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8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督教文化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精神 被引量:4
1
作者 杨洪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04-110,共7页
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却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而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 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它虽直接承传于传统文化,但西方浪漫文学、特别是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对它的产生与发展却有着不可否认的作用。而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更多呈现的是不同质的互补,相同精神的吸收和充实后的文化变异现象。现代中国浪漫文学观正是基督教文化与道家文化、禅宗文化互补、变异的产物。本文试图从人生哲学的选择和审美情趣的表现等方面来探讨基督教文化对现代中国浪漫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 基督教文化 基督文化 人生哲学 审美情趣 现代作家 中国传统文化 现代中国作家 文化背景 沈从文
下载PDF
德国浪漫文学概念辨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冯亚琳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3-6,13,共5页
针对有关西方浪漫主义学术讨论中概念泛用的问题,试图将"浪漫"暂且从其两百年历史的重负之下解脱出来,考察这一概念在德国浪漫诗人那里所具有的美学旨趣和意义,认识它作为一个纯美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通过分析德国浪漫文... 针对有关西方浪漫主义学术讨论中概念泛用的问题,试图将"浪漫"暂且从其两百年历史的重负之下解脱出来,考察这一概念在德国浪漫诗人那里所具有的美学旨趣和意义,认识它作为一个纯美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通过分析德国浪漫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来探询前者的自我理解与定位。结论是:德国浪漫文学的自我定位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不断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而德国浪漫诗人所找到的既有中世纪本民族的文学传统,也有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学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浪漫文学 概念 定位
下载PDF
庄周屈原浪漫文学之再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生良 《唐都学刊》 2009年第2期105-107,共3页
庄周、屈原的浪漫文学,不宜再以消极与积极来区分、论衡和轩轾。他们的不同,主要只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首先是虚幻特色及风格特征的差异:庄周的浪漫文学基本上是纯然虚构的,而屈原的虚构幻想则是植根现实的;庄周的幻想是为说理服务... 庄周、屈原的浪漫文学,不宜再以消极与积极来区分、论衡和轩轾。他们的不同,主要只是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首先是虚幻特色及风格特征的差异:庄周的浪漫文学基本上是纯然虚构的,而屈原的虚构幻想则是植根现实的;庄周的幻想是为说理服务的,而屈原的幻想是为抒情服务的。其次,从美学特征看,庄周、屈原的浪漫文学亦有明显差别:庄周的美学理想是崇尚自然,重视美的自然性;屈原的美学理想是崇尚真善美相结合的社会价值。再次,庄周、屈原浪漫文学的差异,还可从文化特征来加以观照:庄子的文化渊源是殷商文化,屈原的文化渊源是楚巫文化;庄子是哲人兼诗人,屈原是诗人兼哲人。文化渊源和文化角色的差异,也决定了庄、屈浪漫文学特色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周 屈原 浪漫文学 比较
下载PDF
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美学理想的三个层次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可斌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2期52-59,共8页
美学理想是文学思潮的内在灵魂。通过与古典审美理想的对比,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的美学理想可以概括为否定现实世界、张扬感性自我、追求主体精神的绝对独立三个层次。把握了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的美学思想,观察纷繁复杂的晚明文学现象,探... 美学理想是文学思潮的内在灵魂。通过与古典审美理想的对比,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的美学理想可以概括为否定现实世界、张扬感性自我、追求主体精神的绝对独立三个层次。把握了晚明浪漫文学思潮的美学思想,观察纷繁复杂的晚明文学现象,探寻晚明文学家幽微曲折的心路历程,或能收纲举目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浪漫文学思潮 美学理想
下载PDF
基督教文化对现代中国浪漫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孟沛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31-133,共3页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在漫长的渗透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是立足于跨文化语境而形成的。而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 基督教文化是一种精神文化。它作为一种文化因素,在漫长的渗透过程中,逐渐融入到中国人的现实生活中。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是一种多元文化作用的"圆型"复合体,是立足于跨文化语境而形成的。而重感情和幻想的精神生活的基督教文化则对现代中国浪漫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教文化 现代中国浪漫文学 影响
下载PDF
