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预测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翟小伟 马灵军 邓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9-62,共4页
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 为建立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的定量计算模型,以煤氧化过程中CO气体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开采工作面CO气体来源及影响因素,综合煤自燃的内因和外因条件,以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分布参数和煤自燃氧化特征参数为计算依据,建立了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值的计算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灵武矿区不同回采工艺工作面上隅角CO气体浓度进行了计算,计算参数和实测值相比其相对误差在12%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自燃 工作面CO浓度 漏风强度 CO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BiPLS结合SiPLS的组合权值COD浓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颖 邸远见 +4 位作者 唐心亮 崔行宁 高新贝 曹景刚 李少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176-2181,共6页
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有机物含量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传统化学法检测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步骤繁琐且时效性差,不利于水体中COD的快速定量检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紫外光谱与组合权值模型相... 水体中过高浓度的有机物含量危害巨大,不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传统化学法检测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的步骤繁琐且时效性差,不利于水体中COD的快速定量检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紫外光谱与组合权值模型相结合的快速定量检测COD方法,该组合权值模型是基于反向区间偏最小二乘法(BiPLS)结合组合区间偏最小二乘法(SiPLS)算法对紫外光谱的特征子区间筛选组合,然后依据特征子区间的权值建立的预测模型。首先按照一定的浓度梯度配制45份COD标准液样本,通过实验获取标准液的紫外光谱数据;对获取到的COD紫外光谱数据做一阶导数和S-G滤波(Savitzky-Golay)的预处理,消除基线漂移和环境干扰噪声;应用SPXY(Sample set partitioning based on jiont X-Y)算法将实验样本数据组划分成校正集和预测集。然后基于BiPLS算法对全光谱区间进行波长筛选,在BiPLS筛选过程中,目标区间的划分数量会对建模产生较大影响,于是对子区间划分数量进行优化,把子区间分成15~25个,在不同区间数下都进行偏最小二乘(PLS)建模,通过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来筛选最优子区间数,得到区间数为18时,模型效果最佳。从18个波长区间筛选出了6个特征波长子区间,入选的子区间为2,1,3,11,7和6,对应波长为234~240,262~268,269~275,290~296,297~303和304~310nm,这6个特征波长区间涵盖了大量的光谱信息,对最终预测模型的贡献度大;接下来通过SiPLS算法对这6个初选区间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组合,采用不同的组合数构建不同特征区间上的PLS模型,在相同组合数下,筛选出一个区间组合数最优的结果,对比不同组合数下预测模型的误差与相关性,将6个区间筛选组合为3个特征波长区间,分别为234~240,262~275和290~310nm,这三个特征区间最佳因子数分别为4,4和3。对传统SiPLS的特征区间组合方法进行改进,基于权值的大小来对这3个特征区间进行线性组合,代替过去特征区间直接组合的方法。通过权值公式计算出这3个特征区间的权重大小分别为0.509,0.318和0.173,最终建立线性组合权值COD浓度预测模型。为了验证组合权重预测模型的精度,另外建立了全波长范围内的PLS预测模型、单个特征波长区间的PLS预测模型、直接组合特征波长区间的PLS模型,并使用评价参数相关系数的平方(R2)、预测值与真实浓度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P)和预测回收率(T)来对模型评价。验证结果表明,相比其他预测模型,组合权值模型相关系数的平方达到了0.9997,明显优于直接组合特征区间建模的0.9680,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532,比直接组合特征区间的预测模型误差降低了29.3%,预测回收率为96.4%~103.1%,显著地提高了预测精度。该方法简单可行,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可为在线监测水体中COD浓度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谱 区间筛选组合 区间权值 COD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气象因素的PM2.5质量浓度预测模型探讨
3
作者 盛凯 张平华 《科技视界》 2019年第5期146-147,共2页
要想确保预测模型有良好的拟合效果,必须要构建多元回归模型以及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以此预测PM2.5质量浓度。本文在介绍改善输入因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模型,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气象因素 PM2.5 质量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三维油类浓度预测模型
4
作者 郑连远 孙英兰 郭耀同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S1期21-26,共6页
在三维计算潮流场基础上,根据物质输运方程,考虑陆源排油、分散油的挥发、悬浮物对油类的吸附沉降及微生物对油类的净化作用,建立了三维油类浓度预测模型。
关键词 三维油类浓度预测模型 输运方程 悬浮物 吸附沉降 微生物 净化作用
下载PDF
氧化铝蒸发工序出口浓度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毕庆华 桂卫华 唐朝晖 《微计算机信息》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94-196,共3页
氧化铝蒸发系统种分母液出口浓度是重要的出口质量指标。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种分蒸发工序多采用离线浓度检测,致使浓度控制严重滞后,影响了完成液的质量。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因此,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出口浓度回... 氧化铝蒸发系统种分母液出口浓度是重要的出口质量指标。目前,在实际生产中种分蒸发工序多采用离线浓度检测,致使浓度控制严重滞后,影响了完成液的质量。由于BP神经网络具有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因此,可以利用神经网络建立出口浓度回归模型。同时,为了使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动态特性,对神经网络输出进行残差补偿,并用MATLAB对其进行了仿真研究和误差分析,实践表明该测量技术是可行的,其测量结果完全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蒸发系统 浓度预测模型 神经网络 残差补偿
