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盘与“浙派诗人”关系考
1
作者 范学亮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1-15,共5页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生平所历,篇什甚多,自编编年诗《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商盘在《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中涉及许多与"浙派诗人"如厉鹗、金农、杭世骏、胡天游、严遂成等交往的诗作,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商... 商盘是乾隆时期浙江会稽(今绍兴)诗人。生平所历,篇什甚多,自编编年诗《质园诗集三十二卷》。商盘在《质园诗集三十二卷》中涉及许多与"浙派诗人"如厉鹗、金农、杭世骏、胡天游、严遂成等交往的诗作,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商盘诗才的被埋没与其长期补放,远离人文荟萃的京畿、江浙等地有关。商盘与"浙派诗人"的交往。只能从商盘诗集。书信的片言只语中了解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史料。会随着商盘研究的深入而进一步确定、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盘 质园诗集 浙派诗人 关系
下载PDF
论浙派诗人陈皋的诗文化活动
2
作者 王小恒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70-72,共3页
陈皋是浙派诗人群中所谓"布衣三陈"之一,是浙派中联系津门、杭郡、扬州三地亚诗群的重要诗人,在整个浙派诗文化活动中地位特殊,作用不容忽视。
关键词 浙派诗人 陈皋 诗文化活动
下载PDF
浙派诗人集群研究述评
3
作者 王小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67-72,共6页
浙派诗人集群是清代中期具有独特创作个性、人格去向和诗史意义的诗人群体,在清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其研究状况却与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匹配。文章以1911年为界,对浙派诗人集群的研究状况加... 浙派诗人集群是清代中期具有独特创作个性、人格去向和诗史意义的诗人群体,在清代文学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这样一个重要的诗人群体,其研究状况却与其在清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不相匹配。文章以1911年为界,对浙派诗人集群的研究状况加以梳理和讨论,以期引起学界对于这一诗人群体的研究加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诗人集群 研究现状 述评
下载PDF
论清代中叶浙派诗人群体的叙事策略——以《南宋杂事诗》唱和为核心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小恒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154,I0003-I0004,共10页
浙派诗群发展到清代中期,其所面对的政治和文化生态与清代初年已有很大不同.这一时期,政治高压更为严重,文字狱案盛行,清代几次大的文字狱案几乎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士人动辄以文字得祸.面对这样的政治和文化生态,士人创作和治学时“斑斑... 浙派诗群发展到清代中期,其所面对的政治和文化生态与清代初年已有很大不同.这一时期,政治高压更为严重,文字狱案盛行,清代几次大的文字狱案几乎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士人动辄以文字得祸.面对这样的政治和文化生态,士人创作和治学时“斑斑显言”无疑要冒巨大的风险.但是,以不求仕进且与王朝持“离立”心态的浙派诗人,心中幽绪总得抒发,故国深衷还需排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地将其创作、治学的关注点投射向两宋尤其是南宋时代,曲折、隐晦地表达其胸臆,形成一种“隔代同声”的叙事策略.在诸多涉宋创作与撰著中,南宋杂事诗在这类撰著中具有示范效应和典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诗人群体 叙事策略 南宋杂事诗 厉鹗 赵昱 赵信
下载PDF
论浙派诗人华喦其人其诗及其交游
5
作者 王小恒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0-87,共8页
华喦作为“扬州八怪”的重要成员,已为人所熟知;作为诗人的华喦,在浙派诗人中也颇具代表性。华喦的人格取向具有较为鲜明的特派特质,华喦的诗歌创作则是其人格取向的写照。华喦的交游群体较为广泛,浙派成员构成其交游的重要部分。他的... 华喦作为“扬州八怪”的重要成员,已为人所熟知;作为诗人的华喦,在浙派诗人中也颇具代表性。华喦的人格取向具有较为鲜明的特派特质,华喦的诗歌创作则是其人格取向的写照。华喦的交游群体较为广泛,浙派成员构成其交游的重要部分。他的交游既成了厘定其中期浙派成员身份的重要依据,也成了其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诗人 华喦 人格取向 诗歌创作 交游
下载PDF
从厉鹗著述看浙派诗人群体的“尚宋”特征
6
作者 王小恒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7-83,127,共8页
厉鹗作为清中期浙派公认的宗主,一生著作繁丰,涉及诸多领域。大体而言,文学和史地方面的成就最为世人称道。文章主要从文献学角度,就这两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证和评鉴,以求探察和证实厉鹗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贯穿始终的主脉:在清朝统... 厉鹗作为清中期浙派公认的宗主,一生著作繁丰,涉及诸多领域。大体而言,文学和史地方面的成就最为世人称道。文章主要从文献学角度,就这两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的考证和评鉴,以求探察和证实厉鹗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贯穿始终的主脉:在清朝统治已相当稳固的中期阶段,文字狱盛行,文人动辄以文字得祸,"斑斑显言"无疑将冒着巨大的风险,厉鹗等人将诗词创作和史地研究的关注点放在最具华夏文化特征的宋代尤其是南宋,以此表达其隐衷。这一点虽相当隐微,却也不难觉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厉鹗著述 浙派诗人 “尚宋”特征
