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建国
滕俊琳
+1 位作者
胡萃
马可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7-82,共6页
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家蚕浓核症病毒(BmDNV)单克隆抗体(McAb)的Ⅰ杂交瘤细胞株(Bm(?)1~6)。其腹水型McAb经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效价最高达256;用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最高达250000.6株杂交癌细胞分泌的McAb均能有效地阻断BmDNV...
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家蚕浓核症病毒(BmDNV)单克隆抗体(McAb)的Ⅰ杂交瘤细胞株(Bm(?)1~6)。其腹水型McAb经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效价最高达256;用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最高达250000.6株杂交癌细胞分泌的McAb均能有效地阻断BmDNV对家蚕的感染,中和指数以BmD_4最高,达1096。 建立了家蚕浓核症的抗原斑点酶标免疫方法,本法特异、灵敏、快速、简便,不仅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
浓核症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体制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黄远达
胡远扬
+1 位作者
张珈敏
姚二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9,共4页
1990年我们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根据Kock's法则,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一病毒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
1990年我们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根据Kock's法则,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一病毒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重新分离出完全一样的DNV。同时,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球状二十面体,大小一致,直径为20nm;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7m,分子量为1.7×106Dal(ssDNA),基因组为单链DNA;结构蛋白为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1k、62k、53k、29k。根据病毒分类命名原则,证明从黑胸大蠊中分离出的病毒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中的浓核症病毒属(Densocirus)。我们将它命名为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fuginosaDensonucleosisVirus简称PfDN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胞大蠊
浓核症病毒
蜚蠊目
病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对雌成虫生殖的亚致死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夏克祥
汤显春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用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三种浓度处理黑胸大蠊8-9龄雌性若虫,对雌成虫生殖有亚致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寿命分别平均减少121d、145d和179d;产卵期分别平均缩短62d、56d和121d;...
用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三种浓度处理黑胸大蠊8-9龄雌性若虫,对雌成虫生殖有亚致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寿命分别平均减少121d、145d和179d;产卵期分别平均缩短62d、56d和121d;每雌成虫产卵鞘数分别平均减少16个(占57%)、20个(占72%)和25个(占88%),每雌成虫产卵数分别平均减少354粒(占55%)、453粒(占71%)和558粒(占86%);生殖力分别平均下降177倍(占55%)、226倍(占71%)和279倍(占88%)。卵鞘活力分别下降28%、28%和20%。雌成虫在产卵盛期的前4个月持续受到DNV的影响,每雌每月平均产卵数分别减少30粒(占40%)、69粒(占48%)、63粒(占47%)和55粒(占50%),生殖力分别下降15倍、34倍、31倍和2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浓核症病毒
雌虫
生殖
亚致死
黑胸大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Ⅲ.最佳感染液回感效果测定
4
作者
黄远达
汪芳安
+2 位作者
胡远扬
张珈敏
姚二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8-20,共3页
本文作者已从制备的11种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感染液中,测定出最佳感染液为第1次分离出的上清液,其LT_(50)比其它感染液均短,仅44天;死亡率高达97.92%。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浓核症病毒
最佳感染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的最适条件
被引量:
1
5
作者
邹帅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本实验用提纯的家蚕浓核症病毒DNV体外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家蚕浓核症病毒的感染和增殖,并摸索了家蚕浓核症病毒体外感染的最适条件。
关键词
蚕
浓核症病毒
油桐尺蠖卵巢
感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系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
2
6
作者
邹帅洲
谢天恩
《病毒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96-401,共6页
本实验首次用中国株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三株昆虫细胞系: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甘兰夜蛾卵巢细胞系(NIAS—MB—19)和秋粘虫卵巢细胞系(IPLB—SF—21)。结果仅在BS—484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观察发现在感...
