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GPM卫星探测新疆区域降雪敏感性及云结构特征研究
- 1
-
-
作者
王智敏
汪会
冯婉悦
李斌
李圆圆
郑博华
-
机构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新疆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创新研究院
新疆乌兰乌苏生态与农业气象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中心
-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6-700,共15页
-
基金
中国沙漠气象科学研究基金项目(Sqj2023011)
中国气象局高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开放课题
+3 种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D01B18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科技发展基金项目(2021KJ016)
新疆气象局科技创新发展基金项目(MS202412)
中国气象局云降水物理与人工影响天气重点开放实验室创新基金项目(2023CPML-B07)共同资助。
-
文摘
目前人们对新疆干旱区降雪云结构特征的认知仍有限。利用2014—2021年GPM(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卫星搭载的测雨雷达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和微波成像仪GMI(GPM microwave imager)观测资料,对比了DPR不同产品对新疆区域降雪的敏感性及三类降雪云(深厚、浅薄和近地表)的宏微观特性差异,利用等频率高度统计方法,分析了四次新疆不同下垫面降雪云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浅薄降雪云出现频率超过60%,而深厚降雪云对降雪量的贡献最大,三类云的液水路径(LWP)和冰水路径(IWP)集中在80~450 g·m^(-2)和100~380 g·m^(-2),回波顶高、LWP、IWP与近地表降水率总体上呈正相关;四次典型降雪系统分别发生在阿勒泰山区(A个例)、伊犁河谷(B个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C个例)及昆仑山北麓戈壁地区(D个例),其中A、B个例主要为冰云,C、D个例多为冰水混合云,在GMI中166 GHz高频通道对降雪的敏感性较好,亮温分布在200~275 K;雷达反射率因子(Z)集中在16~25 dBz,对应高度为0.75~4.65 km,A、B和D个例云团存在“左倾”结构,Z集中在云体中上部,属于发展阶段,C个例的Z主要位于云体下部,云团处于成熟阶段。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 m)和粒子数浓度(dB N w)在1.00~1.22 mm和33~35产生的降雪量较大,降雪强度不仅与冰晶和过冷水粒子大小有关,还受到粒子数浓度的影响。研究成果对提升新疆地区降雪监测水平,深入认识该地区降雪形成机制及评估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工增雨(雪)潜力等具有积极意义。
-
关键词
测雨雷达(dpr)
微波成像仪(GMI)
降雪系统结构
粒子谱分布
-
Keywords
dpr(dual-frequency precipitation radar)
GMI(GPM microwave imager)
snowfall system structur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
分类号
P48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