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股流喷吹粉煤时高炉风口内粉煤浓度场分布
1
作者 时章明 张全 +3 位作者 鄂加强 梅炽 谢锴 赵黎明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为了揭示改型前、后 2种喷煤枪喷吹粉煤气 粒两相湍流流动过程的浓度场的分布 ,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混合组分平衡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高炉粉煤喷吹三维气 粒两相湍流流动过程数学模型 ,采用k ε方程描述风口内气 粒两相的湍流流动 ,... 为了揭示改型前、后 2种喷煤枪喷吹粉煤气 粒两相湍流流动过程的浓度场的分布 ,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混合组分平衡的基本规律建立了高炉粉煤喷吹三维气 粒两相湍流流动过程数学模型 ,采用k ε方程描述风口内气 粒两相的湍流流动 ,通过对Euler正交坐标下节点离散化方程的耦合关系分析求解 ,采有 3组粒度不同的粉煤颗粒对喷枪改型前、后高炉风口湍流流动进行数值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随着粉煤颗粒粒度的增加 ,多股流喷枪对风口底面的低浓度特性明显 ,当粒度为 10 0 μm时 ,喷枪对风口底面的浓度为单股流时浓度的 12 0 ;当粒度为 75 μm时 ,为 110 ,当粒度为 5 0 μm时 ,为 15 ,这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吹 高炉风口 粉煤 浓度场分布 多股流 湍流流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地温矿井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轶康 牛会永 +2 位作者 聂琦苗 鲁义 李石林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114,共7页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针对采用理论分析及实验研究的方法研究高地温对采空区煤自燃的影响难以全面反映采空区煤自燃O_(2)浓度场分布情况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高地温矿井采空区及进风侧、回风侧和采空区中段O_(2)浓度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通风量相同情况下,温度从24.8℃升高到40℃时,O_(2)随着风流向整个采空区渗入,O_(2)浓度随采空区深度增加而减小;在温度相同情况下,当风量从1800 m^(3)/min增大到2700 m^(3)/min时,采空区漏风范围大幅度提升,采空区O_(2)浓度场变化明显,O_(2)几乎充满整个采空区,并且高浓度O_(2)存在范围增大,此时由于热量积聚导致采空区温度升高,采空区内部遗煤温度也持续增加,煤氧复合作用加快,遗煤自燃的可能性增大。②随着采空区距工作面距离增大,O_(2)浓度减小,进风侧O_(2)浓度大于回风侧O_(2)浓度,表明进风侧煤自燃危险性大于回风侧。③随着采空区深度增加,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O_(2)体积分数持续减小,曲线斜率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回风侧O_(2)体积分数随采空区深度增加呈减小趋势;大量高浓度O_(2)存在于采空区150 m之前,整个采空区进风侧与采空区中段煤自燃危险性均大于回风侧。④当温度为40℃、通风量为2700 m^(3)/min时,氧化带最大宽度为131 m,将该最大宽度视为开采最大理论宽度,进一步计算安全推进速度,可为煤矿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温矿井 煤矿开采 采空区漏风 煤自燃 O_(2)浓度场分布 散热带 氧化带 窒息带
下载PDF
旋风分离器流场与浓度场分布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景洪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45,共3页
为了掌握催化裂化旋风分离器筒体与锥体内的流体流动规律 ,应用旋风分离器试验装置测试了该分离器筒体与锥体的流场与浓度场的分布 .结果表明 ,流场外旋流下行区气旋偏大 ,在筒体和锥体结合部螺旋气流振动加快 ,对分离有影响 ;内旋流上... 为了掌握催化裂化旋风分离器筒体与锥体内的流体流动规律 ,应用旋风分离器试验装置测试了该分离器筒体与锥体的流场与浓度场的分布 .结果表明 ,流场外旋流下行区气旋偏大 ,在筒体和锥体结合部螺旋气流振动加快 ,对分离有影响 ;内旋流上行区气旋直径减小 ,速度加大 ,会产生二次分离 ;芯管进口下部净化气流向上浓度逐渐减小 ,故芯管置于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浓度场分布 炼油 测试
下载PDF
应用粒子激光散射测量混合反应器分散相浓度场分布(英文)
4
作者 沈熊 彭涛 袁辉靖 《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3-58,共6页
研究了圆管反应器中四束侧向对撞射流与轴向流形成的混合流动 .应用激光粒子散射成像测量了侧向分散相在混合流中的浓度场分布 ,得到了不同的浓度分布图形随侧向流与轴向流速比关系 。
关键词 激光散射 粒子浓度 混合反应器 分散相 浓度场分布
下载PDF
激光散射图像可视化测量两相混合流场浓度分布
5
作者 沈熊 彭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42-645,共4页