西潮影响与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流变
6
作者 王嘉良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24,共6页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就整体而言,现代中国浪漫文学发育并不充分,这跟对西潮的理解与接受及其能否同中国现代文化思潮融通有关。因而,梳理西潮影响与...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就整体而言,现代中国浪漫文学发育并不充分,这跟对西潮的理解与接受及其能否同中国现代文化思潮融通有关。因而,梳理西潮影响与现代浪漫文学的流变,对于寻绎我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的接受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学表现形态不无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潮影响 浪漫文学 发展流程 形态变异
下载PDF
薪尽火传:中国现代浪漫文学之传统情结
7
作者 王孟图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5-230,共6页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虽然在逻辑理念、审美风尚和表现技巧上,展现出了19世纪西方浪漫文学思潮的遗痕与色彩,但在其外在形式裹挟之下的内在精神中,更有一种与中国本土文化原典之间的渊源,在它的内在肌理中遗存的传统情结,包括"情志合一...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虽然在逻辑理念、审美风尚和表现技巧上,展现出了19世纪西方浪漫文学思潮的遗痕与色彩,但在其外在形式裹挟之下的内在精神中,更有一种与中国本土文化原典之间的渊源,在它的内在肌理中遗存的传统情结,包括"情志合一"的抒情诗学、"回归自然"的文学母题、民族神话元素的隐现等等,使得中国现代浪漫文学在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不断回望中,呈现出一派薪尽火传的精神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 抒情诗学 回归自然 民族神话 情结
下载PDF
地域文化视阈中的浪漫文学诉求--论“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浪漫主义思潮
8
作者 王嘉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76-80,共5页
"浙江潮"引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体现在多种思潮领域,引领浪漫主义思潮即是其一。这取决于浙江新文学作家对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特定地域文化风尚对浪漫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浪漫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 "浙江潮"引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体现在多种思潮领域,引领浪漫主义思潮即是其一。这取决于浙江新文学作家对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特定地域文化风尚对浪漫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浪漫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都有显著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潮” 浪漫文学 引领思潮 表现形态
下载PDF
中国八十年代浪漫文学述评
9
作者 姚鹤鸣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12-117,共6页
在中国八十年代的文学舞台上,众所周知,文学家们对现实的审美把握进行着多种探索,不同创作方法的使用,突破了过去创作中的一元化倾向。现实主义,由于它的开放性,由于它自身不断地深化、创新和发展,使得它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艺术力... 在中国八十年代的文学舞台上,众所周知,文学家们对现实的审美把握进行着多种探索,不同创作方法的使用,突破了过去创作中的一元化倾向。现实主义,由于它的开放性,由于它自身不断地深化、创新和发展,使得它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艺术力度、广度、深度、气魄等方面,始终领时代潮流。现代主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由于个人、个性问题的突出,生存意识、边缘意识、西绪福斯现象等等的出现和加强,它在给历了规模一次次递变的“运动”之后,在短短的几年中获得了发展。如果说,这两者由于它们显赫的功绩和舆论韵声势一直为世人所瞩目的话,那么,相比较,浪漫主义文学则是静悄悄地走上舞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思潮 八十年代 作家作品 张承志 述评 郑万隆 梁晓声 汪曾棋 浪漫主义文学 大自然
下载PDF
返本开新:中国现代浪漫文学的审美张力
10
作者 王孟图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82-87,共6页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一直是在发展中调适、在调适中发展,最终生成了自身独有的一派现代新生之风貌,审美的功利与超功利、自我表现与国族忧患、现实主义的底色与现代主义的渗透,一系列合理化的分裂与紧张聚集于一身,当它置身于一个"返...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一直是在发展中调适、在调适中发展,最终生成了自身独有的一派现代新生之风貌,审美的功利与超功利、自我表现与国族忧患、现实主义的底色与现代主义的渗透,一系列合理化的分裂与紧张聚集于一身,当它置身于一个"返传统之本"与"开现时之新"双向激活的状态之中,便在自身生命内部达成一种"源"与"流"、"返本"与"开新"并存的巨大诗学张力和能量。一方面"返传统之本",是指在中国现代浪漫文学的内在肌理和血液中,始终激荡着一股牵引皈依中国传统文化根髓的无形力量;另一方面"开现时之新",是指中国现代浪漫文学在西学的强力冲击和深度濡染之下,不断融通中国古典与西方世界的复杂文化背景,形成了对传统诗学审美诸多方面的突围和超越,再现出了一幅活泼泼的中国现代浪漫文学的审美生态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 返传统之本 开现时之新 审美张力
下载PDF
试探浪漫文学思想融入数字经济时代建筑设计艺术中的作用
11
作者 黄熙 陈志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36期241-242,共2页
