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芯包囊乳酸菌细胞释放及浓缩培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周剑忠 江汉湖 +2 位作者 董明盛 陈晓红 李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2,共3页
对液芯包囊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进行了壳聚糖包膜,连续培养,发酵牛奶实验。结果表明,在MRS中连续培养40h,囊内细胞密度已高达6.6×1010cfu/g,培养基中游离细胞密度达5.2×108cfu/mL;在连续发酵牛奶时,发酵8... 对液芯包囊乳酸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1∶1)进行了壳聚糖包膜,连续培养,发酵牛奶实验。结果表明,在MRS中连续培养40h,囊内细胞密度已高达6.6×1010cfu/g,培养基中游离细胞密度达5.2×108cfu/mL;在连续发酵牛奶时,发酵8h后,奶中的游离细胞密度已达108cfu/mL,这与酸奶生产过程中,刚接种后牛奶中乳酸菌的细胞密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芯包囊乳酸菌 细胞释放 浓缩培养 壳聚糖包膜 牛奶
下载PDF
乳酸菌发酵剂浓缩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9
2
作者 吕兵 张国农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9,共3页
为制备高效浓缩乳酸菌发酵剂,通过综合运用复合生长培养基、缓冲盐法及化学中和法,对乳酸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 12% NFM+ 0.3%酵母膏+ 0.1% Tween 80作为复合生长培养基,加 0.5% K2HPO4作为缓冲盐,接种量... 为制备高效浓缩乳酸菌发酵剂,通过综合运用复合生长培养基、缓冲盐法及化学中和法,对乳酸菌的浓缩培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 12% NFM+ 0.3%酵母膏+ 0.1% Tween 80作为复合生长培养基,加 0.5% K2HPO4作为缓冲盐,接种量为 2% (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 =1∶ 1),培养温度 42℃,培养过程用 30% Na2CO3溶液作中和剂,将 pH值控制在 6.3,培养 6~ 7 h后,可使乳酸菌的活菌数达到 5.89× 109 mL- 1。与普通的液体发酵剂相比,获得了显著的浓缩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发酵剂 浓缩培养 缓冲盐 中和剂 制备
下载PDF
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黄良昌 吕晓玲 +1 位作者 姚秀玲 朱惠丽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对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为MRS培养基。然后优化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12h,起始pH值为5.80,发酵温度为40℃。最佳培养基:MRS培养基+7.5%番茄汁+12%麦芽汁+0.009mol/LCaCl2+2%乳清。通过中和试验,保加利亚乳杆菌菌... 对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基础培养基进行筛选,确定为MRS培养基。然后优化培养条件:发酵时间为12h,起始pH值为5.80,发酵温度为40℃。最佳培养基:MRS培养基+7.5%番茄汁+12%麦芽汁+0.009mol/LCaCl2+2%乳清。通过中和试验,保加利亚乳杆菌菌体浓度可达到9.55×109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MRS培养 中和试验 浓缩培养 酸奶
下载PDF
保加利亚乳杆菌超浓缩培养及生化代谢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霞 高学军 +1 位作者 刘尚军 袁肖寒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8,共4页
应用改良MRS培养基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了超浓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了离心式半连续培养技术,并对二次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了改良,最终使菌体浓度达到1 045×1010cfu/mL.测定了保加利亚乳杆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各种生化代谢规律... 应用改良MRS培养基对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了超浓缩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用了离心式半连续培养技术,并对二次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了改良,最终使菌体浓度达到1 045×1010cfu/mL.测定了保加利亚乳杆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各种生化代谢规律的变化,包括菌体细胞的生长曲线、乳酸脱氢酶活力、氨基酸含量、脂肪酶活力的变化和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活力、乳酸含量、氨基酸含量、葡萄糖含量、总蛋白含量、胆固醇含量、甘油三酯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去除代谢产物和添加底物可以明显地提高菌体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浓缩培养 生化代谢规律