A mixing flow formed by a main tube flow and four side impinging jets was studied.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side flows was measured by using laser image visualization.The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revealed t... A mixing flow formed by a main tube flow and four side impinging jets was studied.The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side flows was measured by using laser image visualization.The different flow patterns revealed the special pattern of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in relation with the velocity ratio of jet flow to main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散射 浓度测量 两相混合液 图像可视化 浓度场分布 流动参数
下载PDF
哈尔滨典型街谷空间PM2.5分布场与绿色界面指数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光皓 姚梦雪 董慰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9年第4期87-96,共10页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度(LA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 在城市化快速进程的背景下,城市街区PM2.5污染日益严重,本文选取哈尔滨在不同季节的典型街谷空间,对以叶面积密度(LAD)、叶面积指数(LAI)为实测要素的绿色界面指数以及PM2.5浓度进行实测对比研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最终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典型街谷空间PM2.5时段浓度呈现上午比下午平均高37.75%,冬季比夏季高4.7倍的特征;其次,街谷空间的灌木界面对PM2.5浓度场平均积极贡献率为18.62%;最后,对PM2.5的衰减率与实测街谷绿色界面的叶面积密度(LAD)与叶面积指数(LA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街谷绿色界面对PM2.5浓度的衰减作用与叶面积密度(LAD)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LAI)的相关性程度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谷空间 PM2.5浓度分布 绿色界面指数
下载PDF
活化器内液滴捕捉颗粒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雷 章明川 +2 位作者 周月桂 顾明言 田凤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5-89,共5页
为模拟活化器内液滴对颗粒的捕捉过程,对离散相采用同时跟踪技术,在Euler/Lagrangian坐标系下建立了液滴捕捉颗粒的概率模型,液滴对颗粒的捕捉通过单元捕捉概率来判断。预报了颗粒的浓度场分布及液滴、颗粒和气相场的速度矢量分布。模... 为模拟活化器内液滴对颗粒的捕捉过程,对离散相采用同时跟踪技术,在Euler/Lagrangian坐标系下建立了液滴捕捉颗粒的概率模型,液滴对颗粒的捕捉通过单元捕捉概率来判断。预报了颗粒的浓度场分布及液滴、颗粒和气相场的速度矢量分布。模拟结果表明由于小粒径颗粒跟随流线能力较强及与液滴碰撞面积较小,其捕捉效率比大粒径颗粒要低;在雾化喷嘴出口附近由于相间速差较大,颗粒单元捕捉概率较大。依据模拟结果,对颗粒被捕捉的动力学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器 颗粒 液滴 数值模拟 捕捉概率 模拟结果 浓度场分布 动力学机理 跟踪技术 概率模型 速度矢量 雾化喷嘴 坐标系 大粒径 效率比 单元
下载PDF
一个多孔有机织物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朱庆勇 李毅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利用多孔介质中的Darcy定律建立了一个多孔有机织物中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描3l。采用Crank-Nicolson方法数值求述多孔有机织物中液相水重力与表面张力的对比关系的数X=5gρldcLτlε12σcosε13解了该模型,得到了在... 利用多孔介质中的Darcy定律建立了一个多孔有机织物中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描3l。采用Crank-Nicolson方法数值求述多孔有机织物中液相水重力与表面张力的对比关系的数X=5gρldcLτlε12σcosε13解了该模型,得到了在相同初始和边界条件下,不同有机材料织物中的热湿传递过程,并给出了多孔有机织物中的水蒸汽的浓度场分布、温度场分布以及纤维中的含水量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织物 热湿传递 Darcy定律 纺织工业 浓度场分布 温度分布 孔隙率 扩散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