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许云贺 张莉力 田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2期15860-15862,共3页
[目的]挖掘浓缩大豆磷脂在肉仔鸡饲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225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基础日粮组、猪油组和低、中、高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研究添加猪油和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 [目的]挖掘浓缩大豆磷脂在肉仔鸡饲养中的应用潜力。[方法]将225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即基础日粮组、猪油组和低、中、高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研究添加猪油和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胴体品质的影响。[结果]低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和腿肌率分别为(93.64±0.34)%、(78.09±0.76)%、(10.09±0.16)%和(9.83±0.15)%,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为分别(93.86±0.56)%、(80.41±0.40)%、(10.46±0.24)%和(10.49±0.27)%,高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为分别(93.10±0.27)%、(77.54±2.12)%、(10.41±0.28)%和(10.48±0.4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低、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的腹脂率分别为(1.36±0.13)%和(1.43±0.05)%,显著低于猪油组。猪油组的肝脂率为(10.50±0.15)%,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和低、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与低、中水平浓缩大豆磷脂组相比,猪油组显著提高了胸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结论]低、中水平添加浓缩大豆磷脂可以提高肉仔鸡的屠宰率和胴体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浓缩大豆磷脂 猪油 胴体品质
下载PDF
浓缩大豆磷脂制取工艺及设备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桂华 赵斌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3,共4页
对水化油脚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制取浓缩大豆磷脂 ,并对制取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优化 ,得到了制取浓缩大豆磷脂新工艺和最佳工艺参数。
关键词 浓缩大豆磷脂 制取工艺 设备 水化油脚
下载PDF
浓缩大豆磷脂的溶剂分提 被引量:11
3
作者 谷克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浓缩大豆磷脂为磷脂混合物 ,并含有中性脂、糖酯、碳水化合物及非磷脂等物质。为了提高磷脂产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试验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 ,使用乙醇作溶剂 ,制备富含磷脂酰胆碱产品 ,最佳工艺条件是 :35℃、90 %乙醇、萃取时间 30... 浓缩大豆磷脂为磷脂混合物 ,并含有中性脂、糖酯、碳水化合物及非磷脂等物质。为了提高磷脂产品中磷脂酰胆碱的含量 ,试验以浓缩大豆磷脂为原料 ,使用乙醇作溶剂 ,制备富含磷脂酰胆碱产品 ,最佳工艺条件是 :35℃、90 %乙醇、萃取时间 3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大豆磷脂 制备 磷脂酰胆碱 纯度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浓缩大豆蛋白的加工、特性和前景 被引量:8
4
作者 朱行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2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浓缩大豆蛋白 特性 加工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国产浓缩大豆磷脂质量制约因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徐振山 王钟生 《粮食与油脂》 2001年第6期39-41,共3页
本文较详细地分析国产浓缩大豆磷脂质量的制约因素,指出影响浓缩大豆磷脂质量的因 素,不单单是磷脂湿胶干燥设备与技术,更重要的是前路制油炼油工艺设备与技术。
关键词 浓缩大豆磷脂 质量制约因素 脱胶 大豆 制油 炼油
下载PDF
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凤娥 彭永刚 +1 位作者 许云贺 王洪春 《家禽科学》 2008年第4期3-6,共4页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225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饲喂处理1设为空白对照组;处理2添加猪油,设为猪油对照组;处理3、4、5分别添加低、中、高水平的... 本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化设计,将225只艾维茵肉仔鸡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以玉米-豆粕型日粮为基础日粮,饲喂处理1设为空白对照组;处理2添加猪油,设为猪油对照组;处理3、4、5分别添加低、中、高水平的浓缩大豆磷脂,为试验组。在0~3周龄猪油以2%,浓缩大豆磷脂分别以2%、3%、4%;在4~6周龄猪油以3%,浓缩大豆磷脂分别以3%、4%、5%添加到基础日粮中以替代相同比例的玉米,蛋白质水平维持不变。研究添加猪油和不同水平的浓缩大豆磷脂对肉仔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0~3周龄时,中、高水平试验组极显著地提高了采食量(P<0.01);在4~6周龄时,中水平试验组具有较大的采食量,但高水平试验组采食量有所下降;从全期来看,猪油对采食量影响不大;在0~3周龄,中、高水平试验组极显著地提高了增重(P<0.01),而且在此阶段添加油脂显著提高了饲料转化率(P<0.05);在4~6周龄时,添加油脂极显著提高了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1);从全期来看,添加油脂可以提高增重与饲料转化率,且在0 ̄3周龄时浓缩大豆磷脂优于猪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仔鸡 浓缩大豆磷脂 猪油 生长性能
