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云海
陈坚
+1 位作者
黄财宾
李东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7,共8页
通过对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15个站位夏季和冬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站样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各粒度参数差别较小,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呈显著的负...
通过对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15个站位夏季和冬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站样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各粒度参数差别较小,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呈显著的负相关,偏态和尖态呈弱负相关。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在4.92~6.46和25.32~33.27μm之间存在高峰值,在11.16~13.39μm之间为低谷值。粒度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样品各粒度参数分布范围均高于夏季,平均粒径(值)总体上比夏季的要小,偏态和尖态等值线的梯度明显大于夏季的。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冬季样品的变化程度要显著高于夏季的。粒度分布的差异主要受物质来源和海洋动力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
闽
沿岸
南部
泥
质沉积中心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小河流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远端泥沉积的贡献:以椒江和瓯江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薛成凤
贾建军
+5 位作者
高抒
蔡廷禄
晁海娟
李军
陈一宁
夏小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9,共15页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qu...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和"供应量"两个指标的示踪物。本文以椒江和瓯江这两条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为切入点,运用了粒度端元和黏土矿物两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综合评价两种示踪指标的效率,二是定量化地了解中小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借助端元粒度分析模型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表层样粒度数据进行分解,划分出4个不同的端元,结果显示,EM1端元表现出长江来源的属性,EM2端元表现出椒江和瓯江等沿岸中小河流来源的属性,EM3端元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南部并有向北输送的趋势,EM4端元可能来源于陆架中部的残留砂沉积区。基于特征粒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6个站位的柱样沉积物中都出现了第一特征粒级,在3.91~9.29μm之间,推测与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有关,并认为柱样所在的区域都会受到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黏土矿物由于具有粒度依赖性,在定量探讨椒江与瓯江的泥沙贡献量时,只能指示小于2μm的细颗粒物的贡献量,而粒度端元作为一种"全粒度"的指标,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同时解答"从哪里来"和"有多少"这两个示踪问题,是受限比较小的示踪物指标,未来在定量研究物源方面可能会有较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闽沿岸泥
椒江
瓯江
端元
粒度
黏土矿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云海
陈坚
黄财宾
李东义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基金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编号:海三科2008004)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批准号:40806024)联合资助
文摘
通过对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15个站位夏季和冬季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和对比,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特征、季节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站样品以黏土质粉砂为主,各粒度参数差别较小,平均粒径和标准偏差呈显著的负相关,偏态和尖态呈弱负相关。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在4.92~6.46和25.32~33.27μm之间存在高峰值,在11.16~13.39μm之间为低谷值。粒度分布具有季节性差异,冬季样品各粒度参数分布范围均高于夏季,平均粒径(值)总体上比夏季的要小,偏态和尖态等值线的梯度明显大于夏季的。在粒级—标准偏差曲线上,冬季样品的变化程度要显著高于夏季的。粒度分布的差异主要受物质来源和海洋动力环境的季节性变化影响。
关键词
浙
闽
沿岸
南部
泥
质沉积中心
表层沉积物
粒度
季节性变化
Keywords
the mud depo-center off the southern Zhejiang-Fujian coast surface sediments grain size seasonal variability
分类号
P512.2 [天文地球—地质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小河流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远端泥沉积的贡献:以椒江和瓯江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薛成凤
贾建军
高抒
蔡廷禄
晁海娟
李军
陈一宁
夏小明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岛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科学研究院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5-8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6068,41776048)
江苏省科技计划项目(BK20130056)
文摘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输运过程及其归宿一直是海洋沉积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浙闽沿岸泥区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长江及浙闽沿岸的中小河流,对后者的贡献量进行定量化分析是相关研究比较薄弱的环节,这个问题的难点可能是缺乏同时指示"物源"和"供应量"两个指标的示踪物。本文以椒江和瓯江这两条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为切入点,运用了粒度端元和黏土矿物两种示踪指标进行研究,目的有两个:一是综合评价两种示踪指标的效率,二是定量化地了解中小河流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贡献。借助端元粒度分析模型对浙闽沿岸泥区的表层样粒度数据进行分解,划分出4个不同的端元,结果显示,EM1端元表现出长江来源的属性,EM2端元表现出椒江和瓯江等沿岸中小河流来源的属性,EM3端元可能来源于研究区南部并有向北输送的趋势,EM4端元可能来源于陆架中部的残留砂沉积区。基于特征粒级的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区6个站位的柱样沉积物中都出现了第一特征粒级,在3.91~9.29μm之间,推测与长江口外悬浮颗粒物有关,并认为柱样所在的区域都会受到长江入海泥沙的影响。黏土矿物由于具有粒度依赖性,在定量探讨椒江与瓯江的泥沙贡献量时,只能指示小于2μm的细颗粒物的贡献量,而粒度端元作为一种"全粒度"的指标,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可以同时解答"从哪里来"和"有多少"这两个示踪问题,是受限比较小的示踪物指标,未来在定量研究物源方面可能会有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
浙闽沿岸泥
椒江
瓯江
端元
粒度
黏土矿物
Keywords
the mud area along Zhe Min coast
Jiaojiang River
Oujiang River
end member
grain size
clay minerals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浙闽沿岸南部泥质沉积中心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季节性差异
李云海
陈坚
黄财宾
李东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小河流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远端泥沉积的贡献:以椒江和瓯江为例
薛成凤
贾建军
高抒
蔡廷禄
晁海娟
李军
陈一宁
夏小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