下载PDF
保加利亚乳杆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的透射电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霞 刘尚军 +1 位作者 高学军 袁肖寒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6,共3页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及二次培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进行了超浓缩培养,测定了超浓缩培养过程中菌体的生长曲线和乳酸含量变化曲线,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系统地观察了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菌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超... 采用改良MRS培养基及二次培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进行了超浓缩培养,测定了超浓缩培养过程中菌体的生长曲线和乳酸含量变化曲线,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系统地观察了在培养过程中不同时间菌体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菌体形态变化,与菌体能量代谢和产酸规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浓缩培养 电镜观察 生长曲线 乳酸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菌体生化代谢规律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袁肖寒 高学军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21-624,共4页
采用改良增殖培养基及微孔滤膜法进行嗜热链球菌的超浓缩培养。嗜热链球菌菌数达1.032×1010个.mL-1,培养过程中测定了嗜热链球菌对培养基中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变化规律,为有效建立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技术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浓缩培养 生化代谢规律
下载PDF
两株乳酸菌浓缩培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霞 刘尚军 +1 位作者 袁肖寒 高学军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24,共4页
采用优化培养基和二次培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进行了超浓缩培养,研究了超浓缩培养过程中菌体的细胞凋亡、生长曲线和乳酸浓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与... 采用优化培养基和二次培养对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进行了超浓缩培养,研究了超浓缩培养过程中菌体的细胞凋亡、生长曲线和乳酸浓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超浓缩培养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与产酸规律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揭示超浓缩培养过程中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的细胞凋亡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加利亚乳杆菌 嗜热链球菌 浓缩培养 细胞凋亡 乳酸
下载PDF
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研究
8
作者 包永华 董明盛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8-40,共3页
选用乳清粉作为基质培养基,经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乳清粉60g,葡萄糖10g,玉米浆15g,K2HPO44g,酵母膏5g,番茄汁... 选用乳清粉作为基质培养基,经单因子试验确定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浓缩培养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了液芯包囊内保加利亚乳杆菌的增殖培养基配方:乳清粉60g,葡萄糖10g,玉米浆15g,K2HPO44g,酵母膏5g,番茄汁60mL,MgSO40.28g,MnSO4·H2O0.19g。在优化条件下,保加利亚乳杆菌其囊内细胞密度可达到9.96lg(cf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芯包囊 保加利亚乳杆菌 浓缩培养
下载PDF
基于灌流浓缩培养的罗伊氏乳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
9
作者 李子财 李林 +5 位作者 李光洲 王建清 辛维岗 张棋麟 王峰 林连兵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18-23,共6页