浪漫文学与建筑设计艺术,就其形式来看,似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两个独立学科,但是,其实早在中世纪时期,浪漫文学就与建筑设计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它对建筑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直以来,一些建筑形... 浪漫文学与建筑设计艺术,就其形式来看,似乎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两个独立学科,但是,其实早在中世纪时期,浪漫文学就与建筑设计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浪漫主义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它对建筑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一直以来,一些建筑形式承载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服务在人们的生活中;浪漫文学和建筑设计艺术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长足发展,浪漫文学思想与建筑设计艺术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面对数字经济科技的冲击,建筑设计艺术该以何种方式来叙述生活空间情感?本文试图从几个方面分析阐述浪漫文学思想的融入对数字经济时代建筑设计艺术的影响及作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思想 数字经济 建筑设计艺术 作用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起落的多维观照
12
作者 周兰桂 《娄底师专学报》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末,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合力作用下而涌起的时代思潮。其独异的诗学理念,其狂飚突进、又迅速沉寂的涨落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与"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 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是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末,中国社会、政治、文化合力作用下而涌起的时代思潮。其独异的诗学理念,其狂飚突进、又迅速沉寂的涨落特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文化"与"哲学"等不同维度进行观照、探究,从而揭示其深层的文学规律与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 思潮起落 多维观照
下载PDF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与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之关系形态论
13
作者 王孟图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34-37,共4页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汲取多方位、多层面的文明资源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中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重生。本文旨在探讨...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在汲取多方位、多层面的文明资源的基础上生成的,其中的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是最为得天独厚的本土资源,是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文化基因,同时也是它催生了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重生。本文旨在探讨二者之间复杂的关系形态——表层的断裂、深层的文化接续、转型和再生——研究的是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念从古代到现代的蜕变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中国古代浪漫文学资源 关系形态
下载PDF
二十年代中国新浪漫文学的两类艺术设计
14
作者 邬冬文 《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91-98,共8页
技巧、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概念,赋予了20年代新浪漫文学最明显的形式层面─—艺术设计。20年代新浪漫文学主要有两类艺术设计。一类是基本叙述的诗化与歌化:诗化现象表现在新浪漫小说情节无高潮和新浪漫戏剧冲突瞬间性、错位... 技巧、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概念,赋予了20年代新浪漫文学最明显的形式层面─—艺术设计。20年代新浪漫文学主要有两类艺术设计。一类是基本叙述的诗化与歌化:诗化现象表现在新浪漫小说情节无高潮和新浪漫戏剧冲突瞬间性、错位性、隐含性上;又表现在由此而致的情景定格上。歌化现象表现为诗的诗体偏长、采用叙述语言、有一定情节和戏剧因素等方面。诗化、歌化导致了叙事体裁与抒情体裁的接轨与趋和。第二类是深层文本的象征营构。诗化、歌化达到的定格情景中的意象具有象征意味,它们为新浪漫作品的象征奠定了客观基础。以此为基础,象征营构从意象自身象征和意象结构象征两方面深发开去,并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设计 浪漫文学 意象结构 叙事作品 象征意义 二十年代 女主人公 浪漫倾向 抒情作品 生命体验
下载PDF
三十年代浪漫文学的母题范式和审美特征
15
作者 杜运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5期13-17,共5页
时代的抉择与人们鉴赏心理的颇斜使浪漫主义在30年代跌入了低谷。与得天时地利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比,浪漫主义显然自惭形秽。但是,由于部分作家的个性气质、生活阅历、审美趣味及“五四”浪漫壮潮的影响,浪漫主义不是作为一种“现... 时代的抉择与人们鉴赏心理的颇斜使浪漫主义在30年代跌入了低谷。与得天时地利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比,浪漫主义显然自惭形秽。但是,由于部分作家的个性气质、生活阅历、审美趣味及“五四”浪漫壮潮的影响,浪漫主义不是作为一种“现象”而是作为一种“思潮”依然存在。它犹如一股山涧清泉,虽萦回九曲,但百折不挠,永不歇息地奔腾向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 30年代 审美特征 漂泊者 郁达夫 三十年代 作家 《南行记》 范式 沈从文