下载PDF
制取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周川农 屈岩峰 +2 位作者 金敏 郭喜峰 于殿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6-158,共3页
对制取大豆浓缩磷脂过程中存在的杂质含量超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加工工艺进行了调整。主要对加工工艺的杂质、温度进行调控。实践表明: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中乙醚不溶物的含量为0.08%,丙酮不溶物含量为62%,Gardner值小于7,透... 对制取大豆浓缩磷脂过程中存在的杂质含量超标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对加工工艺进行了调整。主要对加工工艺的杂质、温度进行调控。实践表明: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中乙醚不溶物的含量为0.08%,丙酮不溶物含量为62%,Gardner值小于7,透明度较普通大豆浓缩磷脂有显著增强,外观透明,颜色呈棕黄色,优于SB/T10206-94标准。浓缩大豆磷脂品质的提高,为磷脂的精深加工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品质浓缩大豆磷脂 杂质 透明度 色泽 丙酮不溶物
下载PDF
浓缩大豆蛋白质的营养学研究——黑龙江省新开发的食物资源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守洋 鲍纯义 +1 位作者 王朝旭 刘志诚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76-78,共3页
本文用化学分析与动物实验方法研究了大豆蛋白的营养与食品卫生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此种新开发的大豆蛋白制品的蛋白质功效比值(PER)为2.0(参考酪蛋白为2.6),营养质量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食品卫生上的安全性也是可靠的。
关键词 浓缩大豆蛋白 新食物资源 营养学
下载PDF
浅析浓缩大豆磷脂脱色工艺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桂林 高占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1-42,共2页
结合浓缩大豆磷脂脱色工艺 ,阐述磷脂褐变存在的因素及脱色工艺原理、脱色过程和控制过氧化值。
关键词 浓缩大豆磷脂 脱色工艺 磷脂褐变
下载PDF
西式火腿罐头中添加浓缩大豆蛋白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刘刘 罗莉萍 《肉类研究》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火腿罐头在加工工艺流程不变的情况下,添加1%的浓缩大豆蛋白粉,成品的感官、理化等技术指标均达到部颁标准,而且弹性、持水性、吸油性、切片性更佳。
关键词 火腿罐头 大豆浓缩蛋白粉 工艺流程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浅析浓缩大豆磷脂生产工艺 被引量:2
11
作者 孔秀阁 阎丽波 +1 位作者 李柏玲 张戈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结合我厂浓缩大豆磷脂生产线的生产情况 ,阐述了浓缩大豆磷脂的生产工艺、工艺原理。
关键词 浓缩大豆磷脂 质量控制 生产工艺 油脂
下载PDF
浅谈浓缩大豆磷脂的半间歇半连续式生产工艺
12
作者 代景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82,共1页
介绍了浓缩大豆磷脂半间歇半连续式生产工艺及在生产操作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原料要求新鲜 ,加热介质的选择等。生产实践证实 ,该工艺设备性能良好 ,操作灵活 ,产品质量稳定 。
关键词 浓缩大豆磷脂 半间歇半连续式生产工艺 加热介质 生产设备 薄膜蒸发器 球形蒸发器
下载PDF
用微生物絮凝粉和浓缩大豆蛋白替代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鱼粉
13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27,共1页
共配制了5种含38%粗蛋白和17kJ/g总能量的饲料。微生物絮凝粉从超集约养虾场的排放废水中获得。用一个对照饲料(鱼粉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与微生物絮凝粉和浓缩大豆蛋白替代鱼粉水平分别达到25%、50%、75%和100%的四种饲料和一... 共配制了5种含38%粗蛋白和17kJ/g总能量的饲料。微生物絮凝粉从超集约养虾场的排放废水中获得。用一个对照饲料(鱼粉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与微生物絮凝粉和浓缩大豆蛋白替代鱼粉水平分别达到25%、50%、75%和100%的四种饲料和一种商业饲料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大豆蛋白 微生物絮凝 对虾饲料 替代鱼粉 排放废水 蛋白质来源 总能量 粗蛋白
下载PDF
浓缩大豆蛋白
14
《今日养猪业》 2017年第3期21-21,共1页