下载PDF
论浙派诗人厉鹗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杏根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7-84,共8页
厉鹗论诗主“诗不可以无体而不当有派”。“体”可以“陶冶”而 得,不可“剽拟”而成。“不当有派”,虽欠周密,但切中了明清诗坛流派纷争 的弊病。其诗多写山水,孤情秀句,幽新隽妙,刻琢研炼,在神韵、格调二派 外,别树一帜。意... 厉鹗论诗主“诗不可以无体而不当有派”。“体”可以“陶冶”而 得,不可“剽拟”而成。“不当有派”,虽欠周密,但切中了明清诗坛流派纷争 的弊病。其诗多写山水,孤情秀句,幽新隽妙,刻琢研炼,在神韵、格调二派 外,别树一帜。意境幽僻、词汇生僻,是其主要缺陷。其诗论诗风,都与其个 性和生存状态有密切的关系。当时和稍后浙江一些诗人效其诗风,形成了狭义 浙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浙派诗人 厉鹗 清代 诗歌 风格 侠义
原文传递
论吴锡麒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对浙派诗风的承变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欢萍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75-180,共6页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 乾嘉诗人吴锡麒是浙派中晚期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清峭而不秀媚、情韵格律兼长,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后期浙派诗"神骨不俊、气格不高,力量不厚"的弊病,继厉鹗、杭世骏之后再振此派旗鼓。其诗歌在艺术特色上明显地表现出对此前浙派诗风的承袭、新变:汉魏唐宋,共炉而冶,在诗歌宗尚上不拘囿于宋诗;用笔雕琢、隶典自如,对浙派末流的饤饾挦扯既有承袭又有修正;以"清"为宗的诗歌风格和以雅正为纲的整体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锡麒 浙派诗人 厉鹗 杭世骏
下载PDF
综论清中期浙派活动时期的文化生态
9
作者 王小恒 《陇东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59-64,共6页
清代中期浙派诗群是一个典型的兼有文化创作和文学创作双重属性的诗人群体。这样一个诗群属性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这与清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全面繁荣的文化总结时期密切相关。浙派诗人浸润于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生态... 清代中期浙派诗群是一个典型的兼有文化创作和文学创作双重属性的诗人群体。这样一个诗群属性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这与清代社会是一个文化全面繁荣的文化总结时期密切相关。浙派诗人浸润于这样一个特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深受其影响,反过来,又以其孜孜不倦的多方面的文化创造和文学创作为清代文化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浙派诗人 文化生态
下载PDF
清代诗人的经济生活与诗歌创作——以浙派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飘飘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8-82,共5页
经济生活与文学创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清代浙派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经济生活相关的细节。浙派诗人对经济话题的书写呈现出"日常化"的态势,他们将贫困这一主题渗透在衣、食、住、行等日常化的细节吟咏中,如... 经济生活与文学创作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清代浙派诗人群体的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大量与经济生活相关的细节。浙派诗人对经济话题的书写呈现出"日常化"的态势,他们将贫困这一主题渗透在衣、食、住、行等日常化的细节吟咏中,如对寒碜的衣着、上涨的米价、破败的住房、友人的赠物等方面的描写。直面经济的困顿时,诗人们流露出"多层次"的心态,包含了自怜、自嘲、自责等微妙而煎熬的情绪体认,从而在诗中出现了宣泄、谐谑、哀叹等多重的心灵抒发方式。康乾时期文祸不断的时代背景导致浙地士人噤若寒蝉,令心性孤清的浙派诗人更加趋向个人世界的自我关注。士商互动的馆客生活带来的贫富悬殊的落差,令善于自我关注的浙派诗人更加趋向于关注自身经济的贫弱。大量述贫诗的创作,是浙派诗人表达生命痛感的精神化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诗人 经济生活 诗歌创作
原文传递
清代中期诗人遗民意识的文化呈现——以杭郡小山堂赵氏家族为中心
11
作者 王小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8,236,237,共15页
明清之际遗民群体及其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具有政治认同、品操坚守、文化赓续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时至清代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已达百年之久,政治趋于稳定,明代遗民已凋零殆尽。基于文化固有的韧性,到了清代中期,因为种种原... 明清之际遗民群体及其活动是值得关注的文化现象,具有政治认同、品操坚守、文化赓续等多方面的认识价值。时至清代康、雍、乾时期,清朝统治已达百年之久,政治趋于稳定,明代遗民已凋零殆尽。基于文化固有的韧性,到了清代中期,因为种种原因,遗民意识并未彻底消弭,在诸多领域尤其是在某些诗人群体中,依然或隐或现地产生影响。杭郡小山堂赵氏家族是清中期浙派诗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家族文化传统的熏染,在其人格取向、藏书渊源以及三十六鸥亭集咏活动等诸多方面,渗透着深沉的遗民意识和情怀,适可成为这一时期诗人遗民意识绝好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民意识 文化呈现 杭郡赵氏家族 浙派诗人群体 小山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