罗伊式乳杆菌作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食用级益生菌,具有重要的益生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与发酵行业,因此,研究其高密度发酵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首先探索了批培养、批... 罗伊式乳杆菌作为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和国家卫生部批准的食用级益生菌,具有重要的益生功能,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与发酵行业,因此,研究其高密度发酵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首先探索了批培养、批补料培养和灌流浓缩培养对罗伊氏乳杆菌发酵生物量的影响,然后以灌流浓缩培养方式探究发酵过程中培养条件对发酵液中活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流浓缩培养相比于批培养和批补料培养,能极大地延长菌株对数生长期的持续时间,活菌数高达2.98×10^(15)CFU/mL,菌体干重较前两者分别提高了5.3和3.6倍;在通气(氧含量恒定设定为15%)、恒pH为5.5、流速40 mL/min的条件下灌流培养,活菌数最高达8.1×10^(15)CFU/mL,菌体干重为60.96 g/L,相比于未通气和不维持恒定pH值的发酵方式,菌体干重分别提高了2.72和1.07倍。综上结果表明,灌流浓缩培养方式能实现罗伊氏乳杆菌高密度发酵,活菌数和产量都凸显出巨大的优势,该研究为罗伊氏乳杆菌的高效制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高密度发酵 灌流浓缩培养
下载PDF
土壤中产脂肪酶菌株的分离及浓缩培养
10
作者 李霞 刘尚军 +1 位作者 岳春 曾虎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6-61,共6页
从食用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个产脂肪酶较多的酵母菌株,测得其脂肪酶活力为8.30 U/m L.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1.50%蛋白胨、1.20%葡萄糖、10.00%橄榄油乳化液、0.5%酵母膏、KH2PO... 从食用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得到1个产脂肪酶较多的酵母菌株,测得其脂肪酶活力为8.30 U/m L.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成分为:1.50%蛋白胨、1.20%葡萄糖、10.00%橄榄油乳化液、0.5%酵母膏、KH2PO40.65%、K2HPO40.20%、Mg S04·7H2O 0.02%;最佳产酶培养条件为:温度30℃,发酵的初始p H 7.5,接种菌量为2.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20 h后测定脂肪酶酶活力达到33.19 U/m L,是优化前的4倍.在菌株培养20 h时采用微孔滤膜过滤二次培养,结果表明在培养24 h时菌数达到最大;培养28 h后脂肪酶活力达到峰值86.08 U/m L,较未采用微孔滤膜过滤二次培养提高160%,为初始脂肪酶活力的10.4倍,达到浓缩培养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脂肪酶 微孔滤膜 浓缩培养
原文传递
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对团头鲂酮体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加琼 《饲料研究》 CAS 2015年第10期40-43,55,共5页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及其他环境恒定的条件下,研究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对其酮体代谢的影响。将360尾规格为(29.1±2.9)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平行。将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分别以0、1.50%、... 以团头鲂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梯度试验,在等蛋白质、等能量及其他环境恒定的条件下,研究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对其酮体代谢的影响。将360尾规格为(29.1±2.9)g的团头鲂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平行。将超浓缩酵母培养物分别以0、1.50%、1.75%、2.00%、2.25%和2.50%的添加量加入各组团头鲂基础饲料中,进行为期60 d的饲养,分别测定投喂不同超浓缩酵母培养物添加水平的团头鲂血清中酮体。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血酮体均有显著增加,其中2.00%组与其余各组相比较血酮体含量最高,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超浓缩酵母培养物能促进团头鲂生长,提高鱼体脂肪的供能能力,改善试验团头鲂的酮体代谢能力,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团头鲂的生长。团头鲂饲料中的超浓缩酵母培养物添加量建议为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酵母培养 酮体 消化代谢 团头鲂
下载PDF
高活性乳酸菌发酵剂培养条件优化及活性测定 被引量:7
12
作者 孙翠焕 冀宝营 +3 位作者 王艳华 刘晓辉 席晓光 吴英春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70-73,共4页