如果考虑刚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的蛋白,植物源蛋白要比动物性蛋白便宜很多。但是许多植物源蛋白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会对猪肠道健康与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然而,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浓缩大豆蛋白(CPC)可能可... 如果考虑刚断奶仔猪日粮中使用的蛋白,植物源蛋白要比动物性蛋白便宜很多。但是许多植物源蛋白含有许多抗营养因子.会对猪肠道健康与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然而,根据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浓缩大豆蛋白(CPC)可能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替代动物性蛋白.而不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大豆蛋白 断奶仔猪日粮 动物性蛋白 抗营养因子 生长性能 肠道健康 植物源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及大豆浓缩蛋白喷涂造粒生产实践及工艺对比
15
作者 郑峰 王文昕 +2 位作者 吴畏 林凤岩 黄永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6-149,共4页
旨在优化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3种喷涂造粒工艺(流化床喷涂造粒工艺、高效混合机喷涂造粒工艺、风运管道喷涂造粒工艺)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工艺特点,并对比分析这3种喷涂造粒工艺的优缺点。如果... 旨在优化大豆蛋白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浓缩蛋白的3种喷涂造粒工艺(流化床喷涂造粒工艺、高效混合机喷涂造粒工艺、风运管道喷涂造粒工艺)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工艺特点,并对比分析这3种喷涂造粒工艺的优缺点。如果只从蛋白粉的不飞扬性考虑,风运管道喷涂造粒工艺具有更大的优势;如果从蛋白粉的不飞扬性及蛋白的功能性两方面考虑,则采用流化床喷涂造粒工艺更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浓缩蛋白 喷涂 造粒
下载PDF
补喂大豆浓缩蛋白、精氨酸+赖氨酸对哺乳期羔羊生长和生长轴激素水平的影响
16
作者 梅莹莹 张文杰 +5 位作者 张亚倩 杨璐宽 刘志强 汪建国 曹志军 杨开伦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2,共8页
为研究补喂大豆浓缩蛋白(SPC)、精氨酸+赖氨酸(Arg+Lys)对哺乳期羔羊生长和生长轴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6.02±0.45)kg的7日龄双胎湖羊羔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4公4母),分别为对照组、SPC组和AA组。对照组补... 为研究补喂大豆浓缩蛋白(SPC)、精氨酸+赖氨酸(Arg+Lys)对哺乳期羔羊生长和生长轴激素水平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体重为(6.02±0.45)kg的7日龄双胎湖羊羔羊24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羊(4公4母),分别为对照组、SPC组和AA组。对照组补喂生理盐水、SPC组补喂250 mg/kg BW大豆浓缩蛋白、AA组补喂50 mg/kg BW Arg+50 mg/kg BW Lys,试验期28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SPC组羔羊35 d体重、7~35 d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62%、23.25%(P> 0.05),AA组羔羊35 d体重、7~35 d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了21.06%、47.16%(P <0.05)。(2)与对照组相比,SPC组和AA组羔羊血浆谷氨酰胺浓度显著降低了17.65%、20.19%(P <0.05);AA组羔羊补喂前0 h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提高了46.48%(P <0.05),SPC组与AA组羔羊补喂后1.5 h血浆尿素氮浓度显著提高了24.46%、22.86%(P <0.05)。(3)与对照组相比,SPC组羔羊补喂后1 h血浆生长抑素(SS)提高了16.30%(P>0.05),AA组羔羊显著提高了21.84%(P <0.05);SPC组和AA组羔羊补喂后2 h血浆生长激素(GH)显著提高了9.98%、11.89%(P <0.05);AA组羔羊补喂前0 h血浆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 (IGF-I)显著提高了6.96%(P <0.05);SPC组羔羊补喂后2 h血浆葡萄糖显著降低了18.20%(P <0.05)。由此可见,补喂250 mg/kg BW的SPC、50 mg/kg Arg+50 mg/kg Lys可提高血浆GH、IGF-I水平,提高哺乳期羔羊增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蛋白 精氨酸 赖氨酸 羔羊 生长 生长轴激素
下载PDF
乳化剂对大豆浓缩磷脂性能影响研究
17
作者 梁慧敏 梁少华 +3 位作者 孙聪 申志莉 陈雁然 刘景凡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0,57,共8页
针对大豆浓缩磷脂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存在HLB值低、乳化力和润湿能力差等问题,利用单甘酯、甘油二酯、吐温20、吐温80和复配乳化剂等物理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并考察其对大豆浓缩磷脂的HLB值、乳化力和润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磷脂... 针对大豆浓缩磷脂作为食品添加剂时存在HLB值低、乳化力和润湿能力差等问题,利用单甘酯、甘油二酯、吐温20、吐温80和复配乳化剂等物理改性大豆浓缩磷脂,并考察其对大豆浓缩磷脂的HLB值、乳化力和润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磷脂的HLB值和乳化力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润湿能力随着乳化剂添加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或先增强后趋于稳定;热图分析表明单一乳化剂改性大豆浓缩磷脂性能的能力依次为吐温80>吐温20>单甘酯>甘油二酯,而复配乳化剂改性大豆浓缩磷脂性能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性。明晰了乳化剂对大豆浓缩磷脂性能的影响,为大豆浓缩磷脂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开发、利用和筛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脂 物理改性 HLB值 乳化力 润湿能力
