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出土陶埙、骨笛已知测音资料研究述论 被引量:4
1
作者 郭树群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32-41,共10页
本文从构建我国古代应用律学体系的理论出发,梳理了音乐学界对上古出土陶埙和骨笛的已知音响资料研究的理论成果,并进行述评;以期为这一基础理论的构建提供有力的资料、资料分析、以及理论描述的基础。
关键词 陶埙 舞阳贾湖骨笛 测音 测音资料
下载PDF
测音数据在编钟律制研究中的可信度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洪军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60,共8页
本文通过对曾侯乙编钟中层二组甬钟四套测音数据的比较分析,得出了“根据测音数据对各律的音高作出精密的规定非常困难,因而根据测音数据对编钟进行律制研究的可信度非常弱”的结论;并以此为切入点,对钟律研究的方法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关键词 测音数据 编钟律制 比较分析 可信度
下载PDF
曾侯乙编钟与兴山三音歌关系之测音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欣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09年第1期61-66,共6页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曾候乙编钟,共65件,其中64件为演奏所用,是战国早期乐器。据几次测音及专家研究,这套编钟的音乐性能优异,不仅具备一钟双音、音域跨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全,而且采用复合律制。通过测音数据的再分析,其音高... 湖北省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曾候乙编钟,共65件,其中64件为演奏所用,是战国早期乐器。据几次测音及专家研究,这套编钟的音乐性能优异,不仅具备一钟双音、音域跨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全,而且采用复合律制。通过测音数据的再分析,其音高、音程和音列存在一些特殊之处,与同属巴楚文化区的现存湖北兴山三音歌之间存在一些共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候乙编钟 陈家珍 三音歌 测音 音高 音列
下载PDF
《拉克木卡姆》音列的测音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文静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90-98,共9页
文章通过对1993年新疆木卡姆团演唱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录音中的《拉克木卡姆》进行测音所得到的大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拉克木卡姆》在不同音区内形成不同的音列特征,V级音在不同音区形态不同,及其中各乐音在不同的旋律进行中所... 文章通过对1993年新疆木卡姆团演唱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录音中的《拉克木卡姆》进行测音所得到的大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出《拉克木卡姆》在不同音区内形成不同的音列特征,V级音在不同音区形态不同,及其中各乐音在不同的旋律进行中所呈示的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列 测音 双视角研究
下载PDF
出土乐器测音研究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方建军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4-98,共5页
钟磬的敲击点、击奏工具,埙的吹奏指法等,均可影响乐器的发音,是测音工作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钟磬类乐器可以研究其律制倾向,但需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吹管乐器的演奏受到较多人为控制和影响,其律制研究恐不可行。考古学的原始发掘记录... 钟磬的敲击点、击奏工具,埙的吹奏指法等,均可影响乐器的发音,是测音工作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钟磬类乐器可以研究其律制倾向,但需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吹管乐器的演奏受到较多人为控制和影响,其律制研究恐不可行。考古学的原始发掘记录,是乐器测音工作的基础,而乐器测音有时也能够解决铭文释读、编次和组合等考古学问题。文物修复技术,为各地发现残断编磬的重新测音带来了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土乐器 测音 演奏 数据分析 考古学
下载PDF
测音数据映证羊角钮钟非双音钟 被引量:1
6
作者 别志安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羊角钮钟是岭南文化中一种古老而极富地方特色的乐器,也是青铜文化中很有代表性的礼器。根据当今测音已知数据报告、腔体平整、未见音梁及调音锉磨痕等特征,故而,羊角钮钟并不具备双音钟的特征。
关键词 岭南 羊角钮钟 测音 数据 双音钟
下载PDF
《恰哈尔尕木卡姆》音列的测音与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文静 《科技信息》 2009年第7期120-120,共1页
本文对新疆木卡姆团演唱《恰哈尔尕木卡姆》进行了测音,通过大量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归纳出构成其音列的音级特征。
关键词 音列 测音 双视角研究 音乐艺术
下载PDF
材料、观点的彰显与论证问题——评郑祖襄《关于贾湖骨笛测音数据及相关论证问题的讨论》
8
作者 蒲亨建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67,共3页