采用自行分离选育的乳酸菌进行混合培养,对浓缩培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的菌数及其比值作为考察指标。结果为以改良MRS为基础培养基,以6%番茄汁、0.3%玉米浆作为生长因素,42℃培养,过程采用... 采用自行分离选育的乳酸菌进行混合培养,对浓缩培养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以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嗜热链球菌的菌数及其比值作为考察指标。结果为以改良MRS为基础培养基,以6%番茄汁、0.3%玉米浆作为生长因素,42℃培养,过程采用流加氨水作中和试剂,使培养基酸度控制在pH6.0,浓缩培养液中菌数可达9.15×10^9个/mL,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2:1;最佳菌体收集时间为7.5h;-30℃下冷冻干燥得到的乳酸菌发酵剂含活菌数达到8.2×10^10个/g,球菌与杆菌比例为1.5:1,发酵剂活性达0.435;0~4℃冷藏6个月,乳酸菌活性没有损失。产品可直接加入到灭菌奶中发酵,具有大众化特点,广泛用于各类乳品厂、饭店、食堂及家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活性乳酸菌发酵剂 混合培养 浓缩培养 菌体收集时间 应用广泛
下载PDF
细胞培养上游强化工艺的应用
13
作者 郭玉娟 裴新 +5 位作者 郑小明 金冰 杨嫄嫄 查鑫华 张晓东 季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23年第4期175-180,共6页
近年来,生物制品市场需求越来越转向有效、安全和可负担得起。抗体生产的工艺策略一直在追求平台的改进,以期克服传统批培养工艺成本高、产量低的局限性。其中上游强化工艺在提高生物制造的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厂房利用率等方面显... 近年来,生物制品市场需求越来越转向有效、安全和可负担得起。抗体生产的工艺策略一直在追求平台的改进,以期克服传统批培养工艺成本高、产量低的局限性。其中上游强化工艺在提高生物制造的生产力和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厂房利用率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文中主要讨论了细胞培养强化工艺的最新技术,从N-1种子培养阶段和N生物反应器生产阶段两个方面阐述灌流培养(Perfusion)、高密度接种培养、浓缩补料批培养(CFB)在上游工艺中的最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工艺 浓缩补料批培养 高密度接种培养
下载PDF
改良Korthof培养基
14
作者 孟佩云 张方正 +2 位作者 沈居仁 魏文斗 尹惠琼 《西南国防医药》 CAS 1999年第1期25-25,共1页
使用Korthof培养基分离培养钩端螺旋体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诊断技术之一,已用多年,效果尚良好。为简化培养基的制备,我们据Babuidieri氏法对Korhof培养基作了改进,去掉了氯化钙,解决了制备干燥粉剂后因溶解而产生大量沉淀问题,使之较... 使用Korthof培养基分离培养钩端螺旋体是钩端螺旋体病的实验诊断技术之一,已用多年,效果尚良好。为简化培养基的制备,我们据Babuidieri氏法对Korhof培养基作了改进,去掉了氯化钙,解决了制备干燥粉剂后因溶解而产生大量沉淀问题,使之较易制成干燥粉剂。增加微量的维生素、烟碱酸及少量酚红,现场分离可加适量5—氟脲嘧啶。减少兔血清用量,可简化操作程序。经与Korthof原方进行效果比较及三十余年的使用,效果尚好。改良Korthof培养基之优点:因无钙,可避免沉淀产生,较易制作浓缩培养基,也较容易干燥成功。节省兔血清。加入酚红,便于观察pH。现将改良Korthof培养基的成份及制备程序报告如下:(月示)胨(或蛋白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培养 钩端螺旋体病 医学研究所 兔血清 浓缩培养 成都军区 5一氟脲嘧啶 实验诊断 分离培养 干燥粉
下载PDF
自制中药含漱液治疗真菌感染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5
作者 邱宏亮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167-169,共3页
目的:研究自制中药含漱液在控制真菌感染患者念珠菌检出率的作用,及对念珠菌分离株毒力的控制。方法:将300例真菌感染患者分为中药组和碳酸氢钠组。用药前和用药后7天分别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及... 目的:研究自制中药含漱液在控制真菌感染患者念珠菌检出率的作用,及对念珠菌分离株毒力的控制。方法:将300例真菌感染患者分为中药组和碳酸氢钠组。用药前和用药后7天分别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及温度试验常规培养等方法分离菌株并计数。将分离、纯化的念珠菌株,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检测其溶血活性。结果:治疗前两组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两种不同药物含漱7天后,治疗前后菌落数比较,中药组较碳酸氢钠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用药前所有念珠菌菌株在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48h后均产生了溶血,溶血活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后溶血活性比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药能有效控制真菌感染患者念珠菌检出率,真菌感染患者携带念珠菌株能产生溶血因子,可导致真菌感染患者病情加重或迁延不愈。中药在控制念珠菌毒力方面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自制中药 碳酸氢钠 含漱液浓缩培养 溶血活性
下载PDF
中药控制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毒力的临床研究