下载PDF
大豆浓缩磷脂脱杂规律及影响其透明度物质的研究
18
作者 方素琼 朱东奇 +1 位作者 陈文荣 杨继国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8,共8页
目的:探究大豆浓缩磷脂的脱杂规律,分析、鉴定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物质。方法:以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透光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陶瓷膜孔径、料液比、溶剂体系(正己烷、正己烷—无水乙醇)及溶剂配比对大豆浓缩磷脂脱杂的影响... 目的:探究大豆浓缩磷脂的脱杂规律,分析、鉴定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物质。方法:以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透光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考察陶瓷膜孔径、料液比、溶剂体系(正己烷、正己烷—无水乙醇)及溶剂配比对大豆浓缩磷脂脱杂的影响;同时对收集到的杂质及脱杂前后的大豆浓缩磷脂进行脂质组学分析、鉴定。结果:在正己烷—无水乙醇双溶剂体系下,选用孔径为20 nm的无机陶瓷膜,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与正己烷—无水乙醇双溶剂的料液比(m大豆浓缩磷脂∶V双溶剂)为1∶3(g/mL)且V正己烷∶V无水乙醇为3∶1,可有效脱除食品级大豆浓缩磷脂中影响其透明度的颗粒性和脂溶性杂质;同时,通过脂质组学分析鉴定了影响大豆浓缩磷脂透明度的脂溶性物质为糖酯类物质单半乳糖二酰甘油和衍生酯类物质二甲基磷脂酰乙醇胺。结论:选用纳米级陶瓷膜,在正己烷—无水乙醇体系下,可对大豆浓缩磷脂进行有效脱杂,制备的产品透明度优于进口透明大豆磷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浓缩磷脂 陶瓷膜 溶剂体系 脱杂 脂质组学
下载PDF
挤压膨化对大豆浓缩蛋白物理特性和蛋白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林华杏 覃笛根 +4 位作者 陈强 孟晓雪 郑煜东 谭北平 迟淑艳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72-77,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浓缩蛋白物理特性和蛋白组分的影响。利用大豆浓缩蛋白、小麦淀粉和磷脂制成配合饲料,进行一次膨化,随后取一部分饲料进行二次膨化。结果表明:在二次膨化中,饲料的醇溶蛋白、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显著降... 试验旨在研究挤压膨化工艺对大豆浓缩蛋白物理特性和蛋白组分的影响。利用大豆浓缩蛋白、小麦淀粉和磷脂制成配合饲料,进行一次膨化,随后取一部分饲料进行二次膨化。结果表明:在二次膨化中,饲料的醇溶蛋白、清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二次膨化的饲料球蛋白含量与一次膨化的饲料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二次膨化的饲料膨化率显著低于一次膨化(P<0.05),二次膨化的饲料溶解性显著低于一次膨化(P<0.05);一次膨化和二次膨化间饲料的容重、软化时间和吸水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一次膨化比二次膨化效果好,一次膨化能较好地发挥饲料中的蛋白组分含量和特性,具有较高的膨化率,提高在水体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挤压膨化 大豆浓缩蛋白 蛋白组成 物理特性 膨化率
下载PDF
加工条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及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方园 郭兴凤 +2 位作者 赵树超 张明 杨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7-63,70,共8页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较差的原因,研究了醇法加工条件(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干燥温度)对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醇... 为探究工业化生产的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较差的原因,研究了醇法加工条件(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温度、干燥温度)对大豆浓缩蛋白溶解性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浓缩蛋白的溶解度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溶解度最低;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会导致溶解度大幅降低;随着浸提液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大,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及粒径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5%时最大,而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含量整体先增加后降低,无规卷曲含量降低;随着浸提温度和干燥温度的升高,大豆浓缩蛋白分子间氢键作用力降低,而表面疏水性、分子间疏水相互作用、二硫键含量和粒径增大,α-螺旋向β-折叠及无规卷曲转变,蛋白质结构趋于无序。综上,工业化醇法加工工艺(60%~70%乙醇体积分数、50~60℃浸提温度、60~70℃干燥温度)所引发的大豆浓缩蛋白表面疏水性的增大、分子间聚集程度的增加等导致了其溶解度的降低,不利于后期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 溶解度 蛋白质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