下载PDF
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沥液COD浓度预测模型研究
6
作者 黄皇 《环境卫生工程》 2016年第6期22-25,29,共5页
针对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模式和水质变化规律,将各阶段渗沥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纳入模型计算中,对以往的填埋场渗沥液有机物浓度模型做出修正。在该填埋场运行1 a的现场渗沥液水质数据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D... 针对某大型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模式和水质变化规律,将各阶段渗沥液的来源和水质特点纳入模型计算中,对以往的填埋场渗沥液有机物浓度模型做出修正。在该填埋场运行1 a的现场渗沥液水质数据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COD浓度预测模型,拟合得到各项模型参数,相关系数接近0.9,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预测大型垃圾填埋场初期运行过程中渗沥液COD浓度的变化规律。该填埋场渗沥液初期浓度接近60 000 mg/L,经历逐步上升、快速下降和慢速下降3个阶段,峰值可达80 000 mg/L,在1 a内快速下降至40 000 mg/L后慢速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填埋场 渗沥液 COD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酸法地浸浸出液铀浓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雷林 雷泽勇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7-20,共4页
影响酸法地浸浸出液铀浓度的因素很多,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或模型预测精度不高。在揭示浸出液铀浓度混沌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混沌特性处理输入样本及确定神经网络结构,将神经网络与改进型遗传算法结合,构建了基于改进型... 影响酸法地浸浸出液铀浓度的因素很多,采用传统方法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或模型预测精度不高。在揭示浸出液铀浓度混沌特性的基础上,利用混沌特性处理输入样本及确定神经网络结构,将神经网络与改进型遗传算法结合,构建了基于改进型遗传算法的浸出液铀浓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法地浸 铀浸出 改进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浸出液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海水浴场中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慧玲 明红霞 +1 位作者 樊景凤 王斌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3-959,共7页
构建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模型有助于保障海水浴场水质安全,避免因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监测方法造成时间滞后,可及时给予公众健康指导,为海水浴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基于国内外海水浴场水质中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模型技... 构建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模型有助于保障海水浴场水质安全,避免因传统的病原微生物监测方法造成时间滞后,可及时给予公众健康指导,为海水浴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基于国内外海水浴场水质中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模型技术发展现状,综合评述了模型构建方法,归纳了各种模型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缺点,分析了在构建我国海水浴场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模型中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差距,对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为我国开展海水浴场中粪便污染指示细菌的浓度预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浴场 粪便污染指示细菌 浓度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黄河兰州段耗氧有机污染物浓度统计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9
作者 史复有 孙谦 李昌迪 《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72-74,82,共4页
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流域内面源污染严重,在分析研究黄河的水环境问题时,必须考虑面源污染这个因素。建立河流污染断面耗氧有机污染物(以COD表示)
关键词 黄河 有机污染物 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BP_Adaboost神经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晓理 梅建想 张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精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大气中PM_(2.5)浓度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一种基于BP_Adaboost神经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模型.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来选择BP_Adaboost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 为了提高大气污染物浓度预测精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选取影响大气中PM_(2.5)浓度的主要因子,并以此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变量,建立一种基于BP_Adaboost神经网络的PM_(2.5)浓度预测模型.用改进粒子群算法来选择BP_Adaboost神经网络权重和阈值,可以有效避免神经网络在训练时陷入局部最优解.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万柳监测站和朝阳区北京工业大学监测点每小时监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条件,分别选择2014-11-01~2014-11-25和2017-07-07~2017-08-06数据作为实验研究对象.