下载PDF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研究的新收获和——读罗成琰《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
16
作者 萧元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99-304,共6页
如果说,近几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还有什么热门的议题的话,那么思潮、流派的研究应该算是其中之一。近几年,已陆续出版了不少有关思潮流派史的研究著述和有关某一专门的思潮或流派的研究著述。就某个文学思潮的专门研究而言。
关键词 浪漫文学思潮 罗成 思潮研究 新收获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西方浪漫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 主题形态 抒情因素
下载PDF
胆识 学识 卓识──读《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
17
作者 丘山 胜昔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0-100,共1页
胆识学识卓识──读《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丘山,胜昔观察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更迭,现实主义潮流汹涌澎湃,明显地受到世人的垂青和钟爱,而浪漫主义思潮虽然曾一度蔚为大观,且与现实主义并驾齐驱,但它历来得到的却是为人... 胆识学识卓识──读《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丘山,胜昔观察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与更迭,现实主义潮流汹涌澎湃,明显地受到世人的垂青和钟爱,而浪漫主义思潮虽然曾一度蔚为大观,且与现实主义并驾齐驱,但它历来得到的却是为人冷落和鞭挞的命运。面对这样一种屡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诗学 现代中国作家 现实主义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传统文化 文化渊源 现代文学思潮 审美特征
下载PDF
感伤与冲淡──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的抒情形态
18
作者 罗成琰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感伤与冲淡──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的抒情形态罗成琰主观抒情性,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只是诸多特征中的一个特征,而在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中则成了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明显的标志,以至现在研究者们大都用它来作为判定一部作品... 感伤与冲淡──论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的抒情形态罗成琰主观抒情性,在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只是诸多特征中的一个特征,而在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中则成了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明显的标志,以至现在研究者们大都用它来作为判定一部作品是否属于浪漫主义范畴,具有浪漫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思潮 郁达夫 周作人 主观情感 作品 抒情结构 日常生活 丰子恺 现代中国作家 沈从文
下载PDF
评《现代中国浪漫文学思潮》
19
作者 天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27-127,共1页
在反封建的个性解放运动中涌入中国文坛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曾经蔚为中国新文学之壮观。可惜不久便日趋衰落。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仅存一席被冷落的地位,很少有人问津。去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罗... 在反封建的个性解放运动中涌入中国文坛的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曾经蔚为中国新文学之壮观。可惜不久便日趋衰落。后来在中国文学史上也仅存一席被冷落的地位,很少有人问津。去年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罗成琰著)具有开拓、创新的价值和引人注目的特色。首先,这部著作的重心不在历史的描绘,以图重现现代中国浪漫思潮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而重在理论的阐释,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去审视之。现代中国浪漫思潮恣意浩瀚,异彩纷呈。作者以出色的理论思辨力穿透纷纭庞杂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文学思潮 现代中国作家 中国文学 西方浪漫主义 理论思辨 文学现象 中国新文学 解放运动 为艺术而艺术 中国文坛
下载PDF
新时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写法与旨归——评杨志军的长篇小说《雪山大地》
20
作者 徐妍 刘妍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18,共7页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统一的文坛实际上已是一种虚构”,^(①)作为一种文学思潮或未来诗学性质的浪漫主义悄然退却。例如,20世纪80年代的浪漫主义作家已然成了“散兵游勇”。浪漫主义文学的精神构成——崇高、自然、神性、殉道等同样被遗弃。在此情形下,新时代文学若要复现浪漫主义的伟力,就得证明浪漫主义与理性是相调和的。杨志军近年来的长篇小说《最后的农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巴彦克拉山的孩子》等就是这样的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漫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作家 文学思潮 杨志军 殉道 长篇小说 神性 被遗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