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培养小脑浦肯野神经元转染及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邵志华 张军 石红军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用化学转染试剂体外转染小脑浦肯野神经元的最佳转染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18 d的昆明小白鼠的小脑浦肯野神经元,用lipofectamine^(TM)2000、磷酸钙沉淀试剂、Effectene转染试剂包被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7 d的浦肯野神经元。... 目的探讨用化学转染试剂体外转染小脑浦肯野神经元的最佳转染条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E18 d的昆明小白鼠的小脑浦肯野神经元,用lipofectamine^(TM)2000、磷酸钙沉淀试剂、Effectene转染试剂包被质粒分别转染体外培养7 d的浦肯野神经元。另外,用lipofectamine^(TM)2000包被质粒,分别转染7、14、21 d以及28 d浦肯野神经元。每组分为5个样本。48 h后观察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台盼兰检测细胞的存活率。结果(1)3种转染试剂的最高转染率分别为lipofectamine^(TM)2000(19.63±5.76)%、磷酸钙沉淀法(1.84±1.85)%、Effectene(1.48±1.38)%。lipofectamine^(TM)2000与其他两种方法的转染率均有显著差异。(2)2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的转染效率为(15.11±4.01)%,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为(92.98±2.10)%。(3)培养早期(7 d、14 d)的浦肯野神经元损伤小,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该实验首次证实了lipofectamine^(TM)2000能有效地转染体外培养的小脑浦肯野神经元。不同的发育阶段对转染效率也有较大的影响,lipofectamine^(TM)2000比较适合早期的浦肯野神经元转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肯野神经元 转染 优化
下载PDF
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Na_(v)亚基表达与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
2
作者 傅鸣宇 纪晓宏 +3 位作者 钟磊 吴琼 李海福 王宁黔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02-1109,共8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和电生理记录来探讨大鼠小脑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基的表达差异特性及其与电生理特性发育成熟的相关关系。方法将大鼠根据发育阶段分为4组:出生后5~7 d(婴幼儿组)、12~14 d(幼年组)、21~24 d(青少年组)、42~60 d(成年组)。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Na_(v)1.1、1.2、1.3、1.6在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平均光密度值量化发育过程中各亚基的差异变化特性。同时,运用离体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自发性电活动研究发育过程中浦肯野神经元电生理基本特性变化。结果Na_(v)各亚基在大鼠浦肯野神经元发育过程中表达差异明显。Na_(v)1.1亚基在整个发育阶段呈高表达,且随发育时间增加而增加(P<0.05)。Na_(v)1.2在整个发育阶段无表达(P>0.05)。Na_(v)1.3随发育表达量降低(P<0.05),青少年期后无表达。Na_(v)1.6婴幼年期无表达,随发育时间增加,表达量增多(P<0.05)。神经元发育早期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3,而随发育增加,Na_(v)1.3消失,Na_(v)1.6增加。青少年期后主要表达Na_(v)1.1和Na_(v)1.6。Na_(v)蛋白总量随发育逐渐增加(P<0.05),青少年期后趋于成熟。浦肯野神经元自发放频率和兴奋性随发育逐渐增强,到青少年期达到成熟水平。Na_(v)亚基的发育表达变化与放电频率呈正相关(r=0.9942,P<0.05),与阈值变化呈负相关(r=-0.9891,P<0.05)。结论Na_(v)亚基在浦肯野神经元表达发育变化与神经元高频电生理特性的发育成熟具有相关性,提示Na_(v)亚基的表达成熟是电生理特性不断成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门控型钠通道 浦肯野神经元发育 免疫组化 自发电活动 相关性
下载PDF
浦肯野神经元回路中的同步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煦晨 刘深泉 任会霞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5期377-381,共5页
浦肯野神经元是小脑皮层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其传入纤维主要包括来自橄榄核的盘状纤维和来自皮层颗粒神经元的平行纤维.基于与实际神经系统十分相似浦肯野神经元回路模型,本文研究了回路中三种神经元(浦肯野神经元,颗粒神经元,盘状纤维)... 浦肯野神经元是小脑皮层唯一的输出神经元,其传入纤维主要包括来自橄榄核的盘状纤维和来自皮层颗粒神经元的平行纤维.基于与实际神经系统十分相似浦肯野神经元回路模型,本文研究了回路中三种神经元(浦肯野神经元,颗粒神经元,盘状纤维)的相位响应曲线(PRC)并结合它们各自的f-I曲线对来区分三种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元之间的同步性进行分析,着重考察了不同神经元之间突触的电导系数与浦肯野神经元树突上的Ca P电导系数的影响等,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元之间同步性对于它们信息传递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肯野神经元 相位响应曲线 同步性 突触电导系数 CaP电导系数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中浦肯野神经元信号转导异常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吴琼 黄青芸 谭国鹤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8,共12页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已知的SCAs亚型众多,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变异性。浦肯野神经元变性和小脑萎缩是大部分SCAs亚型共同的病理特征。浦肯野神经元的...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已知的SCAs亚型众多,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变异性。浦肯野神经元变性和小脑萎缩是大部分SCAs亚型共同的病理特征。浦肯野神经元的生理功能受到多重因素的调节,其信号转导功能障碍会导致小脑运动控制能力失常。本文主要综述了SCAs中浦肯野神经元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细胞内钙信号及谷氨酸信号转导异常,旨在为深入理解SCAs的共同发病机制、寻找并开发特异性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浦肯野神经元 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
原文传递
神经元环路中主神经元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汪雷 刘深泉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0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神经元环路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而环路的信息输出则由主神经元所决定.本文通过对小脑皮层、嗅球和海马CA1三类不同环路中的主神经元:浦肯野神经元、僧帽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建立给予神经元几何形态和电缆传递的多房室模型,通过它... 神经元环路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而环路的信息输出则由主神经元所决定.本文通过对小脑皮层、嗅球和海马CA1三类不同环路中的主神经元:浦肯野神经元、僧帽神经元和锥体神经元建立给予神经元几何形态和电缆传递的多房室模型,通过它们的动作电位分析和比较,说明不同类型的外界刺激,三个环路中主神经元动作电位的区别;并进一步比较对同类刺激,三类主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不同,模型验证它们所属环路在神经系统中所起的不同输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肯野神经元 僧帽神经元 CA1锥体神经元 动作电位 房室模型
下载PDF
运动协调大师
6
《环球科学》 2022年第16期6-7,共2页
这些根状的红色结构叫做浦肯野神经元,是小脑皮层中的运动协调大师。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电脉冲传递信号,神经元放电时会给下一个神经元发送指令,兴奋性神经元的指令会促使下一个神经元放电,而抑制性神经元的指令效果则恰恰相反。浦肯... 这些根状的红色结构叫做浦肯野神经元,是小脑皮层中的运动协调大师。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元的电脉冲传递信号,神经元放电时会给下一个神经元发送指令,兴奋性神经元的指令会促使下一个神经元放电,而抑制性神经元的指令效果则恰恰相反。浦肯野神经元就是后者,这些神经元能分泌一种神经递质,抑制其他神经元放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放电 传递信号 浦肯野神经元 小脑皮层 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 电脉冲 兴奋性神经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