仿真结果表明,在PM_(2.5)浓度预测中,相比于BP_Adaboost、BP和广义回归神经网络3种预测模型,改进粒子群优化BP_Adaboost神经网络预测性能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BP_Adaboost神经网络 PM2.5浓度预测模型 改进粒子群算法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氮氧化物排放预测模型及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高明明 于浩洋 +4 位作者 吕俊复 于孝宏 李文瑞 李存怀 魏光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3期46-51,共6页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为了降低CFB机组的NOx排放,需要对炉内生成的NOx浓度进行准确估计并应用到控制中,对此,建立精确实用的机理控制模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降低炉内燃烧所生成的NOx与SNCR的优化控制,利用该模型对炉内...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为了降低CFB机组的NOx排放,需要对炉内生成的NOx浓度进行准确估计并应用到控制中,对此,建立精确实用的机理控制模型显得十分必要。同时,需要综合考虑降低炉内燃烧所生成的NOx与SNCR的优化控制,利用该模型对炉内外NOx综合控制进行优化。通过对NOx的生成机理进行分析,以CFB锅炉燃烧产生的燃料型NOx为主体,应用数学建模与仿真的方法,以给煤量、风量等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炉膛出口CO浓度预测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与即燃碳模型为输入,建立可以用于控制的炉膛出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利用上述方法建立了炉膛出口CO浓度预测模型和炉膛出口NOx浓度预测模型,并根据实际运行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求取及仿真,针对炉内燃烧控制与SNCR脱硝配合不佳,导致NOx排放水平较高的问题,根据所建立的炉膛出口NOx浓度预测模型,提出了炉内外NOx综合控制技术路线,设计了基于NOx浓度预测模型的一二次风量优化控制与SNCR优化控制思路。仿真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具有较好的精确度,满足实际控制系统的精度要求,并具有一定的预测效果。所设计的炉内外NOx综合控制技术路线与一、二次风量优化控制思路可以为今后循环流化床机组NOx低排放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氮氧化物 NOx浓度预测模型 机理模型 优化控制
下载PDF
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模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青 李典 +2 位作者 王立为 徐亚琪 吴宇童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1年第4期136-140,共5页
由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导致能见度降低,因此进行了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模研究。利用广义灰色关联度理论获取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佳气象因子。通过对大气NO_(2)与气温、露点、湿度、气压... 由于空气污染物浓度较高,导致能见度降低,因此进行了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建模研究。利用广义灰色关联度理论获取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和影响空气质量的最佳气象因子。通过对大气NO_(2)与气温、露点、湿度、气压、风速等气象因子实施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O_(2)浓度与所有气象因子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根据污染物日均数据,通过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建立了NO_(2)日均浓度预测模型,得出影响NO_(2)日平均浓度的主要气象因子是风速、湿度和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浓度 气象因子 灰色关联度 日均数据 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MAIAC AOD数据构建上海市PM2.5时空分布模型
13
作者 朱清扬 戴海夏 +1 位作者 刘阳 张蕴晖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108-114,共7页
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构建高分辨率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成为可能。为解决卫星数据的非随机性缺失会显著降低PM2.5浓度预测模型准确性的问题,运用多重填补法对MAIAC1km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的缺失值实现补缺,其平均决定系数达0.7... 卫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构建高分辨率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成为可能。为解决卫星数据的非随机性缺失会显著降低PM2.5浓度预测模型准确性的问题,运用多重填补法对MAIAC1km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的缺失值实现补缺,其平均决定系数达0.75。在此基础上,运用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上海市2017-2018年的PM2.5浓度分布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达0.96。结果表明,上海市PM2.5分布整体呈现东低西高,沿海低内陆高的趋势,且2018年上海市PM2.5浓度整体低于2017年。气溶胶光学厚度数据是PM2.5预测模型中最重要的自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浓度预测模型 随机森林回归模型 气溶胶光学厚度 多重填补 上海
下载PDF
两阶段方法预测分析美罗培南血药浓度
14
作者 宋婷 揭琼 +1 位作者 张倩 胡真 《应用科技》 CAS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为提升美罗培南血药浓度预测的精度、提供用药指导,本文使用两阶段预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美罗培南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本文所用199条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2020年接受美罗培南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影响因素... 为提升美罗培南血药浓度预测的精度、提供用药指导,本文使用两阶段预测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美罗培南血药浓度预测模型。本文所用199条数据来源于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2020年接受美罗培南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的血药浓度以及影响因素指标。应用修改的卡方算法离散血药浓度,并在2个预测阶段均比较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选取13个显著特征建立模型。在偏好预测阶段,自适应增强(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算法表现最优,准确度达到88.33%;在数值预测阶段,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装袋算法(bootstrap aggregaing,Bagging)表现最优;最终建立Ada-RF与Ada-Bag模型,相对误差在30%内的比例达到55%,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两阶段方法为美罗培南血药浓度预测提供了新思路,可辅助制定个性化的用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阶段方法 机器学习 血药浓度 美罗培南 卡方离散化 浓度预测模型 自适应增强 随机森林 装袋算法