16
作者 邱宏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44-1447,1450,共5页
目的:阐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关系的同时,研究自制中药含漱液在控制OLP患者CA检出率的作用,及对CA分离株毒力的控制。方法:选取糜烂型OLP患者、非糜烂型OL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100... 目的:阐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关系的同时,研究自制中药含漱液在控制OLP患者CA检出率的作用,及对CA分离株毒力的控制。方法:选取糜烂型OLP患者、非糜烂型OLP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100例。用药前和用药7天后分别采用浓缩含漱液沙堡平皿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及温度试验常规培养等方法分离、鉴定各组中念珠菌菌种。将分离、纯化的CA,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检测其溶血活性。结果:用药前糜烂型OLP患者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和阳性样本的菌落数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和对照组(均为P<0.01);3组之间CA检出率比较,糜烂型OLP(66%)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26%)和健康对照组(12%)(P<0.01)。采用两种不同药物含漱7天后,CA检出率显著降低,中药组较口泰组减少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前所有CA在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后均产生了溶血,用药后溶血活性均显著降低,中药组较口泰组降低更为显著(P<0.01)。结论:糜烂型OLP真菌培养阳性率较高,菌落数也较多,尤其是致病性CA分离阳性率高,提示OLP糜烂型的发生发展与CA感染有关。中药能有效控制OLP患者CA检出率,减少OLP患者口腔内CA含量,并能抑制CA毒力,提示中药含漱液对OLP患者有一定的抗真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白色念珠菌 含漱液浓缩培养 溶血活性
下载PDF
预防猪丹毒的新型乳化疫苗
17
作者 李有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5年第9期3-3,共1页
俄国家兽医制剂科学检验所新研制出一种预防猪丹毒的乳化疫苗,现已正式由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兽医局推荐用于预防猪丹毒。此疫苗系丹毒丝菌属血清型2a三种生产菌株的浓缩培养物,用福尔马林灭活,含复方佐剂,呈白色或淡黄色均质乳剂。保存时... 俄国家兽医制剂科学检验所新研制出一种预防猪丹毒的乳化疫苗,现已正式由俄罗斯联邦农业部兽医局推荐用于预防猪丹毒。此疫苗系丹毒丝菌属血清型2a三种生产菌株的浓缩培养物,用福尔马林灭活,含复方佐剂,呈白色或淡黄色均质乳剂。保存时稳定,有效期12个月,用容积200毫升的小瓶包装出售。该疫苗预防猪丹毒时,行颈部肌肉注射。一次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丹毒 丹毒丝菌属 浓缩培养 科学检验 俄罗斯联邦 血清型 疫苗预防 一次剂量 肌肉注射 福尔马
下载PDF
念珠菌与口腔扁平苔藓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谢辉 凌天牖 +1 位作者 杨保秀 殴炯光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目的:阐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关系同时,明确其与非白念致病性念珠菌关系。方法:选取40例糜烂型及非糜烂型OLP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 目的:阐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关系同时,明确其与非白念致病性念珠菌关系。方法:选取40例糜烂型及非糜烂型OLP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含漱液浓缩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及温度试验常规培养等方法分离、鉴定各组中致病念珠菌菌种。结果:糜烂型OLP组念珠菌培养阳性率(60%)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组(25%)和对照组(15%)的念珠菌阳性培养率(p<0.01)。糜烂型OLP组念珠菌阳性培养菌落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非糜烂型OLP组念珠菌阳性培养菌落数。糜烂型OLP中CA分离率(64%),显著低于非糜烂型OLP组(88%)(p<0.05)和对照组(100%)(p<0.01)中CA分离率。糜烂型OLP中都柏林念珠菌(Candida dubliniensis,CD)分离率(14.1%)高于非糜烂型OLP组中CD分离率(4%)(p<0.05)。其他非白念致病念珠菌的分离率也以糜烂型OLP组(21.9%)为最高,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组(8%)(p<0.05)。结论:糜烂型OLP所伴念珠菌感染主要为CA。糜烂型OLP所伴念珠菌感染的念珠菌菌种复杂,非白念致病菌念珠菌尤其是CD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 扁平苔藓 白色念珠菌 都柏林念珠菌 含漱液浓缩培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