本实验首次用中国株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三株昆虫细胞系: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甘兰夜蛾卵巢细胞系(NIAS—MB—19)和秋粘虫卵巢细胞系(IPLB—SF—21)。结果仅在BS—484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观察发现在感染的BS—484中,细胞核明显膨大,其中核仁活性化,数目增多,同时还观察到核仁膨大和分裂现象。感染5—6天,可看到成熟病毒粒子于核内形成。在感染的细胞质中,线粒体肥大且失去脊,粗面内质网变成小泡体,其内积累大量核糖核蛋白体。许多细胞器空泡化或退化,细胞质中出现一些包含退化细胞器的大型自身吞噬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症病毒
昆虫细胞系
原文传递
蜚蠊卵荚内腐食酪螨寄生的发现
被引量:
1
7
作者
夏立照
姚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0年第2期105-105,共1页
利用寄生蜂或浓核症病毒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企图消灭蜚蠊卵荚,已有多篇报道。蜚蠊卵荚内发现有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1781)寄生繁殖,尚无资料可查,故作初步报道。材料和方法 1.卵荚来源实验室人工饲养黑胸大蠊(Peri...
利用寄生蜂或浓核症病毒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企图消灭蜚蠊卵荚,已有多篇报道。蜚蠊卵荚内发现有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1781)寄生繁殖,尚无资料可查,故作初步报道。材料和方法 1.卵荚来源实验室人工饲养黑胸大蠊(Periplaneta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荚
腐食酪螨
防治手段
浓核症病毒
蜚蠊
寄生蜂
人工饲养
寄生繁殖
实验室
发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被引量:
7
1
作者
陈建国
滕俊琳
胡萃
马可
机构
浙江农业大学
马里兰大学
出处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77-82,共6页
文摘
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家蚕浓核症病毒(BmDNV)单克隆抗体(McAb)的Ⅰ杂交瘤细胞株(Bm(?)1~6)。其腹水型McAb经琼脂糖双向免疫扩散法检测,效价最高达256;用间接ELISA法测定,效价最高达250000.6株杂交癌细胞分泌的McAb均能有效地阻断BmDNV对家蚕的感染,中和指数以BmD_4最高,达1096。 建立了家蚕浓核症的抗原斑点酶标免疫方法,本法特异、灵敏、快速、简便,不仅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流行病学研究。
关键词
蚕
浓核症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体制备
Keywords
Densovirus of silkworm Monoclonal antibodies Dot-ELISA
分类号
S884.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黄远达
胡远扬
张珈敏
姚二梅
机构
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武汉大学病毒学系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6-19,共4页
文摘
1990年我们从黑胸大蠊(Periplanetafuliginosa)的若虫中,首次分离发现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根据Kock's法则,将它进行了回感试验,结果表明:这一病毒对该虫可引起同样的病症,并从中重新分离出完全一样的DNV。同时,对该病毒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其病毒粒子的形态结构呈球状二十面体,大小一致,直径为20nm;病毒核酸呈线状,长度为1.7m,分子量为1.7×106Dal(ssDNA),基因组为单链DNA;结构蛋白为4条多肽,分子量分别为81k、62k、53k、29k。根据病毒分类命名原则,证明从黑胸大蠊中分离出的病毒属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中的浓核症病毒属(Densocirus)。我们将它命名为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fuginosaDensonucleosisVirus简称PfDNV)。
关键词
黑胞大蠊
浓核症病毒
蜚蠊目
病毒
Keywords
Periplaneta tuliqinosa--deusovirus
分类号
S476.1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对雌成虫生殖的亚致死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夏克祥
汤显春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出处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年第3期237-240,共4页
文摘
用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NV)三种浓度处理黑胸大蠊8-9龄雌性若虫,对雌成虫生殖有亚致死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雌成虫寿命分别平均减少121d、145d和179d;产卵期分别平均缩短62d、56d和121d;每雌成虫产卵鞘数分别平均减少16个(占57%)、20个(占72%)和25个(占88%),每雌成虫产卵数分别平均减少354粒(占55%)、453粒(占71%)和558粒(占86%);生殖力分别平均下降177倍(占55%)、226倍(占71%)和279倍(占88%)。卵鞘活力分别下降28%、28%和20%。雌成虫在产卵盛期的前4个月持续受到DNV的影响,每雌每月平均产卵数分别减少30粒(占40%)、69粒(占48%)、63粒(占47%)和55粒(占50%),生殖力分别下降15倍、34倍、31倍和28倍。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浓核症病毒
