障采用人工断开线路隔离开关进行故障区段定位),然后派人沿线路进行巡视确定故障点。根据故障行波特征及其在线路中的传播规律,本文提出了利用故障产生的电压行波信号线模分量,基于双端原理测量短路和接地等故障距离的新模式,分析了实际应用中面临的关键技术及检测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朔黄铁路电力系统 自闭/贯通线路 行波 故障测距 测距模式 小电流接地
下载PDF
配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初探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祥奕 《科技视界》 2016年第5期249-249,279,共2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配电线路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运行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故障最终对整个供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国的电力行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配电线路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的运行中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故障最终对整个供电线路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需要供电部门和相关技术人才采取有效的防治和修复措施才能够真正保证配电线路的高效运行。行波测距是排除和修复配电线路故障常采用的一种方式,本研究主要是对其今次那个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线路 故障测距 测距模式 初步探讨
下载PDF
探地雷达连续测量模式下触发方式讨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许泽善 蔡俊雄 +2 位作者 戴泉水 唐发伟 熊秀权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 2020年第4期522-529,共8页
由于时间采集模式简单、容易操作,所以在隧道衬砌检测的应用中通常采用时间采集模式,再通过做距离归一化处理转换为标准的道间距计算里程位置。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依靠天线移动速度的控制,在速度控制不均时,一方面会使雷达图像... 由于时间采集模式简单、容易操作,所以在隧道衬砌检测的应用中通常采用时间采集模式,再通过做距离归一化处理转换为标准的道间距计算里程位置。这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很大程度依靠天线移动速度的控制,在速度控制不均时,一方面会使雷达图像的大小偏离实际,另一方面会导致距离错误。对探地雷达的时间和距离两种触发模式进行了模拟对比检测实验,结果证明采用距离触发模式可有效避免时间触发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更适用于隧道衬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触发模式 距离归一化处理 天线移动速度 测距轮触发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