文章对《关于贾湖骨笛测音数据及相关论证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暴露出的材料、观点陈旧,论题重复,有论点无证明,褒贬臧否用语失度等弊端提出批评。据此,《关于》一文,貌似谈了不少"问题",但总的来看,即欲证明《研究》与《意义... 文章对《关于贾湖骨笛测音数据及相关论证问题的讨论》一文中暴露出的材料、观点陈旧,论题重复,有论点无证明,褒贬臧否用语失度等弊端提出批评。据此,《关于》一文,貌似谈了不少"问题",但总的来看,即欲证明《研究》与《意义》提供的测音数据"尚不可靠"这样一个"观点"。然而,郑氏应该知道,这个"观点"实际上早已达成共识。在没有对此共识提出异见的情况下,将尘封多年的测音数据再翻出来,沿用老掉牙的材料不厌其烦地重复"论证"该共识,且不时作"提出看法""推动这方面的研究"等惊人语,实则鸡刀杀牛、实与名乖。文章指出上述弊病是学术研究中的大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郑祖襄 骨笛 测音数据 材料 观点 论证
下载PDF
爪哇佳美兰乐器的测音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饶文心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9,共9页
本文对百年来佳美兰乐器测音研究的历史做了一番梳理,对相关的主要论著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埃利斯的测音研究、霍恩博斯特尔的理论假定、孔斯特的测音及其推导、伦兹的解释、拉恩的理论、胡德的测音与观点、印尼学者的测... 本文对百年来佳美兰乐器测音研究的历史做了一番梳理,对相关的主要论著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评价。主要包括埃利斯的测音研究、霍恩博斯特尔的理论假定、孔斯特的测音及其推导、伦兹的解释、拉恩的理论、胡德的测音与观点、印尼学者的测音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爪哇 佳美兰 测音 斯连德若 佩罗格 音体系 乐律
下载PDF
刘半农的清宫古乐器测音研究与中国音乐考古学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子初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43-47,42,共6页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 刘半农先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他在介绍和运用西洋科学技术整理“国故”、尤其在研究中国古代乐律方面,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他于1930到1931年二年间,亲自发起并主持了对故宫和天坛所藏清宫古乐器的测音研究,这是中国音乐考古学史上值得一提的大事。笔者为此多次走访了本所(指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者)的曹安和研究员,她当年自始至终参加了那次测音工作,为当事人中今天唯一健在的人。曹先生虽年近九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考古学 古乐器 刘半农 测音 新文化运动 清宫 古代乐律 中国艺术 研究工作 故宫
下载PDF
烟台市博物馆藏蓬莱柳各庄M6墓出土编钟测音报告 被引量:1
11
作者 刁鹏 邱真 孙鑫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2期40-43,5,共5页
对蓬莱柳各庄M6春秋墓出土的编钟,首次从音乐学的角度,做了重量、长度与正、侧鼓音音高方面的测量,并以测音报告的形式公开测音的全过程。本次测音结果设专门监测人进行监督,测量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对研究山东地区的编钟历史、形制,... 对蓬莱柳各庄M6春秋墓出土的编钟,首次从音乐学的角度,做了重量、长度与正、侧鼓音音高方面的测量,并以测音报告的形式公开测音的全过程。本次测音结果设专门监测人进行监督,测量结果客观、真实、准确,对研究山东地区的编钟历史、形制,以及山东地区在两周时期与中原地区的音乐关系,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市博物馆 编钟 蓬莱柳各庄墓葬 测音
下载PDF
凤阳大东关一号墓出土乐器的测音研究
12
作者 李敬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8-92,共5页
1991年考古发掘者在安徽凤阳县大东关基建工地发现一座被破坏的春秋时期的钟离国贵族墓葬,依出土地点编号为大东关M1。墓葬出土金石乐器19件,其中青铜编钟15件,含编镈钟7件和编钮钟8件,石磬4件(均为残件)。笔者对这两套青铜编钟从外观... 1991年考古发掘者在安徽凤阳县大东关基建工地发现一座被破坏的春秋时期的钟离国贵族墓葬,依出土地点编号为大东关M1。墓葬出土金石乐器19件,其中青铜编钟15件,含编镈钟7件和编钮钟8件,石磬4件(均为残件)。笔者对这两套青铜编钟从外观、形制、音响等方面进行了较翔实的考察,确认这是当时高等级贵族生前使用的两套实用乐器,镈种为一钟一音,钮钟则一钟一音和一钟两音不等。另对4件石磬的形制、石料石质也做了初步的测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阳大东关一号墓 编钟编磬 测音研究
下载PDF
隰县瓦窑坡东周墓地编钟、编磬测音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清雷 梁军 《中国音乐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5,共8页
笔者偕助手分别于2019年3月和2021年7月对山西隰县瓦窑坡M29、M30出土的编钟、编磬做了测音工作。该文首先对这次测音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涉及编钟、编磬的出土和保存情况、测音采样、机测和测音数据。在此基础上,该文对这5套金石... 笔者偕助手分别于2019年3月和2021年7月对山西隰县瓦窑坡M29、M30出土的编钟、编磬做了测音工作。该文首先对这次测音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内容涉及编钟、编磬的出土和保存情况、测音采样、机测和测音数据。在此基础上,该文对这5套金石乐悬进行了初步研究,内容包括M29和M30金石乐悬的音列、乐悬用器、乐悬摆列及其断代。文章认为,隰县瓦窑坡M29编镈、编钮钟、编磬和M30编磬均为实用器,均为B宫;M30编钮钟为明器。关于乐悬用器,男主人可以使用编镈、编钮钟和编磬,夫人仅可以使用编钮钟和编磬。关于乐悬摆列,男主人的乐悬规制为判悬;夫人墓出土的金石乐器可以构成判悬,但她生前的乐悬规制应为特悬。瓦窑坡M29编钮钟、编镈、编磬和M30编磬均应为春秋早期偏晚阶段之器,M30编钮钟应为春秋中期早段之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隰县瓦窑坡 编钟 编磬 测音 初步研究
