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建国 滕俊琳 +1 位作者 胡萃 马可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7-82,共6页
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家蚕浓核症病毒(BmDNV)单克隆抗体(McAb)的Ⅰ杂交瘤细胞株(Bm(?)1~6)。其腹水型McAb经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效价最高达256;用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最高达250000.6株杂交癌细胞分泌的McAb均能有效地阻断BmDNV... 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家蚕浓核症病毒(BmDNV)单克隆抗体(McAb)的Ⅰ杂交瘤细胞株(Bm(?)1~6)。其腹水型McAb经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效价最高达256;用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最高达250000.6株杂交癌细胞分泌的McAb均能有效地阻断BmDNV对家蚕的感染,中和指数以BmD_4最高,达1096。 建立了家蚕浓核症的抗原斑点酶标免疫方法,本法特异、灵敏、快速、简便,不仅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核症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体制备
下载PDF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远达 胡远扬 +1 位作者 张珈敏 姚二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9,共4页
1990年我们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根据Kock's法则,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一病毒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 1990年我们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根据Kock's法则,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一病毒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重新分离出完全一样的DNV。同时,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球状二十面体,大小一致,直径为20nm;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7m,分子量为1.7×106Dal(ssDNA),基因组为单链DNA;结构蛋白为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1k、62k、53k、29k。根据病毒分类命名原则,证明从黑胸大蠊中分离出的病毒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中的浓核症病毒属(Densocirus)。我们将它命名为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fuginosaDensonucleosisVirus简称PfD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胞大蠊 浓核症病毒 蜚蠊目 病毒
下载PDF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对雌成虫生殖的亚致死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夏克祥 汤显春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用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三种浓度处理黑胸大蠊8-9龄雌性若虫,对雌成虫生殖有亚致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寿命分别平均减少121d、145d和179d;产卵期分别平均缩短62d、56d和121d;... 用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三种浓度处理黑胸大蠊8-9龄雌性若虫,对雌成虫生殖有亚致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寿命分别平均减少121d、145d和179d;产卵期分别平均缩短62d、56d和121d;每雌成虫产卵鞘数分别平均减少16个(占57%)、20个(占72%)和25个(占88%),每雌成虫产卵数分别平均减少354粒(占55%)、453粒(占71%)和558粒(占86%);生殖力分别平均下降177倍(占55%)、226倍(占71%)和279倍(占88%)。卵鞘活力分别下降28%、28%和20%。雌成虫在产卵盛期的前4个月持续受到DNV的影响,每雌每月平均产卵数分别减少30粒(占40%)、69粒(占48%)、63粒(占47%)和55粒(占50%),生殖力分别下降15倍、34倍、31倍和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 雌虫 生殖 亚致死 黑胸大蠊
下载PDF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Ⅲ.最佳感染液回感效果测定
4
作者 黄远达 汪芳安 +2 位作者 胡远扬 张珈敏 姚二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作者已从制备的11种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感染液中,测定出最佳感染液为第1次分离出的上清液,其LT_(50)比其它感染液均短,仅44天;死亡率高达97.92%。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浓核症病毒 最佳感染液
下载PDF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的最适条件 被引量:1
5
作者 邹帅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本实验用提纯的家蚕浓核症病毒DNV体外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家蚕浓核症病毒的感染和增殖,并摸索了家蚕浓核症病毒体外感染的最适条件。
关键词 浓核症病毒 油桐尺蠖卵巢 感染
下载PDF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系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邹帅洲 谢天恩 《病毒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96-401,共6页
本实验首次用中国株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三株昆虫细胞系: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甘兰夜蛾卵巢细胞系(NIAS—MB—19)和秋粘虫卵巢细胞系(IPLB—SF—21)。结果仅在BS—484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观察发现在感... 本实验首次用中国株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三株昆虫细胞系: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甘兰夜蛾卵巢细胞系(NIAS—MB—19)和秋粘虫卵巢细胞系(IPLB—SF—21)。结果仅在BS—484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观察发现在感染的BS—484中,细胞核明显膨大,其中核仁活性化,数目增多,同时还观察到核仁膨大和分裂现象。感染5—6天,可看到成熟病毒粒子于核内形成。在感染的细胞质中,线粒体肥大且失去脊,粗面内质网变成小泡体,其内积累大量核糖核蛋白体。许多细胞器空泡化或退化,细胞质中出现一些包含退化细胞器的大型自身吞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症病毒 昆虫细胞系
原文传递
蜚蠊卵荚内腐食酪螨寄生的发现 被引量:1
7
作者 夏立照 姚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0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利用寄生蜂或浓核症病毒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企图消灭蜚蠊卵荚,已有多篇报道。蜚蠊卵荚内发现有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1781)寄生繁殖,尚无资料可查,故作初步报道。材料和方法 1.卵荚来源实验室人工饲养黑胸大蠊(Peri... 利用寄生蜂或浓核症病毒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企图消灭蜚蠊卵荚,已有多篇报道。蜚蠊卵荚内发现有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1781)寄生繁殖,尚无资料可查,故作初步报道。材料和方法 1.卵荚来源实验室人工饲养黑胸大蠊(Periplaneta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荚 腐食酪螨 防治手段 浓核症病毒 蜚蠊 寄生蜂 人工饲养 寄生繁殖 实验室 发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