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传播视域下浙江山水文化“走出去”之诗词英译策略初探
1
作者 胡丽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3期164-167,共4页
文化和旅游、文化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突破点。中国诗词便是经典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浙江山水诗词的特点是语言精练、意简神远、情景交融。诗词的成功对外译介需要考虑读者的反应和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该... 文化和旅游、文化和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突破点。中国诗词便是经典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浙江山水诗词的特点是语言精练、意简神远、情景交融。诗词的成功对外译介需要考虑读者的反应和文化传播的审美规律。该文从语义、语用、审美三个维度展开了对山水诗词译介过程中不同文化适应影响因素的分析,尝试总结浙江山水旅游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文化翻译者应做出的英译策略,包括文化信息的分离、历史信息的整合、思维模式的同化三个方面。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山水旅游文化创新传播与对外推广的新策略,以期为促进文旅产业的模式创新、跨界合作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传播 浙江山水 山水旅游文化 文化适应 诗词翻译 英译策略
下载PDF
孟浩然浙江山水诗综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冬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9-71,共3页
孟浩然的浙江山水诗体现了他一贯的"清"的审美追求,这表现在山水意象的选取、描写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技巧等方面。同时,也印证了他思想情感的多种境况:有时寄情于山水之趣,有时感怀于自己的身世,有时又多将隐逸思想、禅... 孟浩然的浙江山水诗体现了他一贯的"清"的审美追求,这表现在山水意象的选取、描写手法的运用和意境的创造技巧等方面。同时,也印证了他思想情感的多种境况:有时寄情于山水之趣,有时感怀于自己的身世,有时又多将隐逸思想、禅趣融入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浩然 浙江山水 审美趣味 艺术手法
下载PDF
文化适应性观照下浙江山水诗英译赏析
3
作者 胡丽艳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2期156-160,共5页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现象。基于刘宓庆的文化适应性三原则,从特色文化词汇、意象、诗形三个方面,对描绘浙江山水的古诗英译本进行解读和探讨,提出适时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兼顾交际目的与语义翻译、注重受众的审美认同是成... 在翻译过程中,文化适应性是一个重要现象。基于刘宓庆的文化适应性三原则,从特色文化词汇、意象、诗形三个方面,对描绘浙江山水的古诗英译本进行解读和探讨,提出适时运用各类修辞手法、兼顾交际目的与语义翻译、注重受众的审美认同是成功进行古诗翻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适应性 浙江山水 山水 英译
下载PDF
浙江诗路乡村“果旅共富”的路径建构研究
4
作者 柴鸿举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3年第8期102-105,121,共5页
为打造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促进村民主体共同富裕,聚焦浙江诗路乡村建设,以永嘉县西炉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摸清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对标地方政策、立足产业特色、结合村落... 为打造浙江省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建设,推进精品水果产业发展,促进村民主体共同富裕,聚焦浙江诗路乡村建设,以永嘉县西炉村为例,采用田野调查法、访谈法、比较研究法,摸清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对标地方政策、立足产业特色、结合村落现状梳理发展需求,分析认为通过提炼特色文化、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激活发展内生动能,可以实现品牌提质增效、价值高效转化、共富长效持续。研究为浙江诗路乡村发展提供村级对策,为推进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旅共富 路径 浙江山水诗路乡村 西炉村
下载PDF
旅游形象口号的特征及其翻译——以“诗画江南,山水浙江”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孙培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旅游形象口号主要用于向外界和旅游者推广和传播当地的旅游形象。它是旅游商品灵魂所在,是创造独特形象并打入潜在游客脑海的关键。该文主要通过对浙江旅游形象口号这个个例的分析并且对它的两种译文进行比较来说明旅游形象口号的特征... 旅游形象口号主要用于向外界和旅游者推广和传播当地的旅游形象。它是旅游商品灵魂所在,是创造独特形象并打入潜在游客脑海的关键。该文主要通过对浙江旅游形象口号这个个例的分析并且对它的两种译文进行比较来说明旅游形象口号的特征及其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形象口号 “诗画江南 山水浙江 翻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