雌虫
生殖
亚致死
黑胸大蠊
Keywords
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nucleosis Virus(PfDV)
Female adult
Reproduction
Sublethal effects
分类号
R384.9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Ⅲ.最佳感染液回感效果测定
4
作者
黄远达
汪芳安
胡远扬
张珈敏
姚二梅
机构
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武汉大学
出处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1期18-20,共3页
基金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文摘
本文作者已从制备的11种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PfDNV)感染液中,测定出最佳感染液为第1次分离出的上清液,其LT_(50)比其它感染液均短,仅44天;死亡率高达97.92%。
关键词
黑胸大蠊
浓核症病毒
最佳感染液
Keywords
Periplaneta fuliginosa Densovirus The best infection solution LT_50
分类号
R184.39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的最适条件
被引量:
1
5
作者
邹帅洲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出处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文摘
本实验用提纯的家蚕浓核症病毒DNV体外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在细胞水平上研究家蚕浓核症病毒的感染和增殖,并摸索了家蚕浓核症病毒体外感染的最适条件。
关键词
蚕
浓核症病毒
油桐尺蠖卵巢
感染
分类号
S884.5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系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
2
6
作者
邹帅洲
谢天恩
机构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出处
《病毒学杂志》
CSCD
1989年第4期396-401,共6页
文摘
本实验首次用中国株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三株昆虫细胞系: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BS-484)、甘兰夜蛾卵巢细胞系(NIAS—MB—19)和秋粘虫卵巢细胞系(IPLB—SF—21)。结果仅在BS—484细胞中观察到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病变效应。电镜观察发现在感染的BS—484中,细胞核明显膨大,其中核仁活性化,数目增多,同时还观察到核仁膨大和分裂现象。感染5—6天,可看到成熟病毒粒子于核内形成。在感染的细胞质中,线粒体肥大且失去脊,粗面内质网变成小泡体,其内积累大量核糖核蛋白体。许多细胞器空泡化或退化,细胞质中出现一些包含退化细胞器的大型自身吞噬体。
关键词
家蚕
浓核症病毒
昆虫细胞系
Keywords
Bombyx mori densonucleosis virus
Insect cell line
Cytopathic effect
Ultrastrcuture
分类号
S844.5 [农业科学—畜牧兽医]
原文传递
题名
蜚蠊卵荚内腐食酪螨寄生的发现
被引量:
1
7
作者
夏立照
姚湧
机构
安徽医科大学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出处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0年第2期105-105,共1页
文摘
利用寄生蜂或浓核症病毒作为生物防治手段,企图消灭蜚蠊卵荚,已有多篇报道。蜚蠊卵荚内发现有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 Schrank,1781)寄生繁殖,尚无资料可查,故作初步报道。材料和方法 1.卵荚来源实验室人工饲养黑胸大蠊(Periplaneta e-
关键词
卵荚
腐食酪螨
防治手段
浓核症病毒
蜚蠊
寄生蜂
人工饲养
寄生繁殖
实验室
发现
分类号
R1 [医药卫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抗家蚕浓核症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在诊断上的应用
陈建国
滕俊琳
胡萃
马可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
黄远达
胡远扬
张珈敏
姚二梅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对雌成虫生殖的亚致死影响
夏克祥
汤显春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黑胸大蠊浓核症病毒的研究——Ⅲ.最佳感染液回感效果测定
黄远达
汪芳安
胡远扬
张珈敏
姚二梅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油桐尺蠖卵巢细胞系的最适条件
邹帅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家蚕浓核症病毒感染昆虫细胞系的电镜观察
邹帅洲
谢天恩
《病毒学杂志》
CSCD
1989
2
原文传递
7
蜚蠊卵荚内腐食酪螨寄生的发现
夏立照
姚湧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