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浑沌之死”与“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5-137,共13页
《庄子.应帝王》无法脱离帝王政教史观而加以解读。帝王政教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德是帝之政教典范的实践,礼是王之政教典范的总结。浑沌之死乃是礼对德的谋杀,这则寓言意味着德与礼之为典范的终结,也就是帝道与王道不再可能。《庄子.应帝... 《庄子.应帝王》无法脱离帝王政教史观而加以解读。帝王政教史观的基本内容是:德是帝之政教典范的实践,礼是王之政教典范的总结。浑沌之死乃是礼对德的谋杀,这则寓言意味着德与礼之为典范的终结,也就是帝道与王道不再可能。《庄子.应帝王》由此传达了轴心时代中国思想的基本问题意识:帝王时代及其政教典范已经终结,在没有帝王的新时代,政教生活如何重新开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应帝王》 浑沌之死 德与礼 帝道与王道 轴心突破
下载PDF
《〈庄子〉二则》(《浑沌之死》《呆若木鸡》)教学设计
2
作者 蒲莉 龙文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寓言故事 设计思路 《〈庄子〉二则》 浑沌之死》《呆若木鸡》 中学 语文
下载PDF
《庄子》的“浑沌”解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宝春 朱占青 《天中学刊》 2003年第6期44-45,共2页
作为庄子哲学中的重要意象之一的“浑沌”,是具有特定寓意的,它是道的一种感性显现,体现了庄子道论的基本特征。对《庄子》中“浑沌”的解释当以《庄子》为本,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不宜连字面意义都不顾却一味的以新解古,以西解中。
关键词 《庄子》 浑沌 意象 浑沌之死
下载PDF
“道不远人”的思想实验与证成方案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少涵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2-69,共8页
《中庸》提出了"道不远人"的著名命题。这里的"道"指大全之道。这一命题引发两个问题:一是道与人何以远离?二是道与人又如何合一?对于这些问题,儒释道三家通过实例和隐喻即思想实验作了回答。道家的"浑沌之死&... 《中庸》提出了"道不远人"的著名命题。这里的"道"指大全之道。这一命题引发两个问题:一是道与人何以远离?二是道与人又如何合一?对于这些问题,儒释道三家通过实例和隐喻即思想实验作了回答。道家的"浑沌之死",主要是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浑沌隐喻大全之道,浑沌之死意味着大全之道的破裂,而道体破裂是儵、忽所象征的意欲萌动与情识外泄的结果。佛家的"野鸭飞过"与儒家的"孔子与点"主要是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野鸭飞过隐喻习心或闻见之知外驰,所以中断习心外驰,就成为佛家通达大全之道、证成道不远人的方案;曾点之志意味着一人一物从当下切入,即可洞见大全之道的本来面目,这是通达大全之道、证成道不远人的儒家方案。佛家与儒家的两种方案点明了人与道的两种关系,即人与道对象化与非对象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不远人 思想实验 浑沌之死 野鸭飞过 孔子与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