下载PDF
基于交通风条件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CO污染物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超 聂鹤翔 +4 位作者 李琼 刘畅 沈铮 王平 赵芮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61-169,共9页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规律为重点研究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并联风路理论,并结合上海和长沙4条隧道现场实测以及1∶8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风以及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扩散特性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交通风条件下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交通风速V;、对流传质系数h;和扩散特征系数K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交通风以及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评估值I;分别为0.992和0.916。当已知隧道结构特征和交通特征时,利用该计算模型即可预测评估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内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各断面的平均交通风速、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平均浓度;同时可定量评价各分(合)流匝道对主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科学选址及其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交通风模型 CO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
原文传递
代理参数法检测有机干扰中硝酸盐氮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颖 邸远见 +2 位作者 崔行宁 朱奇光 李少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9-105,共7页
为解决双波长法在硝酸盐氮检测过程中由于有机干扰吸光度叠加造成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代理参数法。把混合谱中的6个积分面积值作为代理参数,基于4阶导数谱的分割算法来寻找代理参数的分界点;通过面积积分法获得分界点前后各代理... 为解决双波长法在硝酸盐氮检测过程中由于有机干扰吸光度叠加造成预测精度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代理参数法。把混合谱中的6个积分面积值作为代理参数,基于4阶导数谱的分割算法来寻找代理参数的分界点;通过面积积分法获得分界点前后各代理参数的值;根据有机干扰代理参数的比例,得到分界点前有机干扰对混合谱的贡献程度。基于处理后的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硝酸盐氮水样浓度与其积分面积的预测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水样检测,结果表明,对比传统双波长法,模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99 8,平均标准偏差小于3%,并且拥有更低的检出限(≥0.009 mg/L)、更好的回收率(95%~104%)和更宽的线性区间,能够为水样中硝酸盐氮的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氮 有机干扰 四阶导数谱 代理参数法 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分布规律与环境影响因子研究
17
作者 汝林 邓书辉 +3 位作者 丁露雨 吕阳 李奇峰 施正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76-384,399,共10页
为探究典型季节下的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和多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程度,对天津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环境参数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了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浓度和载体粒径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筛选出对其浓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环... 为探究典型季节下的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和多元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程度,对天津市某规模化奶牛场生物气溶胶、环境参数进行连续采集,分析了夏季奶牛场生物气溶胶浓度和载体粒径的时空分布规律,同时筛选出对其浓度具有重要影响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牛场近地面1 m高度处的生物气溶胶浓度显著高于近地面4 m高度处浓度(P<0.01)。在粒径分布上,各采样点的分布规律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粒径粒子所占比例接近且存在粒径越小所占比例越小的趋势,粒径大于2.1μm的粒子约占总数的80%。运用随机森林模型得到了10个影响因子对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程度,其中风向(WD)、温度(T)、紫外辐射强度(UV)、悬浮颗粒物浓度(PM100)等对浓度影响较大。为进一步探究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通过层聚类的方法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共线性关系,发现PM10、PM1与PM2.5之间以及UV与GHI之间具有强共线性关系,可以去除强共线性影响因子,保留组内一种环境因子为代表,以节约采集成本。本研究可为国内牛场空气环境污染排放测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溶胶 时空分布规律 浓度预测模型 环境因子影响程度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隅角CO来源分析及定量表征
18
作者 王鲁宁 李文龙 刘春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9期9-14,19,共7页
大采高工作面具有漏风量大、遗留煤柱易堆积蓄热以及井下胶轮车使用频繁等问题,极易导致回风隅角CO浓度超限,不仅严重威胁工作面安全回采,还干扰采空区煤自燃险情的判断,因此,准确、及时研判回风隅角CO来源成为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煤自... 大采高工作面具有漏风量大、遗留煤柱易堆积蓄热以及井下胶轮车使用频繁等问题,极易导致回风隅角CO浓度超限,不仅严重威胁工作面安全回采,还干扰采空区煤自燃险情的判断,因此,准确、及时研判回风隅角CO来源成为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的当务之急。以CO的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隅角CO来源及影响因素,量化了各因素对回风隅角CO浓度的影响,建立了回风隅角CO浓度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察哈素煤矿不同工作面的回风隅角CO浓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4%,说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回风隅角CO浓度,判断CO主要来源,对及时消解回风隅角CO浓度超限问题、准确掌握采空区煤自燃情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 煤自燃 CO超限 CO产生机理 CO浓度预测模型