原文传递
七千年前的骨管定音器——河南省汝州市中山寨十孔骨笛测音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萧兴华 张居中 王昌燧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骨管定音器 河南 十孔骨笛 音乐形态 乐器制造 测音研究
原文传递
曾侯乙编钟音高再测量兼及测音工作规范问题 被引量:11
15
作者 韩宝强 刘一青 赵文娟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9-110,共12页
曾侯乙编钟全套64件钟的音高数据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型态的重要依据,而判断这些数据准确与否则全凭测音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对前人的测量工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布了用新的测量手段获得的全部编钟音高数据,同时提出... 曾侯乙编钟全套64件钟的音高数据是研究中国古代音乐型态的重要依据,而判断这些数据准确与否则全凭测音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在对前人的测量工作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发布了用新的测量手段获得的全部编钟音高数据,同时提出了如何使测音工作规范化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钟 曾侯乙 测音
原文传递
贾湖骨笛音乐声学特性的新探索——最新出土的贾湖骨笛测音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飞 夏季 王昌燧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5,共6页
自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早期遗址出土了数十枝骨笛之后,人们关于原始音乐的众多推测都有必要重新认识。此后的十余年中,黄翔鹏、萧兴华等不少音乐学专家都曾对贾湖骨笛作了研究,揭开了贾湖骨笛原始音乐形态的面纱。
关键词 贾湖骨笛 音乐声学特性 测音研究 出土文物 发声方法 形制
原文传递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测音报告 被引量:11
17
作者 郑中 方建军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6-61,共6页
山东章丘市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出土的编钟和编磬,保存状况较为完好,为音响测试提供了前提条件。本文通过现场实测(机测和耳测)、乐器发音的录音采样以及后期机测,给出了洛庄编钟和编磬的测音结果。
关键词 洛庄汉墓14号陪葬坑 编钟 编磬 测音
原文传递
朱载堉异径管律的测音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勇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57-75,共19页
引言 朱载埔发明的新法密率,有弦上和管上之分,分别形成十二平均弦律和十二平均管律。其弦律的正确性,早己获得世界律学界的公认。而管律的情况却复杂得多,由于人们对管律的某些特性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故对于朱氏管律的正确性也持不同... 引言 朱载埔发明的新法密率,有弦上和管上之分,分别形成十二平均弦律和十二平均管律。其弦律的正确性,早己获得世界律学界的公认。而管律的情况却复杂得多,由于人们对管律的某些特性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故对于朱氏管律的正确性也持不同的看法。比利时音响学家马容(Victor Nahillon)于1890年经过制管实验,认为朱氏管律是正确的。其结果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径管律 朱载堉 测音 新法密率 平均弦 音响学 比利时 结果为 律学 制管
原文传递
关于贾湖骨笛测音数据及相关论证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
19
作者 郑祖襄 《中国音乐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0-54,共5页
河南舞阳贾湖骨笛是当今中国音乐史学中极其重要的音乐文物,但由于缺少骨笛的测音数据材料,因而影响到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深入。本文就此提出“测音数据”、“音阶与调高”、“平均律”三个问题,以为讨论。
关键词 贾湖骨笛 测音数据 音阶 调高 平均律
原文传递
海昏侯刘贺墓青铜乐器测音报告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清雷 徐长青 +3 位作者 张玲玲 曹葳蕤 李文欢 杨军 《音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2-36,共5页
2018年1月20日,王清雷带领研究团队第三次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海昏侯刘贺墓所出青铜乐器做了测音采录工作,并形成测音报告。初步研究认为:编钮钟(14件)均为实用器,其音列可以构成“同均三宫”,可以在~bA宫、~bE宫和~bB宫作旋宫转... 2018年1月20日,王清雷带领研究团队第三次赴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海昏侯刘贺墓所出青铜乐器做了测音采录工作,并形成测音报告。初步研究认为:编钮钟(14件)均为实用器,其音列可以构成“同均三宫”,可以在~bA宫、~bE宫和~bB宫作旋宫转调,音乐性能甚佳;编甬钟(11件)均为实用器,多数甬钟的双音性能欠佳,判断这10件编甬钟应为拼凑而成;(钅享)于和镯的音色较为嘈杂,声音短促,符合军旅乐器的声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刘贺墓 青铜乐器 测音报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