下载PDF
Impacts of Secondary Aerosols on a Persistent Fog Event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6
19
作者 JIA Xing-Can GUO Xue-Liang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2年第5期401-407,共7页
The chemistry version of the Weather Re- 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Chem) was coupled with the anthropogenic emission inventory of David Street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secondary aerosols on a persisten... The chemistry version of the Weather Re- 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Chem) was coupled with the anthropogenic emission inventory of David Street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s of secondary aerosols on a persistent fog event from 25 to 26 October 2007, in Northem China.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simulated fog is consistent with satellite observations, and the time-height distributions of the simulated boundary layer where the fog formed are also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se observations. The sensitivity studies show that the secondary aerosols of SO4, NO3, and NH4 formed from gaseous precursors of SO2, NOx, and NH3 had substantial impacts on the formation processes and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fog event. The decrease of the secondary aerosols obviously reduced the liquid water path and column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the fog below the 1-km layer, and the corresponding area-averaged liquid water path and droplet number concentration of the fog decreased by 43% and 79%, respectively. The concentra- tions of NOx and NO3 were found to be extremely high in this case. The concentration of interstitial aerosol NO3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SO4 and NH4, but the concentration of SO4 was highest in the cloud-borne aerosols. The average activation ratios for SO4, NO3, and NH4 were 34%, 31%, and 30%, respectively, and the maximum ra- tios reached 62%, 86%, and 55% during the fog epis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aerosol FOG WRF/Chem simulation
下载PDF
A new forecast model for the carbon-monox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corner of mining face 被引量:2
20
作者 DENG Jun ZHAI Xiao-wei YAN Zheng-xin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The CO gas in the upper comer along with the work of mining face in different coal-seam of Lingwu coal-field has deeply affected judgment for the degree of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safety work. For this iss... The CO gas in the upper comer along with the work of mining face in different coal-seam of Lingwu coal-field has deeply affected judgment for the degree of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and safety work. For this issue, a new calculation and forecast model of the carbon monoxide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comer of mining face was deduced for analyzing and calculating the date from the lab and test-in-place, during this course using the knowledge of heat transfer, fluid dynamics, and mathematics. The model took into accou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al mining conditions, and other correlate factors, so the CO concentration of the upper comer safe under the normal condition, and it is in danger when the coal reached spontaneous combustion, which can be calculated accurately with the model and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d concentration with a tolerance of less than 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ontaneous combustion of coal carbon monoxide "three zone" in go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